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依法治国的总体目标是完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与社会主义法治文明的实施。法治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具有现代文明的法律信仰,包括传授法律知识和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让高校法治教育得到更好的落实。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法治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理应主动维护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但近年来,因为缺乏对大学生开展有效的法律素养培养,我国大学生往往法律知识匮乏以及法律意识淡薄,大学生群体中法律纠纷事件日渐增多。因此,在大学生获取知识获得成长的重要阶段,大学应该承担起新时代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养责任,增加新时代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提高新时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让大学生通过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法律意识的养成,自觉地维护法律尊严。文章探讨了新时代大学生法律素养的构成维度以及大学生法律素养的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3.
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微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其法律意识在全社会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但由于大学生自身法律意识的错位、学校法制氛围的缺失、家庭教育的失误和社会转型时期各项制度的不完善等原因,导致少数大学生法律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为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从而更好地担负起国家法治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历史重任,必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强化权利义务意识、加强高校法律基础课程建设、实行依法治校、注重家庭支持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相似文献   

4.
论大学生法治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是我国的基本治国方略,培养大学生的法治精神应从法律实践,法律知识的积累,对法律真实性的体验,法律意识的培养,法律思维的锤炼,法律文化的积淀等方面进行考虑,这对于实现依法治国方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现如今,随着社会大众法制意识的日渐增长和当前国家法治体系的逐渐完善,整个社会范围内的法治意味渐趋浓厚,作为新时期法治社会的主体,培育高校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对于规范大学生自身行为、构建宏观的法治社会体系以及高校自身的法制化建设进程都大有裨益。但就当前来看,大学生自身的法律意识不强、法治观念淡薄等诸多缺点都还是当前的一大困扰。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法律意识不强、法律知识欠缺、被动性守法而缺乏权利本位等现状,就当下高校的法律教学改革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大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和国家的治国方略和奋斗目标确定下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质就是依宪治国。文章从法律信仰的概念入手,对当前大学生的法律信仰危机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解决大学生法律信仰危机的对策,并指出宪法信仰是对公众宪法情感的最高要求,是树立法律意识的最高层次,更是打开大学生法律信仰危机之门的钥匙。  相似文献   

7.
非法律专业高职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呈现片段化,碎片化倾向,缺乏主动性,使得他们的法律意识相当朴素。表现在他们对法律知识的知晓度较低,欠缺现代法治的基本理念,对我国现行法律评价失当。培养非法律专业高职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要落实依法治校,营造校园法治环境;加强思想教育,培养健康法律心理;积极探索法制教育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从1978年的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社会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开始,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已经走过了30多年。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步伐、关系到依法治国方略的能否实现。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的法制教育,对培养具有全面法律素质的现代合格公民具有重要作用。改进和加强高校法制教育,重点培养大学生的"法治"观念,既是理论所需要,更为实践所期盼。  相似文献   

9.
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可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进程。目前大学生中存在法律知识缺乏、维权意识差、重权利轻义务、对司法公正缺乏信心、违法犯罪层出不穷等现象,反映了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已迫在眉睫。本文将陈述当前我国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的现状,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从加强学校的法制教育的质量、创新普法宣传工作、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注重家庭教育、树立法律权威等途径来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0.
高校法学专业是掌握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前沿理论、培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专业法律人才,为国家法治战略的实施提供思想与理论支撑的重要阵地,地方高校在培养专门人才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建设成为大学生法律素质与法治精神养成、本地区法律咨询与社会服务、周边区域专有法律问题研究的三大基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推进本地法治进程,服务本地人民生产与生活,应该成为地方高校法治教育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和开放搞活方针的贯彻,外资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资金来源之一.而我国调整外商投资企业的法律却与公司法存在着不相协调的地方,中国即将加入世贸,外商投资企业法与公司法的接轨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结合社会法学派的起源于发展,对当前的社会法学派的法律发现观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并对社会法学派的法律发现观进行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论法律解释     
法律解释已有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的倾向,关于法律解释的基本问题存在着争议尤其在司法实践中.法律解释的过程中错误常常出现,极大地防碍裁判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4.
摘要: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并结合现代冲突法理论对国际体育仲裁院的实体法律适用规则进行分析,旨在对国际体育仲裁院实体法律适用规则的完善提出具体建议。研究表明:国际体育仲裁院为普通仲裁程序和上诉仲裁设置了不同的实体法律适用规则,均接受了意思自治原则,并且排斥了利用冲突规则选法的途径,而是直接选择适用相关实体法,国际体育仲裁院实体法律适用规则有其合理性,但同时也存在赋予仲裁庭较大自由裁量权、最密切联系原则缺失等不足。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灵活采用最密切联系原则进行法律选择是当今法律选择方法的发展趋势,国际体育仲裁院实体法律适用规则应该注重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统一,强调法律适用的结果,保护弱势群体利益,兼顾商事性和体育专业性。国际体育仲裁院应该将最密切联系原则纳入其实体法律选择规范中,限制仲裁庭的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15.
重刑轻民的认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其含义,它对中国古代法制虽然有一些正确的反映,但低估了中国古代民法的发展程度,也忽略了中国传统社会是礼治社会这一基本事实,重刑轻民是中国传统法律化中的消极法律观念。  相似文献   

16.
经济法是高校法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它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法律规范。当前我国经济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对经济法知识的牢固掌握并熟练应用对于培养高校法学专业本科学生的法学实践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法学本科经济法教学面临诸多困境,必须要对经济法课程的教学进行全方位改革。  相似文献   

17.
民法精神的培养与民法教学的理念息息相关,同时也是民法教学的任务之一,因此我们必须要正确认识民法精神在民法中地位,并通过多种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理清民法精神与民法理论、规范等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建立起学生对民法精神的信仰,并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内化为学生们的职业品质。本文主要对民法教学理念与民法精神的培养进行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18.
行政法的便民价值是行政法的诸多价值。便民价值对行政活动至少有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行政活动必须高效;第二,行政活动必须合法;第三,行政行为必须公开。为了充分体现便民价值,应从三个方面加以重视:1.听证制度;2.行政的社会知悉权和参与权;3.强化立法上的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司法实践中,对侵权法上因果关系的认定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通过普通法系近因理论和大陆法系相当因果关系理论兼收并蓄,探究以近因说中可预见性规则为主,以相当因果关系中的可能性(盖然性)规则为辅来认定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