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一、语文课堂渗透信息伦理教育的基础意义:保护中华传统文化母语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凭借母语思想、想象、学习、工作,所以语文在组织社会生活,维护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方面,可以实现跨时空交际作用,从远古先人到子孙后代,从个人空间扩展到世界范围。以语言为工具的思维,是思维的最主要的形式和最基本的形态。语文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工具,语文课程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凝结着文化的精华,有着深刻的文化烙印。语文  相似文献   

2.
西方国家语文教育发展的三种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当今世界上 ,语言都是民族的语言 ,文字都是民族的文字 ,任何一个民族的语文文字都不仅仅是一个符号系统或交际工具。一方面 ,语言文字本身反映了一个民族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方式 ,另一方面 ,民族文化也附着于语言文字得以继承和发展 ,因而任何一个民族的语文教育都承担着继承和延续本民族文化的任务。所以 ,我们探讨一个国家或民族母语教育的发展就不能忽视该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征。从西方国家语文教育发展的历史加以考察 ,其发展轨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即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古典模式 ,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现代模式 ,以日本为代表的东西方…  相似文献   

3.
语言作为社会现象、社会的交际工具,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语言之所以不同,除了它们具有不同的形式之外,更重要的是语言所反映的人们的历史发展过程、生活习俗、世界观、自然观及思维方式等因民族、国家或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就像一面镜子。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组合体。学习一种语言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一种文化的过程。离开一个民族的文化,要准确地掌握一个民族的语言是困难的。  相似文献   

4.
语言具有社会交际工具与民族文化和身份认同的双重功能。在多语社会或国家,通常是通用语言承担较多社会交际工具功能,而少数民族语言承担较多文化认同功能,二者互相补充又互相不可替代。因此在语言的工具认同和文化认同意义上,我国国家通用语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没有根本的冲突。在少数民族语言内部,由于存在强势语言和弱势语言、主体民族语言和非主体民族语言、简单语言环境语言和复杂语言环境语言、保持母语程度不同等复杂情况,所以对于不同民族语言来说,语言的民族认同也存在较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是每个国家指导和规范本国母语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母语作为一个民族的共同语言,它是这个民族社会交际的重要工具,也是这个民族的文化载体。“母语教学又是各科教学的基础,每个国家都把母语教学放在课程最重要的位置。”我们可以说它是国家意志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6.
构建中学语言教学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中学语言教学体系国家教委课程教材研究所庄文中语言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核心。语言教学贯穿于听说读写教学,语言水平决定语文水平;母语是青少年生存、发展的交际工具,是身心发展的思维工具;语言负载民族传统文化,是青少年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热爱祖国语言...  相似文献   

7.
英汉文化差异根源与英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作为社会现象、社会的交际工具,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语言之所以不同,除了它们具有不同的形式之外,更重要的是语言所反映的人们的历史发展过程、生活习俗、世界观、自然观及思维方式等因民族、国家或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从这个意义上说,语言就像一面镜子,反映着一个民族的文化。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割的组合体。学习一种语言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习一种文化的过程。离开一个民族的文化,要准确地掌握一个民族的语言是困难的。一、英汉文化差异之根源为了帮助英语学习者有效地消除文化障碍,或降低这些障碍对他们的影…  相似文献   

8.
负迁移因素对英语词汇学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工具.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但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对应现象。因此在目标语词汇学习中母语会对其产生干扰或负迁移现象。汉英两种语言中有许多词汇的内涵和外延不一样,容易产生负迁移,这是英语词汇教学中必须注意的问题,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上来说,它的产生是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有它自身所特有的语言体系与建构,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语言教学界比较一致地认为外语教学的目的是语言交际、那么词汇教学也应该服务于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9.
正语文课程的价值,我以为主要体现在掌握生存工具、奠定发展基础、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人类文化等方面学语文,就是掌握工具,就是掌握语言这个人类生存的工具,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言是人类独有的、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同时也是思维工具。学校开设语文课程,使得儿童对语言的学习和掌握,由自发的、偏重感性经验的、少慢差费的暗中摸索,走向  相似文献   

