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婚姻家庭的稳定也就是社会安全的稳定、经济繁荣的保证.我国自1950年宪法就提出了婚姻自由、一夫一妻制原则.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婚姻自由原则面临种种新的挑战,要解决这些"新问题"还需国家的法律不断完善、更新,人民群众的法制观念进一步提高,以适应新时期婚姻家庭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民国言情小说是中国社会因封闭走向开放、由传统走向现代的反映,是社会现代化的实证文本。其现代性主要体现在:对现代爱情和婚姻自由的追求;以平民的视角展示生活世相;走向现代的小说艺术形式探索。  相似文献   

3.
蔡亮 《保定学院学报》2008,21(4):100-102
作为"乐府双璧"之一,古诗<孔雀东南飞>为世人展示了一场追求婚姻自由而不能得到的爱情悲剧,表现了个人情感与封建伦理道德之间的冲突.通过探讨<孔雀东南飞>的文化内涵,来揭示封建伦理道德本身无法克服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4.
近几十年在文学评论与语文教学中,对《孔雀东南飞》主题的认识基本上是背离原作精神和当时社会现实的。刘兰芝只是一个追求婚姻自由而不可得、最后为之殉情的妇女形象。长诗产生的汉末至南朝这个期间,并非封建礼教相当严酷的时期,而是相对宽松的时期。  相似文献   

5.
唐五代文言小说中刻画了大量性格鲜明、敢爱敢恨的妒妇形象,她们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敢于主动争取自由幸福的生活,表现出了对人性的自觉.对爱情、婚姻自由的渴望与追求.而在文化、国力极度繁荣的唐代,妒妇的出现是存在其特有的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原因的.  相似文献   

6.
唐代妇女了离婚原因之一,类型各异。出妻是夫权制社会男子独有的特权,弃夫是妇夫选择婚姻自由方式,义绝表现的是政府对人们婚姻生活的干预,和离则给予感情不和的夫妻双方以重新生活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新婚姻法是在 1980年婚姻法的基础上修订的 ,其内容更加充实。在结婚、离婚、夫妻财产和法律责任制度等方面均有所完善 ,进一步保障了婚姻自由和男女平等的基本原则 ,实现了法治与德治的有机结合。但是 ,对婚姻的概念和本质、婚约、同居权及婚内性暴力和“第三者”的法律责任等问题未作相应规定 ,对上述问题的回避系新婚姻法的缺陷  相似文献   

8.
婚姻自由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是人权的具体体现,法律赋予每个公民有自由选择配偶的权利;当婚姻基础不存在时,人们也可以选择离婚。近年来我国离婚率节节攀升,这既映射出人们的价值取向,也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背景,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社会问题,本文对此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相似文献   

9.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南宋之前,贞操、守节之类观念还未成为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深入人心,女性对婚姻有较大的自主权,离婚和改嫁很正常,社会舆论对此持开放包容的态度,妇女的名誉身价也不因此而损减。南宋时期,随着民族矛盾的激化、社会结构的变化,重在思想控制进而社会控制的程朱理学大受推崇,成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禁锢人们思想意识的道德标准、伦理纲常日益强化,妇女的婚姻自由受到严苛地压抑和束缚,"贞节"观念遂成为妇女婚变后沉重的精神枷锁。  相似文献   

10.
李好古的《张生煮海》和尚仲贤的《柳毅传书》被称作元代神话剧的双璧,是因为它们之间有着许多的相同点:都采用神怪的诡奇情节来突破元代众多爱情剧的俗套;都表现了对封建制度的不满和婚姻自由的赞美;两个神话剧中的男主人公都热情纯洁、忠实于爱情;两个神话剧都充满着神奇瑰丽的浪漫主义色彩;两个神话剧的语言都很有功力,曲辞和宾白清新明快,生动优美;两个神话剧都写了龙对人的屈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