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理解光电效应 ,掌握光电效应所遵循的规律 ,一般情况下通过两个线索比较容易完成 ,这两条线索 :其一是光的频率线 ;其二是光的强度线 .一、光的频率线1 判断能否发生光电效应光子的能量hν与光的频率ν相对应 ,能否发生光电效应是看照射金属的光的频率是否大于等于这种金属的极限频率 .如果入射光的频率ν大于等于照射金属的极限频率ν0 ,则就能产生光电效应 .2 求解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依据爱因斯坦的“光子说”知道 ,金属中的每一个电子只能吸收入射光中一个光子的能量 ,且无积累过程 .电子能否成为光电子 ,就看电子所吸收的光子的能量…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材六年制第五册《灰雀》一,别具匠心地安排了两条表示人物心态变化的线索:一条是列宁的心态变化,另一条是孩子的心态变化。因此,在教学《灰雀》一时,应紧紧抓住这两条线索,帮助学生理解课内容,理解章内容。  相似文献   

3.
对光电效应中两个问题的讨论江苏省淮安市钦工中学时春华“光电效应”现象是光具有粒子性的第一个实验证据,因而在人类对光的本性认识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学物理课本也编入了这一内容.所谓“光电效应”现象是指在光的照射下从物体发射出电子的现象,发射出来的电子称为光...  相似文献   

4.
两种效应的区别山东省聊城教育学院刘云松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都是光子与物质中的电子的相互作用.为什么表现出不同的现象?这主要在于三方面的区别.一、两种效应产生的机制不同光电效应──光子与束缚电子的相互作用.当光照射在金属表面时,能量为hv的光子被金属中...  相似文献   

5.
《林家铺子》属短篇复杂结构,线索是三条而非一条,除主线林家铺子倒闭始末外,另有林大娘打呃和林阿秀婚事两条副线。三条线索由三个中心人物构成,既是茅盾结构艺术的创新,又是《林家铺子》线索成功的奥秘。  相似文献   

6.
《林家铺子》属短篇复杂结构,线索是三条而非一条,除主线林家铺子倒闭始末外,另有林大娘打呃和林阿秀婚事两条副线。三条线索以三个中心人物构成,既是茅盾结构艺术创新,又是《林家铺子》线索成功之秘密。  相似文献   

7.
光电效应是光子说的实验基础,能正确地理解光电效应的四条规律,才能正确地理解光的粒子性.  相似文献   

8.
<正>统编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两条线索,一条是纵向的线索,即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发展线索,一条是横向的线索,即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的实践发展每个阶段遵循的逻辑模式线索。教师可以通过梳理这两条线索,提炼出大概念,用大概念指导整本书的教学,形成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吴卫东 《广东教育》2004,(10):53-53
上《观潮》一课,我展示了两幅钱塘江大潮的图片,以使学生对大潮的凶猛来势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潮来之时”部分是本课的重点,我抓住一个“变”字作文章:大潮来时的声音、样子有什么变化?其目的是让学从变化的速度之快、变化之面目全非来理解这一天下奇观。很快,两条线索被学生找出来:隆隆响声→人声鼎沸→响声越来越大→声音如同山崩地裂;风平浪静→一条白线→白浪→白色城墙→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抓住这两条线索,学起来就不那么困难了。  相似文献   

10.
鲁迅的小说<药>的线索是什么?<药>是单线结构还是一明一暗的双线结构?这,好像不是一个问题.因为,几十年来都是众口一词:<药>有两条线索,一明一暗.语文课本说:"这篇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  相似文献   

11.
提起文学作品中的线索,大家并不陌生。它可以是一个人物或一个事物,也可以是一个事件或一个地点,还可以是一个时间或一种感情。它贯穿全文,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主题深刻,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一篇作品一条线索,阅读者较容易把握,如果一篇作品中有两条线索,那就增加了阅读的难度。那么,怎样把握两条线索,更好地理解作品呢?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几篇经典文章给了我们很大启发。  相似文献   

12.
抓住“三条线索”教学《曼谷的小象》王志英,徐其文《曼谷的小象》通过讲述一位泰国姑娘指挥一头小象拉车和洗车的事,赞扬了泰国姑娘阿玲乐于助人不要报酬的高尚品德和小象的精彩绝技。课文突出的特点是全文同时贯穿了三条线索;情节发展线索、感情变化线索、景象变化线...  相似文献   

13.
为了测量需要,人们研制了如图1的游标卡尺,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此卡尺与原来的卡尺略有不同,当两个测量爪合在一起时,游标尺的零刻度线与主尺的零刻度线对齐,而游标尺的第一条刻度线在主尺4mm的左边0.1mm处,第二条刻度线在主尺8mm的左边0.2mm处,……第十条刻度线与主尺的第39条刻度线对齐。  相似文献   

14.
三角形是最基础、最常见的几何图形,在《三角形》这章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应该抓住两条线索:①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边,②与三角形有关的角——内角和外角.在这两条主线上有两个常见的“陷阱”,下面让我们共同来识破它们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15.
在叙事性文学作品中,常常有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使故事集中而紧凑。有的文章甚至出现两条线索,使故事的内容显得丰富而又清晰。这种双线结构一般有下面三种组合方式。一、先分后合在文章的前一部分里,采用“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的方法,围绕甲线索叙述一个故事,再围绕乙线索叙述另一个故事,两个故事单向发展,平行并列。在文章的后一部分里,再将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两线合一,难以分开。例如《牛郎织女》这篇民间故事,先以牛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光学课程教学中反映出来的疑难问题为线索,对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作了比较系统的分析,进一步总结出两种现象的物理本质及规律,联系和区别,以促进概念教学。  相似文献   

17.
双线串珠法     
《新读写》2010,(7):80-85
记叙文一般有一条线索,一线贯穿。在写作学中称为“单线结构法”。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往往有两条线索。如虚实线、明暗线、双主线和主次线等。在写作学上称为“双线串珠法”,也就是用两条线索把散乱的材料串联起来成为一个整体。单线结构的文章情节简单,故事情节从开头到结尾次第展开。一以贯之。环环相扣。双线结构的文章便于拓展作品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地表现丰富而复杂的社会生活。  相似文献   

18.
我们知道,鲁迅先生的著名散文<藤野先生>一文中有两条线索,即对藤野先生的回忆(明线)和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暗线).围绕这两条线索的探讨一直没有停过,不过对这两条线索的研讨或者说是争论,历来都集中在这两条线索哪一条是主线哪一条是辅线这一问题上,而对这两条线索是怎样融合在一起的探索却显得不够.  相似文献   

19.
“没有冲突就没有戏剧”,这是戏剧艺术的基本规津.《西厢记》的戏剧冲突,有两条线索:一是老夫人与崔莺莺、张生、红娘间的冲突线;二是崔莺莺、张生、红娘间的冲突线,(?)两条冲突线,前者是“主线”,后者是“辅线”,互相制约,交错发展,形成《西厢记》特有的戏剧性.  相似文献   

20.
文[1]P_(456)总复习题第78题:一三角形的内外角三等分线共十二条,求证:(1)在六条内角三等分线中,与每边相邻的两线各交于一点,这三交点是一正三角形的顶点,(Morley 定理)如图1.(2)在六条外角三等分线中,与每边相邻的两线各交于一点,这三交点也是一正三角形的顶点;如图2.(3)在每一内角的两条三等分线及不相邻外角的四条三等分线中,与每边相邻的两线各交于一点,这三交点也是一正三角形的顶点.如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