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3月20日(农历二月初二,钱基博先生120岁华诞),“钱基博与国学”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科学会堂隆重召开。会议由华中师大历史文化学院院长王玉德教授主持,华中师大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先生、校长马敏教授,钱基博先生家属、其孙钱佼汝先生,及无锡钱学纪念馆代表,到会致辞。无锡、南京、长沙、广州等高校、研究机构的6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收到论文50多篇。开幕式上,马敏校长致辞,认为钱先生教书育人一生,其教育思想对今天高等师范教育改革、创新很有现实意义。章开沅先生指出,国学大师要对国学有深入研究,与当今那些不通之人…  相似文献   

2.
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有四位国学大师:太仓唐文治,余杭章炳麟,吴江金松岑,无锡钱基博.今之世人,多知钱钟书而不知其父钱基博.其实,钱基博的国学造诣在儿子钱钟书之上.古今父子皆为大师者十分罕见,无锡走出的这对父子就是这样的佼佼者. 钱基博字子泉,号潜庐,生于1887年,与弟基厚孪生,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古文学家、文史专家和教育家。他自幼聪明好学,5岁由长兄子兰授课,9岁读完《四书》《五经》和《古文翼》,并能背诵。  相似文献   

3.
钱基博先生作为一位国学大师,在我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过渡时期,本着传统与现代相连接的态度,一生致力于培养“读书种子”,“发国性之自觉”,努力为现代化的民族教育“找出精神的新泉”。当今社会又处在转型时期,研究钱基博的教育教学思想,对我国目前偏向“实用”的现代科学知识传授、疏于传统的“生活之外意义”的教育教学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生活教育》2013,(5):F0003-F0003
江苏省无锡连元街小学,原名埃实学堂,创建于1898年,是无锡最早的新式学堂。这里大师云集,国学大师钱穆、钱基博曾扬鞭执教,江泽民的老师顾毓磅曾在这里就读。  相似文献   

5.
钱基博[1887—1957],江苏无锡人。现代名国学大师、教育家,有《经学道解》《版本通义》《现代中国学史》等。其子便是被称为中国化昆仑的名学、作家锰钟书。钱基博一生献身教育。在中小学教师岗位上前后共十年.对我国现代中小学语教育做出了许多贡献。  相似文献   

6.
《生活教育》2013,(5):129
江苏省无锡连元街小学,原名埃实学堂,创建于1898年,是无锡最早的新式学堂。这里大师云集,国学大师钱穆、钱基博曾扬鞭执教,江泽民的老师顾毓瑗曾在这里就读。一百多年来,学校秉承"培根竢实"的精神和"乐  相似文献   

7.
从老子其人、对《道德经》的总体评价、《道德经》解题、《道德经》的读法等四个方面,首次对国学大师钱基博先生的《道德经》研究成果进行总结概括。  相似文献   

8.
国学大师钱基博先生一生读书、教书、著书、整理图书。他对图书馆学的贡献表现在开拓图书馆的功能,重视地方文献建设,树立服务大众的理念和研究图书馆目录学等方面,对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一、对钱穆之研究可能会有一新发展钱穆先生是自本世纪三、四十年代起就享有卓著声誉的史学家,一部《国史大纲》流传于抗战的大后方。至钱先生的著作在大陆被批判、冻结的五十、六十、七十年代,奔居港台的他则取得了更大的学术发展,学界亦稍以国学大师、史学大师誉称加之,及去世,乃竟为谥称。1992年1月6日,台北就钱先生生前所居住的外双溪素书楼成立隶属于市立图书馆的钱穆先生纪念馆,并于1995年1月开始邀请钱先生的门生举办一系列的“青年文化讲座”;台北的邮政部门更选定1994年7月30日钱先生百龄诞生日特印行“钱穆诞生百年邮票”…  相似文献   

10.
钱基博以国学大师身份著《技击余闻补》显示了武术的社会土壤之广博,且先生从治心之术来讨论武术,显示了武术与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渊源。  相似文献   

