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读朱健国先生在《出版广角》1998年第5期发表的《20世纪中国杂文真相随想》之前,笔者还读过了朱健国针对姚春树教授和袁勇麟博士合著的《20世纪中国杂文史》而发的四篇文章:《治死历史》、《两点意见》、《20世纪中国杂文真相何在?》、《本世纪中国杂文之我见》。朱健国在上述的五篇文章中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杂文观,激烈地否定  相似文献   

2.
群星璀璨,流派庞杂的20世纪文学是过去一个世纪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世纪之交,对这部分文化遗产进行梳理,撷取精华,传之后世,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列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八五"规划的"20世纪外国国别文学史丛书",正是这样一种传世之作。这套丛书共有十册:《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20世纪英国文学史》、《20世纪墨西哥文学史》、《20世纪波兰文学史》、《20世纪德国文学史》、《20世纪美国文学史》、《20世纪日本文学史》、《20世纪法国文学史》、《20世纪印度文学史》、《20世纪奥地利、瑞士德语文学史》。这十部著…  相似文献   

3.
文献是科学研究的重要产品。对某一时期某一学科的文献进行大量、全面的数据统计,可以揭示该学科发展的特点、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20世纪是我国图书出版业的一个大变革时期,为了窥见这一时期出版业研究的主要成就,笔者编制了《20世纪出版业研究论文索引》(见于《中国新图书出版业初探》,王余光著,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出版)。    相似文献   

4.
祝丽 《中国图书评论》2011,(10):120-121
中国孔子基金会策划并组织编写的《儒家文化大众读本》丛书,已经由山东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儒风华雨润异域》作为七卷丛书之一,向世人展示了一幅儒学昔日惠及邻邦、远播海外、引领世风的画卷。《儒风华雨润异域》提领脉络式地回溯了儒学在世界范围广泛传播的历史,向读者说明了一个道理,儒学的复兴是儒家文化内在包容性和普世性的必然要求,儒学的未来命运必须从世界范围内文明交融激荡的角度去审视和把握。  相似文献   

5.
据有关方面反映,全国已有近百家出版社出版以世纪为题材的图书达300多种,随着世纪之交的日子日益临近,此类书出版将高潮迭起。《20世纪纵览》名列上海书市十大畅销书之榜。这类书还有《世界百年掠影》、《20世纪思想家辞典》、《20世纪世界各国大事》、《20世纪世界艺术巨匠》等等,此外还  相似文献   

6.
走进21世纪的美国杂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杂志人,《时代》、《生活》和《财富》杂志的创办者,亨利·鲁斯在1941年最早提出了“20世纪是美国世纪”的说法。而对世界杂志的发展来说,20世纪也可以说是美国杂志的世纪。在这个世纪,美国发育出全世界最发达的杂志工业,《时代》周刊及其年度封面人物、《读者文摘》、《商业周刊》、《财富》及其论坛、《国家地理杂志》、《科学》、《自然》等等,都享有世界性的声誉。在另一方面,阅读杂志成为人  相似文献   

7.
<正>20世纪20年代,在五四婚姻家庭变革思潮的影响下,许多新女性开始冲破封建婚姻家庭观念的束缚,大胆反抗封建包办婚姻。当时的民国报刊如《大公报》、《妇女杂志》、《申报》、《生活周刊》、《民国日报》等相关报刊,对当时的新女性抗婚现象有大量的报道。笔者选取当时的相关记载,对新女性的抗婚方式及其局限性进行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8.
《把一切献给党》是20世纪50年代史传文学创作中影响较大的一部传记小说,被称为"生活的教科书"。作者吴运铎也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笔者珍藏着《把一切献给党》这部著作的第一版和第三版。  相似文献   

9.
王书川  徐霞 《新闻世界》2013,(7):262-264
【摘要】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人、传教士来到中国创办了首批近代报刊,其中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丈报刊是《申报》。笔者搜集了从2007年至2012年学术界关于《申报》研究的文献资料,对其研究视角、研究内容和研究特征进行了梳理和总结,望能对未来的《申报》研究起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法学权威期刊被引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统计了20世纪下半叶,特别是近20年来《法学研究》和《中国法学》发表的论文被引用的情况,对有关数据进行分析后,确定了20世纪下半叶《法学研究》和《中国法学》的百余篇重要论文;对这些论文从作者分布、系统分布、选题分布三方面进行了分析,得出《法学研究》和《中国法学》应属法学核心期刊中的一流刊物.  相似文献   

11.
烸铂 《档案天地》2014,(4):36-41
正孙犁(1913年4月6日-2002年7月11日)是一位中国现当代小说家、散文家。早年曾当过机关职员、小学教员。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内从事宣传工作,曾任《晋察冀日报》编辑。20世纪40年代发表的文集《白洋淀纪事》是其代表作,其中的小说《荷花淀》运用革命浪漫主义的手法,开创了荷花淀派。20世纪50年代又发表了《铁木前传》、《风云初记》等作品。  相似文献   

