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蘇維埃政權和人民民主為形式的無產階級專政的國際性經驗,歐亞各國建設社會主義社會的事實,都充分地證明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關於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過渡時期中階級鬥爭更加尖銳這一原理是正確的。 過渡時期階級鬥爭尖銳化的原因,首先是由於社會主義革命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歐亞兩洲所發生的帝國主義時代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標誌着從前的財產關係的完全破裂。過去的革命只是使階級剝削、私有制的一種形式為另一種形式所代替,並不觸及它們根本的基礎,而無產階級領導的社會主義革命所提出  相似文献   

2.
從中華人民共和中成立時起,中国人民就走上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即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的時期。全国人民正在為實現國家過渡時期的總路线而鬥爭。在此時,研究銀行信用在實現我國過渡時期總路线中的作用是有意義的。 馬克思列寧主義教導我們:銀行信用在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和在社會主義的建設中具有重大的意義和作用。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義信用制度的兩重性時,早就指出了信用制度是從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向社會主義生產方式過渡時期中的一個有力槓桿。列寧天才地發展了馬克思的理論,强調地指出大銀行是實  相似文献   

3.
中國共產黨的最終奮鬥目標是:消滅階級並在中國建設共產主義社會。在完成這一偉大歷史任務的鬥爭過程中,列寧關於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階級、階級鬥爭以及消滅階級的途徑和方法的理論,是我們的思想武器之一。學習列寧所遺留給我們的這一方面的理論財富,並根據中國具體情况,創造性地運用它來指導我國過渡時期的階級鬥爭,是有極其重大的現實意義的。  相似文献   

4.
一 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起,我國開始了逐步走向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時期。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綫,是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逐步實現国家對農業和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逐步實現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把我國建成為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政治经济學是研究人類社會各個發展階段上物質資料的生產和分配法則的科学。我國現正逐步向社會主義過渡,因此在政治經濟學的教學內容上,必須結合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綫。一九三六年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在開於講授政治經濟学的幾個問題的决議中,即會强調指出政治經濟學是歷史的科學,應當與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密切結合起來去研究。當前在政治經濟学的教學中,如果不從理論上阐明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綫,不從理論上阐明黨的總路綫是我國過渡時期社會經濟發展法則的反映,不引導同学為貫徹總路綫而奮鬥,那就不能把政治經濟學運用來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服務,就會犯教條主義的錯誤。教学中結合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綫,從政治經濟学這門科學來說,也就是理論聯系實際問題。我國正在逐步走向社會主義社會,必須用馬克思列寧主義关於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特别是列寧、斯大林关於從资本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的經濟學說,來分析我國過渡時期中社會經濟發展的特點。我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和十月革命後蘇聯由資本主義社會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所循的方向及其所要達到的目的,是一致的。因此,馬克思列寧主義关於從资本主義到社會主義過渡時期的理論,對我們也是適用的。但由於中國社會經濟的特殊歷史條件,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所走的具體道路和步驟,將不會和蘇聯完全一样。所以,祇有正確地認識了中華人民共和国過渡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具體情况及其規律性,才能勇氣百倍地去為實現黨在  相似文献   

5.
一、社會主義和资本主義和平共處是十分可能的 資本主義决然死亡,共產主義一定勝利,乃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馬克思主義的創始者—馬克思和恩格斯早在‘共產黨宣言’中就給以科學的精確性的論證。大家知道,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在壟斷資本主義出现以前的歷史時代,當時资本主義還處在向上發展的時期,資本主義發展不平衡的規律還沒有發現也不可能發現,因而,馬克思和恩格斯會認為:社會主義在單獨一個國家內勝利是不可能的。要使社會主義勝利,必須在一切至少在幾個最發達的文明的國家  相似文献   

6.
講授與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目的不外兩個方面,即改造主觀世界和改造客觀世界。這就是說:一方面,必須從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學習中改造自己的思想方法與階級意識,建立和鞏固無產階級的人生觀、世界觀,增强無產階級的黨性,從而使自己對於無產階級革命事業能有更多更好的貢獻;另一方面,則必須從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出發,以階級鬥爭規律、社會發展規律的知識來武裝頭腦,進行實際革命鬥爭,正確執行黨的方針、政策,完成社會主義以至共產主義建設的任務。把這兩個方面歸結起來,也就是要我們不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當做教條,而看做是行動的指南。但遺憾的是,在我們的教學中,還有着某  相似文献   

