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河北日报认真贯彻党中央和河北省委提出的“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的指示精神,经过精心策划,从3月下旬开始,抽调力量组成小分队,深入基层,访农家、问实情,在报上开辟《走村进户话增收》、《现场报道》和《一线写真》专栏,同时在要闻版、经济新闻版、科教文卫版和理论版,都围绕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农民收入这个话题,打了一场多侧面、全方位、有声势的总体仗。有新意 过去,河北日报曾就农村工作和农业问题,多次成功地组织记者小分队,深入一线作系列报道,如“太行纪行”、“坝上漫记”、“千里…  相似文献   

2.
作为最基层的一级党报——县市报,“立足农村,服务农民”是其重要的职责。坚持与时俱进办好农村版,既是县市报服务“农业、农村、农民”的具体体现,又是县市报应对报业竞争、巩固和扩大农村市场的内在要求。近年来,作为县市报之一的《武义日报》,“三农”报道紧紧围绕“农业调整、农民增收”的主题,不断创新编辑思路,增强报纸的指导性、服务性、实用性,最大限度地贴近农村实际,满足农民所需,赢得了广大农村基层干部群众的普遍欢迎。《武义日报》的具体做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转变”:  相似文献   

3.
就地市一级党委机关报而言,农村报道大多占据其主体地位。泰州作为苏中地区一个新崛起的农业大市,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报道,无疑就是市委机关报的主要着力点。 如何开展“三农”报道,农业报道的力气该往哪里使?《泰州日报》今年三四月间策划推出的“农民增收边远乡村纪行”系列报道,加深了我们在这方面的理解和认识。 3月18日至4月17日,《泰州日报》派出3个记  相似文献   

4.
王雁南 《青年记者》2003,(10):40-40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到国民经济的重要问题。怎样更好地服务于农民增收,济宁日报《农村科技》专版充分发挥导向功能,引导农民朋友根据市场经济的需求,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搞好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促其丰产丰收。21世纪是生物科学发达的世纪。作为向来被称作时代感应“神经”的新闻,应怎样适应时代要求,把握时代命脉,引导百姓认识生物  相似文献   

5.
泰州作为苏中地区一个新崛起的农业大市,“三农”(农业、农村、农民)报道,无疑是市委机关报的主要报道领域。如何开展“三农”报道,农业报道的劲该往哪里使?泰州日报今年3、4月间策划推出的《农民增收边远乡村纪行》系列报道,加深了我们在这方面的理解和认识。3月18日至4月17日,泰州日报派出3个记者小分队深入边远乡村,与农民群众和基层干部面对面地交谈,发掘增收的新经验。整个采访活动历时1个月,行程2000多公里,途经31个乡镇,共采写发表通讯31篇。江苏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小组认为,这组报道“满腔热情传播…  相似文献   

6.
程雪梅 《青年记者》2006,(18):70-70
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促进农村稳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之一。作为地市党报的农民版,如何“念”好、“念”活“农”字经?《廊坊日报·农民之友》版在近几年的实践中,多方尝试、大胆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传达政策我们党在“三农”问题上  相似文献   

7.
安徽日报1月31日将省委、省政府召开的“第四届新世纪中国农业发展高层专家论坛”上的观点加以整理刊出,把中国农民收入增长趋缓的原因和应对策略说了个透透彻彻。报道的主题为《聚焦农民增收》。第一部分是对“农民增收趋缓”原因的分析,其主要观点是:“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突出矛盾是农业减收;农民减收的基本原因是农产品市场的变化,农民收入增长困难的深层原因是就业不充分;农民收入状况已严重影响国内市场的扩大;加入WTO是当前影响农民增收的最大变数。”每个观点都有必要的数据支撑。第二部分是专家对拓宽增收渠道的献策。…  相似文献   

8.
雷电 《新闻前哨》2003,(4):18-18
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搞好新闻宣传,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这是各级党报的应尽之责。面对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与时俱进的新要求,如何做活做实做好服务中心的宣传文章?这是各级党报面临的现实问题。回顾总结《黄冈日报》组织策划的招商引资报道,从中得到不少启迪和思考。2002年下半年,黄冈市新一届领导班子结合市情,提出了“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招商,着力抓环境”的战略思路。尤其是对招商引资工作特别重视。在这一背景之下,报纸宣传既要围绕经济发展大局,紧扣市里中心工作,又要突破传统报道形式,做深做活宣传…  相似文献   

9.
蔡效东 《视听界》2005,(4):i016-i016
2004年以来,姜堰电视台围绕中央“一号件”中“农民增收”这个话题,在新闻和专题栏目中开办了《农民增收:路在何方》、《乡村聚焦》等固定专栏,好评如潮,取得了少有的“领导满意、群众满意”的双重效果。这引起了我们的深思:做“三农”报道,为农民增收助一臂之力,我们该做、能做的事,其实还有很多。  相似文献   

