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分布地区;知道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初步掌握运用实验验证假设的方法。(2)通过对黄土高原形成原因的分析,初步了解科学论证的一般方法;通过对黄土高原过去至现在发展变化的过程分析,初步掌握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黄土高原的地域范围做了界定,进一步明确了黄土高原的地理形态特征,对整体的地理面貌做了归纳总结。通过对本地域人民生活状态的研究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深层挖掘了黄土高原地域形态的审美内涵;对黄土高原的地貌美学做了深入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3.
时间尺度思想是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重要思想。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受课标要求、教材编排等因素影响,这一思想常常不受关注。而地理、历史的跨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时间尺度思想的有效手段。文章以黄土高原一节内容的教学为实例,就时间尺度思想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地理、历史跨学科教学培养学生时间尺度思想的教学策略进行了相关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4.
地理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模拟实验,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技能,观察、演示、理解、感悟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状况,更好地揭示地理原理、地理规律的成因。文章以“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模拟实验为例,采取分组实验形式,探索植被覆盖率、坡度、土壤性质、降水强度等因素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影响,从而揭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以此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形成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严峻现实及治理措施。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及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6.
全希 《地理教育》2014,(3):21-22
正中图版地理教材每节前都设计一个"探索活动",突出探索性,力求有新意。教师应充分把握新教材特点,运用探究模式进行教学,防止"照本宣科"。针对同一节内容,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形式多样、内容新颖的探索活动,引导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思考与学习。如地理必修3第二章第一节"中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可用不同形式引入探索。一、模拟实验引入探索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有些问题单凭观察难以得出结论,尤其是客观条件不允许之时需要通过模拟实验进行探究。模拟实验是参照实际生活环境,通过图片、幻灯、  相似文献   

7.
尺度是地理现象、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涉及的范围和频率,尺度思维是地理思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黄土高原”一节为例,开展尺度思维下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从宏观规划、中观设计、微观操作三方面进行了教学构想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沟壑纵横的特殊地形区——黄土高原”是人教版地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认识跨省区域”第一节的内容。黄土高原是教材涉及的第一个跨省区域,同时也是教材重点分析的我国惟一一个地形区。本节教材的特点是结论性的语言少,地理图片、活动多,因此,可运用实验法、探究法和问题法引导学生研究问题、得出结论,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地理教学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在地理教学中,只有了解各种方法的特点、地位、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才能使各种方法相互配合,充分发挥效能,更好地完成地理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10.
一、建立地理教学园地,扩大学生学习地理的领域地理教学园地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场地。地理教学园地设立在校园之内,为青少年学习地理提供有利的条件。根据教育活动的需要,我校已建立了面积近300平方米的地貌园。园里有山脉、丘陵、平原、高原、盆地、黄土高原、三角洲、海岸、沙漠、喀斯特地形,还有河川、湖泊、海洋、田园、森林和草原。走进地貌  相似文献   

11.
地理空间是人类活动的舞台,处处都留下了历史要素的"烙印",若把这些历史要素揉到地理空间概念的学习之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以黄土高原及周边相关区域"为例,就如何揉历史要素于地理空间概念的教学谈些体会.  相似文献   

12.
地理空间是人类活动的舞台,处处都留下了历史要素的“烙印”,若把这些历史要素揉到地理空间概念的学习之中,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以黄土高原及周边相关区域”为例,就如何揉历史要素于地理空间概念的教学谈些体会。  相似文献   

13.
《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能够了解有关地理与地图、世界地理、中国地理和乡土地理的基本知识,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在地理教学中,对于基本知识的了解及记忆是学生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以及地理学习能力的基础。记忆是人脑对经过的事物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记忆在人们的生活实践中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它是人的生理、心理活动的一种本质特性。记忆对于学生来说,更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有人认为,记忆是件枯燥乏味的事情,那是因为没有掌握记忆的诀窍。在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对于开发学生的记忆潜能及智力,提高教学效果是大有裨益的。下面,笔者结合平时教学实践将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及应用案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观念、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四个方面的内容。区域认知是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素养尤为重要。本文以我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为例,探讨如何利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5.
“电化教学”以具体的形感、声感、色感,创造了教学的立体化环境,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在地理教学中,恰当地使用电教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克服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现以《黄土高原》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点滴体会。 一、运用电教,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在新课开始时,我设计了一个导言,但不是教师单调的描述,而是采用幻灯片显示祖国地形图,指着投影屏幕告诉学生,“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位于黄河下游地区的华北平原,从华北平原西行,翻过太行山,便来到一个新的地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18课《黄土高原》。”让学生通过幻灯屏幕对黄土高原建立起初步印象。在讲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这一重难点时,为了激发  相似文献   

16.
新课改背景下,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为中学地理教学指明了方向。以地理核心素养为基础,以"黄土高原"为实例,探讨"知—思—行"教学方法应用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地理》教学浅谈安徽无为县职业中学朱启祥《中国经济地理》是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财会专业的基础课程,要使学生学好这门课程,我认为必须注意以下三点。一、让学生了解国情,了解经济,达到热爱祖国、热爱今后工作的教学目的。《中国经济地理》全书共七章,分别...  相似文献   

18.
用好地图教好地理庞雪春地图是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地理教学中的一切地理事物都能够浓缩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上,表示出它们的分布、形状、大小和各种特征。并能对各种地理事象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了解其相互之间的联系。利用地图教学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  相似文献   

19.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而思维型教学的目标就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文章基于思维型教学理论,以人教版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二章第一节“乡村和城镇空间结构”第二课时“描述并解释城镇空间结构”为例,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3个方面对思维型教学进行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20.
刘艳 《教育探索》2008,(12):46-47
从2001年至2007年地理高考背景材料中所体现的回归生活世界的部分材料看,地理教育回归生活世界乃一必然的趋势。从对湖南省中学地理教学的实证调查结果分析,其中的大多数教师也认识到了地理知识与生活有着广泛的联系,但却不知道如何运用恰当的案例来进行地理教学。为此,笔者建议:第一,地理教师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第二,地理教师的课程资源要回归生活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