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济摄影报道是当前新闻摄影的热点和难点。如何使这类照片吸引人,许多有识之士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可喜成绩。下面我从一个版面编辑的角度,来谈谈对经济新闻摄影的看法。 首先是新闻,而不是“艺术品” 一张新闻照片,版面编辑是否采用,如何用,首先取决于它的新闻价值有多大。报纸是新闻纸,新闻版就更加强调新闻性。新闻就是新闻,新闻不是艺术。摄影记者的报道首先必须是新闻。没有—个新闻编辑用艺术摄影的标准来衡量和要求摄影报道作品。摄影报道的“好看”,首先体现在照片较大的新闻性上,体现在照片较大的新闻价值上,而绝对不首先体现在简单意义上的照片的“美”上。那种把摄影记者的最高追求理解为应该是“艺术摄影家”的价值观,对摄影记者是有害的;当这种价值观被版面编辑接受并体现在报纸上的时候,报纸就会变得不伦不类了——由于版面上的照片比文字醒目,因此读者对照片新闻性的要求就更高,-旦照片不是新闻,版面编辑用得愈大,报纸就愈显得难看。 什么是“新闻”?这里无须做理论阐释。但我们应该时刻记住:读者看报先看什么?那些真正吸引读者的,大多是“新闻”——新闻照片的拍摄原则还是要从此入手。让读者拿起报纸,首先看你的照片!  相似文献   

2.
对于摄影记者而言,采访两会归来后,最大的难题恐怕就是如何挑选见报照片。所以,解剖挑选照片这个过程,或许要比照片见报的本身更富学术价值和研究意义。事实上,从采编双方各自对照片的认知、解读和版面处理中,我们也确实能够看出许多新闻摄影采访以及新闻照片传播的理论问题。作为《工人日报》的一名摄影记者,自1993年我第一次上会至今,已是第8次采访两会。今年,我把在两会上每天拍摄的照片送到夜班后,又多用一点时间,就是在夜班看编辑们如何挑选我的照片。下面谈谈我在夜班看编辑们挑选照片的三次经过。“申纪兰代表的第52个‘三八’节”上…  相似文献   

3.
两会是重要的政治生活内容,每年各大媒体都要调动精兵强将进行两会采访,新闻竞争日趋激烈。随着视觉新闻的冲击,新闻照片开始一改以前的从属地位,报纸这几年在两会报道中新闻照片体现了“图文并茂,比翼齐飞”的现代报纸意识。但是,另一方面,由于每年两会程序化的东西特别多,造成了许多文字报道以及新闻摄影的雷同。例如,一些重要人物的照片,容易几年如一日,拍摄的人物一张面孔;在报道代表讨论时,就是代表们聚在一起。缺乏新意。   “两会”主要是人的活动,拍好新闻人物成为两会新闻摄影诉求的重点。人物是最具有变动性的,…  相似文献   

4.
少留疑团     
初秋某日,我的一位从外地来武汉出差的朋友,拿着一份武汉当地的报纸问我:这报上说武汉将举行“两会一节”,请问“两会”是什么会,“一节”是什么节呀?我笑着反问:报上没有说明吗?他道:说明了我还问你干嘛?我拿过报纸细看,包括几篇报道迎接“两会一节”的消息和一篇相关评论在内,果然均未注明“两会一节”到底是什么会,什么节,而篇篇都只有“两会一节”的简称。 时下诸如此类留下疑团的种种简称、英文缩写以及其他交代不清的问题,在一些报刊的不少报道和文章中均屡屡山现。例如,有篇讲e时代报纸新闻实现形式的文章,无一处…  相似文献   