12.
言文 《图书馆杂志》2005,24(4):96-96
一套装帧精美的收藏随笔丛书《古玩家说》,日前由山西太原的书海出版社出齐第一辑。首辑由山谷、成江主编,包括《走近陶瓷》、《玉璞风华》、《守望砚田》、《漆水寻梦》、《谈装说裱》、《钱神意蕴》、《藏画琐记》和《故纸犹香》八种。  相似文献   

13.
《杜集收录》和《杜集书目提要》是20世纪收集、整理杜集书目方面较为权威的两部著作。针对同一客体,两书的编撰特色却各有千秋。通过比较它们的成书过程、体例、叙录内容和撰写风格等,笔者发现二者具有极大的互补性,并代表了目录书撰写的两种类型:书录体与提要体。  相似文献   

14.
王金福 《现代传播》2014,(4):155-156
新记《大公报》的《科学周刊》《科学副刊》(以下简称科学类副刊)以"普及科学"为主旨,详实记录了20世纪20—30年代科学传播的内容和特点,是研究近代综合类报纸科学传播的重要内容。迄今为止,关于《大公报》副刊的研究文章很多,角度各异,但从科学传播的角度进行研究的,并不多见。为此,笔者尝试以新记《大公报》科学类副刊为例,探寻我国近代史上综合性报纸在科学传播方面的概况,分析其传播特点和传播策略,以期为探究近  相似文献   

15.
对人类而言,20世纪是一个充满希望的世纪,人类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远非千年之中的任何一个世纪可比;20世纪又是一个最具争议的世纪,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无数次局部战争,心灵创伤至今难以愈合;20世纪也使许许多多英雄豪杰、奸佞小人走上了前所未有的大舞台,伟人的举世奇功、雄才大略、马失前蹄,小人的弥天大谎、黄粱美梦、春风得意,构成了人类历史上最波澜壮阔而又发人深思的一幕。人类的历史是一部深藏于典籍、封存于档案、散布于民间、局限于区域、震撼于一时而又过早湮灭的历史,不像流淌在丛林之中沟汊遍布的巨大河流一样。人们想明晰地了解它,却如同暗夜中飘流在没有航标的河流上,艰难异常。当人类走进新世纪的时候,20世纪是最值得反思和借鉴的一个世纪。《顶级行动》系列图书的作者埋首于尘封的历史,拣选出那些或隐或显、似曾相识而又全然陌生的事件和人物,将其详实的历史背景和盘托出,将事件发生情形清晰地勾勒出来。在20世纪(个别事件延伸到21世纪)世界范围政治、军事领域,选取最具影响力、最具震撼力的人物和事件,展示一百年来政坛的波谲云诡和风云变幻。《顶级行动》系列图书包括《顶级政变》、《顶级失误》、《顶级间谍》、《顶级恐怖》、《顶级暗...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是福建教育出版社奉献给21世纪的礼物。出版界一些人士称它为:“一座巍峨的书城,几代学人的丰碑。” 自1995年眷,《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开始启动以来,已历经了2年,大典的各种基础写作工作与框架大部分已进入了操作阶段。 《20世纪中国学术大典》的编纂有5个宏大的目的。①集20世纪学术之大成,全面展示20世纪中国学术的精华。②全面回顾、总结中国近百年的学术,宏观检阅各学派、思潮、理论,反映百年学术变迁之大势及其在文化上所贡献的份量和价值,为后人提供  相似文献   

17.
陈江 《出版史料》2003,(1):90-92
《语丝》的创刊及其特色《语丝》是20世纪20年代在思想界和知识界很有影响的一份刊物。这份刊物具有鲜明的战斗性、思想性和文化批判精神。《语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中国的出版研究》,张志强著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出版学术研究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20世纪以来的出版研究,极大地推动了出版实践的发展。《20世纪中国的出版研究》,就是这样一部对出版的学术研究历史进行总结和回顾的著作。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70年代日本学者最早提出“信息化”一词。信息化的具体含义是什么,至今没有一个广为接受和认可的权威定义。为了便于本文展开论述,笔者以赖茂生主编的《企业信息化知识手册》(以下简称《知识手册》)对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的认识为切人口。《知识手册》明确指出:“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在经济活动中广泛采  相似文献   

20.
《中华读书报》2001年6月13日21版发表记者王洪波的文章《“诺贝尔学”呼之欲出》,文章说:“日前,《20世纪诺贝尔奖获奖者辞典》由武汉出版社推出。今年是诺贝尔奖颁发100周年,有关的研究正在升温,公众对此也非常关注,本书的出版正好满足了由此出现的社会需要,也填补了辞书出版的一个空白点。”笔者认为这一说法是不妥当的。《20世纪诺贝尔奖获奖者辞典》的出版并非是“填补了辞书出版的一个空白点”,实际上,在此之前有关诺贝尔奖书籍的出版真可用车载斗量来形容。各学科获奖者的传记均有专著出版,有的还不止一种。就我个人收藏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