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2 毫秒
1.
本届“五个一工程”的评奖中,获得的戏剧舞台作品达51部,有话剧、戏曲、舞剧、歌剧、少儿剧以及报告剧、人偶剧等。这批剧目,品种齐全,戏曲获奖直17部作品中,就包括了15个剧种:同时.涵盖面又广,几乎囊括了全国绝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及部分部、委选送的优秀作品。更引人瞩目的是,舞台上洒满了明媚的阳光,健康、向上,已成为近年戏剧创作和演出中的主导,也打造了主旋律与多样化兼容的艺术品牌。  相似文献   

2.
在当代世界剧坛上,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以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度的美学成就丰富了人类艺术宝库。中国京剧是在北京形成和发展的。京剧在中国戏曲中远不是最古老的剧种,从它的形成算起,至今也不过一百几十年,但自京剧形成并逐渐占领京师舞台之后,就继承中国戏曲的悠久历史传统,融合。吸收各种戏曲艺术,迅速发展,在短短几十年间流传全国各地,成为全国最主要的、影响最广泛的一个剧种,人们称它为国剧,称它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瑰宝。京剧艺术能够日臻完美,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在短短的几十年间出现了众多杰出的表演艺术家,他们…  相似文献   

3.
厦门戏曲舞蹈学校系全日制普通中等艺术专业学校,前身为厦门艺术学校、福建省艺术学校厦门分校。厦门艺术学校创办于1958年8月。开办舞蹈、梦剧表演、音乐、创作等专业班。1988年改制为福建省艺术学校厦门分校,1991年更名为厦门戏曲舞蹈学校,为中等专科艺术学校。先后开办有歌仔戏、舞蹈、南音、高甲戏、越剧等表演专业和戏曲器乐等专业。1986年由厦门戏曲舞蹈学校招生,与北京舞蹈学校合作创办了中国民间舞蹈专业厦门班,获得各界好评,现有各专业学生50名。厦门戏曲舞蹈学校  相似文献   

4.
《滇中文化》2007,(4):55
我国具有众多地方剧种。据统计,共有三百余种,但每个省还是有主要剧种和次要剧种之分,如湖南,以汀剧和花灯剧为主,云南以滇剧和花灯剧为主。现把各省的主要剧种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5.
中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戏曲剧种已有360多个,传统剧目数以万计。新中国成立后,又出现了许多改编和移植的传统剧目,创作了一批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戏曲是我国宝贵的艺术财富,也是对外文化交流的丰富资源。 在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中,戏曲艺术格外引人注目。据不完全统计,从新中国成立至1992年,中国派出各种纯戏曲艺术团体200多个,占同期整个出访艺术团的20%左右。除此  相似文献   

6.
1994年我先后到新加坡教戏和在丹麦讲学,所见所闻,感触颇多。近10年来,新加坡政府重视和提倡华族文化,发展了100多个业余的戏曲团体,剧种有京剧、粤剧、潮剧、闽剧、琼剧、萝剧,还有的古老梨园戏,其中比较活跃的是粤剧和京剧。此外,在基层的人民协会还没有“乐龄组”,  相似文献   

7.
清歌凝白雪、妙舞袅红霞。致力于发展中国青海河煌地方戏曲艺术的平弦实验剧团,始建于1961年,重建于1980年。现有演职员88人,平均年龄29岁,并拥有国家二级编剧廖泰来、二级演员李义安、张月芳、郑桂兰等一批艺术骨干。青海平弦戏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原河煌地区民间坐唱艺术的基础上创造而成的地方戏曲剧种。在近30余年的“造戏”历程中,专业戏曲工作者遵循“立足河惶,植根民间,博采众长,独具特色”的发展方针,凭着几代人不懈地艺术追求和舞台积累,先后推出了百余台有影响的代表剧目。其中有移植的优秀传统戏(理描换太子)、(春闰…  相似文献   

8.
吉剧,是吉林省的地方剧种。是在“不离基地,采撷众华,融合提炼,自成一家”方针指导下,在二人转基础上于1959年创建起来的一个新剧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东北地区戏曲艺术非常薄弱,并且没有自己的地方剧种。建国后,随着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吉林人民迫切要求看到一种土生土长,能够反映吉林人民思想感情和愿望,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戏曲剧种。在东北地区流传200年的Th人转,不论在剧本方面,还是在音乐、表演方面,都有着鲜明的戏曲因素,并且正在自发地向看戏曲艺术方向发展。以二人转为基础创建吉剧不仅符合艺…  相似文献   

