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 人教版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两个实验都使用到碘液。那么,淀粉遇碘液是否都显蓝色呢?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中,我们发现,用买来的可溶性淀粉配制的淀粉溶液与碘液反应不显蓝色,而显棕红色!后来在"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中我们用同一包可溶性淀粉配制的淀粉溶  相似文献   

2.
简易蒸发皿     
在教学《淀粉的观察》实验活动中,有一个实验是将一些淀粉倒在金属勺里,加入少许水,凋成稀糊状进行观察;然后在蜡烛的火焰上加热金属勺中的淀粉糊,观察并描述淀粉糊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第一册的注解有: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能够水解成麦芽糖、葡萄糖。而在原来的旧教材中的表述为: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成麦芽糖。那么淀粉到底在淀粉酶的作用下能否分解出葡萄糖?  相似文献   

4.
人教社生物自然室编写的高二《生物》第一册49页“探索影响淀粉酶活性的条件(选做)”实验中,在“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对照实验处,检验淀粉水解用的试剂是碘液;在“pH对酶活性的影响”对照实验处,检验淀粉水解用的试剂却是斐林试剂。学生实验时常常按部就班,很少有人进行深入的思考:前后两个检验淀粉水解的试剂为何不同?能否替换?笔者试从理论上作一番剖析。a.“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是通过比较不同温度条件下淀粉水解的程度来推断淀粉酶活性的高低。此处如将检验淀粉水解的碘液换成斐林试剂,方法步骤将变成:①取3支洁净的试管,编号并且分…  相似文献   

5.
《物种起源》一书中,达尔文用大量生动的事实,证明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是进化而来的。那么在生存斗争中究竟哪些个体比较容易取胜并留下后代呢?达尔文注意到,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着微小的不定变异。这些变异中有的对生物有利,有的对生物有害,于是彼此在生存价值上就有了差别:那些有利变异在生存上比较容易留下后代,而有害变异则容易死灭。积年累月,于是后代中往往集中了较多的有利特点,这就被称作适者生存或自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生物》第一册(上)中,根的形态一节里,有一个要求学生自己动手的小实验:“看看根是否真的向地生长?”通过这个实验可以验证根的向地性,也就是向重力性。而根的向水性和向肥性只是简单提到,未做深入的讲解。  相似文献   

7.
在通常的理解中,课堂教学的中心是教学内容而不是教学方法。我的看法与此不同。教学内容当然是重要的,但内容是由教材决定的,而不是由课堂教学决定的。你选的是鲁迅的《狂人日记》,我还能把它讲成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你选的是莫泊桑的《项链》,我还能把它讲成《武松打虎》?一但到了课堂上,教学内容的问题就是相对确定的了,教法的问题就是最最重要的了。  相似文献   

8.
在先秦,文言不但发生在散文领域,亦发生在诗歌领域。《诗经》中的作品均经过文言,在组句上采用复叠手法是《诗经》文言上的一大特点。《楚辞》中的作品有更鲜明的文言特征,句式上的对偶和辞藻上的求丽是《楚辞》文言上的两大特点。《诗经》、《楚辞》,尤其是后者,对吾世之文言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淀粉们好。西野又出现了!和以往一样,西野每期会出现两次。不过这一次和以往稍有不同,因为西野本期并没有带来《摩尔勇士》的攻略。八爪鱼阅读了几期的淀粉反馈。从中得知淀粉们对《摩尔勇士》并不感冒,所以我俩经过商议对“赛尔异族”栏目进行了调整。  相似文献   

10.
《消化器官》一课中,有一个实验“唾液消化淀粉”确实难做,当了几年专职教师了,每次上这一课时,总担心实验不成功。教材上用稀淀粉加入唾液在温水中泡几分钟后,淀粉会沉入管底。滴入碘酒,开始还不变色,摇晃几下,沉淀在下面的淀粉又会遇碘酒变蓝,让试管内的液体又变成了蓝色,望着那变蓝的淀粉液,心中不仅仅是失望,更有些不甘心。读了2005年《科学课》杂志上的《控制好细枝末节》一文后,深受启发,知道了温水应该在37℃左右,但文中所说的用淀粉糊,却没有淀粉液更有利于实验:1.淀粉液更节约原料;2.熬好后的淀粉糊晶莹透明,粘性极强,不易流动,不…  相似文献   

