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的心态     
王树云 《教书育人》2008,(11):69-69
现在太流行“绿色”了,各行各业都在追求“绿色化”。但从“绿色教育”“绿色学校”“绿色课堂”“绿色教学”“绿色批评”“绿色家访”等提法里我们可以看出,教育行业的“绿色化”大部分是指向学生的,有多少人关注过教师的心态是否“绿色化”了呢?  相似文献   

2.
环保意识日益觉醒的今天,追求绿色消费已成时尚。作为一方净土的校园,不妨来点“绿色”调料,教师面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施以“绿色批评”,不仅能达到批评的目的,不伤害学生,而且能使学生获得一种感情的滋润,营造一种轻松的教育氛围。怎样才能达到如此境界呢?老舍先生说的好:“用幽默的方式指出他人的过错,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接受。”因此,我们面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不妨寓批评于幽默。鲁迅先生看了许广平的论文《罗素的话》,认为文章中许广平的观点太少,引用罗素的部分太长。写下了这样的评语:“拟给90分,其中给你5分,(抄写3分,末尾的…  相似文献   

3.
现在,各行各业都在追求“绿色化”,如“绿色发展”、“绿色能源”、“绿色心态”、“绿色生活”、“绿色出行”、绿色GDP”、“绿色文化”、“绿色环保”等,教育行业也产生了“绿色教育”、“绿色学校”、“绿色课堂”、“绿色教学”、“绿色批评”、“绿色家访”等概念。  相似文献   

4.
邱茂君 《山东教育》2011,(11):14-14
校园里有一块长满杂草的闲地,我们几个勤快的教师把它开辟成了种植园。夏天种豆角、茄子、黄瓜等,秋后种些白菜、萝卜等。在菜的生长过程中,我们不打各种催熟、长花、灭虫的药剂,所以大家都说这才是纯天然的“绿色蔬菜”,吃着放心。由此,我想到学校的批评教育,如果我们对学生的批评也带上点“绿色”,那么,孩子们会不会听着更舒心些呢?  相似文献   

5.
一个有价值的批评应该是绿色的,它不仅能帮助、教育学生,而且还能警示、激励学生。绿色批评是在尊重学生前提下的一种艺术的批评方式,它避开狂风暴雨式的大声斥责,远离酸风醋雨式的讽刺挖苦,和风细雨、润物无声。那么,我们该如何让批评充满绿色,让我们的学生真正在绿色批评中健康成长呢?一、笑笑一一笑微笑能给学生带来亲切感。灿烂的笑容,可  相似文献   

6.
《宣武教育》2005,(9):45-46
有人说,批评是有颜色的。有一种批评是黑色的。学生犯错后,教师“横眉冷对”,而且还施之以阴阳怪气的讽刺挖苦。“黑色批评”会使学生觉得尴尬、难堪,甚至是羞辱,而且还很有可能会使他们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无法“抬起头来走路”。还有一种批评是白色的。教师对犯错的学生“凶神恶煞”地大声呵斥,紧随其后地还可能是不堪忍受的严厉惩罚,这种批评给学生留下了一种“白色恐怖”的感觉,所以被称为“白色评批”。  相似文献   

7.
近日,连续读到好几篇关于“绿色批评”的章,特别是毛荣富先生在《人民教育》(2∞2年第3期)上的那篇《绿色批评》以及上海《新民晚报》“桃李芬芳”专栏中的几篇短,令我颇有耳目一新之感。这些章都表达了这样一个意思:对中小学生要尽量使用绿色批评——批评时,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批评是有颜色的。有一种批评是黑色的。学生犯错后,教师“横眉冷对”,而且还施之以阴阳怪气的讽刺挖苦。常常是周围的学生时不时地发出阵阵哄笑,而犯错的那个学生则羞得无地自容。这样的批评是对学生自尊的无情践踏,犹如挥之不去的黑色阴云笼罩在学生心头,因而被称之为“黑色批评”。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学生的“绿色化学”课程小论文的统计和调查,我们发现“绿色化学”课程教学中特有的“绿色意识”,具有新颖性和现代性。它对于开发学生在有机合成方面的创新能力具有显著的启发性作用和实践意义。今后在“绿色化学”课程教学中应重点加强“绿色”观点的培训。  相似文献   

10.
孩子,是天真烂漫的,但他们又难免会犯错误,面对犯错误的孩子,如果严厉批评与指责,不仅会拉远与孩子间的距离,更会伤害他们幼小的心灵,所以选用怎样的批评方式十分值得老师思考。主要围绕"绿色批评"的含义、"绿色批评"的魅力、如何在平时教育中开展"绿色批评"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求给孩子一个更完美的童年,让他们真正健康地成长。  相似文献   