9.
黄龙戏诞生于1959年,她是以流传在吉林省农安县一带的*驴皮影*戏曲调为基调,吸收了东北大鼓、二人转等艺术精华而形成的新剧种,主奏乐器是*黄龙琴*,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吉林省农安县黄龙戏剧团是该剧种唯*的专业剧团。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团已初步形成以雷霆三级演员*、赵桂荣*二级演员*、马宗琴三级演员*、王福义*二级编剧*为代表的编剧、导演、表演、舞美、作曲人员配套成龙的艺术集团,具有较强的艺术实力。1985年,大型历史故事剧*魂系黄龙府*以恢宏的气势、深送的内涵出现在吉林省首届艺术节的舞台上…  相似文献   

10.
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它形成于十八世纪后期,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建国初期,黄梅戏还是流传于安庆一带的民间小戏,1952年,安庆黄梅戏艺人带着《打猪草》、《蓝桥会》等剧目到上海演出,获得一片赞扬之声。此后,这个充满着泥土芬芳的地方戏曲剧种,以其独特的艺术魁力,引起更广泛的注意,剧种队伍迅速壮大,终于成为安徽省的地方大戏。早期的黄梅戏演出,是以小丑、小旦、小生的三小戏为主,以民歌小调为表现手段,反映当地发生的真实故事,如《打猪草》、《卖大蒜》等。剧目的积累和建设,是在剧种的不断发展和…  相似文献   

11.
正秧歌戏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的山西、陕西、河北、内蒙古、山东等地,是北方民间小戏的主要形式之一。张紫晨在《中国民间小戏》一书中将中国民间小戏分为六大系统——花灯戏、花鼓戏、采茶戏、秧歌戏、道情戏、其他戏曲。秧歌戏是六大系统之一。据统计,山西共有地方戏曲剧种52个(包括已经失传或近于失传的剧种),除了"四大梆子",其余均为地方小戏。其中秧歌戏流布最广,各个地区都有,  相似文献   

12.
杨曦泠 《大理文化》2014,(3):105-112
正民间艺术长期以来是大众较为熟悉的民族文化标识,它们是少数民族群众展示自我、寻求认同的有效载体,而戏曲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戏曲源于两宋之间,至今已近千年,北宋时期中国音乐由歌舞伎乐形态转型为民间音乐形态,戏曲音乐、民族器乐、民间歌舞等随之兴起,产生了以宋元杂剧和元代南戏为代表的民间戏曲形式;到了明清,多声腔剧种形成,各地方剧种蓬勃兴起,昆曲、京剧、梆子戏等传播甚广;直至当代,全国已有二三百个统称为戏曲的地方剧种,白族吹吹腔戏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化持中贵和、以和为美的思想,一直左右着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理想。古代戏曲导演艺术严格遵循“中和”的审美法则,以“中和之美”所界定的和谐统一原则,来揭示艺术形象整体美的内涵,实现演剧与观剧的完美融合。古代戏曲导演理论锲而不舍地追寻着“中和之美”的艺术境界,致力寻求丰富的精神内涵和回味无穷的神韵意味。而情感与理性完美统一的具象要求,则是对“以和为美”思想的准确阐释和生动演绎。  相似文献   

14.
张裕 《文化市场》2002,(5):38-38
一台打着“都市戏曲”旗帜的甬剧《典妻》在沪演出,其综合艺术的精美程度,不仅“老宁波”们很少见到,连到场的众多上海戏曲名家也都有些惊叹。在本届艺术节上。锡剧、花灯戏等地方剧种都以“都市戏曲”的面貌出现在上海的各大剧场。地方戏曲该不该都市化的问题。又一次在戏曲界引起了热烈的议论。  相似文献   

