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表明,儿童的政治社会化过程被分为四个阶段:政治化、拟人化、理想化、制度化。针对儿童接受政治观念是从情感、拟人开始的特点,少先队组织要努力探索少年儿童情感为主的认同模式,坚持在正面教育中培养朴素感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儿童化、生活化、具体化。  相似文献   

2.
少年儿童组织作为一种同辈群体和社会组织,能够对儿童的社会化,尤其是政治社会化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中国少年先锋队在培养少先队员的政治情感,对其进行政治启蒙的过程中,运用了儿童政治社会化的相关规律,其内部的诸多要素及其所组织的各项活动中,都蕴含着现存政治制度所肯定和实行的政治信念和规范。通过这些要素的组合和活动的实施,少年儿童在这一组织中形成对国家政治的认同,从而促进自身的政治社会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整体上保持了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势,但仍存在政治评价功利化、政治情感冷漠、政治剧场化等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和偏差。造成大学生政治社会化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优化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必须从学校、社会、政府、家庭、学生个人等几个层面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旨在探讨少先队教育对儿童政治启蒙的作用方式和影响效应,构建以少先队实践教育与组织教育、儿童主体参与,以及儿童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参与的分析框架,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实证数据表明,少先队组织教育对儿童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有正向显著影响;实践教育对儿童政治情感有正向显著影响;儿童主体参与对儿童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参与均有正向显著影响;儿童主体参与是实践教育对儿童政治启蒙起作用的显著中介变量。因此,为了促进儿童政治启蒙,要重视少先队教育的合力效应,加强儿童政治启蒙的群体动力机制构建,并特别重视儿童主体参与的中介作用,优化少先队教育的整体路径。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旨在探讨少先队教育对儿童政治启蒙的作用方式和影响效应,构建以少先队实践教育与组织教育、儿童主体参与,以及儿童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参与的分析框架,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实证数据表明,少先队组织教育对儿童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有正向显著影响;实践教育对儿童政治情感有正向显著影响;儿童主体参与对儿童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参与均有正向显著影响;儿童主体参与是实践教育对儿童政治启蒙起作用的显著中介变量。因此,为了促进儿童政治启蒙,要重视少先队教育的合力效应,加强儿童政治启蒙的群体动力机制构建,并特别重视儿童主体参与的中介作用,优化少先队教育的整体路径。  相似文献   

6.
于娜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1):133-133,135
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效果总体上是良好的,他们的整体政治素质是值得信赖和肯定的:政治知识掌握较好;政治态度端正,政治情感高尚;对政治规范的认同感较强;政治参与较积极。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偏差,如存在政治理论学习被动化倾向、部分政治冷漠现象、政治功利化倾向等。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了调查、研究和分析,对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从一定意义而言,人是一种情感的存在.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是心理活动的组织者,人的情感倾向决定着自身的价值偏好与行为取向.在政治领域中,情感对于人们的影响尤为重大.政治正当性问题是政治领域中的根本问题,权力意志只有内化为一种心悦诚服的认同情感方可确立其政治统治的正当性,就此来说,权力即是情感.如何透过政治的社会化培育政治认同的情感倾向,古往今来始终是一个永恒的重大政治问题.从政治社会化的维度阐释儒家礼乐文化,我们会对儒家政治思想有着更为独到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儿童政治心理社会化理论及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儿童的政治心理社会化是个体发展过程中基本的经验习得。国外自 2 0世纪中叶 ,这方面的研究逐渐受到心理学家的重视。目前关于儿童政治心理社会化的基本理论观点大部分来自发展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 ,主要理论有 :斯金纳的行为主义理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伊斯顿和丹尼斯的政治体系持续性理论、哈里斯的群体社会化理论 ,尤尼斯的道德实践理论等。最近几十年中 ,研究者们的研究重点集中在家庭、同伴群体、年龄、学校、大众传媒等因素对儿童政治心理社会化的影响上。  相似文献   

