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自卑     
毕淑敏 《课外阅读》2013,(16):23-25
<正>有一封信很有趣,她问我:毕老师,你有没有自卑呢?如果有,具体是些是什么呢?你如何对付你的自卑呢?我必须对这个问题坦白交代。第一问:有没有自卑呢?回答:不但有,还很多。旧的自卑克服了,新的自卑又在不断地产生之中。套用上面那位同学描写青春痘的话,真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自卑出现了并不可怕,只要把自卑摆到桌面上来,找出自卑的原因和表现,从容面对,自卑就成了一只纸老虎,一戳就破了。  相似文献   

2.
爸爸的谎言     
从幼儿园开始,手工制作课就是滋生我自卑的土壤。进入中学,体育课又成了催生我自卑的土壤,因为每次我都无法完成那些很简单的体育动作。一天,那个黑脸的马老师终于发怒了,他生气地喝道:  相似文献   

3.
美丽的谎言     
从幼儿园开始,手工制作课便在我心里埋下了自卑的种子。 进入中学后,体育课又成了使这自卑种子疯长的土壤,因为每次我都无法完成那些看起来很简单的动作。  相似文献   

4.
<正>自卑成了我的"救赎",当一切的波涛汹涌向我袭来的时候,我就会爬上一棵很高很高的树,"自卑"好比是我的朋友,与我在树上紧紧相拥依偎。当巴掌甩过来的时候,脸上麻得逐渐感受不到任何疼痛,而是一片火辣辣地在烧,我不知道被甩了几个巴掌,也不知道脸肿成什么样了,而是有点儿眩晕却又空洞地盯着这帮靓丽又面目狰狞的施暴者们。  相似文献   

5.
6月3日 晴 一切,只因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一种谎言,它的名字叫做爱。——题记 从幼儿园开始,手工制作课就是滋生我自卑的土壤。 进入中学后,体育课又成了催生我自卑的土壤,因为每次我都无法完成那些很简单的动作。  相似文献   

6.
外面的世界多姿多彩,他们不让我接触,难道是为了我好?在和别人交往的过程中,我是非常自卑的,不然,我也不会和张小宾成了朋友。  相似文献   

7.
美丽的谎言     
从幼儿园开始,手工制作课就是滋生我自卑的土壤。进入中学后,体育课又成了催生我自卑的土壤,因为每次我都无法完成那些很简单的动作。一天,那个黑脸的马老师终于发怒了,他生气地喝道:“站一边去,看别人怎么做!”我站到一边,看着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地轻松翻滚,像一只只快乐的小皮球,而我……我的脸羞愧得能滴出水来。  相似文献   

8.
我在县城上初中的年月里,幼小的心灵上,有时会隐约萦绕一层自卑的阴影。当时,因为家境贫穷,虽然每月有7元钱的助学金可以勉强解决我的伙食,但在穿戴以及其它生活用品方面,就显得很寒酸了。以至在同学们的眼里,我成了生活上的“贫困阶层”。因贫困而自卑,曾使我感到尴尬和难为情  相似文献   

9.
告别自卑     
《新作文》2006,(4)
今天,“告别自卑”网站异常热闹,why?因为有众多知名博客云集。他们来自古今中外,纷纷就“如何告别自卑”发出了博客帖子:Hi,大家好!我乃著名小提琴天才帕格尼尼。原本,上天想把我造就成一个自卑者,疾病从我一出生便纠缠住我,四岁患肺炎,六岁得喉结炎,此后一场大病又夺去了我的眼,各种病魔不断侵蚀着我的肌体。但我并没就此倒下,我自信地站了起来,自信地与命运搏斗,自信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因此,希望朋友们能像我一样告别自卑!——博客帕格尼尼我站在风雨中,任凭风吹雨打,我不低头,我躺在大自然中,虽然不能看见大自然如诗如画的美景,不能听…  相似文献   

10.
老师:您好!我是一个自卑的女孩,在自卑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如果我告诉您我身高一米七,长得也算可以,家境也比较好,您会不会觉得我的自卑是庸人自扰?但是,整整18年,我都是在自卑中度过的。我小时候很丑,经常被人笑话。我现在虽然在重点高中,但由于自卑,我上课回答问题的声音总是发颤,双腿哆嗦。我什么都做不好,越想做好就越做不好,越做不好就越自卑,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之中。我很讨厌自己,我真的受不了……一个自卑的女孩丑小鸭  相似文献   

11.
清瞳 《中学生电脑》2010,(10):24-24
嗨,你自卑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自卑。自信是横跨在自卑与自负之间的中线,稍不留神就会掉入两个极端。我是这样认为的。所以比起让所有人厌恶你的自负,我选择了让自己讨厌自己的自卑。这样说感觉有点悲壮,事实上自卑也不是我选的,好像是上天赐予我唯一的一份礼物;让我丢也不是,不丢也不是,只好尴尬地把它带在身边。  相似文献   