7.
要談對科學工作的意見,最好從一些衆所週知的真理談起,用斯大林的話來說,經常地重複和耐心地解釋真理,這是對青年幹部進行馬克思主義教育的良好方法之一。 資產階級科學,即使在其發展的黄金時代也具有階級局限性。與資產階級科學相反,馬克思主義是無產階級根本利益的反映,是與消滅一切剝削現象有切身關係的無產階級的世界觀。馬克思主義是歷史上破天荒地為勞動人民羣衆服務的科學。列寧寫道:‘馬克思主義與一切其他社會主義理論不同,它巧妙地結合着兩種特點,一方面它對於分析客觀情勢與客觀進化行程具有完全科學的清醒見解;另一方面它對於羣衆的革命毅力、革命創造力和革命首創性底意義又予以最堅决的承認。’(‘列寧文集’,第二册,人民出版社版,第二○○頁) 馬克思主義在工人運動中的勝利標誌着關於社會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第一次擺脫了資產階級的束縛,堅定地、永遠地爲歷史創造者真正客觀地認識和利用歷史發展規律服務。科學由資產階級用來壓迫和剝削別人的工具變成了解放和進步的工具。只有當勞動人民羣衆掌握先輩所創造的科學遺產和文化遺產的時候,才能趕上和超過資產階級科學——這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重要原理之一。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之後,我們的黨和列寧立刻把這個任務作爲首要任務提了出來。直到現在,這個任務仍是日程上的問題。當社會主義在與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和平競賽中在科學、技術和勞動生產率等的發展水平方面都超過資本主義國家的時候,社會主義就能徹底地戰勝資本主義。掌握资產階級科學與技術在過去和現在所創造的一切積極的東西,向反動  相似文献   

8.
工農聯盟問題是馬克思主義戰略中極重要的問題之一。馬克思在總結十九世紀歐洲法、德諸國革命鬥爭的經驗時會屢次作出必須使無產階級革命和農民革命運動配合起來的重要指示。馬克思認定在资本主義條件下勞動農民就是無產階級最廣大最可靠的同盟軍,因為工農的‘剝削者是同一個:資本’,因此‘祇有资本的傾覆,才能使農民地位提高;祇有反資本主義的、無產階級的政府,才能終結它在經濟上的貧困和社會上的衰落。’一但是馬克思的這一英明思想後來被第二國際的機會主義者埋葬起來,他們否認農民具有革命性,反而  相似文献   

9.
一 這一次對俞平伯在‘紅樓夢研究’及其他著作中所表現的胡適派唯心論的批判,是一九五一年對電影‘武訓傅’的批判的繼續和發展。說它是繼續,因為這兩次批判都是反對资產階級思想的鬥爭。說它是發展,因為這一次批判是在上一次批判的基礎上開展起来的對資產階級思想的更廣泛和深入的嚴重鬥爭。胡適曾經作為资產階級右翼參加過五四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鬥爭。但是,他所標榜的實驗主義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死敵,他所標榜的改良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社會革命論的死敵。胡適的哲學理論、政治理論是和馬克思列寧主義不可調和的。  相似文献   

10.
導言第一節 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的意義(二小時) 馬克思列寧主義是關於自然和社會的發展規律的科學,是關於被壓迫和被剝削羣衆革命的科學,是關於社會主義在一切國家中勝利的科學,是關於共產主義社會建設的科學。 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創造性質。反對教條主義和呆讀死記習氣。列寧對馬克思主義的發展。俄國是列寧主義的故鄉。列寧主義是俄國和世界文化的最高成就。  相似文献   

11.
一 從資本主義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是国家發展的一個整個歷史時期。在这個時期,在經濟方面,由於社會主義所有制形式在国民經濟一切領域內的建立与鞏固,社會主義的生產關係在產生着,在不斷加强和勝利着。 過渡時期經濟的特徵,是經濟的多種結構,即這一制度中既有资本主义的成份、部分和因素,也有社會主義的成份,部分和因素。一九一八年五月列寧會寫道,在蘇維埃俄國有五種不同的社會经济結構:  相似文献   

12.
論經濟區劃     
一什麼是经濟區 經濟區是社會發展的產物,不是也不可能是自然特點的反映。但經濟區不是從有人類社會以來就存在的,而是隨着资本主義的發展逐漸形成的。為什麽只有在資本主義社會才能形成經濟區呢?這是因為,以前的各社會階段,生產力水平很低,農業的生產幾乎完全是為了‘自給自足’,很少出賣;手工業產品不僅數量少,而且交換範圍很小。一般的講,這時生產和交換僅具有地方的意義。只有到了資本主義社會,由於大機器的應用(雖然和社會主義比較,那是極不普遍的),經濟部門分工的詳細化和深刻化,交通運輸事業的發展,國  相似文献   

13.
(一) 保持正確的工業與農業發展的平衡关係,是制訂社會擴大再生產計劃的基本問題。斯大林同志曾指出:‘社會主義社會是工業和農業勞動者的生產消費的協同组织。在這個協同组织中,若是工業不與供給原料、糧食並消費工業品的農業結合起来,亦即工業和農業若不形成一個統一的国民經濟的整體,那就不可能有什麼社会主義。……所謂社會主義建設的问题,就是整個國民經濟的組織問題,工農業的正確結合問題。’(‘列寧主義問題’,莫斯科中文版,第二一七頁) 资本主義再生產的顯明特點之一,就是工業和農業的矛盾不斷地日益擴大和加深。列寧指出:‘工農業间的矛盾不但不是資本主義所能解决的,並且,它反倒日益擴大和尖銳化起來。’(‘列寧全集’,第十七卷,第六三九頁)農業的發展落後於工業,是資本主義生產的规律。這種農業的落後性,便是破壞国民经济各部門间的平衡和形成经济危机的重大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中學近代史課程向学生介紹從十七世纪中葉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到開闢現代史的偉大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爲止的外國歷史。十月革命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歷史另成獨立篇章,以着重指出我國社會主義革命的全世界歷史性意義。近代史研究社會發展的一個階段,在這個歷史階段中,資本主義制度在歐美先進國度中確立了和勝利了,同時,資本主義內部矛盾也尖銳化了,而這種矛盾從偉大的十月革命以後在我國已經解决了。  相似文献   