10.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然是我们全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更多地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要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从多方面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1.
2005年伊始,《荆门日报》推出了一个富有地方特色的专栏——“记走进特色村”。整整一年时间,共刊载了66篇章,受到广大读的赞扬。荆门农村的许多干部群众把章剪裁下来收藏,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标本”,不少乡镇党委、政府将该专栏章作为农业增效的经验推广。这些具有较强说服力和可供示范性的特色村典型,有效地推动了全市特色农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省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处《河南新闻阅评》曾这样评价南阳日报关于农业问题的报道:南阳日报农业产业化整个报道分量重、力度大,形成了舆论强势;南阳日报夏收宣传报道有广度、深度和高度。这是南阳日报加大农业报道力度的一个剪影。 南阳市是一个1000万人口的农业大市,农业人口占90%以上,农业产值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56%。特别是近年来,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黄牛、食用菌、小辣椒、大白山羊、蔬菜等区域性主导产业初具规模。但农业基础脆弱,生产经营粗放,产出效益偏低,农民增产不增收等问题和现象依然存在。为使农业再上一个新台阶,围绕南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农业奠基,工业立市,开放带动,城乡一体,科教兴宛,富县富民奔小康”的27字工作方针的“农业奠基”,南阳日报党委编委联系市情,配合市委、市政府关于农村工作的重大部署,采取多种手段,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研究,策划了一系列重大战役性报道。  相似文献   

13.
衡水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级市,农村人口占全市人口的80%左右,农业是全市发展的基础,所以城市发展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快慢。作为地市级党报的《衡水日报》,在新闻宣传中,对农村经济的报道责无旁贷地成为宣传工作的重头戏。报纸如何为农村经济服务、为农民增收架桥、为政府部门当好参谋呢?为此,我们紧紧抓住农民增收这根主线大做文章,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扬州日报》积极推行影响力工程,以对社会舆论的强势引领,再创党报辉煌。其中,《扬州日报》将典型发掘、典型报道、典型引领作为其中的重要抓手之一:抓凡人善举报道,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抓重大典型报道,引领社会舆论,塑造道德“标杆”;抓经济典型报道,助推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形成发展合力。  相似文献   

15.
科教兴国,是党的十五大提出的面向21世纪兴邦强国的长期发展战略。党报要为实施这一战略决策振臂呐喊,奔走呼号。以宣传普及农业科技为主调的淮安日报《农村服务台》,为探求新闻宣传与科技普及的有机结合找到了较好的途径。 我国是农业大国,80%的人口在农村。淮安是农业大市,科教兴农应该摆在“科教兴市”战略的突出位置。淮安日报创办的《农村服务台》,坚持每周一期,及时编发针对农时的实用科技知识,为农民开辟了长年学习科技的“课堂”,农民在田头边学习边实践,立竿见影。他们高兴地说,党报送来了科技的“及时雨”,真是“田…  相似文献   

16.
关于如何突破农业、农村、农民的“三农”报道,一直是新闻媒体、尤其是党委机关报长期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最近,笔者看了《宜昌日报》精心策划和组织的系列报道《史光权南下卖猪记》,大为感叹。这组系列报道,大胆创新,采用全方位、多层面的报道方式,引起了广大读者和全社会的空前反响,从而使大家来共同参与和关注《宜昌日报》的两名资深记者追踪报道一位农民跨越湖北、湖南、广东三省卖猪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宋志标 《青年记者》2006,(15):65-66
6月30日,广东肇庆市委机关报《西江日报》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西江日报》加盟南方报业,增加后成为其第二主办单位。关于这项合作,《西江日报》保持“七个不变”,即作为肇庆市委机关报的性质不变,独立法人身份、名称和报头不变,围绕肇庆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做好宣传服务的宗旨和职责不变,人事管理制度和权限不变。  相似文献   

18.
5月20日至6月4日,短短半个月内《经济日报》集中推出了一组以“为农民增收想实招”为主题的系列报道,该组报道因精心策划,在全国读者中引起了较大的反响。 这组报道是:《让多的好起来让好的多起来——湖南如何发展优质高效农业》、《龙头带动中介组织联动专业市场推动——吉林农民增收有道》、《农字号乡企在苏北崛起》、《淮阴强化服务手段 加快增收步伐》、《增收要有新思路》、《“三高农业”打开增收致富门》、《小小西红柿 红了一片天》等等。他们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形式、不同手段,为的是一个目的——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9.
2001年1月1日,伴着安徽省委沉甸甸的嘱托——在安徽这个农业大省,办好一份面向农村、农民爱看的报纸,《安徽日报农村版》在江淮大地上破土而出。11年来,作为全省唯一专门服务“二三农”的报纸,《安徽日报农村版》秉承“为农民说话,帮农民办事”的办报理念,努力做好新闻在江淮大地上深深扎根,逐步成长为全省农村地区发行量最大、影响力最广的报纸。  相似文献   

20.
从军营转业到地方,在银行工作一年多时间,我在中央、省、地级新闻单位、学术刊物上共发表新闻及论文二百六十余篇。有人间我的,‘诀窍’,我说:重在抓‘四点’。 一是抓‘热点’。我们的社会是一个调整发展的社会。每个时期都有大家所关心的‘热点’。作为通讯员就应依靠自己的新闻敏感,将这些‘热点’大胆而谨慎地反映出来。去年春节后,我通过大量的调查发现,黄冈的民间借贷比较盛行。此现象是好是坏?如何引导、解决?令大众注目。针对这一情况,我用辩证的观点,用褒贬兼而有之的写作方法,将人们所关注的民间借贷的危害、原因、解决方法等用大量的事实披露出来。这篇文章发出第三天,就被《黄冈日报》头版刊登,接着《经济日报》、《湖北农民报》、《经济与金融》等报刊相继刊用,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