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生飞鸿     
(140)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敬爱的范老师:您好吗?近来身体好吗?工作顺利吗?我这个人其实是个好和别人说话的人。在二年级时,具体说就是第一次去“后山”时,您带领着我们班几十人一起去玩,当时我还不了解您,但我清清楚楚地记得我爱和您走在一起,和您谈些我们班的情况。不管怎么说,从那之后,我便基本上了解您了。那时我了解的您,是一位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好老师。在“后山”的那两三天,到吃饭时,您总是怕我们吃不好,每次都要对我们说上两三遍“吃好”;到睡觉时,您又要跑前跑后催促大家早点休息……最令我难忘的事,就是…  相似文献   

2.
一场大病,让我在医院住了三个月。那些日子,常和病友们天南海北地聊。有一天,邻床小孙的女儿孙楠来看妈妈。因为来过几次,我们也算是熟悉了,她进门便冲我说:“阿姨,您好点了吗?”我微笑着说:“这孩子多懂事,上初中了吧?”“初二。”“嗨。”这一下,把小孙的话匣子打开了,她转向我,“这孩子什么都不用我操心,学习,你甭管,掉不下前三名;对人也挺有礼貌;办个什么事也挺认真,就是不会料理自己的生活,她住的屋,乱得让人无法下脚。”“妈,干嘛说这些?”“这位阿姨可是老师,在高中当班主任的,你就叫她范老师吧!”说着,…  相似文献   

3.
张春海 《山东教育》2005,(31):10-10
那是三十多年前我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当时.学校缺少教师,就从村里找来一位高中刚毕业的女青年担任我们的代课老师。记得第一堂课的开场白她是这样说的:“同学们.我没教过学,不会上课.以后的语文课主要是靠大家自己学习。我对大家学习语文的要求就是三个字——读、背.写。”因为当时我们还都是些顽童.所以一听来了位“不会教”的老师.心里都禁不住暗暗高兴:老师不会教,时学生的要求还套很严吗?  相似文献   

4.
当我们还是学生时,几乎每节课都听到老师讲,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观察者、参与者、指导者。听多了自然觉得很腻,心想:“不就是这几句话吗?有必要这样天天讲吗?真够烦的。”而现在一回想起来就再也不敢有那种念头了。因为在幼教实践工作中教师要真正做到这一步实在很难。在我国的幼儿园里到底有多少真正落实了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恐怕没有人敢做出一个肯定的回答。记得我还在读书时,一位新西兰的幼教博士在我们学校做学术交流时提到了我国幼儿园一些奇怪现象。她说在她参观的我国的每所幼儿园里看到的都是全班几十个…  相似文献   

5.
在一次函授专科班的《音乐教学法》课堂上,有位来自某中学的女音乐教师非常认真地给我提了一个问题:“老师,你干脆别讲那么多音乐教学法的理论,直接给我们介绍一种最有用的教学方法,岂不更好吗?”我微微一笑,对她说道:“你这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不过我也有一个问题要问你:你认为在音乐教学中哪种教学方法才是最有用的呢?”学员答:“不知道。”这是发生在一年前的事了,可当时的情景却一直历历在目,挥之不去。我老是在想几个问题:为什么总有部分音乐老师不重视教学理论的学习?他们对各种音乐教学方法在音乐整体教学活动中所起的…  相似文献   

6.
王辉 《班主任之友》2008,(12):48-49
晚上正在家里看电视,手机响了:一条短信,来自一个陌生的号码。谁呢?我满怀疑惑打开,一行字映入眼帘:王老师,您现在好吗?我是林小慈,还记得我吗? 林小慈?!那样熟悉而又遥远的名字!难道是她吗?我猛地想起来了,“怎么会不记得呢?你在哪里啊?”我急忙回了短信。  相似文献   

7.
去年教师节那天,我意外的收到了一条短信:“敬爱的老师,您还记得‘一个人心里要永远有一盏明灯’这句话吗?这么多年来,我一直铭记您所说的这句话,并用来不断的勉励自己,让自己去做一个对生活充满信心,乐观豁达的人。谢谢您——老师,祝您节日快乐!合家幸福!”  相似文献   