11.
提起“绿色”,大家自然会联想到“绿色食品”、“绿色家居”、“绿色消费”、“绿色奥运”等名词。的确,“绿色”一词已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自然之色,它更多地被赋予了人的价值需求和精神理念的内涵。诸多事物都能以“绿色”冠名,为何语文不能呢?果不其然,其中清华附中名师赵谦祥先生在《用“绿色语文”救治“文字恐惧症”》一文中明确主张实行“绿色语文”教育。  相似文献   

12.
何美婕 《文教资料》2006,(24):111-112
相对于学生视之为“灰色”任务的传统作业,“绿色”作业具有人文性、创新性、趣味性和哲理性;布置作业的对象具有多向性;完成“绿色”作业方式具有多样性。“绿色”作业能提高学生兴趣,让作业充满生机,充满“绿色”,发挥学生潜能,发掘学生创造力。  相似文献   

13.
现在人们吃“绿色食品”,买“绿色家具”……,难道批评不可以“绿色”吗?回顾、反思十几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使我深深体会到,学生的内心世界里都有一颗向上的心,都希望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好学生。但由于年龄还小,缺乏意志力和自制力,他们往往还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不过这是很正常的,我们做老师的一不必要大惊小怪,二更不要大做文章。小学生需要更多的是赞赏,但也需要批评。关键是面对他们的错误,我们教师是选择责难和声色俱厉的批评方式,还是选择启发和严而不厉的“绿色的批评”方式,我们当然应该选择后者。我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五种“绿色批评”方式。  相似文献   

14.
陈海蓉 《新课程研究》2007,(4):60-60,59
教师批评学生要想让学生容易接受,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应当尽力做到“时”、“地”、“度”三者的统一。时。学生犯了错误,把握好批评的适宜时机,安排  相似文献   

15.
批评是使人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以求不断进步的锐利武器。绿色批评则是以人为中心,以师生之情唤起学生真心的“悔”,使学生感到教师对他的关怀和尊重,最终达到“无为而治”的一种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16.
班主任是学生班集体的教育者和管理者。表扬好人好事,批评不良现象,这是班主任最基本的一项工作。从管理学角度讲,班主任在使用表扬和批评手段时,必须坚持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的原则。但这并不意味着批评不重要。批评同表扬一样,也是一种激励手段,它是通过对学生的错误动机和行为进行压抑和制止,促使其翻然悔悟,改弦更张。它是防止学生不良行为再发生的重要方式。批评作为一种管理艺术,有一定的原则和技巧。  相似文献   

17.
说到批评,通常让人首先想到的是“严肃”、“严厉”之类的词语,而且在有些教师的心目中似乎有这样一种认识倾向:批评的效果取决于批评的“力度”,而批评的力度又取决于批评的“厉度”。采用这种“黑色批评”的老师虽然是出于促使盲生进步的好意,但实际效果却往往不理想。  相似文献   

18.
“批评场”概念是用来描述文学批评活动的运动形态的,是建立在对批评静态和动态观察基础之上的。它主张批评活动具有运动属性,提倡系统的、辩证的、全面的批评,对于纠正某些批评理论的偏颇,建设健康完善的批评理论具有新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老师的批评是为了唤起学生对自身的表现行为中存在一些错误问题的警示和教育,是一种对学生身上的不良思想品德和行为的否定评价,其最终目的便是教育孩子克服自身的缺点和错误,进一步帮助孩子能够明辨是非,明确以后的努力方向;"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批评同样也属于教师的一种激励方法,老师批评的目的是为了制止或纠正、限制学生的一些错误的行为,从而保证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但是,教师的批评必须以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为最基本的出发点。当然,教师的批评不是教师内心不良情绪的发泄,它是呼唤学生心灵的一种教学方法,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加健康地成长。教师的批评更应该像和煦的春风一样,饱含着使万物复苏的温暖。所以,只有从老师口中道出的批评是出于善意、真心的关怀,学生才会真正乐意地接受。  相似文献   

20.
批评是教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班主任在育人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批评一定要讲究艺术;;掌握好“度”。既不要板起面孔、冷若冰霜;;也不能过分“包装”批评;;而使批评失去本身的教育功能。在不伤害师生情感的同时;;真诚对待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和颜悦色、春风化雨地引导学生;;才能使批评产生最佳效果。本期编辑的几篇有关批评的文章;;试图使教师们对批评工作有一些方法上的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