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环球速览     
利比亚:打人质牌 6名分别来自法国、德国和南非的人质被绑架者菲律宾阿布沙耶夫反叛武装在8月27日释放。获释人质直飞的黎波里,由出面与绑架者谈判的利比亚把他们交给各国驻利的大使。在交接仪式上,有两位获救者还穿上了印有卡扎菲头像的T恤衫。 心怀感激的各国政府宁愿不去提利比亚与阿布沙耶夫绑架者的关系,在卡扎菲上校统治利比亚31年以来,这是他第一次得到西方的称赞,没有人提及菲律宾反政府武装曾在利比亚接受过训练的事情。  相似文献   

2.
《ABC夜间新闻》是美国第一个固定的夜间电视新闻节目.该节目是美国广播公司(ABC)从报道伊朗扣留美国人质问题中受到启发开办的. 1979年11月,在德黑兰的美国大使馆被占领,伊朗方面扣留了五十五个美国人做为人质.ABC从每星期一至星期四在晚间11点30分至45分连续报道有关伊朗扣留人质的问题.这个特别新闻专题定名为《伊朗危机:美国人质》:主持人由富有丰富经  相似文献   

3.
徐滔是北京电视台的记者,跑公安口的。一次,一个犯罪嫌疑人劫持了一个人质,这家伙一手把匕首放在人质的脖子上,一手拿着爆炸物,狂嚎乱叫,还提出  相似文献   

4.
短短3个月,伊拉克武装分子就接连斩首了3名人质。武装分子的嚣张与残酷未见收敛,但新闻媒体在传播斩首事件时却开始趋于理性。特别是韩国人质惨遭斩首的报  相似文献   

5.
任何不赞同伊拉克和叙利亚境内所谓“伊斯兰国”教义的人可能都会同意,该集团对人质进行斩首的行为是极其邪恶的。但是,对与此有关的另一项行动却存在很大的争议,那就是欧洲某些政府的秘密决定——向该集团支付赎金以挽救他们的国民。尽管“伊斯兰国”的人质来自于多个国家,但目前他只对来自美国和英国的人质实施斩首。  相似文献   

6.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质外交主要表现为主动送质、强拘强索人质和接受外交入侍等几种类型,体现了时代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质外交主要表现为主动送质、强拘强索人质和接受外交入侍等几种类型,体现了时代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近日,一名韩国人质在伊拉克惨遭斩首.与之前两名美国人质被斩首相比,新闻媒体在报道时开始趋于理性,使我们看到了媒体良知的曙光.  相似文献   

9.
目击     
《中国新闻周刊》2014,(37):14-15
练空翻 10月1日,加沙地带,一名巴勒斯坦年轻人在以色列空袭留下的废墟上练习跑酷(一种极限运动)。图/CFP 劫人质 9月29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韵圣彼得酒店,一名男子挟持一名酒店员工为人质并向阳台下扔物品,要求巴西总统罗塞夫下台。据当地媒体报道,人质没有在此次事件中受伤。  相似文献   

10.
被黎巴嫩激进组织拘禁的西方人质,陆续获释。各人质获得自由后,际遇不同,有的出书牟利,有的返回工作岗位。合众国际社记者泰利·安德逊,还意外地被认为在被囚期间保  相似文献   

11.
2008年下半年起,不断有中国公民被骗到境外缅甸赌博,紧随而至的,是他们的家人接到的来自缅甸的勒索电话,称他们的家人在那里欠几万甚至几十万元的账,电话那端,是亲人们在水牢中声嘶力竭的求救声.而山西运城50余少年连遭跨国绑架的恶性事件,最终促成了中国政府与缅甸方的对话.在中方的强烈要求下,缅克钦武装(当地警方)分批解救被绑中方人质,其中包括数名河南人质,而他们究竟是如何出境的,又是如何在境外赌博并被扣为人质的呢?  相似文献   

