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我们考虑到自然语言处理的便利和可操作性,认为"NP+在+LP+VP"句式中的"在"是动词"在"和体标记"在"的合体,由于形态相同,语音上发生了合并。  相似文献   

2.
动宾十的十中心语[记作(V+N_1)+的+N_2]是动宾短语作定语的前定式偏正结构,如“写小说的人”“看书的小朋友”。在这一显性语法关系背后蕴含着比较复杂的语义关系。本文试根据这一格式的语义关系及变换形式,对中心语进行语义归类。  相似文献   

3.
动词后面"到"的词性一直以来存在很大的争议,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这一情况严重影响到相关问题的处理。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文章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现代汉语出现频率极高的动词、形容词为基础,从具有代表性的各种观点入手,分析了这种句型的三种构成形式以及"到"前面动词的情况,参照判断动词的语法标准,弄清了"到"的性质,从中得出结论:动词后面的"到",动词特征比较突出,是动词,并没有介词化。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语料库的方法分析"每+量词+名词"结构的句法分布情况,发现"每+一+量词+名词"结构比"每+量词+名词"结构充当主语和宾语的频率高,"每+量词+名词"结构比"每+一+量词+名词"结构充当状语和兼语的能力强。本文还研究了"每+量词+名词"结构中量词的隐现规律,发现量词的省略与句法因素、名词本身的属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不想"和"不要"对情态助动词"要"进行否定时,在意义上有明确的分工。但大量语言事实证明,"不要+VP"也时常被用来表示说话人的主观否定意愿。本文基于CCL语料库的真实语料,归纳出兼语句"我+不要+你+VP"格式中的"不要"所特有的情态意义分布。从总结出来的义务情态"不要_1"和意愿情态"不要_2"出发,对"不要1"进行句法成分的描写和观察,并对"不要_2"的语义偏离现象做出历时和共时层面上的解释。运用语义分析领域的相关方法对"我+不要+你+VP"格式的深层语义内涵进行初步探讨,旨在揭示该格式的层次结构和语义指向,以期对"不要"表主观否定意愿有一个较为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讨论“向+NP+VP”和“V+向+NP”这两种格式在VP、NP、动词后趋向补语所表示的意义以及介词“向”后的动态助词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种社会方言,美国黑人英语有许多独特的语音、语法和词汇方面的特点。美国黑人英语对美国方言,甚至对标准英语都有一定的影响。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探讨美国黑人英语中"NP+Call+NP+Ving"结构的特点以及其语义和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8.
"到+NP+VP"中"到"的词性有动词说和介词说,目前趋于介词说。但是,大家并没有很好地从方法上证明。同时"到"作为动词,相关结构的处理没有弄清楚。本文从动词的特征入手,通过比较,论证了"到"的动词性质,"到+NP+VP"结构中"NP"主要有时间和处所两种类型,"到+NPc+VP"是连动结构,"到+NPs+VP"是紧缩结构。  相似文献   

9.
基于"潜在歧义论"观点,现代汉语中"NP+自己+VP"结构是一种潜在歧义结构。从运用义项和语义特征理论角度分析,"自己"在"NP+自己+VP"结构的主谓句中的语义指向有前指主语NP和后指谓语VP两种可能,"NP+自己+VP"结构在实例化为具体语句时,因动词V蕴含的语义特征有[+单方主体]、[-单方主体]之别,从而影响着"自己"的语义指向归属。  相似文献   

10.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疑问代词+都+VP"的认知方式是总括式扫描,主要从物体的外部特征凸显其空间特性,关注的是整体效果,而不在意整体内部的差异。"疑问代词+也+VP"的认知方式是次第式扫描,主要对逐一出现、连续变化的事件的内部活动过程进行表述,凸显疑问代词所指代的集合内部所有元素的特征。同时,后者常作用于元素按级阶排列的集合上,举极端项来观测整体效应,能开启注意力视窗。  相似文献   

11.
“网”就是网,几乎每个人都会写,也都知道它是用绳线等结成的捕捉鸟、鱼等的器具。古人造字时,根据形状,就规定“网”要这样写。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中,我们常常遇到“It+be+时间词+连词+其它成分”这种句子。很多学生对其中连词的选用感到困难。下面我们观察和分析一下这类句子的特征。 一般来说,可用于这类句子的连词有that,when,since和before。一、that与when 我们先观察下面两组句子:G1 1. It was in September that we began our senior high school. 2. It was at midnight that we got everything ready for the meeting. G2 1. It was September when we began our senior high school. 2. It was midnight when we had got everything ready for the meeting. 这两组句子十分相似。但是只要仔细观察,我们就可以发现它们的差异:第  相似文献   

13.
高中物理学中"+""-"在不同的物理情境中表示不同的含义,学生必须要掌握好。本文从矢量、标量等方面入手分析了"+""-"的不同含义。  相似文献   

14.
关于"给+VP"中"给"的作用,长期以来备受关注。研究成果众多,但观点众说纷纭。我们沿着"给"的虚化轨迹分析发现,"给"在"给+VP"中其实是一种转喻用法。统计语料分析表明"给"的作用有两个:一是充当焦点标记;二是激活"给"事件,使"给"事件与"给+VP"结构中的其他事件生发交互作用,并将作用的结果置于句子的焦点位置上。  相似文献   

15.
历史学科在“3+x”考试中,其基本考向是以本学科综合为主,辅之以小部分的学科之间的综合。在高考和训练试题中,往往突出“三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理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对充当谓语的结构"V+中"进行了句法、语义和语用功能分析的基础上,试图找出此结构对动词V的选择条件与限制。  相似文献   

17.
《柳州师专学报》2017,(2):69-73
在四川方言中,存在着两种特殊的表量格式,分别为格式1"数1+打+数2+量"和格式2"量+把+量"。打和把本身都是动作动词,在历史流变中形成分别以两者为形式标志的表量结构,以"打"和"把"为形式标志进行组合的表量结构对于量词和数词也有一定的选择和要求;两种形式有表量多少的语义偏向,与衍推序列有关。  相似文献   

18.
刘宇 《海外英语》2015,(2):67-68
"个"是现代汉语中运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量词之一。在特殊结构"V+个+VP"结构中"个"的性质标志也引起了语言学家们的广泛关注。有学者认为,"个"是宾语标记,有学者则认为是补语标记。本文从"个"的起源和发展入手,探讨了"个"从量词向宾语标记的渐变以及从述宾结构向述补结构的渐变,并比较"个"与"得"的异同,揭示了"V+个+VP"中"个"的性质。  相似文献   

19.
“个”是现代汉语中运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量词之一。在特殊结构“V+个+VP”结构中“个”的性质标志也引起了语言学家们的广泛关注。有学者认为,“个”是宾语标记,有学者则认为是补语标记。本文从“个”的起源和发展入手,探讨了“个”从量词向宾语标记的渐变以及从述宾结构向述补结构的渐变,并比较“个”与“得”的异同,揭示了“V+个+VP”中“个”的性质。  相似文献   

20.
"副词+的+X"结构是副词的一种超常用法,本文重点分析助词"的"在"副词+的+X"结构中的句法语义功能。副词作定语必须是带有标记的,助词"的"必须出现。它在句法上通过后附,将副词修饰化为指称性"X"的修饰成分,作定语。在语义功能上可以明确副词与"X"之间的语义关系。"的"对"副词+的+X"结构有促成作用,甚至影响成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