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卡列宁”和约翰·高尔斯华绥的《福尔赛世家》中的“索米斯”两个人物形象存在有异同点。作者从客观的角度阐述了两个人在“唯名是图与唯利是图”、“麻木不仁与情利参半”两方面的不同点 ,并从“时代原因”和“思想倾向”这两个源于作者的因素分析了上述两个人物形象之所以不同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运用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对《红楼梦》与《源氏物语》两部东方古典文学著作中的男主人公贾宝玉、源氏进行比较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这两个人物形象的特点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但同时又有各自独特的个性。而这两个人物形象异同的深层原因主要源于两位作者所生活的时代背景、性别、社会经历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陈懿 《考试周刊》2011,(26):31-32
美国自然主义作家杰克.伦敦的长篇小说《马丁·伊登》和中国当代作家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都一直深受读者的喜爱,也吸引了众多的研究者。《马丁·伊登》和《平凡的世界》分别塑造了来自社会底层的青年马丁·伊登和孙少平这两个奋斗者的悲剧人物形象。本文比较了两个悲剧人物形象的异同,并讨论了其共同的悲剧根源。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通过对《罗密欧与朱丽叶》和《熙德》两剧的比较,分析两者在情节冲突、人物形象和主旨等方面的异同点,同时把握其不同的艺术特质和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5.
长篇小说《白鹿原》中的黑娃与《静静的顿河》中的葛利高里这两个人物形象,既有着相似的经历和相同的悲剧性结局,又具有不同的个性特征。造成这种异同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但其最深层的根源,还是与他们所处的大体相同的时代和不同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与文化氛围这种典型环境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6.
《战争与和平》中的海伦与娜塔莎,是在性格上存在对立的两位人物形象。海伦是一个被肉欲迷失的堕落女子,娜塔莎是一位贤妻良母的形象,但是两人却存在着共同点。基于此,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及相同与异同两个方面分析海伦与娜塔莎两位女性,以此来揭示男权社会里女性的生存境况及性格与境遇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贺庆华 《海外英语》2014,(3):200-201
尽管时光流逝,美国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小说《飘》和中国作家林语堂的《京华烟云》却仍是东西方文化中的经典,它们所塑造的主要人物形象赫思佳和姚木兰分别成为了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中的经典。该文对赫思佳和姚木兰两个不同国家的女性代表性格进行了深入分析,从所处时代背景、自我意识和爱情观念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由此剖析东西方文化中女性美的标准异同。  相似文献   

8.
左拉的煤矿文学作品《萌芽》是文学史上第一部从正面描写煤矿工人罢工的作品。受左拉启发,巴金也创作过一部煤矿小说,原名为《萌芽》,之后更名为《雪》。这部小说在巴金众多的作品中时常被忽略,因此关于这部作品的研究非常缺乏,而其与左拉《萌芽》的对比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本文创新地将两部作品进行对比,主要从人物设置,人物外貌、精神特点以及人物的政治主张三方面对人物形象进行对比研究,目的在于分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异同,从而探寻不同时期中法两国煤矿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魅力。  相似文献   

9.
汤湿祖的代表作《牡丹亭》和莎士比亚的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都出现在十六世纪九十年代,相差只有三年。两个剧本在题材流变,主题思想,人物形象,戏剧结构,戏剧冲突,悲剧风格等方面,有许多共同之处,通过对这两个剧本的对比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汤湿祖戏曲和莎士比亚戏剧的异同,也有助于探讨东方西方古典戏剧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10.
有同志说过:要教会“写”先要教会“想”。这是很有道理的。学生作文打不开思路,原因是多方面的。不会“想”,不能不说是原因之一。于是我就有意引导学生去联想,去想象。遐想联翩思路广开嘛。一、阅读教学引导学生联想,想象。1.引导学生比较同类型的人物形象。讲《范进中举》时,我问:孔乙己和范进两个人物形象有什么异同?这两个人物形象能够说明一个什么共同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六书到三书的发展,并比较了六书和三书的异同以及现代学者三书说之间的优长,认为在归纳汉字结构方面,无论是传统的六书还是现代的三书,都有偏颇之处,都不能涵盖古今所有汉字的结构类型。分析了古今汉字的结构类型,用大量的字例证明,汉字的结构原理应该是四书,即表意字、形声字、假借字和记号字。  相似文献   

