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人才需求由"人才紧缺"到"优化剩余",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局面。校企合作应运而生,即采用学校和企业合作的方式,按社会需求帮助、引导学生优化专业选择,实现"人才对口"培养,注重人才对专业的"实用性"与"时效性",从而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为企业提供对口人才。学生在专业实践中,有企业作后盾,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并在学校的帮助下解决问题,从而得到创新发展,实现学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首先对大学生就业和企业择人观进行调查,将调查数据作为层次分析的权重,然后利用层次分析法,从学生就业和企业选择人才两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解释现状,最后对学生就业和企业选择人才给出合理的建议,帮助改善就业难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校大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的几点设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杰 《大众科技》2009,(9):173-174
由于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及主观与客观的若干原因,使大学生就业面临诸多变数和压力,形势异常严峻.因此如何减轻应届大学生就业压力不仅关系个人发展更关系国家稳定国民安居乐业.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则是排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基本措施,也是充实完善应届大学生技能、业务、管理实践素养的必备环节,是为企业、社会提供急需人才、实用人才、创新人才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4.
高等教育实践性教学实用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企业需要现代人才,而现代人才应该是适应社会需要的实用型人才。目前我国许多高等院校的毕业生是理论知识较强,实践能力较差,无法短期内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许多企业之所以与大学生难以"亲密接触",其中一道"鸿沟"就是学校的专业教育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不相符。高校教育应该实行"订单式培养"。按照企业的要求定向培养人才,或者在毕业前安排学生到企业分阶段实习,使企业提前介入人才培养。在当前就业形势比较严  相似文献   

5.
浅析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新悦 《科协论坛》2008,(1):132-133
从高等教育的现状和发展看其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难是在市场经济改革的背景下产生的,就业市场中人才的供给与需求不平衡、高校扩招过于迅速、高等教育体制与市场经济不适应、大学生自身素质与市场需求不匹配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本文分析了提高工科类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人文素养教育是注重传授知识、提高人文素养的综合性教育,是育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已经发生了改变,由过去的单一性技术人才转变成为综合性的人才,要求大学生应当具备职业技能与良好的人文素质,对工科类院校大学生的教育要优化内外,发挥人文教育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背景下,对于人才的国际化特征与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人才国际化的基础是信用,大学生道德诚信是信用的重要基础,大学生诚信教育如何与国际接轨,培养具有诚信素养的优秀人才是高校的重要职责之一。在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质量的要求迅速提高,已经逐步由传统的理论性、科研型人才向技能型、专业性人才转变,而高职院校正是在这一的契机下发展壮大起来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专业性技能型人才水平要求的提高,高职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已经是发展的必然选择。现如今,校企合作经过多年的探究与发展,已经成为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最重要举措之一,其所发展的作用已不言而喻。所以,在新时代发展下,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院校与企业共同搭建一个包含多元化主体、资源共享、大学生顶岗实习、就业的网络化管理的信息创新平台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知识创新、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不断加速的条件下,人才资源已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企业之间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一个企业能否吸引来人才并留住为己所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才对该企业的认同.而使人才拥有对企业认同感的关键在于企业人才环境是否能够很好地满足人才的发展需求.以黄石市企业人才环境为背景.探索了企业人才环境的建设与维护对企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曹计划  高洁  宁婵 《科技风》2024,(4):156-158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期,大学生面临着就业人数总量压力与结构性矛盾双重挑战。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与社会对人才要求质量在提升,对大学毕业生的质量要求更加严格。近年来,受宏观环境影响,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压力普遍存在,就业心理问题日益成为高校密切关注的问题。鉴于此,文章针对大学生常见的就业心理问题,分析成因并提出了建设性对策。  相似文献   

11.
李晓颖 《科教文汇》2009,(34):20-20,33
本文在对欧洲工业设计教育的研究下,结合我国工业设计教育的现状与企业对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对现有本科教学方法与手段提出试行措施,旨在对培养应用型人才,并适应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提供思考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作为发展创新的后备力量,是企业人力资源引进的主要对象。但在中小企业大学生离职率却居高不下。在分析心理契约与人才流失的内在关联性基础上,从大学生离职原因分析入手,寻求构建心理契约以保留人才的实践策略,减少在中小企业的大学生因心理契约背离而形成的人才流失问题。  相似文献   

13.
“90后”大学生已不是精英教育时代的“天之骄子”,在大众教育与“90后”大学生适应性差异条件下,通过对我国大众教育模式的解析,论述了我国“90后”大学生的新特点,提出了大众教育模式下“90后”大学生适应性对策。“90后”大学生具有独立与开放并存、认知与行为脱节、积极与消极同在的特点,应从创造和谐家庭社会环境、提供温馨适宜课堂教学与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能力的角度进行大众教育模式下的适应性培养,为新形势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综合媒体素养有了更高水平的要求,这就迫使在高等教育中,不断加强对学生媒体素养的教育力度,以提高大学生的媒体素养。本文主要是站在德育视角下,对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进行了探讨,简单分析了大学生德育和媒体素养教育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媒体素养培养的特点,对德育与媒体素养教育二者有效整合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在德育视角下的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积极结合国外先进的大学生媒体素养教育理念,提出了几点有效加强大学生媒体素养的建议,以期为我国在未来德育视角下对大学生进行媒体素养培养提供参考、借鉴,不断提高大学生媒体素养培养水平。  相似文献   

15.
郑晨 《科技风》2023,(18):55-57
协同创新视角下,要求当前高校与社会企业之间产生联动效应,通过多方位整合社会教育资源,来面向学生展开创新创业教育,以此鼓励大学生群体积极投入自主创业当中,并以创业带动就业,有效解决当前高职院校人才供给侧之困局。为此本文首先针对协同创新育人模式的内涵与概念展开了解读,进而立足高职院校视角,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的缺失环节展开讨论,并随之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希望能够提高大学生群体的创业能力,并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的职业培育机制。  相似文献   

16.
电子商务人才的缺乏和相关专业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十分突出,已经造成了国内电子商务发展的人才瓶颈。一方面大量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大量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找不到合适的电子商务人才,这中间存在着严重的错位,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在电子商务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方面还存在欠缺,包括培养目标不清晰、教学内容不明确、教学水平方面参差不齐、实践教学内容缺乏等。在这种情形下明确以企业需求为培养目标、细化教学内容、提高师资水平、创新实践教学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分销渠道是每个企业在激烈竞争市场中生存的一个重要环节,故分销渠道管理课程是应用型大学中较为重要的课程之一,而分销渠道管理课程在应用型大学中的开设将会有助于大学生对现阶段营销学知识更好地掌握,并引导大学生对渠道管理的实践与应用,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分销渠道市场的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8.
针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其问题突出表现在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落后,学生创业参与程度较低等方面。结合大学生的特征及社会发展形势,分析双创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对策。在创新教育理念与教育路径的方式下,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成为各高等院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转变成一种必然要求。但是创业课程项目的选择是否符合学生能力的培养目标,项目的实践效果是否以学生就业创新为导向,师资队伍建设也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将企业实践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课程相结合,企业实践成果转化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师企业实践的时效性,而且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进而加强创新创业实践中的教育引导,丰富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经验。  相似文献   

20.
在这个科技通讯、经济文化突飞猛进的时代,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越来越弱。本文通过探讨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因子和分析其相互间的关系,先总结出影响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内在和外在因素,并具体引用了能启发大学生的企业时间整理术,然后进一步提出了高校对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培养和成才教育的建设性策略,以期为广大高校在人才教育与培养工作方面提供必要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