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开展了以孝文化作为核心价值的感恩教育,将培养每一个学生成为一个感恩的人作为育人目标,带动了学校教育工作的和谐发展。我们以营造感恩校园景观、建设感恩幸福教师、培养感恩快乐学生、培育感恩教育理念、坚持感恩教育活动、体验感恩教育快乐为基本途径,形成了我校以感恩教育为主要特色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2.
赵春玲 《科技风》2011,(12):203-204
感恩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为社会培养全面的建设人才,同时也有利于构建和谐校园。本文分析了当前技工学校学生感恩意识缺乏的现状,探讨了如何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加强感恩教育,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因此,在技工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要不断的探索,建立有效的感恩教育机制,更好的开展感恩教育。  相似文献   

3.
由于家庭教育重心失衡、学校教育模式单一、社会环境异化以及自我教育缺失等原因,导致在一些大学生中感恩意识缺失现象较为严重。高校作为青年学生人格培养的重要阵地,应加强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文章从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表现和成因分析入手,提出要将感恩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日常生活与教育、社会实践、助学工作相结合,以提高感恩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感恩,能够促进相互信任、相互尊重,有利于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感恩既善待了别人又快乐了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利用课堂教学,引导孩子把感恩践行于生活实践,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知恩、感恩”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感恩意识的缺失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琳  姚会彦 《科教文汇》2009,(6):73-73,76
由于家庭教育重心失衡、学校教育模式单一、社会环境异化以及自我教育缺失等原因,导致在一些大学生中感恩意识缺失现象较为严重。高校怍为青年学生人格培养的重要阵地.应加强大学生感恩意识的培养。文章从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表现和成因分析入手,提出要将感恩教育与校园文化建设、日常生活与教育、社会实践、助学工作相结合,以提高感恩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当今学生感恩意识的缺乏,近年来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感恩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刻不容缓.感恩教育的开展有益于德育在学校生活寻找对接点,有益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如何培养学生的感恩品质一直是教育的重要话题。我从投之以桃、报之以李中得到启发,进行感恩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感恩教育是我们社会领域中的教育目标,并在主题背景下的感恩活动相结合研究.将感恩教育与幼儿园课程进行整合,从“情感、认知、体验”三个层面上,潜移默化地使幼儿快乐地体验感恩、实践感恩,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以达到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应成为素质教育重要内容之一,情感教育的一个切入点。家长应给幼儿理智的爱,以亲情教育幼儿感恩;教师应注重情感因素对幼儿的影响,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应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拓展幼儿的感恩思想。  相似文献   

9.
宋秀丽 《今日科苑》2010,(11):162-162
但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有些人禁不起物欲的冲击,变得只会索取,而不懂得感恩。时下的小学生更是如此:事事以自我为中心,在家里不断地要父母满足自己的要求,但又不听从父母的教导。在学校,要求有干净卫生的学习环境,但对值日工作不负责任,不愿为集体做好事。面对老师耐心的教育他视为耳边风,不知感恩老师……这些人常常是只顾自己的利益,将别人的帮助视为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情。 由此可见,开展感恩教育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一个刻不容缓的任务。感恩教育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的教学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本文阐述了在语文教学中结合教材和学生实际渗透感恩教育的方法,以便抛砖引玉,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加强学校感恩教育的几点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感恩意识严重缺失,不懂得感恩,影响学生成才,最终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学校要发挥德育教育主阵地作用,提高教师素质,搞好课堂教学,通过一系列感恩活动的开展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构建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感恩意识严重缺失,不懂得感恩,影响学生成才,最终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学校要发挥德育教育主阵地作用,提高教师素质,搞好课堂教学,通过一系列感恩活动的开展来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感恩意识,构建和谐校园,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2.
周贵忠 《内江科技》2007,28(2):139-139
文章分析了农村职业中学学生在感恩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感恩教育的本质出发,提出了学校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江春茂 《科教文汇》2010,(35):87-88
感恩是一个认识恩、感谢恩、汇报恩的过程。更进一步来说,感恩教育就是培养学生形成感恩这样一种思维过程与生活态度的教育活动。通过模拟情景、引导讨论、倾诉等多种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语文阅读的教学使学生无形中接受感恩观念,自觉实践感恩行为。与此同时,我们也应避免感恩教育过于功利化、形式化的缺点,正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14.
感恩教育核心理念是从社会生活的情感性和实践性出发,全面把握感恩教育的丰富内涵及其多种形态,它不仅仅是教授感恩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受教育者体验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施恩、感恩、报恩息息相关的循环统一状态。学校应结合教育教学广泛开展感恩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他们有一颗感恩的心。  相似文献   

15.
感恩是伦理道德建构的重要价值理念,是弘扬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感恩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从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缺失的现状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希望在社会、学校和家庭多方面加强感恩教育,努力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感恩意识,促进学校和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杨洁 《知识窗》2013,(12):27-27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语言的熏陶和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重视人文教育。"初中语文课文大多文质兼美,蕴含着丰富的感恩教育的内容,教师应责无旁贷地做好感恩教育的工作,深挖语文教材的资源,有机地渗透感恩教育。一、感恩教育的内容1.自然之恩大自然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生存的物质条件,而且壮丽秀美的山川也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如《三峡》让我们领略到了三峡在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色;《观潮》描写了钱塘潮的雄伟景象,让学生心潮澎湃,赞叹不已。  相似文献   

17.
李秋生  龚超 《科教文汇》2009,(33):78-78
本文通过感恩教育的涵义揭示感恩教育的实质及其重要意义,从家庭、学校两个角度切入,深入分析这两个领域对于感恩教育的重要性,指出以活动为载体这一具体有效实施感恩教育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让孩子学会感恩,关键是通过家庭、学校的教育.学校的教育并不是单单依靠班主任个人的力量,也不能只依赖学校整体的广泛教育,而是需要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才能给学生起到最全面、最有力的教育效果.信息技术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感恩教育素材,加强与其他课程的整合,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利用信息技术课程中所学的知识学会知恩,学会感恩.  相似文献   

19.
杨乖莲 《科教文汇》2009,(34):109-109
在初中政治教育中要找到感恩教育的切入点,从传统文化入手教育学生学会知恩,以培育并塑造健全人格为出发点,注重分析现实中感恩教育的突出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报恩的途径,以感恩教育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20.
刘鑫 《科教文汇》2013,(9):19-20
感恩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应该具备的基本品德,感恩的心态也是社会文明发展和人与人之间和睦融洽的重要因素。为做好大学生感恩教育,本文作者通过访谈,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对当前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