5.
一个月的夜班已经结束。总的来说,8月份人民日报的宣传报道很好,突出宣传了深入学习贯彻江泽民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主旋律唱得响、唱得好。这方面的工作还将按照中宣部的部署、编委会的安排继续深入下去。在夜班工作中,从编辑业务的角度考虑,感到我们为了进一步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好报纸宣传中的“两手”问题。一、文字报道与图片报道的“两手”现在是图片报道这一手明显较弱,夜班同志常痛感没有好照片。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要本报摄影记者多提供好照片。现在人民日报的摄影记者人数不算少,但是发稿…  相似文献   

6.
今年某地“两会”期间,当地报纸上的一幅图片新闻吸引了我的眼睛照片上,一位女士正在伏案书写着什么东西。看女士身后的背景,像是在宾馆的房间里。照片的文字说明大意是,“两会”期间,政协委员某某夜深时分还在入住的宾馆房间里写提案。  相似文献   

7.
王伟  房宝树 《新闻传播》2005,(11):68-68
“如今的媒体已经进入一个读图时代,人们喜欢看电视活动的画面,看报纸第一眼进入视线的是生动的新闻照片。所以一张报纸没有好的新闻照片就会失去很多读者,就会失去竞争力。”这是鹤岗日报社社长杜广成说的一番话。鹤岗日报社十分重视新闻图片在报纸上的作用,要求摄影记者多深入现场,多下功夫,多拍好照片:要求编辑们要重视图片新闻,好照片要上头题,要给大版面。  相似文献   

8.
办好一张“图文并重”的报纸,不仅是摄影记者的事,还应该是总编辑与摄影记者双向作用的调动和发挥。 总编辑与摄影记者应该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 从办好报纸、发挥新闻照片在报纸宣传中不可替代的作用角度上看,总编辑与摄影记者应该是一对矛盾。我从任总编辑室主任到后来任副总编辑并分管摄影工作,这十几年的夜班,我认为总编辑与摄影记者确实存在着矛盾。譬如,这幅照片发或者不发,发大与发小,发前与发后,发高与发低,总编辑和摄影记者之间  相似文献   

9.
窦丰昌  李栋 《青年记者》2015,(10):51-53
3月15日,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闭幕了。今年的两会报道与往年的两会报道相比有什么特点?笔者认为,2015年媒体对于全国两会和各地两会的报道,一个最大的不同,体现在“传统媒体的新媒体报道”上,2015年甚至可以说是传统媒体的新媒体报道“元年”。2015年,传统媒体的新媒体报道“元年”如果只看报纸上的两会报道版面,今年的两会报道和往年没有什么不同。但如果看一看各家传统媒体的新闻客户端,看一看各家媒体的微信公众号,看  相似文献   

10.
敬振伦 《新闻窗》2013,(3):61-61
夜班编辑是一张报纸的总加工、总组装和总把关的重要环节,夜班编辑工作很大程度决定报纸质量和舆论导向。而差错是报纸质量的大敌。一个差错见报,不仅影响报道质量,还会损害报纸声誉。在日报的采编流程中,白班编辑把记者和群众来稿(纸质文稿)编好后,送到夜班。夜班编辑,尤其是一版夜班编辑,除了要把白班编辑的纸质文稿对照电子文稿逐字逐句删改,处理常规稿件外,还需编辑记者的临时性重要来稿、急稿和领导活动稿。要按照值班老总的意图,根据当天的新闻内容和临时性来稿安排处理版面。  相似文献   

11.
如何把地市党报办得更加贴近“三农”?如何更好地为“三农”服务?这是报纸编辑人员的根本职责,同时也是检验编辑人员素质高低的关键。多年的编辑生涯,笔者从中感受到不少酸甜苦辣,就因为自己是农民的儿子,心中怀着那份永恒的“三农”情愫。编辑组织什么稿件,撰写什么文章,这恐怕是编辑要经常思考的事情,才能体现在为“三农”服务的主题上,也才能解决写什么为“三农”的问题。笔者认为,“三农”报道要把握住这几个原则:  相似文献   

