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我是一名大学的化学老师,孩子是珠江五校的一名学生。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二年级上册数学书中有一个"华容道"的小游戏,我的孩子对此非常感兴趣。其实,"华容道"作为一款智力游戏,不仅是几个方块的移动,"华容道"的历史背景和文学典故更蕴藏着无穷的魅力。借此机会,我将三国演义的故事讲给孩子听,于是孩子迷上了《三国演义》。我和孩子的班主任老师聊起这件事,班主任老师说:"你参加我们的‘家长进课堂’活动吧,把你给孩子讲的故事带到课堂上,我看一定精彩!"  相似文献   

2.
光荣     
我是一名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成天与盲孩子、聋孩子、还有只会冲着我傻笑的智障孩子打着交道的老师,我们的工作很平常:也就是在课堂上夸张着口形教学生发音认字;也就是在寒夜里点亮一盏灯为学生添衣盖被;也就是帮盲孩子打打开水、洗洗衣服;也就是给智障孩子擦擦鼻涕、喂喂饭.有时我们也会因此而生出惆怅与失落,但是现在,我想来讲讲当一名特校老师的光荣!什么是特校老师的光荣!也许我身边一些故事就能为你提供答案.  相似文献   

3.
我自从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就一直从事着低段的教育工作,低段的孩子生性活泼,年纪小。不够懂事,对他们各个方面的管理,我需要付出更多的辛劳。但是这些低段的孩子是一张白纸,可由老师去描绘最美的图画。作为孩子的第一任绘画老师,我总希望能描绘出最美最优秀的图画,这些孩子应该是热爱班集体、热爱学习、热爱劳动、讲卫生的……方方面面都很优秀的孩子。但是在教育工作中,一个最不容忽视的事实就是:人是有个性的,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有个性的;学习阶段的学生不仅在长着身体、丰富着知识,也在发展着个性。  相似文献   

4.
“报告老师,他不想学这一段。”这是一个小组长在分组合作学习中,给我反映小组学习情况时说的一句话。就是这句简短的话,拨动了我关注孩子的心弦,使我进一步理解了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怎样做才能真正尊重学生的个性。  相似文献   

5.
教师向来是一个很受人们尊重的职业,就连我们老师自己也觉得很光荣,但是当你听到别人说某某老师是个“骗子”,特别是从孩子嘴里说出来时,这个老师就要考虑了,孩子何出此言?上星期,我就碰到了这样一件事。毛毛小朋友是这个周刚来我们班的孩子,对班里的老师和环境还不是很熟悉,所以每天早晨来的时候总是哭着喊着要找妈妈,当我们从家长手中接过孩子时,家长也只能简单说几句话之后就走,怕孩子再继续“缠”着。之后,我耐心地陪着孩子,孩子提的要求我也尽量满足,而她每次都要提的一条就是“给我妈妈打电话,让妈妈来接我。”我也赶快答应,并且拿出…  相似文献   

6.
<正>孩子年龄小,对事物的感受和理解不同于成人,认识体验和表达方式也有别于成人。作为老师,应对他们的独特表现给予充分理解和尊重,不能用自己的标准去评判这些孩子,更不能对他们的表达不加思考就武断地下结论,以免扼杀其独特的表现力和创造力。幸运的是,有这么一个叫田田的孩子,使我认识到如何去尊重并发现孩子的潜能。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常会通过拟人化的教学来寓教于乐,如给孩子表演或讲述各种关于小动物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海南海口的高云老师写道: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深深地印在我脑海中,但一直没有记录下来。直到今天听了余教授的“教学情境”,想着,还是写一写吧。一年级,第一节数学课,老师根据教材的第一幅图(小动物们背着书包上学校)创设了一个美好的情境,声情并茂地开了口:“同学们,森林里的动物学校开学了……”话音未落,一名小女孩充分发挥了她响亮的童声:“老师是骗人的,我妈妈说森林里没有动物学校的。”于是,老师傻了眼,分寸有些乱,接下来草草带过。当这位老师回到办公室将事情告诉我们后,大家的第一反应就是哈哈大笑,没想到一年级的学生还真是实话实说,有啥说啥,一点也不卖老师面子。我讪讪而笑,因为呀,这孩子就是我班里的。心想:惨啦,以后我上课还怎么能“情境教学”呀?一假设一起去哪儿,这孩子岂非会说:我们不是在教室里吗?没有去那儿呀!先想想,如果是你遇到这样“拆老师台”的学生,你会怎么办?嘿嘿,我会把这“烫手山芋”扔回给她:“哦,森林里没有动物学校?那么老师请你来给大家说一说这图上的故事,好吗?”看着课本上的图,不管孩子讲什么样的故事,只要她能讲出来个头,我们就顺着她的故事继续编好了。让她有表现的机会,也让孩子们沉浸在她们自己创设的情境中。这样...  相似文献   