8.
耿桂美 《师道》2007,(5):5-5
那年暑假,随着一声“老师,我来看您了”,迎面走进来一位漂亮女孩,她是我三年前教过的学生。 “老师,我考上了徐州地质学院,我是来感谢你的。” “老师,你还记得吗,那次我没考上实验班你对我说的话吗?”[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读小学时,班主任陈渝老师教我们语文兼音乐课。有一节课她教我们唱宋祖英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记得当时她看到我们调皮的样子,半认真半嗔怪地说:唉,长大后,你们成了我,或许就理解陈老师的心了……  相似文献   

10.
崔卿 《现代语文》2006,(2):57-57
相信很多语文老师教授文言文时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老师一篇一篇地讲,学生一篇一篇地学。到了高三下学期总复习的时候,你问学生还记得几篇,相当一部分学生抓耳挠腮:都想不起来了;做文言文训练时,老师联系课本中学过的类似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时,学生反而更茫然了:学过吗?我怎么没有印象?  相似文献   

11.
下午离园时,东东的妈妈问我:“石老师,东东平时说话清不清楚?”我听了一楞,虽然东东来我们班的时间不长,但他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奇怪,他妈妈怎么突然问起这样一个问题?经过交谈,我得知东东在其他幼儿园时,那里的老师曾说过他语言表达能力差,因此东东的妈妈一直忧心忡忡,老师的这句话成了她的“心病”。我结合平日对东东的细心观察,向她谈了自己对东东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看法。最后,我对她说:“那位老师没告诉过你她这样评价东东的依据吗?”“没有。”她很肯定地摇摇头说。这事使我想到:老师对孩子的…  相似文献   

12.
要培养好下一代,教师必须时时严于律己,事事言传身教,为人师表。这一点对我们小学低年级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孩子入学非常爱听老师的话。家长常反映孩子在家会说:“你错了,我们老师是这样教的”,“老师叫我这样做的”,“不信,您去问老师”。甚至有的家长还开玩笑地说:“老师的话就是圣旨。”所有这些,都反映了孩子对我们老师是多么信任啊!由于孩子对老师的高度信任,他们事事以老师为榜样。如一次,小朋友陈玲在校学习时呕吐了,当时我动员她回家休息。她却回答说:“我不回去。”我问她为什么?她说:“您那次腿砸伤了不能走路,不能站着,却坐着给我们讲课。现在我好些了,我也要坚持上课。”又如我过去教过的学生,一天她深有感受地对我说:“您还记得一次体育课上,因您退着走,被一根木头绊跌倒了,当时您擦了腿上的血,咬咬牙,掸去身上的灰又继续上课的事儿吗?直到今天我还记得清清楚楚哩。在我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就会想起这件  相似文献   

13.
老师,我记得一本书上曾经这样写过:“人与人的碰撞,会产生各种各样情感的火花,如亲情、爱情、友情等等”,我想,您和我们——您的这班学生之间的碰撞就产生了一种缘份,这种缘份就叫作:“师生情”,您同意我的这种说法吗?老师,您知道吗?曾经有人问过我,最喜欢上什么课?我毫不犹豫地回答:“语文”!听您讲课,我从不感觉枯燥、乏味,而是越听越想听,越听越觉得津津有味,您心里总是有那么多故事,有那么多妙语佳句。我曾经这样想过,老师是位知识渊博的人,我无法估计她心里到底还“藏”着多少知识,多少本领,我只希望能够把她…  相似文献   

14.
“打倒语文!”这是语文课代表来交作业本时,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我说的一句话。当时,我问她同学们喜欢不喜欢语文,她便用那个年代特殊的语言表达同学们对语文的感情。学生们不重视语文学习,我是知道的;但对语文厌恶到了要“打倒”的程度,还是有些出乎我的意料。我问他们:“难道冯老师的课上得不好?”“不,冯老师的课当然上得很好,但下课我们就不想翻语文书了。一到考试,就背呀背,什么文学常识,什么动宾动补之类,真烦人!”他们七嘴八舌地说。“语文可不只是死记硬背呀!”我又问,“那同学们喜欢诗歌、散文、小说吗?”“不喜…  相似文献   

