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美国电台的广告经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广播业的主体为商业广播,商业电台因节目内容丰富多彩、贴近听众生活,形式生动活泼、灵活多变而广受听众欢迎。几个大的广播集团公司在美国广播界中占主导地位。这些大广播公司在全国各城市有许多下属电台,形成联播网。各地电台主要对所在地听众播出地方节目,也每天播出所属公司的少部分重要节目,如新闻类节目。 广告是美国商业电台的主要经济来源。美国广播业在和印刷媒体和电视竞争的过程中,一直在调整自己的经营策略,不断寻找市场空间。自1985年以来,美国广播界的广告收入一直呈增长趋势:1985年65亿,1990年  相似文献   

2.
张庭杰 《中国广播》2007,(10):72-73
作为全国最早成立的经济广播之一,辽宁电台经济广播在广播改革的大潮中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近几年,通过大力打造品牌主持人、编辑、记者,以及开办品牌节目和品牌活动,提高为听众服务的深度和广度,进而占领听众市场和广告市场,在频率建设上做了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相似文献   

3.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以及整个社会生活逐步趋向快节奏,我国的广播正在作适应性改革,采用主持人直播机制的电台愈来愈多。全国还有许多电台在酝酿、准备由录播改为直播。由播音员录播改为主持人直播,使广播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播发新闻和信息的时效加快了;整个节目的编排更灵活了;广播与听众的距离拉近了;听众参与广播方便了;广播为听众可以提供直接服务了;许多节目的录制合成消掉了……总之,主持人直播使广播的快、活、近、便等长处更充分地发挥出来了,大大增强了广播与电视、报刊竞争的实力,有利于广播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但是,我们也看到直播以后显露了一些新的矛盾,直接影响了直播效能的充分发挥,乃至影响到整个广播功能的开发。  相似文献   

4.
进入21世纪,广播广告似乎已经走入了困境。就连广播人自己也认为广播是一种夕阳媒体。有些广告公司在为客户制定媒体计划时,也很少把广播包括在内,似乎广播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媒体。那么,广播广告是不是真的到了穷途末路呢?如果我们把广播的广告时段看成商品,分析听众喜欢广播和广告主选择广播的理由,就会发现:广播还是拥有众多的听众。因为,站在听众的角度,广播有众多富有个性的节目主持人,几乎每一个电台都有听众喜爱的名牌主持人,这是一个电台宝贵的资源之一;广播由于携带方便,“可以边听边干别的”;听众还可以利用电话或传真等和电台交流…  相似文献   

5.
冯亮 《东南传播》2010,(11):145-145
由福建经济电台承办的“证券广播20年·媒体运作高峰论坛”暨全国经济电台财经证券节目2010年年会于2010年1(1月28日-11月1日在武夷山举行。崇阳溪畔,大王峰下,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经济电台的近八十位广播人对经济广播在形式、内容、广告收益等方面所面临历史性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深度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随着广播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广播的主要元素一节目、听众、广告也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媒体在市场上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用高质量的节目吸引受众和争夺广告份额。节目质量决定着电台在广播媒体市场的地位和竞争实力。因此,近年来,对广播节目质量的评估越来越为各广播电台所重视。而如何建立严谨、规范又便于操作的节目评估体系也成为各台的重点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7.
一、医疗广告已成为广播广告可持续发展最大的障碍 广播医疗广告诞生于广播事业生死攸关的上世纪90年代,时至今日,仍是全国绝大多数广播媒体经营创收的“主要来源”。据全国电台经济信息交流会统计:医疗广告平均占到电台广告总收入的50—70%,个别电台甚至达到了96.7%。由于广播接收方式灵活,与听众沟通便捷,再加上成本低、收益高,一些商家首选电台,电台也因为能够得到一笔可观的经济收入,对医疗广告大开绿灯,即使有问题,也视而不见。  相似文献   

8.
罗丹 《新闻前哨》2005,(12):46-47
曾经辉煌一时的广播医疗热线节目,现在却获得了不好的名声。虽然在许多电台的广告创收贡献率中此类节目依然占了大头,但是现在它们也成为广播收听率的第一大杀手!一些电台好不容易创出的品牌栏目,出于经济效益的考虑,也不得不让位于医疗热线。目前,摆在我们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是放弃这种节目形式;二是对其进行彻底的改造。显然,近两年内对全国大多数电台来说,还没有办法迅速找到能完全代替这些医疗热线广告的新的广告模式。因此,我们只能选择彻底改造现有医疗热线的运作模式,让听众重新树立起对电台医疗咨询类节目的信任感,满足他们对此类信息的需求,并以此为契机做大具有广播特色的医疗服务市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广播事业发展迅速,精彩纷呈的节目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又树立了与时俱进的健康形象。但是也有一些电台为了眼前利益,大肆播出夸大疗效的医疗保健品广告和内容淫秽不堪、色隋下流的涉性节目,个别节目主持人打隋骂俏、插科打诨,这种低俗化现象引起广大听众的反感,严重影响了电台的声誉,  相似文献   

