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宋歆 《军事记者》2005,(6):49-50
新闻传播学研究“无学”亦或是“有学”,一直是个深深困扰我的问题。“新闻无学”简单地说有两层意思:一是在应用层面上,理论与现实脱节,甚至是完全滞后,对现实问题没有指导意义;二是在理论层面上,没有自身的逻辑结构。所谓的理论不过是对现实现象的解释。后来,我在新闻实践中与许多同行接触,他们中的很多人对新闻传播学也是持这一看法的。有学干脆将当前的新闻传播学称之为“黑板新闻学”。这就使得我在很长时间里都心怀困惑——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闻传播学?  相似文献   

2.
现在,“托儿”现象已开始侵入新闻媒体。不但做广告有广告“托儿”,连采访报道新闻也有了新闻“托儿”,并且呈蔓延趋势,其危害性也越来越严重。  相似文献   

3.
闲谈中捕捉到的信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名记者,能从别人的闲谈中捕捉到新闻,是一种基本技能。刚刚获第十二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学者不得为商家当“托儿”》正是来自一次朋友间的闲聊。虽然信息“得来全不费工夫”,但采访起来却煞费苦心。一次聊天中,朋友说起一件我感兴趣的事情:中国生化学会最近的一次会议上出台了禁止会员利用学术组织之名为商家当“托儿”的“家规”。出于职业的敏感,我意识到这件旁人看来也许不起眼的业内事件的深远意义。因为,在2001年之初我就已嗅到科技界反思、自省的气息,科技界中学者与商家相互利用的现象日渐引起有识之士的忧虑。…  相似文献   

4.
谢顾问:前不久遇到一件这样的事:某医院破格为一个住院费不足的被撞伤的司机办理了入院手续,并使这位司机转危为安。可由于我采写这篇新闻晚了一步,加上稿子还要—一核对审查,稿子送到报社后,编辑说“过时了”。可也有人说,新闻过了时也可以“抢救”,是这样吗?52973部队刘喜刘立同志: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倘若等新闻变成旧闻时再去采写,那还有什么价值呢?因此,新闻单位总是偏爱一两日内发生的鲜活新闻事件,而对那些过了时的新闻,总是忍痛割爱,“枪毙”了事。然而,对于作者来说,是否稿子因为“过时”而被枪毙,就…  相似文献   

5.
“陷阱新闻”与“隐性采访”、“传媒假事件”既有联系又有不同,它可以被看作是两者的交集。作为在实践中已变得越来越普遍的新闻现象,“陷阱新闻”有必要成为一个独立的概念。“陷阱新闻”导演事件、欺骗式采访和以审判者自居的特征,都是对新闻伦理规范的违背。  相似文献   

6.
有位名人曾这样说过:“我们不应像蚂蚁,单只收集。也不应像蜘蛛,光从自己肚里抽丝。我们应像蜜蜂那样,既采集,又整理,这样才会酿出香甜的蜂蜜来”。我以为,这话对于初学新闻写作的年轻朋友们也是颇有启迪的。不少通讯员投稿,往往盲目性很强。一旦偶而被报刊采用一篇,不能很好地总结得失,从业匕做到有的放矢,而是自认为功夫已到家,热情高涨,一发而不可收,结果又收效甚微。其实,如果没有质的突破,那么量的重复又有何意义呢?有的屡投不中,便认为人·C不古,世风日下,把失败的原因归咎于自己报社无熟人,关系太浅。我们不否…  相似文献   

7.
时下,“托儿”盛行,买房的,会遭遇“房托儿”;买药的,会遭遇“药托儿”;看病的,会遭遇“医托儿”;买车的,会遭遇“车托儿”;找伴侣的,会遭遇“婚托儿”;上学的,会遭遇“学托儿”;跑官的,会遭遇“官托儿”;被采访的,会遭遇“记托儿”,甚至饭有“饭托儿”,电话有“聊托儿”,互联网有“网托儿”,诸如此类,可谓不一而足。然而,诸如“房托儿”这类词,古今工具书没有收入。而在《现代汉语词典》却有“托儿”这样一个词。《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tuōr(方)指从旁诱人受骗上当的人。”给“托儿”如此定义,相当准确。显然,以上“房托儿”等词是“托儿”一词的衍生。  相似文献   

