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据《人民日报》1997年7月27日报道:香港目前唯一的晚报——《新晚报》在今天出版的报纸上发表“停刊启事”.报道介绍说:早在本世纪20年代,香港就有《工商晚报》创刊.随后《星岛晚报》、《华侨晚报》相继诞生.五六十年代香港晚报多  相似文献   

2.
1997年7月26日,香港硕果仅存的《新晚报》宣布停刊,该刊总编郑纪农称,由于香港报业的残酷竞争,电子媒介的发展,晚报市场逐步萎缩,导致香港晚报的最终消失。而大陆晚报的发展迅猛,正处于方兴未艾的态势。香港晚报的发展史对大陆晚报的发展有怎样的启示呢?本文就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1997年6月香港回归前夕,香港最后一家晚报宣布倒闭。这对于目前中国报刊市场上堪称最红火的晚报一族究竟意味着什么?很值得认真思考一番。我们且不去分析香港的晚报倒闭到底是何原因,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有些晚报在今后报业新一轮的竞争中,难保永远是常胜将军...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晚报正走向衰落吗?南海自香港特别行政区最后一份晚报《新晚报》停刊以来,国内传播业流传着这样一种观点,似乎香港的晚报不行了,全国的晚报也将步其后尘而衰落,这是生活方式变化的必然结果,云云。所谓的生活方式变化,多是援引香港的情况,诸如丰富夜生活的吸...  相似文献   

5.
董天策  谢影月  丰帆 《传媒》2004,(7):20-21
晚报的发展前景引起国人的关注,开始于1997年.这年7月27日,香港<新晚报>停刊,结束了晚报在香港的历史,国内业界不能引起警觉.但是,这不过是外在的诱因.最根本的原因,还是都市报已经迅速崛起,显示出直逼晚报乃至挑战晚报在市场中优势地位的勃兴之势,晚报人不能不感到震撼.从此,"红旗还能打多久"就成为不少晚报人心中挥之不去的隐忧.  相似文献   

6.
社会新闻对于晚报来说是主流新闻的“富矿”,晚报需要社会新闻,社会新闻需要晚报,但社会新闻如何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值得细心研究,大力提倡.不断提高。在本期“泸州晚报杯征文”栏中首推的《地方晚报如何把握社会新闻正确的舆论导向》一文,值得一读。  相似文献   

7.
自香港最后一家晚报新晚报于1997年6月宣告停刊,受到震撼的中国晚报界从此多了一个话题:晚报是不是要走下坡路?中国晚报还能红多久?中国的晚报到底会是怎样的结局?似乎现时谁也说不准。在此背景下,研究一下新时期中国晚报业发生、发展的轨迹,寻觅其中的内在规...  相似文献   

8.
1997年7月27日,香港《新晚报》停刊,从此晚报在香港淡出了历史舞台。不过,20世纪90年代晚报却是中国报业最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报纸,《新民晚报》、《羊城晚报》、《北京晚报》、《扬子晚报》、《今晚报》的巨大发行量和广告收入吸引了其他同行纷纷跟进,晚报热陆续蔓延至各地,成为报摊零售的主打产品。  相似文献   

9.
香港报业竞争激烈,晚报销数大跌。据“香港市场研究社”调查,《星岛晚报》下降百分之十三,《新晚报》下降百分之二十九。下降原因之一是纸张涨价,原因之二是受电视快速传播新闻的影响。电视新闻已能将十分钟以前发生的事情作现场直播。而晚报常炒日报的“冷饭”,或经常将西方报纸独家新闻翻译出来交差,更使读  相似文献   

10.
晚报是市民生活娱乐性报纸,她的新闻标题应与党委机关报或其他报刊有区别,轻松活泼、醒目具体,新鲜有趣,情感丰富,颇有文采,不拘一格是她的基本要求。适应晚报特点,口语化、大众化等是做好晚报新闻标题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11.
从1997年香港最后一家晚报——《新晚报》宣告停刊,到老牌晚报《羊城晚报》被《南方都市报》和《广州日报》远远抛在脑后,如火如荼的内地晚报业似乎被敲响了衰弱的警钟,加入世贸组织后日益激烈的媒体竞争更令地市晚报的生存空间受到越来越重的挤压。地市晚报真的陷入四面楚歌了吗?  相似文献   