12.
心灵拾贝     
语文老师说:“语文应注意阅读的积累。”英语老师告诫:“英语应注意词汇的积累。”科学老师叮咛:“科学应注意常识的积累。”而我却要大声宣告:“成长,需要心灵的拾贝!”自卑:“我是一只丑小鸭,只能自卑不自夸。”“自卑”的我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期中考试过后,我发现自己理科“营养不良”,于是买了几本课外习题来自补维生素。碰到有什么难题,毫无顾忌地向老师请教。假使课堂上有什么不懂,也会大胆质疑。不断地提问,不断地解答,我的科学成绩步步提高。事到如今我得出了一条成长法则:将自己看作一个“自卑”者,不断去追寻、探索,因为自己内…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丑小鸭     
真不知上帝是怎么想的,没和我打招呼就给了我如此独特的身材和脸蛋儿:矮矮胖胖的像个冬瓜,黑黑的脸上雀斑星罗棋布。我不漂亮,所以我不必把大把时间花在穿着打扮上;我不漂亮,所以我少了许多女孩儿甜蜜的烦恼;我不漂亮,所以我不担心从别人用假话堆叠的假山上跌落。我承认我是丑小鸭,我也难过过,我也自卑过。可是当我在辩论赛上舌战群英,考场上尽情发挥的时候,我便忘却了所有的不如意,仿佛那一刻我蜕掉了那层叫做自卑的皮囊,化身成了美丽高贵的白天鹅,成了耀眼的明星。谁规定了丑小鸭不可以有梦想,不可以展翅翱翔?成长的心曲如丝丝春风,拨散了…  相似文献   

14.
咨询个案:陷在自卑泥潭的女孩"我是个自卑的女孩,在自卑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如果我告诉您我身高一米七,长得也算可以,家境也比较好,您会不会觉得我的自卑是庸人自扰?"整整18年,我都是在自卑中度过的,我的自卑是从小形成的。我爸爸就很自卑,他不善言谈,很老实,我觉得自己很像他。我小时候很黑,很丑,很儒弱,老实得不得了,经常被人笑话。奶奶讨厌女孩,而我又那么笨,不讨人喜欢,不会哄他们开心,所以,奶奶、爷爷根本就没疼过我。我的童年充满了苦涩。"我学习成绩很好,初中三年是我最快乐的时光。初中毕业后录取我的高中条件差,所以我决定重读。重读的一年我更认真,在我们班经常第一,后来考入了现在的重点高中。"我想,自卑的人也是不会适应新环境的人。走进高中,我感到一切都那么陌生。由于自卑,我上课回答问题声音发颤,双腿哆嗦,同学们都取笑我。我真的不想这样,我很想大大方方地站起来,回答问题吐字清晰。可我越想做好就越做不好,越做不好就越自卑。我陷入一个恶性循环之中,以致成绩一落千丈。我很讨厌自己,也很在乎自己的形象。可是半年前我脸上起了许多青春痘,我也想不在乎,可看到别人脸上那么光洁,我真的受不了……"  相似文献   

15.
那是一件非常普通的西服,黑色条纹早已褪成说不清楚的模糊色调,但它承载着爱与尊严,它的珍贵无法用言语形容。小时候的日子非常艰苦,因为父母亲的早早离去,我养成了自卑的性格,这种自卑到了极致便成了孤傲与倔强。那时我时常穿着打补丁的衣服,望着同龄女孩漂亮的打扮,我暗自羡慕与神伤。因为一套漂亮的衣服对靠种田为生的祖父母来说确实有点奢侈。老师和好  相似文献   

16.
咨询个案:陷在自卑泥潭的女孩"我是个自卑的女孩,在自卑的泥潭中越陷越深。如果我告诉您我身高一米七,长得也算可以,家境也比较好,您会不会觉得我的自卑是庸人自扰?  相似文献   

17.
步入初中,我订了一份期刊——《初中生世界》。我订的是"快乐语文",因为我觉得多阅读一些文学作品,才能使自己的情操变得更加高尚、知识面更广。果不其然。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富有的人会很自豪,贫困的人会很自卑,但自从看了《初中生世界》,我觉得这些想法简直是荒谬至极。贫困的人阅读好书,最终成了才,他也会自豪;富有的人不喜欢阅读,家产败光,他也会自卑。步入初中,我不知道应该如何换一套新的适合自己学习方法,也曾为此而苦恼。  相似文献   

18.
自卑,就是自己轻视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卑心理严重的人,并不一定具有某种缺陷或者短处,而是不能悦纳自己,自惭形秽,常常把自己放在一个低人一等、不被自己喜欢、进而演绎成别人看不起的位置,并由此陷入不可自拔的境地。著名的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人类都有自卑感,都有对自卑感的克服与超越问题。当我们小的时候,看到别人长大而自卑;我们长大了,却发现别人比我们更有钱,我们也自卑;我  相似文献   

19.
逆风飞扬     
《好同学》2005,(4)
"如果说什么促使我往上走,那就是这种来自自卑不断的刺激,当时就像不断有鞭子抽打着我。那样一种痛、一种触及心底、层层包裹下的自卑和尊严的纠结,对我刺激的力量是如此强大,后来花了几年时间才克服并超越了这种自卑。自卑之后,才有升华,而有了自信,可以促使你做更多的事情"  相似文献   

20.
“我好像生下来就是一只丑小鸭,不漂亮,不可爱,也不聪明,爸爸妈妈常说隔壁的宁宁怎么怎么讨人喜欢,为什么就没有人喜欢我呢?我是一个坏孩子吗?”才4岁的吴荪早早就成了自卑的孩子。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的吴荪,他们自卑,自我否定,常常迷失了自我。其实,孩子们这种自卑的人格特征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正如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伊德所言,人的个性是5岁以前确定的。因此,3岁~6岁孩子的家庭教养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但在这个年龄阶段的家庭教育中也存在着许多的误区,家长们可千万要注意了!误区1有条件的爱家长在教育中,往往不能完全地接受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