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程陵 《当代电大》2001,(1):37-39
论述题(要点)1《复活》对沙皇专制制度的揭露和批判 《复活》通过玛丝洛娃的悲惨遭遇和聂赫留道夫为她上诉 请愿的过程,对沙皇专制制度的反人民本质迸行了有力而全面  的揭露。它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通过对法庭审判过程的描写,真实地反映出沙皇俄国司 法制度和暴力镇压机构的罪恶本质,这包括对法庭上一群法官 的揭露,对中高级官史(副省长、典狱长、看守长、前国务大臣、 将军、大法官)的揭露,对监狱的可怕和丑恶的揭露。作者指出,  许多人遭到逮捕和判刑的原因是他们防碍了官吏和富人们享 有的特权,而法律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利益而制定的。 2)对沙皇专制制度的精神支柱——官办教会给予了无情的揭露。  相似文献   

2.
《远山淡影》与《浮世画家》是当代日裔英国小说家石黑一雄的两部鸿篇巨作。作者都对主人公所生活的空间进行了大量的着笔,如城市、公园、公寓等。以福柯权利与空间理论为指导,深入探讨主人公所生活的城市空间和居家空间,揭露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网中所构建的光怪陆离的权力场域,在空间规训系统与分配原则的作用下,将现代社会变成了一个“全景敞视监狱”。  相似文献   

3.
王静 《文教资料》2012,(10):11-12
阎连科在小说《丁庄梦》中不仅揭露了中原地区农民的精神性弱点、人性中的恶与美,而且揭露了这场悲剧的时代性。读者在阅读这部小说时无一不感受到阎连科的诚挚心灵,以及对于农民的深切同情,《丁庄梦》正是作家怀揣着时代良知所做的一场诚实揭露。  相似文献   

4.
监狱是《半身》中的重要意象。梅尔监狱利用全景敞视结构监视女囚,对她们进行规训与惩罚。而维多利亚社会就是一个隐形监狱,玛格丽特因违背社会价值标准也受到监视。监视是"监狱"实施规训权力的主要形式,因此,身陷"监狱"的女性通过阻碍监视反抗规训权力,其中社会底层的女同性恋者的"反凝视"更是挑战了维多利亚社会的父权、阶级等级制度和异性恋霸权,使得小说具有反"逻各斯中心主义"的解构主义色彩,体现其现代性。  相似文献   

5.
方苞《狱中杂记》里有这样一句话:“惟大辟无可要,然犹质其首。”对句中的“质其首”,高中语文第二册注作“就是‘以某首为质’。质,抵押品,这里作动词用。”在后面的知识短文《文言词的一些用法》中,更将该句列为“意动用法”的两个例句之一。如果说前者还只是不够明白、准确,那么后者就有明显的错误了。《狱中杂记》里的这句话,是揭露清代监狱里刽子手与其同伙们无孔不入地勒索犯人及其亲属的罪恶的。意思是说,只有对判处死刑的犯人没有可  相似文献   

6.
这份材料是从日本的《人民之星》的《从社会情况看资本主义腐朽和颓废》专栏中,署名钢的《考试与自杀》一文中摘译出来的。它,揭露了日本社会制度的弊病在学校考试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通过深入分析《汤姆叔叔的小屋》、《飘》和《根》这三部文学作品中的黑人形象,探讨形成原因及其艺术价值,并指出这些黑人形象是沿着"之"字形的道路延伸、发展的,即《汤姆叔叔的小屋》中黑人的文学形象揭露了奴隶制的野蛮残暴,而《飘》却表达出了对被打倒的奴隶主的无限同情,《根》中黑人的文学形象又再一次揭露和控诉了奴隶制。  相似文献   

8.
宫爱风 《海外英语》2012,(4):216-217,220
文学与历史总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新门监狱作为英国历史上有名的监狱之一,给文学提供了素材,也推动了文学的发展。主要纪录新门监狱一些有名的犯罪和罪犯的带有传记性质的《新门监狱纪事》直接影响了犯罪小说的产生并为侦探小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文体学基本理论,从词汇和修辞两个层面对《揭露西班牙秘密》的文体特征进行分析。文章揭示了《揭露西班牙秘密》词汇运用的精确和特别,充分展现了其独特的语言艺术与魅力。  相似文献   