10.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语。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的生存发展之根。  相似文献   

11.
日语教学中引入日本社会文化背景知识,有利于熟练掌握日语和正确运用日语进行交流。多年来这一直是日语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运用日语进行交际的能力的强弱,不仅反映出日语学习者的语言天赋的高低,更能反映出其对日本社会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然而在学习中,由于母语所带来的传统的思维模式根深蒂固,如果对日本的语言文化了解不多,那么在学习和交际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往往使人按照母语的思维方式,即本民族的文化思维方式来理解、分析问题,就容易造成意义上的偏差,不可避免地在交际过程中出现尴尬、费解和不快,引起…  相似文献   

12.
汉民族和德意志民族由于不同的文化传统、不同的哲学宗教以及不同的社会发展经历.在思维方式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代表了东西方文化和思维方式的差异。从两个民族的社交语用上探讨和研究这种差异,对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避免因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相异的思维方式而产生的不必要误解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语言词汇是最明显的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工具。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但在许多方面存在着不对应现象。因此在目标语词汇学习中母语会对其产生干扰或负迁移现象。汉英两种语言中有许多词汇的内涵和外延不一样,容易产生负迁移,这是英语词汇教学中必须注意的问题,从语言学和跨文化交际学的角度上来说,它的产生是因为每一种语言都有它自身所特有的语言体系与建构,每一个民族都有它自己的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语言心理、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文化传统。语言教学界比较一致地认为外语教学的目的是语言交际、那么词汇教学也应该…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思维离不开语言。人的思维是借助语言来进行的。留学生在其本国时可以流利地运用母语去交际,母语是其思维的主要工具。初学汉语时接触到的汉语不多,汉语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因此,他们仍然习惯于借助母语思维。当他们获取一个汉语信息时,总要到母语的语言圈里去寻找相应的含义。用汉语说话,就得先用母语安排好,再译过来。这时,思维所借助的语言仍然主要是依靠母语,使用汉语时存在一个母语和汉语的转换过程,  相似文献   

15.
语言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沟通感情的交际工具。语言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人才规格要求日趋攀高、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良好的语言素质无疑是一张有声的介绍信和身份证,会给用人单位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使人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先机,取得一席立足之地,从而获得生存与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加强语言训练.  相似文献   

16.
夏盛 《中学教学参考》2011,(28):123-124
由于文化习俗、思维方式、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来自不同民族的人们之间的交流往往会出现困难乃至障碍。对于母语是汉语的学生来说,在英语教学中,这样的问题更是比比皆是。在加强东西方文化对话的背景下,如何有效解决英语教学和英语人才培养中的跨文化交际的障碍问题,已成为英语教学和研究中很重要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7.
正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桥梁。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拥有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多方言的国家。从中国语言国情出发,提高国民语言能力,首要是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民族语言能力、方言能力和外语能力也是重要的语言能力。多语能力是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国家交往的产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文化繁荣、保护民族文化多样性、构建和谐语言生活的需要。从国家语言政策和规划的层面,需要从语  相似文献   

18.
澳大利亚是个由多国移民组成的多元文化国家。在这个多元文化环境中,来自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非英语母语者跨越不同文化,用英语不仅与当地英语母语者,而且彼此之间有效成功地进行交际。研究表明:多元文化环境中,交际者多采用话语合作策略,这是多元文化交际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常见的跨文化话语合作产出模式有:话轮分承、重复和阐释等。这种合作话语产出模式有其自身的关联性,并对跨文化交际理论的构建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湖北卷     
作文题目: 母语是一个人最初学会的一种语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语。母语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民族生存发展之根。在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竞争与交汇的时代。母语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手段。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英语教师语言艺术的提高,不仅是一个语言技巧问题。而且涉及到教师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英语教师必须在加强语言基本功训练的同时加强英语和母语修养,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处理英语和母语的关系,为学生创造英语学习环境,同时还要注意渗透跨文化交际意识,并不断充实、提高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