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前一段时间,西南大旱,灾情严重。东南亚一些国家也藉此认为中国在上游河道建设水坝,引起这些下游国家缺水;西南大旱也是过渡建设水坝,造成当地生态环境和气候变化反常所造成的。那么,修建大坝这类大型工程到底会对生态和环境造成哪些影响呢?是不是只会造成恶劣的破坏呢?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科技水平提升给我国的水利水电工程带来了积极的影响,而在构成相对复杂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水坝建设是一项重要技术,水坝的类型种类繁多,其中土石坝是一种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应用相对广泛的水坝类型,与一般的水坝类型相比,土石坝具有诸多优势,其施工过程简单,能够有效节省成本,本文根据对水利水电工程之中土石坝的了解情况,对其施工技术进行分析,希望可以给土石坝的施工人员在建设土石坝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水利施工的过程当中,最重要的施工环节就是水坝坝体的堤防堵口,为什么说其重要呢,其原因在于,水坝坝体的堤防堵口的技术和施工效果将会直接影响到坝体的安全和质量,更加重要的是关乎上下游两岸的居民的安全问题。因此,在实施相关水坝工程时,要防治这些问题的出现,还要进行细致的分析,分析可能出现的坝体堤防堵口隐患以及事故的具体原因和环境影响因素等,根据这些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就目前水坝堤防工程当中已经浮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便对以后的堤防堵口工程提供一些合理适用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布谷斯水坝工程是阿尔及利亚的一个满足饮用水和工业用水需要的水利工程.本文通过布谷斯水坝工程导流廊道砼的施工,介绍国外工程砼的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5.
1随机振动工程计算的近期发展随机性是自然现象的基本特征之一。工程结构所承受的许多环境载荷,例如地震、风、海浪、浮冰、高空气流等等都有鲜明的随机特性。许多重要工程构筑物在设计和运行时都应该考虑这些随机外载的作用。半个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科学技术人员为了解决这类工程问题的计算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并发表了大量论著。但是,在实际应用这些理论成果时,却遭遇计算量太大的瓶颈,以致于长期以来难于被工程界广泛接受。在大跨度桥梁和水坝的抗震分析中,学术界  相似文献   

6.
为了保证自密实堆石类水坝建造技术能得到充分的利用,建造人员应掌握自密实堆石类水坝建造技术的关键点,并能从石块选择、混凝土搅拌等方面进行管理,保证水坝结构的建造质量。本文就自密实堆石类型水坝建造技术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淤地坝工程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亮点”工程之一,隆德县自2003年坝系建设以来,在坝系建设和运行管理上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为今后坝系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淤地坝工程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亮点”工程之一,隆德县自2003年坝系建设以来,在坝系建设和运行管理上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模式,为今后坝系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土坝坝基灌浆在水利工程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水坝除险加固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如果一个水坝没有坚实的土坝坝基,那么在当其遇到一些风险时,将很难抵御。所以只有深入的了解土坝坝基灌浆的特点,才能最有效的利用这一技术在除险加固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工程合同争议解决是建设工程合同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对建设工程合同争议的内容、特点、原因进行浅析,对合同争议的解决方式进行探讨,同时提出减少工程合同争议对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培慎 《科教文汇》2011,(15):82-84
近几十年来,土质心墙堆石坝已逐渐成为世界上高坝建设的主流坝型之一,随着新型土石方机械的大量投入及填筑施工工艺水平不断提高,在确保填筑施工质量及安全运行的前提下探讨土石坝的快速施工是很有必要的事情。  相似文献   

12.
简单地说,异种移植是将器官、组织或细胞从一个物种的机体内取出,植入另一物种机体内的技术。异种移植一方面能为得不到同种供体器官的病人带来生的希望,另一方面又存在着给整个人类带来跨物种感染和毁灭性疫病流行的潜在风险。本文对这一近年来充满争议、比较危险的基因工程应用技术的科学上的不确定因素,以及所引发的伦理问题进行分析,尝试着为今后在我国开展异种移植伦理问题的研究做一些初步的问题清理工作。  相似文献   