15.
问题解答     
問: 空想社會主義是怎樣發展到科學社會主義的? 答: 十八世紀末和十九世紀初,資本主義生産技術發展的結果一方面是資産階級逐渐在政治上和經濟上取得了統治地位,另一方面則造成了大量生活在極端贫困下的城市男女。因爲這種新興的無産階級,還很幼稚,無産階級和资産階級的鬥爭也就不很發達。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以聖西門,傅立業、歐文爲代表的空想社會主義理論就出现了。他们對新的生産方式——资本主義採取了極尖銳的批評態度。但却反對政治或鬥爭。将其希望完全寄託在說服或勸告統治事者來改造社會的方法上,因爲他们不了解社會發展的规律,不了解只有由無産階級争取解放鬥爭的結果,才能走上新的社會制度,因而他们将無産階級只看作没有歷史動力  相似文献   

16.
培養全面發展的人,這是共產主義教育爲自己所提出的任務。什麽叫人底個性的全面發展?爲什麽只有到了共産主義思想體系指導下的新民主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人底個性的全面發展才開始有了可能?而且有了必要?這些問題,我們從下列三點來討論。第一,人底個性的全面發展意味着社會上每一個人,不分階級、性別、種族,都有機會受到充分的教育,成爲全面發展的人。這個理想在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裏是絕對不可能實現的。在階級社會裏,享受學校教育總是統治階級的特權,被統治階級一般地是無權享受教育的。在重男輕女的封建社會裏,女子是完全被擯棄於教育之外的。就是在資本主義社會裏,女子入學的人數也大大少於男子,至於少數民族在教育上受到歧視,現在美國的黑人便是最鮮明的例子。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義的奠基者,在分析了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過程之後,得到了一條規律,即工人階級生活的不断惡化。馬克思在‘资本論’第一卷中即已指出:‘资本越是積累,勞動者不管所得的工資是高是低,他的地位總歸要以同一比例趨於惡化。……在一極有財富的積累,同時在對極,那個把自己的生產  相似文献   

18.
三十七周年前的俄曆十月,偉大的蘇聯共产黨领导蘇聯人民舉行社會主义革命,得到了勝利。十月社會主义革命,是人类歷史中的根本轉變,它开闢了帝国主義各国无产階級革命的時代,开辟了被壓迫國家內人民與無產階級聯盟並在無產階級领導下進行殖民地革命的時代,它在社會主義的西方和被奴役的東方之間架起了一道橋樑,建築了一條從西方無產者经過俄国革命到東方被壓迫民族的新的反對世界帝国主義的革命戰線。 從此,統一的資本主義世界不复存在了,出现了社會主義體系與资本主義體系相互鬥爭着的兩個世界。  相似文献   

19.
一、斯大林的著作‘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歷史意義 斯大林同志的著作‘辯證唯物主义與歷史唯物主義’包括在‘聯共(布)党史’中,於一九三八年出版。‘聯共(布)黨史’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知識的百科全書。在這本書中表明了行動中的馬克思主義;表明了運用於无產階級黨的實踐活動的馬克思主義。‘聯共(布)黨史’這一著作是世界革命運動、工人運動的第一個突擊隊——蘇聯共產黨的巨大經驗的概括。在這一著作中表现了帝國主義與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社會主義在蘇聯取得勝利時代的馬克思主義的進一步發展。  相似文献   

20.
共產黨和蘇維埃国家提出了全国在最近幾年內生產豐足的消費品和大力提高蘇聯人民物質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任務。大大提高人民消費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是由社會主義工業已有的强大發展促成的,是由社會主義生產方式的本質確定的。共產黨和蘇维埃國家實行不斷提高蘇聯人民物質福利和文化水平的政策,是以社會主義經濟法則和馬克思列寧主義关於社會主義社會的生產和消費的学说為根據的。一 馬克思列寧主義教導我们說,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一切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人们生產物質資料,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因此,任何生產歸根到底都是為消费服務的。消费之所以可能,只是因為有生產。所以,物質資料的生產是消費的起點,是消費的必要的先决條件。一定的生產方式决定与其相適應的消費形式。如果说生產是社會產品運動的起點,那末消費就是它的终点。用馬克思的話來说,消費‘反過來影響起點,並使整個過程重新开始’。馬克思指出:‘沒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