8.
经济报道,已经成为我们新闻报道的主要内容。我国已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时代,经济报道的重要性,早已被大家公认。怎样改革和改进经济报道,是新闻界议论的热门话题之一,它是广大读者关心的事情。我这里只想谈这中间的一个问题,即提倡多写“社会经济新闻”。什么是社会新闻?就字面来说,很难下定义。因为一切新闻都有其社会性,没有社会性则很难成为新闻。从这种意义上说,一切新闻都是社会新闻。但它有个约定俗成的涵义。在旧中国,在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新闻主要是指社会上发生的反常事件,趣味性事件以及其他难登大雅之堂事件的报道。因此,“社会新闻”在50年代后期,在我国曾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我在基层连队搞报道,常常碰到这样的情况:本来身边有不少新闻素材可以写成稿件,可由于在这个环境久广,对什么事情都不觉得“新奇”厂从而使一些有价值的新闻从身边溜走了。请问.为什么会‘身在宝山不识宝”呢?河南新郑驻军某部对学胜刘学胜同志:这个问题在通讯员中是常有的。我们经常会碰到这种情况,有些通讯员对身边发生的一些新闻事件熟视无睹,觉得很平常,没有什么可写,而有经验的通讯员或记者一下来,就会接连写出有声有色的报道来,这时候你等才“醒悟”过来:这些事情我都经历过呀!自己怎么就没有写出来?于是就…  相似文献   

10.
文化那话儿     
某次签名售书的过程中,杰出男人陈丹青被提问了这样的问题:“陈老师,你以为什么是文化?” 如此大而不当的问题当然难倒了陈丹青老师,他的眼睛比平时瞪得越发大了,像在清华辞职事件中一样愤怒地把球踢了回去:“那你以为什么叫文化?你说给我听听。”  相似文献   

11.
心中的影象     
朱红 《出版参考》2005,(5):35-35
有一天,苏东坡去拜访佛印,遇到佛印正在打坐。苏东坡便在佛印的对面静静地坐了下来,也学佛印打坐。过了约一柱香的时间,两人同时张开眼睛,结束打坐。由于刚打完坐,苏东坡觉得浑身舒畅,满心欢喜。他问佛印说:“你看我现在像什么?”佛印回答苏东坡:“我看阁下像一尊佛。”苏东坡听了佛印说自己像尊佛,心中大乐。佛印也问苏东坡说:“那阁下看我像什么呢?”苏东坡心想:“平常老是被你占便宜,今儿个可让我逮到机会了。也换我来占占你的便宜。”于是他回答佛印说:“我看你像一陀大便。”佛印脸上微微一笑,便又继续打坐了。  相似文献   

12.
葛新 《新闻通讯》2009,(6):63-63
什么是“局”?说白了就是一个圈套。就版面来说,这个“局”就是为提高新闻的阅读率、利用率而造就的新闻框架和阅读氛围。通常,江湖上为成功设“局”而动用了不少“媒子”或者“托儿”,为完成一个完整的“局”铺平道路。由此说来,版面要把“局”设置成功,“托儿”也不可少,要是“托儿”选好了,整个版面的“局”也就成功了一半。  相似文献   

13.
新闻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丰富多采的社会生活是新闻写作的源泉。 一九九二年底,我市“福利奖券”三天发行一百万元。对于这一事件,说好的有,说坏的有。我从市民议论的焦点出发,采写《“福利奖券”发行大观》。很快,市募委会采纳了我文中的观点,平息了市民的议论。通过这次采写实践,我尝到从生活中撷取素材写新闻的甜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像《反腐败与枕头风》之所以  相似文献   

14.
一次很偶然的相遇,却打开了一段珍藏了20年的记忆。 今年5月20日,我作为某装甲师政治部主任,接待了来师里指导工作的解放军报理论读书班的同志。出乎意料的是,其中竟有一位我神交已久的“老熟人”──军报评论部主任刘格文。 “刘主任,你好,我是某装甲师政治部主任林超,还记不记得,你曾经给我编过稿件呢!”“是吗,林超?这名字有印象,让我想想,噢,想起来了,是不是那篇关于学雷锋的,叫什么……对,《像雷锋那样做人》!好像有10多年了吧?”“不,整整20个年头了。我心里一直惦记着这事,想不到20年才有机会见到你…  相似文献   

