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听课笔记是听课者对所听课堂教学过程真实的记录和反思,写好听课笔记有利于客观地评价所听课之感受,认真反思所听课之效果,有助于提高自己评课的能力和教学业务水平。因此,我们应认真写好听课笔记。但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写听课笔记,如记流水账一般,只记录课堂教学过程,没有实实在在地记录师生活动中的优劣得失,没有听课“评析”或“建议”、“反思”,所以,无法实现听课之本意。在实践中,我们认为写听课笔记应做到“三要三勿”。  相似文献   

2.
听课笔记是教师在听取他人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所记录的文字材料。如何让这种记录材料更具实用价值,根据自己的经验,我认为教师写听课笔记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3.
我原来的听课笔记是把听课内容和感悟评价混在一起写,随听随记,随想随写,没有标示没有说明没有重点,该写的该记的无一遗漏都落在了本子上,本子上密密麻麻,真是“挖到篮子里的都是菜”。实践中却发现这种“流水账”式的“听课记录之大全”没有多大的实用性。经常是自己再回头看听课记录时,觉得此记录犹如一团烂丝线很难理出头绪,实用价值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4.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需要认真研究课堂。而听课,则是研究课堂的重要渠道,也是语文教师以及研究人员极为平凡的日常工作之一。 但是.不会听课不善听课者却不乏其人:不少听课人总是以挑剔苛刻的眼光审视每一堂课的每一个细节,以发现授课教师的错误为听课最大的收获;也有人以猎奇的心理要求每一堂课都有“戏”可看、每一教学环节都匠心独具…… 自然.客观公允地研究课堂中诸多现象者亦大有人在——本期编发的两位教研员的一组“听课笔记”.就可以作为课堂研究的较好案例。 这两则“听课笔记”,前者侧重比较三个教学案例的共性个性、优点不足,后者侧重解剖一个课例的各个环节。听课人对于课堂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都有不少得当的评析。当然,我们未必完全认同两位听课人在“听课笔记”中的一切观点。 尤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组“听课笔记”最大的价值在于它为我们提供了课堂研究的两条重要思路——一是横向比较.一是纵向分析。 “关注课堂、研究课堂、提升课堂”是“课例研讨”栏目一直以来所秉承的宗旨。如何研究课堂也不仅是教研人员的专职.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既是实践者也是研究者。我们最大的愿望就是尽可能地帮助一线教师认真准备一堂堂课,认真上好一堂堂课,认真反思研究一堂堂课。 从一节课研究语文,从一份作业研究语文,从一次测试研究语文.从一个活动研究语文……“课例研讨”提倡的就是以上种种立足实际、服务实际的“田野”式研究。[编者按]  相似文献   

5.
教后笔记是教师课堂教学之余,对教学过程的回顾和反思.这其中既可反思成功的经验,又可反思失败的教训.对于这一环节,大多教师往往重视不够,通常只是随意地叙述几旬,应付一下差事,其实并没有什么实质性内容.课后,倘若你能静下心来,认真反思、仔细推敲课堂教学过程,就不难发现教后笔记内容十分丰富,既可反思学生,也可反思教师自己;既可反思教法,又可反思教法;既可反思教学语言,又可反思教学行为;既可反思教学结构,又可反思教学达标率.认真撰写教后笔记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认真做好教后笔记,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6.
听课笔记是教学研究机构工作人员和广大中小学教师记录课堂教学状况的主要工具,听课笔记内容是教学研讨资料的重要来源,是开展课堂教学指导与评价的重要依据,是课后进行教学反思交流不可或缺的材料,更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提高教学水平的极其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7.
听课对教师,尤其是对青年教师的成长来说,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无论是听专家的课,还是校与校之间的听课交流,还是学校内教师之间的听课,教师从听课中都能够或多或少地习得自己所需,择善而从,以更好地提升自己。伴随听课始终的是做记听课笔记,其初衷是为了让教师更好地回忆当时上课的场景,以反思课堂之用。可综观学校老师的听课笔记,大都以课堂流程为听课笔记的线路,即导入、教授新课和复习结束课堂三大块,所记内容大都为上课老师的提问语言和教师精彩的讲解、点拨。有的听课教师把学生的回答语言也做了记录,可由于听课教师在记录过程中会顾此…  相似文献   