15.
怀念一个人     
一有一天,阿美没有来。我以为她家里有什么事,当时没有放在心上。直到一个星期之后,我突然开始想念起她来。也许,我始终是怀着欣赏的心理来看待我的同桌阿美的,因为她是一个优秀而又漂亮的女孩。但是,我的表现恰恰与我的内心世界背道而驰。我想,可能阿美恨透了我。一个星期之后,林老师突然引来一个女孩。林老师说:“这是陈惠琪,你们以后是同桌了,要相互关心啊。”我像是被人猛击了一掌,条件反射似的站了起来。我说:“这是阿美的座位啊。”林老师奇怪地看了我一眼,说:“阿美转学了,她没告诉你吗?”我涨红了脸,不…  相似文献   

16.
思念     
亲爱的陈老师,你还记得你曾执教过的莲乡山村小学吗?你还记得在那闷热潮湿的房子里,你经常打着蒲扇为我们批改作业的情景吗?如今,你还在三尺讲台上呕心沥血哺育祖国的花朵吗?记得28年前一个美丽的早晨,父亲对我说:“文儿,先生来了,吃完饭让妈妈带你会上学。”当时,我已经8岁了,但毕竟是个无知的山里孩子,在我脑子里的“先生”,应该是个留着山羊胡子,戴着老花眼镜的老者。然而,母亲把我带到你跟前时,我才发现你原来是个留着一头飘逸短发,年轻漂亮的大姑娘。我好奇极了,心想:女人也能做先生?上课了,你那双会说话的眼睛…  相似文献   

17.
三道考题     
周鹏 《师道》2002,(10):30
中专的最后一年,有一门课程叫《人生》,是当地教委编写的。对于枯燥的说教,我们并无多大兴趣,倒是授课的李老师教导有方,她善于联系教材内容,结合社会现实,抒发独到而精辟的见解,每每引人入胜。最后一节《人生》课,李老师说要考试。奇怪的是她并没有带试卷。“三道题目,都很简单。”李老师笑眯眯地说:“你们记得父母的生日吗?”同学们不禁哑然失笑———这能算是“考试”吗?李老师笑说:“记得父母生日的同学请举手!”片刻,女生都齐刷刷地举起了手,有几个男生畏畏缩缩的,举起了又放了下去。李老师并不作评论,继续问道:“…  相似文献   

18.
阿雨热线     
原来心与心可以如此贴近98距离是爱情的杀手阿雨:四年前我考入了一所大学,并在那里与外地的女同学恋爱了。我爱她,她也爱我。毕业分配时,由于当时的思想不太成熟,就谁也没说怎么办,便回到了各自的家乡。现在,毕业已经两年了,但我们的关系丝毫没受影响,并感觉谁也离不开谁了。她父母同意把她调到我这儿,但为了调工作,我们费尽心思也没办成。现在我们很苦恼。难道命运注定要让我们伤心一辈子吗?你能帮我们想想调动工作的办法吗?正阳县章建军王红娟老师:散文家张晓风讲过这样一个小故事:天热了,学校离海不远,老师就把学生带…  相似文献   

19.
难忘吾师     
张建坤 《教书育人》2007,(12):62-62
如果现在有人问我,学生时代,你感到最幸运的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最幸运的是曾经遇到过两位好班主任老师。” 记得上小学四年级时.我的班主任是王秀莲老师.教我们的语文课。她和丈夫都是村里的民办教师.一个月的工资加起来也不过几十块钱。但在我的印象里.王老师教书总是很认真.从未耽误过我们一节课。影响最深的是王老师给我们上的阅读课。她常常在课堂上给我们朗读一些优秀的作文和美丽的童话故事。记得有一次,她在《儿童文学》上给我们选读了一篇名为《青蛙和蛤蟆》的童话。  相似文献   

20.
难忘吾师     
如果现在有人问我,学生时代,你感到最幸运的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最幸运的是曾经遇到过两位好班主任老师。” 记得上小学四年级时.我的班主任是王秀莲老师.教我们的语文课。她和丈夫都是村里的民办教师.一个月的工资加起来也不过几十块钱。但在我的印象里.王老师教书总是很认真.从未耽误过我们一节课。影响最深的是王老师给我们上的阅读课。她常常在课堂上给我们朗读一些优秀的作文和美丽的童话故事。记得有一次,她在《儿童文学》上给我们选读了一篇名为《青蛙和蛤蟆》的童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