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站得高,看得远,这是常识.可是,往往是常识性的东西容易被人忽视.比如,很多人在争论:0x=0是一元一次方程吗?一元一次方程对学数学的人来说,是个常识性的东西,但许多数学老师却在喋喋不休地争论,为什么?就是因为缺乏认识方程的高度.如果数学教师具备了多项式理论这个知识高度,那么,看到的视野就完全不一样了,也不会陷入无用的争论之中.由此,我们想  相似文献   

2.
这学期,学校开展了争创三星级书香班级活动,这可是件大好事,可以丰富学生的积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可看了三星级标准后,我一筹莫展。为什么?要求太严了,不仅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本和与课本配套的课外阅读文选,而且要一学期背会古诗30首,阅读不少于六十万字的课外读物。我们这个班的学生活泼、好动在全校可是出了名的,相当一部分学生课外阅读文选都读不全,怎么去进军三星级。“一学期要我们读这么多书,你们老师又读了多少?”正当我思考对策的时候,安丽的一句话传进我的耳朵。一些学生来劲了,不停地附和。“如果老师能做到呢?”我有…  相似文献   

3.
张艳军 《新疆教育》2013,(14):90-91
以前我们的课堂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讲多少,学生听多少;教师怎么分析,学生就怎么思考。老师讲的其实都是书上内容。老师把知识嚼烂了再喂给学生,光让学生等吃“现成饭”,不让学生自己去看书,自己去开动脑筋获取知识,造成学生知识学得死,题目稍有变化就束手无策;具有严重的依赖性,离开老师,自己寸步难行。  相似文献   

4.
近一年来,我们学校虽已重视了应用文教学,但家长们还感到不足。他们说:“孩子们上了三四年学,开个条子还不会。”“小学毕业了,一封家信还写不好。”学习是为了应用,学生毕了业到农业生产岗位,就要用到学过的知识,读了几年书,一个条据还不会写怎么行呢?我们把家长们的意见带到学校里研究,有的老师感到为难起来,说:“农村通用的应用文都教过了,还怎么加强呢?”言下之意,已经尽到了责任,没有什么别的办法了。不错,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有二十多种应用文,在农村已基本够用,所以,加强应用文教学不在于增加多少应用文类别,而在于总结经验,  相似文献   

5.
<正>近几年,我校进行了课外阅读指导的研究与探索。这过程反映出了一些问题。老师们时常教导学生要多读课外书,丰富自己的知识,有的还规定学生人手一册课外书,鼓励其闲时多看,这足以见老师们对课外阅读的重视。但在学生看什么、怎么看等实际问题上,老师们往往忽略不谈。学生的课外阅读基本上处于放任自流的状态,这样的课外阅读不会产生多少实效。那么,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外阅读呢?一、急功近利不可取  相似文献   

6.
已经下班了,我还在赶批学生的作业。没想到,我班平时最爱打抱不平的周瑜和几个学生还没走。“周瑜,今天又准备为谁抱不平呀?”我笑着问她。“老师,李阳怎么可能是‘三好学生’?老师,您平时要求我们读书时多问几个‘为什么’,今天,我们真的不明白了。老师,为什么呀?”一向天不怕、地不怕的周瑜气呼呼地说。“就是,老师,您是怎么想的呢?”比较能沉得住气的张晴也发话  相似文献   

7.
我正在写一本书,采取与儿子谈话的形式,来探讨文明社会的种种现象.其中有一节的标题是:我们为什么要学那么多没用的东西?是说中学时我们学的那些东西,在以后的生活中也许完全用不上,可为什么还要学呢? 另一方面,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为什么不利用青春年少,尽可能地读更多的书,接触更多的文化知识?为什么要反反复复把那几本教材读熟、读烂、读臭还不肯罢休?  相似文献   

8.
<正>学生走进学校接受教育,其目标到底是什么?学习的意义究竟何在?我们的学科教学到底要为受教育者带来什么?目前的生物课堂教学呈现出众多的课堂教学模式,或曰有效教学,或曰高效教学,或曰发挥学生主体,等等。然而,冷静下来面对眼花缭乱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不得不说,或许"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纪伯伦语)。回到"常识"去审视我们的教学,这样才能使我们学会坚守,不被眼前的许多"繁华"所迷乱,带领学生正常出发并顺利达到终点。所谓"常识",是指人们应该且必须了解的知识,也是普通知识。生物学教学常识,我以为应该是对生物学教学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教等的最基本回答。"教什么"回答的是教学的内容,"怎么教"回答的是教学的策  相似文献   

