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对新闻真实性的重要意义作会尤深。一个新闻机构发布的新闻,一名记者采写的新闻,假如受众不相信是真的,哪怕是不相信局部是真的,新闻媒介的作用就要大打折扣,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实在是新闻工作者的悲哀。我们现在的报刊、电视台、电台上的新闻,真实性程度怎么样呢?应当说,比起“文革”期间的“假大空”新闻来说,是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受众对我们的新闻在真实性上仍然不满意,而在我们的许多报刊上,虚假新闻仍然屡杜不绝(可悲的是,现在的许多新闻媒介,出于种种原因,越来越不敢承认自己存在失实新闻,…  相似文献   

2.
新闻工作者与受众,前者是新闻的传播者,后者是新闻的接受者。传者与受者之间,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因此。我们必须要了解受众.接近受众,联系受众。如果不懂得受众心理.不了解受众的需要,传者就会脱离受者。新闻传播就会无的放矢。笔者就当前新闻文风中存在的脱离受众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新闻与幽默     
《新闻界》1994,(1)
新闻与幽默幽默是对语言的一种顿悟,它引人兴味,逗人发笑。虽然真正有幽默感的人并不多,但是不喜欢幽默的人却几乎没有。幽默之于新闻,犹如佐料之于佳肴。幽默对于提高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具有特殊的意义。美国总统亚伯拉罕·林肯就曾说过:“我们丰富的经历告诉我,如...  相似文献   

4.
新闻是要让人看的,没人爱看,传播效果就等于零。有一类新闻,占着重要的版面和时段,一些受众却直接翻过去、跳过去看后面的内容。但是,如果有心的受众静下心来去看,却会发现其中有些新闻大有价值,很值得一读,奇怪为什么第一反应会是直接翻过去呢?新闻被做得面目可憎,让人不忍卒看,也就"脱离了群众"。  相似文献   

5.
受众是新闻传播的对象,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最遗憾的事无非是脱离大多数受众,不了解受众的需要和兴趣,不注意研究怎样才能反映受众的需求、好恶,无法引起受众的心理共鸣。  相似文献   

6.
所谓视觉新闻,就是作者将自己目击到的或经历过的新闻事实描摹或拍摄给受众看。从电视上看到的,我们称之为“现杨报道”;从报刊上看到的,我们称之为“新闻特写”。规觉新闻有三个基本特点:一是作者是事件的目击者成经历者;二是采用描摹的手法,具有生动、形象的特性;三是现场感强。 一、视觉新闻的构成 视觉新闻由两大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作者观察并描摹出事件,我们称之为“作者的视觉”。另一部分,是受众通过作者的描摹看到新闻事实的真相,我们称之为“受众的视觉”。在这个过程中,作者的视觉是主动的,作者视觉的内容决定着…  相似文献   

7.
人们不时有这样感觉,有些新闻,记者的报道也许是真实的,但受众则感到不可信、不可靠。这里就提出了一个真实性与可信性的关系问题。真实性与可信性,从对新闻的要求和效果上讲,二者是一致的,并且在大多数情况下,二者是能够达到统一的;但二者又不完全相同。新闻真实性,是对新闻报道的起码要求。新闻的可信性,是受众对新闻真实性方面的一种心理反应。前者是从记者报道的角度看,后者则是从受众的角度看。为什么受众有时感到有些新闻不可信,原因不外有两个,一是有的新闻本来就是失实的;二是有些新闻虽然基本事实真实,但记者没有分…  相似文献   

8.
新闻的传播过程,表现为媒介发出信息到受众接受信息的分享过程。确切地说,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信息从记者到受众的空间延续过程。新闻信息发出却没有被受众接受,称之为新闻半传播。新闻没有被受众接受,标志着新闻在传播中失落,是新闻半传播现象的外部特征,也是最基本的特征。 剖析常见的新闻半传播现象。我们可以发现这里存在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因素。从客观上说,由于受众的多样化,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信息渠道多元化,使得  相似文献   

9.
经济新闻由于其报道对象的特殊性而具有自身的规律。现在我们常常见到一些数据堆砌、内容枯燥、外行人看不懂、内行人看了不过瘾,以及文件式的经济新闻,广大读者对此既毫无兴趣,又无可奈何。那末,经济新闻怎样才能生动活泼、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既能给人以启迪,又为广大受众所喜闻乐见呢?我们认为可以从记者采集和表现经济事实的角度等方面进行一些改革。同样的事实,可以从多种角度进行报道。经济新闻视角的转换,应以受众的接受为基本出发点。由于  相似文献   

10.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 21世纪,人们面对浩如烟海的网上信息,往往会有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对于新闻网站来说,作好网上重要新闻的传播报道,无疑可以增加浏览者的点击率。另外,新闻网站如果给那些影响巨大、备受关注的新闻事件以详尽的报道和恰当的形式,无疑也会最大程度地消除或减少受众对信息的不确定感。而且,成功的网络新闻报道也可以提高网站广告的浏览量,增加网站的经济效益。   所谓重要新闻是指那些在一定时期内社会上发生的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其进一步发展的状况是广大受众所关注的。根据互联网的自身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  相似文献   

