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4 毫秒
1.
黄振宇 《江苏教育》2008,(13):120-121
文化对人生的影响.有时真的很难说。也许会有人说,一部书改变了我的一生,使我走上了什么道路;也许会有人说,一部电影影响了我一生,让我选择了什么事业。生活中也许真有这样的事,但我想.文化对一个人的影响可能更多的是综合的,渐进的,是潜移默化的。每个时代都有着自己的文化特质或文化氛围与情调,一种文化对人的魂灵的浸染,往往就是一个时代对人的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6,(2):82-83
在以多模态为特征的超文本时代,单一模态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新时期高校英语教学的需要。本文以英语文化教学中运用的PPT课件为例,探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多种模态的使用类型和整合原则,指出运用多模态话语理论制作的PPT课件可以为英语文化教学内容提供更丰富的多元化互动通道。  相似文献   

3.
阅读代表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文化的一种必要的方式。就个人的修养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它可以改变人的情操和气质。朱熹说过,读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人变化气质。古贤、古书,都是传统文化积淀的代称,接触多了,势必使一个人的气质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如果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所以阅读本民族的文化经典,在个人,可以变化气质;对社会而言,可以转移风气。然而,以前的文言文教学过于讲究程式化,局限于对字词句的把握,弱化了文言文教学应有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一个民族不会因为贫穷落后而灭亡,但是民族失去文化和精神后注定要灭亡。文化不仅仅影响人自身的素质,而且对社会和谐、国家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可以说,文化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命运,没有文化的发展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注定要被时代所淘汰,让世界所抛弃。  相似文献   

5.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社会观念不断被刷新,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变得越来越激烈。为了让大学生们跟上时代的脚步,除了专业的知识外,也需要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爱因斯坦曾说过:"通过专业教育,他们可以成为有用的机器,但却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所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十分有必要。本文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对加强大学生文化素养进行了分析讨论,并根据文化素养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对所得结论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6.
诞生于二十世纪上半叶的电视,可以说是迄今为止影响人类社会最广泛、最深刻的大众文化形态之一。电视把大众文化从读写时代推进到了视听时代,随之,也把这个时代的一系列文化症候摆置在了世人面前。一文化学基本原理告诉我们,文化是人的创造物,人是一切文化的主体。"人是目的",康德这句说在两百多年前的名言,  相似文献   

7.
余若凡 《考试周刊》2011,(58):34-35
设计是对生活方式的设计,对于企业来说,成功的设计是以品牌文化为指导,并被时代文化所牵引的。可以这样说,品牌文化就是设计存在的灵魂,而时代文化则是设计前行的眼睛。只有关注品牌文化和时代文化的设计,才能使企业迈向持久的成功。  相似文献   

8.
张艺谋的电影创作贯穿了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新世纪以来的当下,常常处于时代文化潮头,具有某种文化编年的意味。更准确地说,是当下的时代、社会、文化创造了张艺谋,制造了一种独特的“张艺谋现象”。在张艺谋电影创作的表象背后,我们可以发现文化、社会、时代变迁的轨迹。划分了张艺谋电影的几个主要阶段,分析了各个阶段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影片的艺术与文化特点,进而探析张艺谋电影的美学风格变迁、文化流变及文化价值或文化缺失。  相似文献   

9.
"言意之辩"从先秦时期便已存在,主要探讨语言与思维之间是否具有一致性的问题。关于言意关系的争论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以儒家学派为主的"言尽意"说,一是以道家学派为主的"言不尽意"说。文章对中国哲学范畴中的"言意之辩"进行了梳理和重构,并概略评论了"言意之辩"在中国哲学与文化中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化哲学作为一种范式在当今急剧变革的时代越来越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体现着哲学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的呼唤,文化是人的文化,人是文化的人,文化与人互相缠绕的关系正是文化哲学兴起的最好注解。文化哲学体现了对人的关照的回归,为人的存在提供新的安身立命之地。本文试图通过对文化哲学、文化与人的现实关系为出发点来解读文化视角下的人。  相似文献   

11.
小议孝     
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它可以说是中国传统主流文化精神的根源.若中国传统文化没有了孝,就好比一个人失去了心脏,只有一具躯壳立于世上,已经失去了生命的价值.因而历史学家钱穆先生称中国文化为"孝的文化". 古语说"百善孝为先",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源,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根本.绽放的孝心最美丽,绽放孝心的人生最精彩.珍惜那一份情,恪守那一份孝,让孝心绽放绚丽之花.  相似文献   

12.
2007年.湖北省高考考了这样一道作文: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语。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的生存发展之根。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母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我们交流思想感情.欣赏文学作品.掌握科学文化知识等,都离不开母语。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感受母语.学习母语。运用母语。[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徐敏 《现代语文》2010,(10):65-66
口语交际是在一定的语言情境中相互传递信息、分享信息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交流和沟通的基本手段。"说"是否重要?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德国大诗人海涅也说:"语言(含书面的和口头的)可以把人从墓中叫出来,  相似文献   

14.
关于“人文”与“人文精神”的话题讨论由来已久,许多专家学者都曾对此作出过阐述。可以说,对于人文精神,每个社会、每个时代都有它各自的理解和内涵。现在我们一般认为,人文精神是以人类文化为文化基础,以珍视人的自由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它追求一种对真理的认识,对道德的完善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超文本的概念被越来越多研究者应用于翻译研究之中,关注点从文学作品拓宽到非文学作品,超文本所涵盖的成分也拓展到政治、文化、意识形态等范围。文章将简要回顾简奈特的超文本理论及其研究方法,根据其建立的研究超文本因素的模式,探析口译中蕴含的超文本成分及其对口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大学文化的时代使命是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人的和谐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理念的时代表征,在大学文化视野下人的和谐发展是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环境文化构成.在大学文化视野下人的和谐发展不仅是理论建构也是社会的实践活动,可以通过大学文化建设的各种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7.
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建筑设计都是建立在文化基础之上,而文化内涵又通过建筑的各种形式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这么说建筑是依赖文化存在的,是文化的载体,一座建筑如果没有文化内涵就好像一个人没有了灵魂。古代知名建筑中阿房宫、岳阳楼、苏州园林等等,都可以看出建筑设计中的深厚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因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教学中的文化内容和学生文化认知能力的培养。本文通过分析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词汇文化、观念文化、知识文化及超文本文化对英语学习的影响,进一步阐述了文化认知能力培养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美学家、哲学家宗白华曾言:"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史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艺术精神,让原本并不安逸的一个时代,成了中国文化人最神往的一个时代。这个时代,有一种独特的优雅,人们习惯称它——魏晋风度。  相似文献   

20.
视觉文化时代广告文案的生存境遇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视觉文化时代,广告文案的生存似乎受到了挑战,越来越多的广告作品中,文字似乎变得多余。然而,广告文案的价值并没有丧失。从印刷文化主导下的读书时代进入视觉文化主导下的读图时代,文案的作用贯穿始终,是消费者记住广告的根基,因此,可以说在视觉文化时代,广告文案生存的关键在于如何让文案顺应时代的潮流而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