11.
钱钟书先生是20世纪中国文化史上罕见的兼擅独到艺术与精深学术的一代学人。他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首先与他深厚的家学渊源密不可分。尤其是他的父亲国学大师钱基博先生,对儿子的管教极其严格,他的严谨治学态度,为钱钟书先生成为蜚声海外的“通人”学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良好的家庭环境只是为个人的成功准备了外部的条件,真正关键的决定性因素还是在于个人的天分和努力程度,在成功的链条中,前者只是一个非主导的外因,而后者则是一个占主导地位的内因。而钱先生更是如此。他首先具有异乎寻常的天分。这主要表现在他具有惊人的记…  相似文献   

12.
程翔 《语文学习》2020,(1):35-38
人们常说苏轼《赤壁赋》达到了儒、释、道三家圆融的境界,但是儒、释、道三家究竟如何体现在文章中的,又是如何圆融的?笔者看了一些文章,总觉语焉不详,便很想深入探讨下去。有材料讲,有一天,钱基博在书房读《赤壁赋》,他的助手问,先生对这篇文章倒背如流,为何还要读?钱先生回答,《赤壁赋》需要用一生去读。  相似文献   

13.
钱基博早年因善长古文而崛起江南,中年又以“集部之学”见称于世。他不仅被时人誉为“今之韩愈”,而且其人的韩文研究也对后来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分别从时代背景、生存策略和著作特色等三个方面,初步探讨了钱基博韩愈研究的总体南貌,从而彰显他在韩愈研究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以纪传体为核心的史传写作,是中国重要的学术传统。钱基博一直坚持史传体例的创作,留下几百万字的学术成果。探讨钱基博史传写作的学术来源、贡献和局限性,有利于明晰其学术的得失利弊。综合来讲,其史传有三个学术来源,分别是以《史记》为代表的纪传体正史、韩愈等人的碑传思想和方志中的人物志目。在学有根基的基础上,钱基博通过体悟传统文论和文法,文心中求史通,为学术界贡献良多。传统史传有自身局限,一事散存于多人记述,很难完整呈现历史的因果本末,钱基博史传创作也未能避免。  相似文献   

15.
钱基博先生所著《名家五种校读记》,民国二十四年(1935)五月三十一日出版,无锡国学专修学校自印本,为《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丛书》之九,无锡民生印书馆印刷.《名家五种校读记》是钱先生对先秦名家五种著作《尹文子》、《邓析子》、《慎子》、《惠子》和《公孙龙子》所作的校读记,既校勘善本,又阐发了其中要义.除《惠子》分“征文记”、“传”两部分外,其余四种皆分“校读记”、“传”、“后叙(或序)”三部分;在“校读记”中,又于各篇分“校勘”和“提要”两种.  相似文献   

16.
近代学者钱基博博通四部,尤以集部成就引人注目,他虽然没有专研陶学,但在毕生的学术研究中,仍对陶渊明的文学成就给予了极大关注和高度评价。钱基博认为陶诗以萧散冲淡为主,亦有慷慨激切。陶渊明诗歌卓尔不群,同时代的诗人中只有曹植、王羲之差可比拟。后世诗人虽有效陶之诗,却难以学而至,非难在学文,而难在有陶渊明那样的胸怀。钱基博不仅推崇陶渊明诗文艺术,亦重视陶诗陶冶人格之作用,曾用之教育子女淡泊明志。  相似文献   

17.
《第二课堂(小学)》2011,(5):124-125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曾与钱学森、钱三强一起被周恩来总理称为中国科技界"三钱"的物理大师钱伟长先生,曾经是一个文科生。他当年高考中文和历史都是100分,但物理只有5分,数学、化学共考了20分,英文因没学过是0分。但钱先生仍被当年的清华大学录取了。  相似文献   

18.
钱基博(1887—1957),江苏无锡人,字子泉,号潜庐、老泉,民国时期著名的文史家和教育家。执教四十四年,博古通今,旁涉百家,被其弟子喻为:“精深博大,一代宗师无愧!似花工终身灌园,五湖四海多桃李。”钱基博先生从事教育事业以前,已蜚声文坛,  相似文献   

19.
无锡,是学贯中西的当代大学者钱钟书先生的故里。马头墙高耸在晴空下,黑瓦粉壁,白成韵味。江南旧时的民宅、虽是平房、也别有情致和气势。这座钱氏老宅,墙基处一块条石上镌着“钱绳武堂”字样,即取《左传》“与我同物”之义,所谓绳其祖武也。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就是清末一位国学大师。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介绍了徐彦宽与钱基博、钱钟书父子的密切关系 ,以及钱钟书的一篇序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