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旨在探讨《野人》戏剧样式在新时期话剧舞台的探索意义,分析其文本对主题的苍白表现,进而探讨剧作者“完全的戏剧”理论的负面效应,肯定戏剧文学的优良传统对戏剧实践仍具有意义,给当下戏剧理论和创作实践以启迪。  相似文献   

2.
美国先锋戏剧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它承袭了20世纪早期的西方现代主义,1948年在黑山学院以埃里克·萨蒂的作品《美杜莎的诡计》第一次出现,在后来的十年间慢慢地进化,在美国艺术熔炉中创造了一个新的先锋戏剧流派。  相似文献   

3.
美国先锋戏剧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它的理念承袭了20世纪早期的西方现代主义,1948年在黑山学院以埃里克·萨蒂的作品《美杜莎的诡计》第一次被广泛应用,在后来的十年间慢慢地进化,在美国艺术熔炉中创造了一个新的先锋戏剧流派。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分析《茶馆》戏剧结构入手,通过以人物带动故事、以人物命运变迁来推动剧情发展结构;在严肃悲剧中融入喜剧因素,在喜剧中引入悲剧色彩的结构;以及以曲艺作为串连的话剧结构三个方面论述了《茶馆》独特戏剧结构及戏剧冲突.  相似文献   

5.
《雷雨》是曹禺先生的名剧,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部戏剧文学力作,它的艺术成就值得我们不断地去探讨。在人物形象方面,曹禺先生主要塑造出了蘩漪和周朴园两个极具复杂性和典型性的人物。在戏剧结构方面,作品充分发挥了“三一律”戏剧结构的优势,使《雷雨》结构紧凑连贯,矛盾冲突集中而尖锐。在语言方面,《雷雨》的戏剧语言具有丰富的潜合词,且极具个性化。  相似文献   

6.
老舍作品对当代戏剧影视的影响,既源于其自身的独特感染力,更源于其蕴含的"京味"之魅以及老舍创作的整体美学追求.老舍话剧对当代"京味"艺术的持续影响,不仅显示了老舍创作的价值和意义,更表明了"京味"艺术在当今与未来的新的发展空间与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7.
在"才子佳人"式的中国古代爱情戏剧中,男主人公多为才华横溢但起点颇低的"灰公子"形象。本文以《西厢记》《倩女离魂》《牡丹亭》为例分析了中国古代爱情戏剧中的传统"灰公子"的叙事模式,并探究了这种叙事模式的历史文化背景及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8.
对1907年之后1940年之前的中国早期话剧与基督教文化关系的研究,既是当下研究的冷门,也是现代文学、现代文化研究领域中的一个较为重要研究主题.1907年中国早期话剧形成之后,基督教文化对中国早期话剧文化形态、戏剧精神、审美特点等产生了诸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批先驱者严厉地批评旧剧思想的僵化和腐朽 ,洪深便是其中之一。他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 ,对中国现代戏剧的初建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世界文化是相通的 ,中国现代戏剧在逐渐确立其在中国戏剧史上的历史地位的过程中 ,广泛吸取了欧美戏剧的精华 ,对比分析奥尼尔的《琼斯皇》与中国戏剧家洪深的《赵阎王》 ,充分可见奥尼尔对洪深乃至中国现代戏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伪君子》与《哈姆莱特》作为古典戏剧,虽然分属喜剧与悲剧,但是在三角叙事、戏剧结构以及台词信息传递上有诸多相似之处。三角叙事作为戏剧叙事的基本单位,引出环环相扣的剧情,并对戏剧结构产生直接影响,而台词作为联接三角叙事与戏剧结构的桥梁,通过隐藏、暗示、显示信息引发悬念并推动戏剧发展、冲突以及高潮。  相似文献   

11.
《大明宫词》剧本的叙事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明宫词》一剧自播出以来,在大众中间引起了广泛的影响,褒贬不一。随后,同名剧本的发行,又在文艺界引发了一场场别开生面的讨论。从叙事学的角度看,三种基本叙事方式的交错运用加上诗化语言的铺陈,令此剧焕发出优雅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英语戏剧的改译和演出是现代中国剧坛的重要现象,而改译必须采用相应的中国化策略。改译本将故事移植到中国的某个地域,通过空间场景的置换为故事添加某些现实因素;将故事设定在中国的某个特殊时间,使改译本呈现出鲜明的时代色彩;赋予剧中台词、人物姓名具有本土文化意蕴的特殊涵义,并通过对道具、配乐等视听因素的细节处理使观众感到熟悉和亲切。借助这些手段,改译使异域的人物和故事实现中国化,其中的经验教训可为当下乃至未来戏剧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14.
《老妇还乡》女主角的形象塑造在该剧占有重要地位。从女性形象的角度来分析这部戏剧作品,对老妇克莱尔这个女性形象作出新的理解;分析其悲惨遭遇及心路历程,揭露女性在男权社会地位的低下及悲剧性命运。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话剧《雷雨》为分析语料,运用Spencer—Oatey的人际和谐管理理论来分析戏剧中通过对交际者面子及社交权的威胁来构成的人际冲突,以及交际过程中交际者身份的构建。  相似文献   

16.
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达不到市场预期的主要原因在于学习过程中学生积极性不够,实践教学效果不佳;从而出现了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拟剧理论将舞台表演的思想引入到社会活动,师生课堂拟剧对于旅游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可以起到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缩影,表现出典型的审美特征与独有的艺术倾向.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解读舞台剧<风中少林>入手探讨武术的艺术化之路及其国际传播,为武术的国际化推广和传播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史记》不仅开我国纪传文学的先河,而且对我国叙事性文学元杂剧有深远影响。《史记》所表现的司马迁的正直精神,激励并鼓舞着元杂剧作者们面对黑暗的现实敢于为民呐喊。元杂剧继承了司马迁的“爱奇”审美观,不仅描写了“倜傥非常”的英雄,而且描写了大量有奇特个性的平民形象,突破了儒家的中和之美,具有壮观的悲剧美。在人物塑造上,人物语言具有个性化;在戏剧情节的安排上,元杂剧无处不显现出《史记》影响的痕迹。  相似文献   

19.
歌妓与元曲     
歌妓作为中国古代的一个文化现象合法存在,在元代犹甚。元代文人由于自身的沉沦潦倒和歌妓交往频繁,使得歌妓有机会影响到文人的生活、思想乃至文学创作,从而与元曲结下了不解之缘。歌妓在元曲的创作、发展、传播方面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20.
赛戏是流布于山西省北部的一个古老奇特的剧种。它是由民间祭祀、广场社火、舞台表演、民乐吹奏、说书讲史等几个重要部分组成的一种大型活动。由于时代的变迁,赛戏退出了舞台,趋于消亡。但它作为民族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