9.
政治社会化是一般社会化的核心内容,对大学生个体政治人格的养成有着重要意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渠道,考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进程中的地位,不仅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科建设,为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提供理论指导意义,且又有利于大学生政治态度、政治情感、政治价值观以及政治认知模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后继力量。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强化对少年儿童的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引导少年儿童时刻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对于确保党和人民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对于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同时提出:“强化政治引领,旗帜鲜明培养共产主义接班人。”要求“教育引导少先队员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因此,依托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的重要论述讲好“儿童化”政治,把“儿童化”政治贯穿于少年儿童思想教育工作的始终,把“儿童化”政治引向深入,是在新时代背景下进行政治启蒙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巩固与开拓:中国政治社会化的途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必须有一个浓厚的、与之相适应的政治化氛围,这也正是中国进行政治社会化的重要意义所在。为此,中国必须在发挥与巩固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优势的基础上,一方面进行社会主义政治道德的培养,使人们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另一方面,要扩展政治社会化的内容,加强对人民政治知识的教育和政治参与能力的培养。同时,在传播社会主义政治化的渠道和手段的选择上,应随时代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加以开拓和丰富,综合利用家庭、学校、政府、同辈团体、工作场所、政治组织、大众传媒、互联网络等多种渠道,并使正面的、直接的、灌输式的政治社会化方式,与间接的、潜移默化的、实践的社会化手段很好地结合起来。当然,在中国,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和最大的政治组织,也要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政治社会化功能,成为社会主义主流化传播的主力军和政治社会化方向的指导。中国还需要提高全民族的基本化素质和健全各项政治社会化的法规、制度等,从而厚植政治社会化的基础,加强对政治社会化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提高大学生政治素质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在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信仰以及高校在政治理论课教学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从加强主体的政治认同感和建设客体环境方面,提出了高校在政治社会化背景下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3.
政治认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取向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政治认同是社会成员对政治系统及其运作的同向性的情感、态度和行为,是政治系统政治 统治的基础,直接关系着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政治认同是一种政治实践活动,受到各种社会因素 的影响,具有不同的状态表现和价值特性。思想政治教育是政治社会化的重要形式,是培养和提高 政治认同的基本路径,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巩固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认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取向。只有不断改进 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不断优化政治社会化的水平,才能促进政治认同的巩固和提高。  相似文献   

14.
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特定社会中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政党为了实现政治目标而对社会成员采取的综合性教育实践活动;而政治社会化既是社会个体获取政治知识、形成政治态度、培养政治情感等的过程,又是特定社会培养、训练社会成员政治规范等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培养社会成员的政治认同,并增长其政治参与知识,提高其政治技能,是政治社会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具有政治社会化作用。但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发挥政治社会化作用时也有应该注意的问题,在教育对象上要注意突出教育对象的选择性,青年人和社会流动人口需要倍加注意;并且也要注意新的社会环境新生变量如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作用发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每一个政治体系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受到社会化的影响,从而使得人们的政治态度、政治价值观念和政治技能发生变化。目前,我国正处在深刻的社会转型期,社会生活的变化给政治社会化过程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变化、政治文化观念和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对我国的政治社会化提出了新要求,而传统的政治社会化却未能适时发生转变,致使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发现了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政治社会化是一个受到多学科关注的研究领域.它沿公民训练、个性和政治及国民性问题、少年政治社会化行为研究的线路发展,到20世纪50年代在政治学界引起较大反响.儿童对政治体系的依附关系和儿童的党派性态度是西方学校教育调查中最为经常的政治社会化研究主题.西方儿童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呈现阶段性特征.学校采用正式或非正式的教育手段实施政治社会化.尽管美国为学校的政治社会化制定了目标,但学校对政治社会化的影响结果仍有待验证.  相似文献   

17.
伊斯顿于20世纪50年代末发起"芝加哥研究",倡导政治社会化的政治理论;认为儿童政治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是政治倾向,通过对政治系统的依附及其扩散性支持得以完成;确信政治社会化与政治系统变迁密切相关;主张从功能分析转向系统分析的研究取向。  相似文献   

18.
政治认同以公民对政党、国家、民族的情感为表征,以价值认同为核心,以共同领域为界域。在社会转型期,稳固的政治认同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现阶段,中国公民政治认同正面临着弱化,既有现实场景变化所带来的时代冲击,也有现实消解性障碍。作为政治社会化的内生动力,牢固的公民政治认同是政治稳定的基石因此,国家要以公民政治认同的建构为突破口,弘扬社会正义,疏通公民利益表达渠道,在实践中进行公民教育,坚持价值应然与经验实然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杨湾 《中国德育》2017,(21):21-24
少先队仪式教育是少先队组织以少先队仪式为载体,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少先队员的思想意识施加影响,帮助少年儿童实现政治社会化的活动。但在现实操演中,少先队工作者们多注重仪式形式美、程序美的展示,而忽略了少先队仪式真正的政治教育价值。少先队仪式应从政治知识、政治情感、政治态度、政治行为这四个方面对少先队员进行教育,帮助少先队员逐步实现政治社会化。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日益开放的社会环境对国防生政治社会化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国防生如何在社会转型中调整自己,适应社会,通过政治社会化形成稳固的政治态度、坚定的政治信仰、丰富的政治知识和深厚的政治情感,最终形成优秀的政治人格,是每一位从事国防生教育的同志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在对国防生政治素质状况分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当前国防生政治社会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国防生政治社会化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