15.
植根于历史文化名城泉州的提线木偶,古称“悬丝傀儡”,亦名“线戏”,民间俗称“嘉礼”,流行于闽南语系地区的古典戏曲剧种。在中国各类传统木偶戏中,泉州提线木偶戏又是唯一拥有自己剧种音乐“傀儡调”的古老戏种,至今仍然完整地保存了近300支曲牌的旋律曲调以及暧仔、南鼓、拍板、任锣等古乐器。“傀儡调”在结构上还保留了宋元南戏音乐构成的一些古老艺术形态。泉州提线木偶,身上至少系有16条乃至多达30多条的纤细悬丝。因悬丝繁多,操弄复杂,故表演难度极高。泉州提线木偶戏是中国当代最有古典色彩的传统木偶戏种,经过数十年继…  相似文献   

16.
徽剧,这个曾雄居京师舞台半个多世纪,在中匡戏曲发展史上起过承前启后和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是一个迄今已有三百年历史的古老剧种。她不住孕育了京剧,而且中国南北几十个地方戏曲剧种教与她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影响几乎遍及全国。徽剧早期形成于安庆、石牌、机阳、桐城一带,其基础是青阳腔、昆山腹和俗曲。嘉靖(1522-1566年)年间,昆山腔在徽州和安乐形成两股势力,时称“新安曲派”和“皖上曲派”,并承青阳腔相辅相成,以其“时调青·昆”、“昆·池雅调’著称,同时吸收俗曲,产生了梆子乱弹腔,称乱弹。康熙(1662-1722年…  相似文献   

17.
河北梆子是河北省的主要地方剧种,是清朝康熙年间流入的山西、陕西梆子与河北原有剧种京腔(河北高胜)结合,于清嘉庆、道光时期所形成的一个剧种。她具有深厚的艺术传统。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始建于1959年元月,著名京剧艺术大师苟慧生、李桂春先生是该院首任正、副院长。1986年以来,该剧院曾多次组团赴日本、新加坡、希腊、法国、意大利、圣马力诺、哥伦比亚等国家与香港、台湾地区演出。尤其是由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彭惠落主演,利用中国传统戏曲的演出形式,结合古希腊悲剧的歌队传统来表演的古希腊…  相似文献   

18.
多少年来,我国的莎士比亚研究主要局限在学者的书斋里。近年来这种情况得到了较大的改变。经常性的莎剧演出和两次莎剧节的举行犹如阵阵扑面而来的春风深入中国莎学研究领域。上海戏剧学院教师、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秘书长曹树钧正是力促莎剧演出与研究结合的“演出派”。他认为,在戏剧编演莎剧的实践中,我们直采取宽容的态度,鼓励支持一切大胆的创造和勇敢的探索,不应有任何定于一尊的“模式”。话剧。歌剧、越剧、丝弦戏改编的莎剧都得到了他的肯定。尽管用中国戏剧、戏曲搬演莎剧还有不小的争论,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  相似文献   

19.
戏剧和戏曲是两个有所不同的概念。张庚在《中国戏曲》中说:“中国的传统戏剧有一个独特的称谓‘戏曲’。历史上首先使用这个名词的是元代的陶宗仪,他在《南村辍耕录·院本名》中写道:‘唐有传奇。宋有戏曲、唱诨、词说。金有院本、杂剧、诸宫调。’但这里所说的戏曲是专指元杂剧产生以前的宋杂剧。从近代王国维开始,才把‘戏曲’用来作为包括宋元南戏、元明杂剧、明清传奇以至近代的京剧和所有地方戏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通称。”所以中国传统的戏曲不包括话剧、歌剧、芭蕾剧、哑剧等外来的戏剧表演形式。换言之,中国戏曲是个较狭义的概念,…  相似文献   

20.
王宝钏与薛平贵悲欢离合的故事在中国几乎是家喻户晓,叙说这个故事的不同名称的折子戏是中国不同剧种常演不衰的保留剧目。在地球另一侧的加勒比岛国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近50年来这出戏也两次排演,对于对中国了解甚少的特多人来说,它几乎成了中国文化的象征。该剧由当地的华人艺术社排演。1950年,对刚成立一年的特立尼达华人艺术社来说,保持中华文化传统的第一个举动就是推出这部移植于中国传统戏曲的悲喜剧,不过译者把它改编成了四幕八场话剧,起名为《宝钏小姐》(LADYPRECIOUSSTREAM)于1950年的8-9月份在特岛的四个城镇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