12.
绣像本与词话本《金瓶梅》文本有着不尽相同的情节设置与思想内涵,这种不同直观地反映在两大版本各不相类的回目之中,其回目所体现的小说人物形象、小说叙事角度及作者的叙事观点与审美旨趣皆大相径庭。这一问题值得深入探究。此外,借助数字为回目做标记的方法对这些回目的异同频度进行数理分析,也可以使读者更便宜地体察其相异情况和原因,从而在对《金瓶梅》的两大版本进行分析的时候,作出更为明晰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西厢记》、《玉娇梨》是我国著名的两部写才子佳人的著作.一部是戏剧,一部是小说,体裁不同,二者所叙述的故事和描写的人物在某些方面既有相似性又有不同点.从故事结构、人物设置、对爱情的态度等几个方面分析了这两部作品的异同.  相似文献   

14.
英国与法国在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而其艺术上又各自呈现出鲜明的特色。本文运用勃兰兑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中的文学批评理论,以中法两部以女性为聚焦点的小说《简·爱》和《包法利夫人》的对比为例,采用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的方法,来挖掘英法现实主义文学的异同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5.
“又”和“再”是两个常用的副词,它们在语法功能上既有共性,又有个性。通过分析发现,副词“又”和“再”还可以细分,“又”和“再”在与词的组合能力,语法意义这两个方面存在异同,找出两者之间在语法功能上的差异有助于我们全面细致地把握它们的具体用法,有助于解决对外汉语教学中副词“又”“再”这个教学难题。  相似文献   

16.
“相当”和“rather”是汉英两种语言中使用频率较高的相互对应的程度副词。虽然二者相互对应,但意义并不完全等同。由于来自不同的语言体系,二者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各自迥异的特点。拟从两个词的演变过程、语义及用法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异同及其产生异同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17.
"X以来"和"X以降"是现代汉语中的近义格式,二者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本文拟从语义特征、介词搭配、"X"的时间性质、以及"X"构成成分等四个方面来考察二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以"五行"文化特性建构人物形象,这是中国古代部分小说人物形象叙事的一种特殊方式。"五行"之特性影响着人物思想、性格的特性生成,使其成为人物形象叙事的重要原型密码。其中猪八戒与林黛玉属"木",其思想、性格具有"木"的文化特性,揭示出"五行"作为文化密码对两个人物形象塑造的深层影响;但两个形象的文化意义、美学意义有所不同:猪八戒是感性的厚重,林黛玉是灵性的升华;猪八戒是喜剧,林黛玉是悲剧。这不仅反映出两部作品思想意蕴的差异,也体现了两部作品美学旨趣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李媛 《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26(2):169+173-169,173
本文比较了中西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翻译理论,严复的"信达雅"及德国功能主义学说的"目的论",从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中西思维方式的异同的角度阐释两者的异同点以及各自的特点。严复的译论带有浓厚的中式思维特点,倾向于主观、感性;而"目的论"受西方理性分析思维的影响,则倾向于社会效应和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20.
唐传奇《无双传》以爱情为主题,采取"读者在场"的写法,文心巧构,道德价值、审美倾向单一,有明确的褒贬意义。王小波的小说《寻找无双》故事框架来源于《无双传》,其主题发散多岐,呈现为戏仿古典的寓言。《无双传》是用平凡的结构、真实的态度编织理想的神话;《寻找无双》叙事结构独特,手法怪诞,其情境、感受却予人切肤的真实感。二者语言外壳相异,人物核心性格具有内在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