10.
刘宋监狱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监狱史研究历来作为中国古代法制史研究的一项重要的内容而受到学者的重视,但南朝刘宋时期的监狱状况至今未有学者专门撰文论述。刘宋时期的监狱除了因袭魏晋以来的旧制外,不论在监狱的设置和监狱制度的制定上都有一些新的发展,并对唐代的监狱制度产生过影响,成为了唐代监狱制度的来源之一。因此笔者试图主要依靠《宋书》和《资治通鉴》的相关材料,勾勒出刘宋时期监狱的大致的轮廓,引起学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11.
<正> 聂赫留朵夫,是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在其晚年创作的小说《复活》中的主人公。这是一个忏悔的贵族形象。一方面,通过他在法庭、在监狱、在乡村、在彼得堡的所见所闻,愤怒地揭露了沙皇俄国法律、经济、政治等种种不合理、不人道的现象,体现了托尔斯泰最清醒的现实主义和对现实不可调和的态度。另一方面,又通过聂赫留朵夫的精神探索,露骨地宣扬托尔斯泰主义,暴露了托尔斯泰可笑的一面。列宁尖锐地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俄国修道院及修道院监狱建立的情况,评述了修道院监狱对“异端”的审讯与监押情况,同时也揭露了俄国宗教机关对科学和进步思想的迫害。在此基础上,将俄国教会当局与西欧宗教裁判所的活动、性质等方面作了比较,并得出如下结论:俄国东正教的宗教裁判者们与自己的天主教同行一样,在镇压“异端”方面,并不比天主教的宗教裁判者们逊色  相似文献   

13.
海天飞鸿     
尊敬的《散文诗》编辑:你们好!我是新疆第三师金墩监狱服刑人员崔彦宝,2011年从广东省广州监狱转到新疆第三师金墩监狱服刑改造,现在监狱《卡尔墩》报社担任编辑校对。我自小酷爱文学,尤其喜欢诗歌,一直以来都是贵刊的忠实读者,特别是入狱以来,《散文诗》成了我改造之余的精神粮食,诗歌的力量是无可限量的,我觉得爱上了诗就会从现实世界的苦痛中走出来,在不知不觉中  相似文献   

14.
柏拉图在《裴洞篇》与《格黎东篇》中分别记述了苏格拉底被判死刑之后在监狱中与友人的两次谈话,值得探究的是,在这两次谈话中苏格拉底分别用不同的理由拒绝了逃离监狱的理由。这两篇对话除为我们呈现了哲学史上苏格拉底的赴死,也隐含着柏拉图的一种态度与选择。  相似文献   

15.
晚清重臣张之洞对近代中国监狱改良贡献重大。他在《遵旨筹议变法谨拟整顿中法十二条折》中痛陈中国旧式监狱之种种弊病,提出了改良监狱的九大主张,开启了近代中国监狱改良理论之先河。其一手倡建的湖北省城模范监狱采用西式监狱的模式来管理和改造囚犯,成为清末监狱改革的标杆。  相似文献   

16.
《范进中举》是一篇小说,是《儒林外史》中的节选部分,这是一部揭露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对读书人残害的名著。  相似文献   

17.
关于《孔乙已》的主题,多年来,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归纳起来,不外乎三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孔乙己》的主题是揭露和批判了科举制度;另一种意见认为,《孔乙己》揭露和批判了腐朽的封建制度。最近,有的同志认为这两种意见都失之偏颇。因而把二者作一折衷,指出《孔乙已》把揭露和批判科举制度、封建制度熔为一炉。  相似文献   

18.
教材分析这篇课文节选自由罗广斌、杨益言创作的优秀长篇小说《红岩》第16章。主要描写了被国民党反动派囚禁在重庆中美合作所(包括渣滓洞和白公馆)中的革命者在1949年的新年为庆祝革命胜利、新中国诞生在狱中以联欢会的形式继续与敌人进行顽强斗争的动人情景。全文按联欢会内容的顺序记叙 ,分别写了唱歌、交换礼品、贴对联和表演节目四部分。其中 ,详写了“贴对联”和“表演节目” ,这是教学的重点。而“贴对联”中出现的对联因为是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监狱对革命者的残酷迫害和赞颂全国范围内迅猛发展的革命形势的 ,所以大多含义深刻…  相似文献   

19.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最为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是令世人瞩目的文学巨匠,《复活》是他的杰作,它以其独特的“心灵辩证法”为后人称道,并成功地塑造了两个丰满而鲜活的人物形象——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大师以如椽的巨笔揭露了法庭、监狱和政府的腐朽,控诉官吏们无耻而残暴的行径以及法律的反动本质,向世人昭示出19世纪末期俄国人民头上厚重无比的阴霾。  相似文献   

20.
监狱是《双城记》里的一个重要主题,不管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主人公在监狱里饱受着肉体T精神上的折磨。监狱对故事情节的发展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列出了下列监狱,有形的:巴士底狱,拉福斯,台尔森银行——巴士底狱的翻版。无形的:曼内特的精神监狱;德伐日夫人的复仇监狱;法国人民的生活监狱;达尔内的守愿监狱;卡尔顿的情感监狱。浅探了上述监狱对故事情节的发展所起的伏笔作用,各种监狱都为后来故事情节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