11.
新闻真实是新闻的根本要求,但是,如何做到新闻真实却存在很多争论。西方信奉的新闻专业主义有其值得学习的优势,但是,也很难从根本上做到新闻真实。李玮博士的《新闻符号学》从新闻符号学角度的探索,颇具有新意,对于理性看待新闻真实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由客体之真到符号之真,直至最终受众的认知之真,符号学产生了很大的作用,在此过程存在新闻的真实性、真实感与真实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新闻语言不仅要使识字的人能看得懂,而且要使不识字的人能听得懂。这样才能赢得受众,取得最好的社会效益。所谓通俗,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指适合群众的水平和需要,容易使群众理解和接受。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语言通俗化的涵义,就是指新闻的采编者从广大新闻受众的实际水平和需要出发,努力使新闻  相似文献   

13.
祁涛 《新闻传播》2007,(2):66-67
一、魅力与新闻魅力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所谓魅力,是指事物或人“很能吸引人的力量”。依此类推.所谓新闻的魅力,是指新闻颇能吸引人的素质和能力。新闻的这种魅力,实质上就是它们能够满足受众需要的各种因素的集中展现。其意义和作用在于,它能够赢得受众的喜爱或重视。并以此为动力,引起受众对它们及新闻媒体长时间而深入的注意,收获受众的注意力资源。因此,新闻魅力才是新闻吸引受众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4.
今年5月4日起,我们在北京晚报的第2版社会新闻版上,推出了一个全新的新闻专栏——体验新闻,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这个专栏共发出新闻稿件10篇,虽然数量不多,却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晚报人、特别是晚报社会新闻中心的记者编辑们,在新闻理念上进行的探索性思考和在新闻实践上进行的尝试性改革。创办这个专栏之初,我们对这个专栏的稿件,作出了下列3点基本定位:1、体验新闻的写作,首先应当体现出作者的受众意识;2、体验新闻追求一种全新的、经典式的新闻写作样式;3、体验新闻重在体验和对体验的展现,它强调作者与采访对象和受众的多向…  相似文献   

15.
从新闻创新看新闻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梅松武 《新闻界》2001,(5):11-13
天天与新闻打交道,对新闻价值已不陌生。新闻有大有小,有轻有重,传播者和受众心里各有一杆秤。然而,从新闻理论角度探讨新闻价值就不那么容易了。最近,在《新闻界》1999年第五期读到何光先生撰写的《新闻价值论》,受到新的启示,引起了我对新闻价值的思考。我国新闻界过去对新闻价值的定义大体可分为四种类型,即“素质说”、“标准说”、“效果说”、“功能说”。正如何光先生指出的那样,目前对新闻价值的诸种意见虽然各有道理,但总的说来都没有揭示出新闻价值这个概念的实质:关系,他主张从新闻与人和社会的关系入手把握新闻…  相似文献   

16.
于倩  洪宏 《记者摇篮》2006,(11):29-30
新闻纪录片的本性是“通过纪实语言体现出的一种人文精神”,“是一种人类的生存之境,它介于新闻与文学的中间地带,构成一种具有历史意义和人文意义的新的文体形式。”中国军事题材纪录片从发轫到勃兴更有着自己独特的道路与风格,纵观近几年来《大拉练》、《兵者》、《腊梅花儿开》等一批优秀军事题材纪录片,我们不难发现,他们都不再浅显地向受众传达某种政治性意念,不再向人们灌输某种生硬的教条,而是以走进军人现实生活,在橄榄绿的方阵中体现其人生,自然展示其心灵,让人们在审美的愉悦中体悟生命的本真。  相似文献   

17.
会议新闻,是大多数媒体的必有新闻。如何报好会议新闻,又是各媒体深感棘手的难题。在新闻改革中,如何把会议新闻铸就成精品似乎成了常有话题。新闻界的一些媒体和名记者、名编辑在探索这一问题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受众意识:铸就精品的奠基石会议报道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从报道形式、选题到内容上,仍嫌“老套”。为了让我们的广大普通百姓能从会议报道中快速地、清晰地、准确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我们必须树立强烈的受众意识。其中关键要抱定一个宗旨:把会议变成“新闻”,让读者一口吃到“馅”。会议不等于新闻,如果把会议比作…  相似文献   

18.
目前,全国由国务院新闻办批准的各省级重点新闻网站大多由省级报业集团主办,这种格局可以充分利用各报业集团媒体的资源优势。但是,如何整合好平面媒体的资源,是各新闻网站共同面临的课题。虽然全国各新闻网站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从理论上进行深入思考的还不多,我们拟从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人类自从有了新闻传播活动以来 ,中外新闻作品浩如烟海 ,它们忠实地记录了历史 ,在人类发展史上留下了不灭的足迹和翔实的史料。可以说 ,这些历史“碎片”闪烁着时代的精华 ,堪称时代的真金。本着借鉴历史创造未来的初衷 ,新华出版社推出了由白庆祥同志策划、主编的《中外新闻名著鉴赏大辞典》。该辞典续集在内共四卷本 ,收集中外新闻精品4000余篇 ,近千万字。从这些作品我们可以透视近二百年来中外新闻工作者的不懈努力 ,可以饱览两个世纪以来的新闻精品。首先 ,精品来自于记者的慧眼识金。精品之所以“精” ,是因为事实本身具有较高的…  相似文献   

20.
一提起新闻,人们都会想到简洁、硬朗、大气,但是,随着受众欣赏水平的提高,那种干巴、空洞、缺少亮点和人情味的新闻报道越来越不讨喜。而诗意化的语言的巧妙运用,可以让新闻告别枯涩,让新闻因诗意而生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