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曹晓霞 《军事记者》2002,(8):42-42,41
作为一名文字编辑,在编辑部组稿、编稿时间长了。读稿子多了,我发现来稿中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工作性、总结性的稿子多;荣誉性、表扬性的稿子多;季节性、应景性的稿子多。不仅如此,而且大多缺情而少味,多了些呆板、冗长、单调.少了些生动、活泼、明快。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文字编辑,在编辑部组稿、编稿时间长了,读稿子多了,我发现来稿中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工作性、总结性的稿子多;荣誉性、表扬性的稿子多;季节性、应景性的稿子多。不仅如此,而且大多缺情而少味,多了些呆板、冗长、单调,少了些生动、活泼、明快。 军事新闻作品以其浓郁的军味独具魅力。作品不仅体现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大政方针,而且反映部队官兵火热的军营生活,报道领域广泛而丰富。如何搞好宣传,避免报道中的言之无物、套话连篇、高高在上现象,让读者喜读爱看呢?我认为这就需要我们将文章写得有情有  相似文献   

3.
军报实习的日子,不知不觉就过去了。这些天来,亲眼看见一篇篇粗糙的稿子经过编辑之手,被打磨成能上版面的文章,心中对那些默默作“嫁衣”的编辑老师充满了敬意。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我想换个视角看上稿,通讯员至少应该做到“三多”和“三少”。多写“好稿”,少争“头条”部队搞新闻的同志都希望自己的稿件能上“头条”。不少单位总结新闻报道工作,也无不是以“头条”论英雄。这无疑给“头条”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头条”是可求的吗?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军报实习,我感到:“头条”可求,但不可强求。“可求”在只要对新闻写作执着…  相似文献   

4.
政治工作报道,在军队报纸宣传中独树一帜,始终处于热点地位。但从通讯员的来稿看,目前出现的“四多四少”情况值得引起注意,即:写领导多,写基层少;写过程多,写经验作法少;写一般工作多,写中心工作少;写表扬稿多,写抓问题稿少。加之这些稿件写法老套,千篇一律,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每当一项工作开展之初,编辑找不到可用的稿子,而转入下一步工作之时,这方面的稿子又蜂拥而至。这就给编辑出了难题:一方面来稿大量积压用不了,另一方面急需的稿子又找  相似文献   

5.
谢顾问:常听人说:稿件“三分在写,七分在改”。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我每逢写了稿子,除了自己反复修改几次外,还要请领导和老通讯员们帮助修改。如此七改八改,把我想要表达的思想全改得走样了,可稿子见报的并不多。于是,我对这个说法怀疑了,请帮助我弄清这个问题。81246部队焦德欣焦德欣同志:我也听说过一句话,叫“稿子是改出来的”,这与“三分在写,七分在改”大概是一个意思。修改果然比写作本身更重要吗?我的体会是──一、对于初学写作的同志来讲,多给他们讲讲文章多修改的重要大有益处。有些通讯员,虽写作基本功不大好却…  相似文献   

6.
谢顾问:我是一个基层单位的报道员。每当我写了稿子请大机关的新闻干事或报社编辑审阅时,他们总是说:“你刚学写作,又是小单位的报道员,以后要多写小稿子,少写大稿子。”我实在不明白,难道在“小单位”就注定不能写“大稿子”吗?145医院小桃小姚同志:要回答这个问题,先得弄清“小单位”和“大稿子”是指什么而言。你是“团级单位的报道员”,那你说的“小单位”指的就是基层单位,而不是大机关。这恐怕不会猜错的。但这个“大稿子”,理解可就不同了。其一,“大稿子”可以理解成事关大局,有大机关、高级领导人活动的稿子;其二…  相似文献   

7.
档案减负     
青岛市市北区有107个社区居委会。在构建新型社区居委会的过程中,市北区档案局通过调研,发现社区工作存在“三多”“三少”的现象。“三多”即考核、检查多,材料、会议多,指派任务多;“三少”即自己支配的时间少,走街串户少,为民服务少。据了解,目前社区居委会用于应检的档案共5类54项,  相似文献   