12.
让人不寒而栗的某些法制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越 《今传媒》2009,(7):58-58
4月24日至25日晨,广东省汕头市发生了一起劫持人质事件,当警察赶到现场,谈判了6个小时后,歹徒仍然不肯释放人质,并且企图加害人质.在这千钧一发之际,警官果断开枪,击毙歹徒.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莫斯科的人质事件终于结束。普京政府强硬的态度、果断的措施赢得了许多掌声,但胜利的代价也很惨重。无论如何,120个人质的生命(截止到11月5日)将是普京任期内最受争议的一笔记录。怎样处理人质生命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也将成为人们长期思考下去的难题  相似文献   

14.
《军事记者》2007,(9):F0003-F0003
2007年7月19日,23名韩国人质在阿富汗被塔利班绑架。塔利班要求释放关押在阿富汗监狱中的所有塔利班人员,并要求韩国军队撤出阿富汗。由于阿富汗政府拒绝释放塔利班囚犯,塔利班于7月25日和30日先后杀死两名韩国男人质,后于8月13日释  相似文献   

15.
反对派拿石油经济作为“人质”,要挟查韦斯下台;在这场较量中,无论是查韦斯还是反对派,都指责对方违反宪法  相似文献   

16.
《新闻世界》2005,(1):32-33
在经历了4个月的人质生活后.两名法国记于2004年12月22日返回法国首都巴黎。与家人团聚。日前.他们向外界透露了被伊拉克武装扣为人质的那些日日夜夜.并表示他们没有受到虐待。  相似文献   

17.
《新闻三昧》2006,(9):F0004-F0004
这是获得突发性新闻类组照铜奖的作品《成功解救人质》之一:2005年12月19日下午2时左右,云南昆明,一名男子与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上班的女友发生感情纠纷,用匕首顶在女友脖子上劫持为人质,并将其拖到距该医院100米远的金碧路中央与警察对峙。大批警察花了近一个小时的时间成功制服凶徒,安全解救出人质。今年3月24日,第二届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简称“华赛”)评选结果在深圳揭晓。从77个国家和地区的2.7万多幅新闻摄影作品中挑选出的128幅(组)作品获奖,这是获得经济与科技类单幅金奖的作品《中国农村城市化改革第一爆》。中国国际新闻摄影…  相似文献   

18.
6月13日中午,西安警方假称送饭,摸清了人质和劫匪的位置,一举救出了被劫持的陕西省广播电视大学大二学生陈某,并抓获了劫持人质的犯罪嫌疑人王钢。被劫持人质获救,令人欣慰;西安警方机智果敢,值得赞誉;但一些媒体过份详尽地报道了解救人质过程,却值得商榷。笔者曾经采访过一个犯罪团伙,狡猾多端的主犯说:他那些比较隐蔽的犯罪手法、反侦察能力,很多是通过影视作品和新闻报道学的。比如,媒体报道警方多次利用监控录像等手段破案,他们就采取蒙面、带手套、用假声音等招数对付;媒体报道警方经常在公路上设卡,他们作案后就不惜走很远的山路,跋山…  相似文献   

19.
当我见到美国《新闻周刊》7月1日那一期——集中报道6月美国人质事件——的时候,37名人质①已被释放,并返回美国,亲人团聚了。然而事件并未了结。由于里根政府已经采取报复行动,事件转入又一阶段。这一点,在人质尚未获释前,该期《新闻周刊》以《我们吃饭、睡觉和祷告》为题的评论性报道,写得较明确:“此可能性是存在的,即贝鲁特人质一旦获释,美国将进行报复。”②报道作者拉赛尔·韦特森等在事件处于情况尚未明朗时,分析出这一可能性,可见他们对事件双方—里根政府和黎巴嫩伊斯兰教什叶派(Shiites)  相似文献   

20.
2010年12月4日,贵阳警方成功处置一起劫持人质事件,抓获犯罪嫌疑人,人质获救.此事件尤为引人注意的是媒体的报道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