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文献》2002年第2期所载李胜《冯镇峦"涪陵"籍贯质疑》一文,引《道光重庆府志》卷七《选举志》载云:"冯镇峦,合州人。清溪(按:今四川犍为)教谕,乾隆五十七年(1792)壬子科举人。"(见该刊287页)《道光重庆府志》所载"清溪教谕"不误,但作者李胜给"清溪"一名加的按语"今四川犍为"是不确的。关  相似文献   

2.
正中华书局1974年版点校本《明史》第7册第2002页,卷82《食货六》"俸饷"一节在记载官员俸禄时,有文刊曰:首领官之禄,凡内外官司提控、案牍、州吏目、县典史皆月米三石。按,此处"提控、案牍"标点有误,"提控案牍'为专有名词,不能点断。明代职官的设置,可查《明会典》卷二至四"吏部·官制",惟其卷四"【官制三·外官】"载  相似文献   

3.
正《史记》和《汉书》的一段相同的史料中,有对"星"的不同记载:《史记·孝武本纪》:其秋,有星茀于东井。后十余日,有星茀于三能。望气王朔言:"候独见其星出如瓠,食顷复入焉。"有司言曰:"陛下建汉家封禅,天其报德星云。"(中华书局,2013年,页598—599)《史记·封禅书》:"候独见填星出如瓜……"《索隐》:"乐产、包恺并作‘旗  相似文献   

4.
王之望,字瞻叔,襄阳谷城人.<宋史>卷三七二<王之望传>未记载王之望生年,仅记:"(乾道)六年冬,(王之望)卒."(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33册,页11539)  相似文献   

5.
《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齐人蒯通说韩信背汉自立,有:"常山王(张耳)背项王,奉项婴头而窜,逃归汉王"等数语。其中"奉项婴头而窜"一句,究竟作何诠释?迄今,众多之《史记》今注今译本及其它古文选本,无一例外地注为:"项婴,项王派往常山国的使者"(如:王伯祥《史记选》,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王力《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81年第二版;张大可《史记全本新注》,三秦出版社,1992年版),或者译为:"常山王背叛项王,捧着项婴的头逃跑,归顺了汉王"(如:  相似文献   

6.
明代从事雕版印刷业的书工自署"吴郡"者,现有十二例,兹录下:1.吴郡金纯甫书见万历三十二年刻本《檀弓辑注》二卷;2.吴郡顾檈写见明刻本《增订史记纂》不分卷;3.吴郡顾檈书见万历十年刻本《管韩合刻》四十四卷;4.吴郡高洪写见万历三年刻本《国朝名世类苑》四十六卷;5.吴郡陈怡书见正德十年刻本《大唐六  相似文献   

7.
正一、龚茂良生年考龚茂良卒年,《宋史》有明确记载。《宋史》卷三五《孝宗本纪》三:"(淳熙五年)闰月……壬寅(十日)……龚茂良卒于英州。"(《宋史》,中华书局,1977年,页668)《全宋诗》、《全宋文》、曾枣庄《中国文学家大辞典·宋代卷》据此定其卒年为1178,而茂良生年,皆付诸阙如。今按:明何乔远《闽书》卷一百七《英旧志》:"龚茂良,字实之。年十八举进士,为绍兴戊午。是年莆中大魁则黄公度,亚魁则陈俊卿,林邓年  相似文献   

8.
孝经精义一卷,后录一卷,或问一卷原孝一卷,馀论一卷,清张叙撰,清乾隆四年潞河书院刻本.二册,九行二十一字,白口,四周双边,版心下镌"潞河书院". 张叙(1690~)字冰潢,一字寅王,又字凤冈,镇洋人.雍正举人,乾隆时举鸿博,与试未用.所著尚有《易贯》、《诗贯》等.  相似文献   

9.
中华书局《中国古典文学基本丛书》90年7月版李逸安、孙通海、傅信点校的《张耒集》乐府部分的《采莲子》:"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池。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新裙裹鸭儿。"为误收唐皇甫松《采莲子》二首之一(见《全唐诗》卷三六九第4154页),仅"池"作"迟","新"作"红"二字异。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编纂的《全宋诗》卷一一五五第13031页张耒集沿袭其误。又《全宋诗》卷六一七第7321页李观集《渔父二首》之一:"八月九月  相似文献   

10.
《清史稿》卷69《地理志·四川》载:"[雍正]十二年,升嘉定、潼川二州为府。"同卷《地理志·嘉定府》又载:"顺治初,因明制为直隶州,领县六。康熙十二年升府,以其地置乐山县。"同一卷,对嘉定州(治今四川乐山市)升府的年代记述前后矛盾,一说为"雍正十二年"(1734),一说为"康熙十二年"(1673),相差达61年。读者要问,到底哪个说法正确?清嘉庆十七年(1812)版《乐山县志》卷2《舆地志·沿革》载:"雍正十二年,升嘉定府,仍置县曰乐山。"嘉庆二十一年(1816)版《四川通志》卷4《舆  相似文献   

11.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9月出版的《全宋诗》第十二册家定国小传中说家定国是"仁宗皇祐进士"。"皇祐"误,应是"嘉祐"。嘉祐也是仁宗年号。据清嘉庆《四川通志》卷122《选举志·进士》载,家定国是嘉祐二年(1057)丁酉科进士。同科进士还有眉山的苏轼,苏辙兄弟。苏辙有《送家定国同年赴永康掾》一诗(见《栾城集)卷2),"同年"即指家定国与诗  相似文献   