8.
近来,有个爱好新闻写作的青年朋友问我:“为什么我写的稿子难得采用,你写的稿采用的多,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我说:“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还是把稿子拿来看一看再说。”稿子拿来后,我粗略看了一下,立意还可以,角度也比较新,就是语言不够精练,内容有些重复。我对他说:“你这篇稿子是为电台写的,电台早新闻节目只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事业得到很大发展,新闻单位增多了,队伍扩大了,经济收入上升了,装备也越来越先进。然而一些县级新闻单位对通讯员队伍的建设工作却弱化了,具体表现为:通讯员来稿数量明显减少,人员流失严重,写稿水平没有明显提高等等。在我们台的通讯员来稿中,90%以上都是一些短消息、简讯,总结性的稿件多,有深度的稿子很少。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0.
看报纸、听广播,发现经济新闻年中、年末都要犯一次时间概念的错误。年中(集中在6月份)的错误是“实现双过半”。这里的“双过半”是指“时间过半”、“完成任务过半”。假如“实现”与“双过半”不连在一起用,此语无错。而“实现双过半”便犯了搭配不当的错误。因为完成任务过半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但时间呢,不到6月30日,怎能实现  相似文献   

11.
我从拿笔写稿到现在,还不到两年时间。但却真够幸运。不仅在一些全国性的报刊上用了稿,竟还有的“爬”上了头条。当我的稿子第一次上了头条后,我真连乐了几宵。有人说我是“瞎猫撞上了死老鼠”。但细心想,机遇固不可少,但更需心血去浇灌。透过现象,多一点思考,多一点深层次挖掘,必有所得。我厂前几年曾一度亏损,去年下半年起开始盈利。这件事如果只当一般经济信息,浅层次来写,一般  相似文献   

12.
据笔者观察,一些机关报目前在新闻宣传中,存在着三种病态。一、不求真实一次,笔者到某县采访,请县委宣传部新闻科的同志谈谈情况,提供些新闻线索,一位同志说:“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好了,工作性报道上的那些事,你有我有他也有,咱这里没有的,你把外地的嫁接过来就是咱的。”在另一个县,有位通讯员写了一篇稿子叫我看,我看后说,你稿子中有个情节是编造的,不符合常理和事实。他听了有些发急地说:“你这么认真怎么写稿,你若按真事一五一十地写,报纸准不采用。”某市有位通讯员给笔者打电话说,他写了篇现场新闻,想明天电传给我看看。我问事情是什么时间发生的,他说前天。我说前天发生的事情,你明天传给我看,然后再发往报社,如果内  相似文献   

13.
校对与钓鱼     
前段时间,本报编辑部请来业余评报人史道宁谈评报的感受。他在发言中提到他自己发现见报差错的规律,说记者采写的稿子比通讯员的来稿差错少,外地稿件比本地稿件差错少,提到正刊一版,他说他基本上找不出差错,就到正刊二版去找,因为正刊二版主要刊发本地新闻和通讯员的来稿,史先生说:“就像钓鱼要找‘窝子’,我把二版当作发现见报差错的‘窝子’,专到那儿去找差错。”他的这席话,  相似文献   

14.
谢顾问:我是一名新闻函授学员,、平时喜欢写些小报道、小文章,可从来都是自写自感,而不敢拿给领导和同志们看,更没勇气寄到报社去,请问,我该怎样克服这种“稿子怕人看”的心理障碍呢?学员杨洪亮杨洪亮同志:据我所知,在初学写作者中,“稿子怕人看”的现象是很多的。要说这种现象好的一面,那就是凡“稿子怕人看”的同志,往往有一种自卑情绪,觉得自己写稿子是“人软货松”,不好意思将稿子拿给别人品头论足,更怕稿子寄出去后“泥牛入海无消息”,干落个丢人现眼,自找没趣。说穿了,这是一种虚荣。C的表现,也是一种缺乏自信心…  相似文献   