12.
叶进 《新闻前哨》2006,(6):19-20
2005年,我在《荆门日报》主办“县乡新闻”,这个专版每周出两期,实际上是个“农村版”。我常在下乡采访时,向基层干部和爱看报的农民朋友提出这样几个问题:我们办的这张报纸,究竟有多少农民朋友在阅读?大家最喜欢看的是什么,最不喜欢看的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13.
亚运期间,顶夜班,难得去比赛现场,电视也看得不多。不过,每日览阅不少新闻照片,倒也别有洞天,补了观赛不多的缺憾。这次,亚运会新闻摄影,从总体上看是上了一个新台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有一批佳作问世。其二,若干家报纸破格用照片,用出了新水平。编辑选什么样的照片?新闻照片的“命运”,说到底,是掌握在编辑们的手里,尤其是负责版面的总编辑和夜班主编手里,往往是他们一言定终身。这“一言”,不是随口而出,而是言之有据,能道出个一二三来。开赛以后,我多次到新华社摄影部设在新闻中心的“大本营”,登门求片;也多次找一些摄影记者加  相似文献   

14.
一、定位:“三贴近” 报纸定位,是指确定其目标读群范畴,以及为了让目标读群获得满意服务而确立的办报宗旨与思路。具体而言,就是说一张报纸是办给哪些人看的,这些人需要了解什么?他们在思考什么、想做什么?报纸能为他们贡献什么。  相似文献   

15.
姚炜 《新闻世界》2009,(10):30-31
编辑常被誉为新闻的“把关人”,夜班检查则是报纸的“把关人”。一张报纸的出版,从记者、通讯员采写稿件,到编辑、部主任编发稿件,再到总编审阅,最后在夜班“组装”成大样。大样的检查就是报纸“成品”前最后一关。如果说前面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和差错.还有后续环节可以帮助纠正的话,那么通过检查一关。问题和差错则可能无可改正了。  相似文献   

16.
我不懂新闻摄影的种种采摄技巧,也说不上那些功能各异的镜头名称。只因长年做夜班编辑,每天都要在报纸的新闻版上安排照片,便逐渐学会了一点选择和比较照片的门道。北京亚运会期间,各报摄影记者似乎同时进入了最佳创作状态,优秀作品连连问世,揭开了我国新闻摄影发展史上光彩的一页;紧接着的“两会”报道,摄影记者又在会议报道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摄影记者们丰收,我这个门外汉也跟着激动,常为一幅佳作的问世兴奋一阵子。但是,在日常报道中,让人激动的摄影作品太少了,那些似乎层出  相似文献   

17.
灯下漫笔     
选题,采访,写作,编辑,审阅,印刷,一篇稿件经过数道工序最后被送到了总编室夜班。于是,夜班便成丁报纸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成了报纸避免差错的最后一道防线。夜班编辑,夜班组长,夜班主任,夜班“老总”,还有夜班检查、校对、印刷……只要一走进夜班,只要往夜班灯下一坐,就无不感到一种责任,一种压力。不知别人如何,每每这时,我都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感觉,都自觉不自觉地意识到,此时自己便是这最后一道防线上的哨兵。  相似文献   

18.
一九八三年《人民日报》改进计划中,有这样一段话:“光有第一流的记者和编辑不行,还要有第一流的夜班编辑,才能编出第一流的报纸。”这是经验之谈,说明夜班编辑对办好报纸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个编辑,最怕的就是所发的新闻稿件失实。尤其是在报纸不断扩版,新记者较多的情况下,如何把握新闻真实,杜绝虚假报道,这不仅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一张报纸最基本的要求。也是一张报纸的报格和新闻工作者人格的体现。从这一点上讲,编辑的责任就显得更为重大了。  相似文献   

20.
略谈夜班编辑的把关素质冯卫民对于报纸出版过程来说,夜班编辑是最后一道关口,这一道关口把得怎么样,将直接影响到报纸的舆论导向和宣传质量。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夜班编辑队伍,是摆在报纸,尤其是各级党报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一、夜班编辑要具备较高的把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