8.
有一次担任小高职称评审的评委,检查审核参评教师的材料,其中有一项是听课笔记。评审条件中对听课笔记的要求很简单:每学期不少于10次,本学科的不少于70%,有教学过程记录,有听课反思。翻阅了几十本,几乎所有的听课笔记内容都大同小异。很明显,这些听课笔记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为了应付考核和职评。教师有没有真的听课,是十分值得怀疑的。  相似文献   

9.
叶澜教授曾经说过:“一名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后记”作为反思的主要“印记”,虽不能反映教师进行反思的全貌,但可以从一个侧面说明教学反思的状况。认真、科学地写好“教学后记”,对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增强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怎样写听课笔记,本身没有可以遵循的模式。一些学校和教研单位有时给听课者印发听课记录本或听课卡什么的,一些听课者时常是按上面的栏目填空,我认为不足取。听课,跟授课一样,要有自己的个性特色。听课者要有独特的观察能力、欣赏能力、鉴别能力、领悟能力、评判能力,听课时的所听、所看要变成所感、所悟,而这些都要用笔记录下来。记录的目的是为了备忘,为以后的评课和为自己的反思、领悟做准备。  相似文献   

11.
听课,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听课时要记听课笔记,这是每个教师都知道的。那么听课笔记应该记些什么?教师们清楚吗?从听课现场及教师的听课笔记中不难发现,一些教师不怎么清楚或清楚却不愿意做。他们已习惯于做“录音机”,把上课教师所讲的教学过程一字不漏地记录下来,只让自己的记录与上课教师的讲述保持同步,而不让自己的思路与上课教师保持同步,课后不总结、不反思,听课本成了一本“流水账”簿。我认为,除教学过程以外,还可以考虑以下几方面:一、资源开发与用教材“教”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科书的首要功能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它不…  相似文献   

12.
断想之一:是什么引起质的飞跃?有一段时间学校要求我们每一节课后都要反思一下,并且必须在备课笔记的后面写出教学反思的内容。当时在我们的感觉中写教学反思是一种负担,一直就处于一种应付的状态。每次检查之前匆匆找来几本杂志应付一下,就这样持续了挺长的一段日子。后来学校“降低”了要求,要求我们注意反思,而对书面反思的数量却有所下降,只要求每学期写十篇左右。就是从那时起,我才真正开始认真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虽然学校只要求我们每学期写十来篇反思笔记,可我几乎是每节课后都会想一下:今天这节课中有没有值得回味的,值得写下来…  相似文献   

13.
一、反刍、思考
  听课的最终目的不是简单的“听、写”,而是“学”。是要通过“听”的形式来实现学习别人成功的经验,吸取别人失败的教训,做到取长补短,进而切实提升自身业务水平。所以,我们在听课结束后,必须认真对照听课记录及时地进行“反刍”。这里的“反刍”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记忆唤醒”,而是通过“课堂再现”将自己置身于整堂课的教育情境中,对课堂进行二次甚至多次的深度分析、研究:一是,要站在“听课人”的立场进行分析研究,我们不仅要找出本节课都有哪些亮点和缺失,而且还要用心去感受授课者“教技”背后所蕴含的智慧,并及时总结出一些有规律性的认识;二是,要站在“授课人”的立场进行反思研究,如果自己是授课人又会怎样设计本节课?与之前授课人相比,自己的“授课”又有哪些长处和不足?前授课人的课堂与自己的课堂又有哪些共性和相通之处?有哪些亮点能对自己有所启示?有哪些优点是适合自己进行学习借鉴的?又有哪些不足是需要自己规避的?今后如果自己讲授该课又应该怎样做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三是,要将他人课堂中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以及自己对本节课的思索及时进行聚合、总结,并叙之以文予以记录,这样我们的听课所收获
  的就不只是对课的外在形式的感知,而是真正领会了课堂教学的实质。如此,我们的听课效果就必然会与之前大不相同,真做到听有所悟、听有所学。  相似文献   