15.
2001年7月13日军报第三版“战士视点”栏目,发表了我在军报的处女作《班长,请注意批评方式》。这篇近两千字稿件的发表,不仅圆了我的军报见稿梦,而且打破了所谓的“没有关系就别想在军报上稿”的传言。作为一名基层连队的新闻爱好,从没见到过军报记长啥模样的一个普通战士,能在军报发表这么长的稿件,这向战友们证明了一个真理:只要稿子写得好,就一定瞎不了。“多琢磨稿子,少琢磨编辑。”也成了我新闻路上和战友共勉的一句座右铭。  相似文献   

16.
现在,不少报社实行编采合一,编辑记者的任务没有严格区分,外出采访是记者,在编辑部处理群众来稿就是编辑。但是,有些记者,尤其是一些年轻记者重采写,认为这是自己的劳动成果,而轻处理群众来稿,认为这是为他人作嫁衣,吃力不讨好。他们对群众来稿,或“冷处理”,使稿件躺在编辑部里长期睡大觉,结果“鲜菜”变成“干菜”,“活鱼”变成“死鱼”。或者看稿时一目十行,漫不经心,把一些能见报的稿子,或稍加修改就能见报的稿子,或有价值的新闻素材和新闻线索,统统给“漏掉”了。导致报纸刊登群众来稿较少,难怪有一些通讯员反映:…  相似文献   

17.
马厚寅 《军事记者》2010,(11):67-68
看了这个有点像绕口令一样的标题.人们想必会觉得奇怪,你这不是在说废话吗?请容我解释一下,我绝无用绕口令来和大家开玩笑的意思,之所以想到这个题目,是近10个月来阅处函授学员来稿有感而发。我们注意到,本年度的函授学员来稿呈现较为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有一部分函授学员,写稿的积极性很高。隔三差五就能看到他们的来稿,而有一部分函授学员写稿的积极性较低,很少有稿子传来或寄来,甚至有的函授学员开学近10个月来竟连一篇稿子也没有写过。  相似文献   

18.
如何把工作性报道写得尽可能软一些、尽可能使人能够读下去,是浙江日报改版后仍然需要破解的一个难题。我结合采访、写作义乌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一组稿子的经过,从操作层面谈些体会。体会一:重大工作性报道完全可以写得软一些,有趣一点,关键是要按照"三贴近"的要求,敢于尝试。接到采访任务,我就觉得这一主题很重大。采访完后,我更感到,统筹城乡发展作为省委的"八大优势、八大举措"之一,义乌率先实践,率先在全省甚至全国推出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将对义乌今后的发展产生重要而深刻的影响,其对全省各地的启示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只有写出义乌决策层的思路、做法及眼前取得的成效,稿子才能立起来,起到指导作用。在这一想法的支配下,我写出了第一稿。这一稿  相似文献   

19.
谢顾问:我是军报函授学员,搞报道是初学乍练。学习期间,我试着写了一些稿子,老通讯员看了我的稿子,都说没“军味”,不适合在军队报刊上发表。请问:什么是“军味”?怎样才能写出军味?51240部队杨速胜杨速胜同志:你当兵时间不长,学写稿子也刚刚开始,一下子写不出“军味”并不奇怪,这主要与你对部队还知之不多有关。其实,说白了,“军味”就是军队特点。军队既然有别于地方,那么,为军队报刊投稿就应区别于为地方报刊投稿,就是要有军队特点,有“军味”。我虽不能为“军味”下一个准确的定义,但我想,“军味”应包含有以下的…  相似文献   

20.
新闻稿件多是“急就章”,任务急,时间紧,容不得细细“打磨”,记出手必须要陕,但有的新闻稿件虽然也发表了,见了报,读读起来却觉得不“解渴”,不过瘾,感觉少了什么。这就是因为稿件写得浅显、单薄、粗略,缺乏深度,没有分量。这种情况是如何造成的呢?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是记采访深入不够,没有完全做到身入、笔入、心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