13.
文章在系统总结国内外海洋牧场概念演进过程及其实践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提出现代海洋牧场建设存在生态学理论缺失、生态工程技术缺少、生态管理缺位问题。以问题为导向提出海洋牧场人工生态系统概念,并从海洋牧场渔业资源关键功能群构造及其生境营造角度,全面剖析了海洋牧场人工生态系统的结构原理。最后探讨了海洋牧场人工生态系统构筑的基本范式,包括海洋牧场人工生态系统方案规划设计、生态工程与智能工程建设、生态适应性管理模式建立等,以期为我国现代海洋牧场建设探索生态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措施的减水减沙作用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冉大川 《资源科学》2006,28(1):93-101
本文对黄河中游河口至龙门区间以及泾河、北洛河、渭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保存率、保存面积以及水土保持坡面措施和淤地坝减水减沙作用的计算方法进行了研究,并用之于实际计算。结果表明:1970年~1996年,河龙区间及泾河、北洛河、渭河流域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少径流5.456×10.8m3,年均减沙2.238108t,分别占对应区间及流域多年平均来水来沙量总和的4.6%和22.9%;水土保持措施减水减沙量依时序递增;每年可为黄河下游减少淤积1.57×108t,减少冲沙用水45×108m3。1970~1996年河龙区间淤地坝年均减水减沙量分别占水土保持措施年均减水减沙总量的59.3%和64.7%;河龙区间淤地坝的减水减沙作用随着时间的延续呈明显的下降趋势,具有时限性及非持续性,据此提出黄河中游地区生态保育对策。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介绍了岳英山水库的概况,分析了工程现状。针对水库除险加固的主体工程即坝体工程、溢洪道和输水洞设计,从主坝坝坡整修、副坝迎水坡放缓及护坡、坝基防渗溢洪道和输水洞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冰冻圈与气候变化、人类工程活动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冰冻圈变化及其引发的冰冻圈灾害使寒区工程建设和安全运营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冰冻圈各要素对重大工程影响具有显著不同的特点,冰川、积雪、海(河、湖)冰等主要以灾害方式影响重大工程的建设、安全运营和服役性。冻土作为工程构筑物的特殊地基土,冻融灾害和冻土热力学稳定性变化均会直接影响工程的稳定性。随着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冰冻圈各要素变化及其水文、生态环境、地表过程等变化均对重大工程产生显著的影响,需加强重大工程建设和安全运营与环境因素变化之间关系研究,重大工程安全保障技术也需更加综合地考虑气候和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气候和环境变化将成为未来冰冻圈区重大工程建设、安全运营和工程服役性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同时,"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不仅给冰冻圈工程学带来机遇,而且也使其面临更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论马克思的生态观与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爽 《大众科技》2013,(7):188-190
在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后,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被重点提及,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文章通过对马克思经典巨著中生态观的回顾,介绍了马克思生态观的核心内容和十八大报告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精神,并分析了马克思生态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关系,说明了生态文明建设思想是马克思生态观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化的生成与发展即是生态文化内涵不断丰富、影响力从弱到强、认同度从小到大的不断成长的过程。对这一过程的描述与把握,是理解并促进生态文化发展的基础。文章基于当代语境,从生态教育、生态技术、环保信用、生态制度等四个维度对这一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随着生态文明的提出与发展,全国各地高校相继出现了建设"生态校园"的新动向,尤其对新校区的建设,更要求从生态文明的高度来进行规划。但是,在生态校园建设中所必然涉及到的诸如土地利用、结构布局、道路交通、景观规划、人文环境及生态建材利用等方面的大量具体问题,其建设标准和策略以及应当遵循的理念和原则,尚无可供参考的标准。总之,亟待提出一个可供参照或借鉴的模式,以使生态校园建设有所依据。为此,本文以天津工业大学新校区建设的实践为案例,通过生态学、生态工程学、景观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等多维视角,对生态校园建设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杨红生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10):1111-1117
全球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加剧等背景下,我国海岸带区域发展遭受显著影响,生态脆弱性异常突出,面临诸多严峻挑战。目前,海岸带区域相对独立发展的盐碱地农业、滩涂养殖和海洋牧场,已无法满足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亟待查明陆海连通性的影响机制和调控途径,采用新设施和新工程技术,建立基于生态系统管理理念的海岸带生态农牧场新模式。文章以我国海岸带区域发展的典型和缩影——黄河三角洲为例,分析了海岸带资源、环境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基于海岸带区域盐碱地开发与海洋牧场产业发展现状与需求,论述了海岸带生态农牧场的建设理念、建设内容、科学问题、关键技术和发展途径,以期为我国海岸带保护与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