11.
动漫周边区     
《少年电脑世界》2010,(5):F0003-F0003
应淀粉的要求.本期亚亚放出《海贼王》、《火影忍者》、《名侦探柯南》、《网球王子》等几部时尚动漫的周边和COS装备.另外.还为喜欢《魔兽世界》的玩家推出了几款酷酷的小挂件。希望大家喜欢。  相似文献   

12.
自《古诗十九首》被编人《选》.后人对它的创作年代的考证似乎一直没有停止过。最初对此议论的是徐陵.他认为十九首中《青青陵上柏》以下八首为枚乘所作;第二个是刘勰.他在《心雕龙》中说:“古诗佳丽,或称枚叔,其《孤竹》一篇.则傅毅之词.比采而推,两汉之作乎?”后来钟嵘在《诗品序》中说:“古诗眇邈.人世难详,推其体.固是炎汉之制,非衰周之倡也。  相似文献   

13.
方琴 《生物学教学》2009,34(12):22-23
对上海一期课改高中《生物》及二期课改高中《生命科学》教材中关于同一知识点在阐述上的不同,本文进行了比较和思考,旨在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以把握。  相似文献   

14.
杨之华在《救国时报》上发表的《伊热血”重温》一文中点明了《热血日报》有两篇瞿秋白写的文章,即第2期《流血是为的什么?》和第10期社论《巩固上海学生联合会》。这两文都未收入如今出版的《瞿秋白文集》。  相似文献   

15.
《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是先民思想的体现。儒家将《诗》列为经典,使后世人们常从儒学角度研究《诗》。实际上,《诗》产生于先秦,先秦诸子的著作中常常出现《诗》的痕迹。道家的代表著作《庄子》无论在精神内涵上还是表现艺术上均可体现《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教材中的实验一“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中所采用的酶是市面上出售的淀粉酶,此酶反应的最适宜温度为50~75℃。按照教材中的实验步骤,把放在沸水中的淀粉酶注人到放在沸水中的淀粉溶液中,摇匀后保温5 min,滴加碘液,实验现象应该是变蓝。因为100℃时酶失活,不能催化淀粉水解,试管中仍然存在淀粉,所以遇碘变蓝。可笔者发现,滴加碘液后没有变蓝,什么原因呢?笔者经过查阅资料和进行实验操作得知:①因为淀粉在加热的情况下滴加碘液后会形成络合物褪去蓝色,当温度降低时,又会恢复蓝色,笔者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杰出的文学成就在中国和世界文坛流传不衰。在四大名著成书前后,与之关系密切、互为渊源的戏剧,以其立体化、形象化的形式,在舞台上演绎和诠释四大名著中的故事。随着四大名著的对外传播,相同体裁的戏剧也登上不同国度的戏剧舞台,各种戏剧在一定程度上普及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教材实验一“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要求学生初步学会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方法,探究淀粉酶在不同温度下催化淀粉水解的情况。作为实验教师,我在为学生做准备的同时,自己首先亲自做一遍,以了解实验各方面的情况,便于在学生做实验的过程中出现疑惑时,能够及时地给予指点。  相似文献   

19.
2003年版高中《生物》必修本第一册,第74页的复习题,要我们判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在动物细胞内氧化分解后,最终形成的物质都是二氧化碳和水”这句话的正错。以前教参的答案是(√),而现在教参的答案是(×)。我认为,现在的判断是正确的。为什么呢?这得先从生物氧化开始分析。  相似文献   

20.
《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在我国古代识字教材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由于它们在内容和形式上相辅相成,使得它们在具体使用过程中可以相互配合,不仅取代了以往识字教材,也给后世识字教材的编写开创了先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