12.
<正>中华书局点校本《唐大诏令集》卷一百二十《讨伐王郢诏》云:"昨者拘留鲁实,已验凶狂,今闻再犯温州……前左神武军大将军宋皓……今除授检校、左散骑常侍、右龙武大将军、兼御史大夫、充江南诸道招讨使……乾符三年六月。"~[1]638按:发诏时间"乾符三年六月"(876)误,系"乾符四年正月"(877)。王郢为唐末浙东海贼,于乾符二年四月起事,按《资治通鉴》卷二五二《唐僖宗纪》记载:"(乾符  相似文献   

13.
正明胡广等辑《春秋集传大全》,收入《儒藏》精华编经部春秋类春秋总义之属,凡二册。"校点说明"言:"以明永乐内府刻《春秋集传大全》三十七卷为底本(1),以影印清乾隆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校本。……汪氏《春秋胡氏传纂疏》列为参校本。"(2)卷三十七"鲁哀公十三年"之"公会晋侯及吴子于黄池"条下疏文,"陈氏曰:‘黄池之盟,不书吴晋之盟,《春秋》修讳之’",  相似文献   

14.
现存的《元西域人华化考》(以下或简称《华化考》)稿本资料包括以下十一种:提纲本一册;"西域华化考史料"三册;"元西域人华化考馀料"一册;散稿若干页;"元事杂抄"一册;"赡思遗文"一册;"证类本草海药辑、李珣海药本草辑"一册;《元西域人华化考》油印稿本上下册(复印本);《元西域人  相似文献   

15.
正史学家王劭在隋文帝时期参与过众多政治宣传活动。《资治通鉴》言:"(王)劭前后上表言上受命符瑞甚众,又采民间歌谣,引图书谶纬,捃摭佛经,回易文字,曲加诬饰,撰《皇隋灵感志》三十卷奏之,上令宣示天下。(王)劭集诸州朝集,使盥手焚香而读之,曲折其声,有如歌咏,经涉旬朔,遍而后罢。"(卷一百七十八文帝开皇十四年十二月条,中华书局,2011年,页5652)在断句上,旧版《隋书》与最新修订版《隋书》皆言"(王)劭集诸州朝集使,洗手焚香,闭目而读之"。(《隋书》卷六十九《王劭传》,中华书局,  相似文献   

16.
理顺而辞达     
黄山谷在赠衡阳妓陈湘的《蓦山溪》一词中写道:“婷婷袅袅,恰近十三馀。”金人王若虚批评道:“夫‘近’则未及,‘馀’则已过,无乃相窒乎!”(《滹南诗话》卷下十三) 这一批评是有道理的。“近十三”,即不到十三岁,“十三馀”,即已过十三岁,岂不是自相矛盾?山谷选择“近”、“馀”两词,的确是欠推敲的。《新闻战线》1980年12期第8页有一段文字,其中一处语病,与上例近似:  相似文献   

17.
《陈岩野先生集》十卷,卷前三卷,每半页九行,行二十字,永历四年(一六五○年)刻本也,顺德陈邦彦撰,邦彦与陈子壮、张家玉为吾粤明季三忠之一,《明史》有传.目录:文四卷、诗四卷,《易疏》二卷,后署"不孝男恭尹编次,海丰叶维阳许山、番禺陶璜若子校刻."凡三行,次叶有恭尹撰跋."卷前一:恭尹撰《先府君岩野陈公行状》、薛始亨撰《陈岩野先生传》、屈大均《顺德起义给事陈公传》,注云:'载《四明成仁录》'"卷前二:"《永历二年八月请恤疏》、《永历三年三月请加恩  相似文献   

18.
正一中华书局1975年点校本《金史》卷九七《韩锡传》载"天德元年……特赐胡砺榜进士及第"。校勘记称:"卷一二五《胡砺传》,天会‘十年,举进士第一’,则此‘特赐胡砺榜进士及第’九字不当在天德元年之后,疑是衍文。"此无版本依据,且并非衍文,当删。金偶有特赐多年前榜进士之例,如移剌履、韩锡、胥持国等(见赵翼《陔馀丛考》卷二八"特赐进士"),故韩锡于天德间赐天会进士亦不足为奇。  相似文献   

19.
《冥报记》为唐朝初年唐临所撰,是一部鼓吹佛教因果报应的"辅教小说"。其成书时间史书无载,依书中所录故事,大致可推测为永徽年间(650-655)。岑仲勉先生考之为永徽四年(653)。《旧唐书》卷八十五《唐临传》云:"所撰《冥报记》二卷,大行于世。"《冥报记》成书不久,即有郎馀令之续书《冥报拾遗》问世。道世所撰《法苑珠林》  相似文献   

20.
<正>中华书局点校本《旧五代史》卷三十四《唐书十庄宗本纪八》([1]469)载:"(同光四年)十二月,以户部尚书王正言为兴唐尹、知留守事。"此处文中虽然有校勘,然仅仅对"兴唐尹"做了考证,校勘原文:"为兴唐尹,原本脱"唐"字,今据列传增入。(影库本粘签)"([1]469)载:"(同光四年)十二月,以户部尚书王正言为兴唐尹、知留守事。"此处文中虽然有校勘,然仅仅对"兴唐尹"做了考证,校勘原文:"为兴唐尹,原本脱"唐"字,今据列传增入。(影库本粘签)"([1]46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