12.
《新闻记者》2012,(9):13
海外媒体报道,2012年8月20日,自1997年停刊的香港《新晚报》,15年后以免费报章形式复刊。复刊后的《新晚报》,将每日发行20至40万份,周一至周五在港九多个地铁站和零食物语分店免费派发,全年发行250期,交由《香港商报》在深  相似文献   

13.
全国晚报协会和兄弟晚报,根据拉萨晚报在去年武汉召开的全国晚报会议上谈到的实际情况,给予了大力帮助和支持。全国晚报协会决定,从今年起免收拉萨晚报的会费和两位同志在湖北的易地采访费。成都晚报总编凯兵表示,无偿支援拉萨晚报一台球震打样机,并由成都晚报无偿培训技术人员。拉萨晚报已派两名同志前去受训,待培训结束后一并将机器运回。在此之前,乌鲁木齐晚报已向拉萨晚报赞助3000元。还有不少晚报的领导主动和拉萨晚报联系支援事  相似文献   

14.
晚报,不同于机关报,也不同于行业报纸。在报林中,她有着自己的特点;在社会上,她有着自己的空间;在读者心目中,她有着自己的位置。究竟如何操作,才能使晚报办出特色? 不妨从换位思考和引导的角度来进行一下探讨。 换位思考引导之一,在政治类新闻中,主要抓记者的落脚点。即:基层方位看机关群众角度写领导  相似文献   

15.
全国晚报协会和兄弟晚报,根据拉萨晚报在去年武汉召开的全国晚报会议上谈到的实际情况,给予了大力帮助和支持。全国晚报协会决定,从今年起免收拉萨晚报的会费和两位同志在湖北的易地采访费。成  相似文献   

16.
我们牛城晚报编采人员都是办机关报出身的,办晚报对大家来说都是个新课题,心里没有底数,一些记者写着写着就自觉不自觉地跑到日报写作模式的老路上去了,晚报记者编辑“转轨变型”的任务很艰巨。我们认为,作为晚报,它绝不是日报的附属物和“补充品”,它自有独特的读者  相似文献   

17.
晚报品味     
如果把日报比作人们每日不可或缺的一顿正餐的话,晚报,恰似一碟异香扑鼻别具特色的风味菜肴。如果说日报理当扬长避短,办出日报特色的话,晚报亦应避短扬长,办出晚报味儿。特色即生命。风味即魅力。笔者读报多年,仔细咀嚼,品出晚报有以下五味:  相似文献   

18.
如果将全国的报业比作“金字塔”,地市晚报正处在塔基的位置。和省级晚报相比,她的影响力弱、发行量低;和地市党报相比,她完全走市场,经营任务重。地市晚报的从业人员曾用网络语言戏称自己“鸭梨山大”。的确,最近几年面对省级晚报的步步紧逼和广告增长的乏力,地市晚报面临的形势越来越复杂,发展的空间被进一步挤压,在这种情况下,地市晚...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媒介生态学的视角探究中国晚报诞生的社会及历史因素,回首旧中国晚报之命运多舛.由于政策、资源环境等因素助力,建国以来我国晚报有过两次较大的发展.在此研究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晚报发展的若干突围之策. 摘要: 约在18年,<香港船头货价纸>更名为<中外新报>,被认为是首份中文晚报.1898年8月2日创刊的<上海晚报>为中国人自办晚报的开端,尽管它只存在了两月半的时间.  相似文献   

20.
新近由中国晚报协会学术委员会主编的《中国晚报学》出版了.全国记协主席邵华泽在其《序》中说:"可以预期,探讨晚报之学问的本书,不仅会受到晚报工作者喜爱,而且会受到在日报等其他媒体工作的新闻界朋友的欢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