10.
为了更好地满足榆林广播事业的发展,榆林人民广播电台今年新增一套广播频率,而原有的两套频率使用的设备均为模拟设备,且设备老旧,为提高电台播出节目质量,此次新频率的建设参照省级电台的技术标准,以国内电台主流技术为基础,实现全数字化,符合高质量、经济、安全等原则,建设榆林电台新一代自动化播出系统.  相似文献   

11.
丁威 《记者摇篮》2008,(11):54-56
21世纪广播不断发展,直播节目开始受到关注,它符合人们对先进文化追求的要求,也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在这种需求下,很多电台出现了直播式广播服务性节日。由于直播节目新颖、直接服务人民群众的特点,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热烈支持和热情参与,因此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广播事业实现了快速发展,除原来担负"党的喉舌"重任的"人民电台"之外,各种定位明确的系列台相继成立,诸如:经济台、音乐台、交通台等等.据有关资料介绍,目前全国从规模上称得起电台的有1000多家,广播事业呈现了空前的、欣欣向荣的景象,广大听众、社会商贾纷纷青睐广播节目.广播人精神振奋,各种宣传本台的社会活动令人眼花缭乱,节目形式改为直播和热线交流,节目内容冲出"禁忌",广告竞争近乎肉搏.新建系列台如一股巨大的新鲜血液,重塑了电台形象,从此,中国的广播迈向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3.
广播民生节目逐步壮大.由于独特的"互动"式节目形态,广播类民生节目有着深厚根基和长远发展空间.以珠海电台<市民热线>节目为例,这类节目一直在收听率和广告投放量占据优势.该节目一部分专门受理投诉;一部分则针对热门话题,请相关负责人或专家学者与市民讨论.  相似文献   

14.
张斌 《新闻前哨》2004,(9):77-77
广播电台的经营包括广告经营、节目经营(在节目市场上进行节目买卖)、资本经营和多种经营(即跨行业经营)。广告经营是广播经营的重中之重。既然是经营,就得有营销观念,就得讲市场规律。 一、广播的营销模式是二次销售 广播的一次销售是指电台制作节目产品,随着节目的播出,产生听众群。二次销售是指电台将产生的听众群的  相似文献   

15.
经济广播的出现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国广播改革的标志。以珠江经济广播电台为代表的经济电台以其调频广播良好的收听效果和直播方式这一新手段的采用, 为听众带来了全新的感觉,成为当时各城市最有影响力的主流广播。然而从本世纪开始,相对于电台的交通、音乐广播的日趋红火,作为各地“老字号”的经济广播却走入节目路子窄、收听率不高、广告滑坡、影响力下降的困境, 与诞生之初的火爆之势形成强烈反差,经济广播进入了转型关键期。经济广播尤其是城市台的经济广播的出路在哪里呢?本人十几年来一直在经济台工作,亲身历验了电台经济广播的发展变化,在此谈谈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6.
陈叶红 《视听界》2011,(5):75-78
广播的收听率调查已为多数电台接受并采用。在广告推介申,电台主要使用的是节目或时段的收听量、吸纳的听众人数等数据,再进一步会涉及到主要节目或时段的听众特征数据,如收听节目的听众是哪些人,以此来判断节目或时段的广告价值,吸引广告投放。广告主也主要根据节目或时段的听众收听量,来衡量节目或时段的广告价值,指导广告投放。  相似文献   

17.
对自驾游运营模式与推广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播的经营模式一直是以节目为核心,从传统意义上说,电台的经济效益来源于对播出渠道的掌控以及对广播广告的投放。  相似文献   

18.
各地各级电台开办的行风热线类节目,实际上是各级党委政府利用广播媒体建立的与人民群众的沟通渠道。这类节目的开办,架起了各级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密切沟通的桥梁,对和谐社会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走出了一条活跃广播宣传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9.
旅游市场的发展让各大电台都开办了旅游栏目,而一个广播旅游节目的定位以及它的观众群的定位都要明确清晰,并应以不同的运营方式使得栏目有更多的经济创收。本文主要以笔者主持的旅游节目为例,阐述电台旅游节目与旅游企业的合作,从而实现互利的广告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20.
进入90年代,广播广告发展极为迅速。以全省广播业老大浙江电台为例,该台年广告收入达数千万元。广告成为电台生存的经济支柱。不过,尽管广播广告从业人员投入了比前些年更多更大的人力物力,广告收入也有增加,但广告收入增长的百分点却与投入不成正比,增幅在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