15.
从新闻创新看新闻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梅松武 《新闻界》2001,(5):11-13
天天与新闻打交道,对新闻价值已不陌生。新闻有大有小,有轻有重,传播者和受众心里各有一杆秤。然而,从新闻理论角度探讨新闻价值就不那么容易了。最近,在《新闻界》1999年第五期读到何光先生撰写的《新闻价值论》,受到新的启示,引起了我对新闻价值的思考。我国新闻界过去对新闻价值的定义大体可分为四种类型,即“素质说”、“标准说”、“效果说”、“功能说”。正如何光先生指出的那样,目前对新闻价值的诸种意见虽然各有道理,但总的说来都没有揭示出新闻价值这个概念的实质:关系,他主张从新闻与人和社会的关系入手把握新闻…  相似文献   

16.
在宁夏当了10年驻站记者,我得了个雅号:在石头缝里抠新闻的记者。对此,我虽说不上有什么得意,但从心里还是认可的。 宁夏地处偏远,被称为新闻的“贫矿区”。一位从辽宁调到宁夏的老记者说:“在辽宁—弯腰就能捡条大新闻,在宁夏掘地三尺也找不到新闻。”话可能说得有点过头,但却形象地道出了在这里干新闻工作之难。在号称没有新闻的地方,真的就发掘不出新闻吗?有些事件,从表面上看确实没有什么新闻,但是只要深入挖掘,就会发现新闻,有时甚至是很有意思的新闻。我当记者,就没少从石头缝里抠新闻,也确实抠出了不少东西。 1991年,宁夏电视台为几位获奖记者颁奖。这条新闻对于我们光明日报这样一张全国性大报来说,也  相似文献   

17.
新闻就是新闻,大家奋起而抢,重要的新闻谁先抢到并发出去往往就是头条。因为头条先声夺人,先睹为快,所以新闻界最为注重的是“抢”或者“抓”头条。头条的分量之重可见一斑。一件事情发生发展到了可以引发社会关注的地步,那可能就是人们要“抢”的新闻了.既然要格才能得到,想必是有分量、有重大价值的事,否则有谁会去白费精力。小时候在农村,一听说“抢”,就知道或旱或涝,需要抢种或是抢收,否则温饱就会大受影响,那“抢”的意义出于实际和必须。我对于新闻这“抢”总是处于一种朦胧的状态,常畅想那“抢”是在一种什么情景下开…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闻史上没有那一种新闻报道方式,能像现场短新闻那样受到读者厚待。原因在“美”!美在哪里?鲜活,具有动感。它将活生生的社会现象立在纸上,栩栩如生。其技法大致有如下三种。 情节的动感——多画面。 现场短新闻采撷的新闻事实,如果只有一个画面,那是“幻灯片”;捡出几个画面,才可能成为“动画片”。记者在现场采访时,应该用眼睛观看现场各个点,搜寻多  相似文献   

19.
美国新闻学家沃尔特·福克斯在《写新闻》一书中说,在现代社会,记者必须成为一个分析家。理由是:现在的读者对新闻的要求高了,他们不仅要求了解新闻事件本身,更愿意深入了解“这意味着什么”,“为什么如此”等等,所以,记者对事件本身就要作出周密的分析,“透过事件的表面探索其根源。”  相似文献   

20.
整个世界度过了平静的一天。 这一天没有发生什么。火山没有爆发,海水没有“被煮沸”,大气中也丝毫不见一个名叫五岛勉的日本人预言的“充满有毒烟雾”。这一天,“没有发生什么特殊的天文现象”,并没有像400多年前的占星术家诺查丹玛斯预言的“九大行星的排列构成十字架的形状”,即使构成这样的形状,天文学家说,也不会有什么影响,因为,九大行星“对地球的引力远不及月球对地球的引力”。这一天没有发生什么。还有什么其它新闻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