14.
课堂教学需要反思,这是专家们的话语;我们的课堂教学在课后要写反思,这是学校领导的话语;我们要写教学反思,这是一线老师的话语。不知不觉“教学反思”作为当下教师们提高自我教学基本功的一个有力的武器在运用着。翻开老师们的反思日记,密密麻麻地记录着自己的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记录着与新课程要求的差距,一种  相似文献   

15.
写笔记是一门学问,前人和今人写过不少专著和文章,值得大家学习借鉴。本文只就电大生如何写听课笔记、读书笔记和笔记的载体三个问题,谈点浅见,供大家参考。听课笔记的作法写听课笔记是听课者实行自我调节听课思维活动、监督听课情绪、组织听课行为、完善听课心理流程、帮助记忆的一个重要手段。听课笔记的作法,常见的有以下五种:  相似文献   

16.
反思性教学是目前较流行的一个教学理念,主要是对教学前的反思、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反思和教学实践结束后的反思三个阶段进行研究,教师通过教学活动记录、课堂活动的拍摄、对教师课堂教学思路的讲解及听课教师对所听课发表的意见和建议、教学中的典型活动、教师自己收集的有关教学的记录等方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教师通过对自己课堂教学活动和对学生掌握情况的反思,从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进而指导自己以后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7.
课堂笔记三忌一忌"无的放矢"。如果我们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即可克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盲目性笔记。二忌"顾此失彼".为了笔记、听课两不误.宜采用"以字代名"记录法.课下再整理好笔记.三恳做"发运工".诸如定义、定理、公式等知识,一般地说没有必要从课本...  相似文献   

18.
教学活动从时间流程上看包括备课、课堂教学、课后反思三个阶段。其中,课后反思是备课和课堂教学活动的反馈性思考,是完整课堂教学研究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品德教学反思,可以记录师生成长进程的精彩片断,记录课堂万千气象。它是教学的一个环节,是教学的一面镜子,是改进教学的重要手段。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这表明反思对教师成长的重要性。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坚持每节课后写教学反思,深刻体会到写好教学反思可以成就别样的精彩。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以检查考评为目的的听课,还是以调查研究为目的的听课,听课者除了课堂上认真作好观察和记录,最关键的一环还是抓住对课的分析。 分析课堂教学,既是听课的结果(结沦),又是评课和研讨的依据。调查资料说明,好些听课活动,要么肯定几条优缺点,要么“大年初一拉家常”——专捡好话说,往往流于形式,要克服“走过场”现象,应该提高对听课的认识,更应该掌握科学的分析方法。 准确而科学地分析课堂教学,主要分析课堂教学的组织特征和效果特征.除了依据现代教学理论,联系他人的成功经验,庄分析的技术处理方面,还应掌握如下几条:  相似文献   

20.
张永英 《幼儿教育》2004,(11):30-31
“经验 反思=成长”这一教师专业发展途径已经深入人心,教师惟有将实践“对象化”,加以审视、反思,才能不断改进、不断每提高实践水平。为了促进教师反思,我园以往的做法是:教师每月交四篇幼儿观察记录,一篇教育笔记。然而一段时间下来,教师们普遍反映负担很重,疲于应付,而收获甚少。一位教师如是说:“我们听课的机会很多,外出学习的机会也不少,可究竟获得了多少呢?天晓得!听课记录下来的只是‘水上浮萍’。记完了事,没有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