9.
2009年的暑假备课.我们刊发了一组文章.对常识性课文的教学进行了探讨。常识性课文教学,是科普常识的教育目标更重要,还是语文教育目标更重要?学生获得科普常识的主要方式是“看”还是“读”呢?常识性课文的教学是教给学生常识重要.还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重要?这一系列问题.读者朋友只要细读暑假备课的14篇教学经验、教学案例、教学设计,就能找到答案。寒假备课.我们再次将目光聚焦于常识性课文有两个目的。其一,保证专辑内单双册课文的系统性;其二,继承暑假备课的设计理念和设计思路,探索、归纳将常识性课文上出“语文味”的新方法。可以说,寒假备课是对署假备课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很多同学会问这样一个问题:"该怎么学习知识点?为什么我每天学到夜里12点成绩还是一点起色都没有?在做题的时候,如果不看解析,研究题是怎么解出来的,那还能从做题中学到什么?"显然,同学们对于课本的学习还存在误区,对知识点的学习也缺乏基本的方法.其实,课本知识的学习,是为了让同学们掌握相应的学科常识,目的是为在实践中借助这些常识来解决问题.如果同学们在学习课本知识的时候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那么在实践中遇到问题的时候就会不知所措这就如同我们在做题的过程中,很多同学反映:"只会做  相似文献   

11.
阅读的力量     
<正>编者按阅读是获取知识的基本手段,是培育健全人格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是提升国民素质的根本途径。国民素质的提高靠阅读,阅读能力影响国家与民族的未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及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都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我们为什么要阅读?我们应该读什么?我们应该怎么读?这些问题都  相似文献   

12.
小象读了三年书,有一次老师问他:“小象,你为什么来读书?”小象说:“是爸爸妈妈叫我来读书的,我不来他们会骂。”老师笑着说:“不对!读了书有知识、有本领,能做很多好事情,成为一个好孩子。”  相似文献   

13.
《给梅老师的一封信》中学生提到这样一个问题:“美的真谛是什么?”这确实值得我们每个教师深思。 信中提到的梅、闵两位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差别为什么会如此之大呢?笔者以为,最根本的原因是,梅老师缺乏对孩子的爱心,缺乏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当学生考砸了时,梅老师没有帮助学生分析原因,而是劈头盖脸地臭骂了学生一通。不知她想到没有,自己是出了一口气,可学生会怎么想呢?特别是挨训的  相似文献   

14.
[现象]经常听到老师们对学生说的一句话:“我已经讲过了,你怎么还不清楚?”“刚学过啊,怎么又错了?”……[原因]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老师刚讲过的习题学生怎么就不会做?是教师的教学有问  相似文献   

15.
他,14岁;她,50岁;他们是师生,确切地说,如今,他们是生死相对的师生。为什么老师视如正常的批评,学生却为之轻生,为什么同一件事情,老师和学生却有大相径庭的看法?是哪一点,刺破了生命的底线? 几滴墨水,一条生命,是什么使这原本毫不相干的二者成为因果?我们的学生怎么了?我们的教师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相似文献   

16.
李海林老师在《重塑小说观建构新图式》(倪文尖朱羽)一文的评析中说:我们为什么要读小说、教小说?我们读小说的什么、教小说的什么?我们怎么读小说、教小说?这些问题,过去我们几乎都回答错了。我们读小说的目的,是为了追索小说的主题和它所写的“故事  相似文献   

17.
一次语文课,教师发现学生对所提问题不知所措,便责怪他们:"我经常说'书读三遍,其义自见'.如果用心去读,去感悟,怎么解答不出来呢?多简单的问题呀!"教室里更静了.过了一会儿,一个学生说:"老师,我知道'书读三遍,其义自见'.可我读了不止三次了,还是不能理解.'阅读'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读才有效果呢?"  相似文献   

18.
樊老师     
樊老师带我参加语文知识竞赛那回,是我第一次上县城。时间还早,我们在桥头的新华书店翻书。老师买了本明人笔记。我拿来一翻,字是直排的,繁体,句子怎么读也不懂,书里还有股浓浓的异味。我问樊老师买这种书干嘛。樊老师吸吸鼻子说,要写好文章就得看这。竞赛有16张卷子,我不间歇地做下去,完了出来,樊老师一拉我的手就往大操场跑,他领到了试卷和答案。操场空荡荡的没有一丝人影,午后阳光灿烂,知了尖声在叫。我们像两粒石子呆在角落。老师念一遍题目,然后问我ABCD选了哪个。有时他懊丧地摇摇头,有时猛地一拍大腿。我望着他的脸,在想,老师为什么对我这么好呢? 应该说我不是个好学生,调皮捣蛋出了名的。欺负新生,把男生往女生堆里推,在女生铅笔  相似文献   

19.
<正>案例一:《黄鹤楼送别》教学片断师:文中有哪些语句体现了李孟二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爱怎么读就怎么读。(学生端端正正地拿起书一起朗读。)师:(着急)不要一起读,要听清楚老师的要求:想怎么读就怎么读。(学生读书声音乱起来,但还是有一部分人在齐读。)师:(生气)同学们,老师请你们爱怎么读就怎么读,意思就是随便读。(学生似有启发,乱糟糟地读起来,老师无可奈何。)案例二:《望月》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20.
为什么我们的学生越学越没有了灵气?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体验到快乐?带着一种全新的眼光审视课堂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的弊端。一、用心一句,胜过千言万语案例老师说:"下面请同学们读课文,看谁读得好。"学生们一个接着一个读起书来。老师说:"你读得真棒!""你真了不起!""为他鼓掌!"一节课下来,掌声、表扬声不绝于耳。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