8.
陈巧云 《学子》2014,(1):27-27
【正】阅读对于语文学习的重要意义是每一位语文老师都知道的,指导班中孩子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也是每一位语文老师孜孜以求的工作。针对识字量少的低年级孩子,故事朗读不失为一种行而有效的方法。一、故事朗读的意义语言文字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先听再进行模仿,在平时日常对话中所用到的词汇比较少,大约是5000个基本  相似文献   

9.
<正>众所周知,学习贵能疑,疑能得教益。作为教师,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要做一名勤思考、爱提问的孩子。我们也经常会给学生讲爱迪生、牛顿等名人从小勤学好问的故事,希望学生能主动向老师提出心中的疑惑,能坦率地告诉老师自己还不懂的习题,能充满好奇地和老师探讨学习、生活中发现的问题。可事实上,这仅仅是教师期盼的一种理想状态。因为很少有学生能主动向老师问这问那,更没有哪位学生大胆地对老师说:"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呢?我是这么想的……"  相似文献   

10.
章乐 《生活教育》2008,(12):63-63
"现在条件好了.为什么我(班)的孩子却不珍惜学习的机会?为什么我(班)的孩子一点学习兴趣也没有?为什么我(班)的孩子就是贪玩,从来不自觉?我们的家长、老师经常这样抱怨。在抱怨之余.很多家长和老师又会用自己小时候珍惜学习机会、有学习的兴趣.自觉学习的经历来教育自己  相似文献   

11.
一、迁移"悦读"兴趣 我们都知道,学生并不是对什么书都不感兴趣.常听到一些家长唠叨:"为什么我的孩子不看书,偏偏喜欢‘奥特曼'?"孩子也有着强烈的阅读欲望,只是兴趣偏离了正确的方向而已.我们先给他们阅读的自由,再抓住时机,巧妙引导,进行迁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最让学生感兴趣的非"听故事"莫属了.我们可以针对这一特点,利用"故事迁移"来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学生听老师讲故事,都会听得津津有味.当讲完故事,向学生推荐课外书时,效果肯定比任何说教都有效.当然,仅靠老师讲、学生听还是远远不够的,讲故事的形式可以多变,不仅老师讲,还可以让学生讲,可以师生、生生之间比赛讲.  相似文献   

12.
编辑同志: 您好! 我是小学三年级的班主任老师。我班上有一名特殊的差生。他学习成绩不好,但平时上课能认真听讲,看上去也很聪明。一、二年级的时候学习成绩尚可以,到三年级就明显地落后了。我去家访也未发现他家有什么不利于学习的因素,他父母也认为孩子学习很努力,成绩不好自己也着急,但就是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3.
“两面人”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也是一个5岁孩子的母亲。在别人眼里,做老师的应该最会教育自己的孩子了,摆事实、讲道理什么的,肯定会让孩子心服口服、五体投地。然而,根据自己的切身体验和周围同行们的议论感慨,我发现,多数老师在自己的学生面前是个教育的成功者,而在自己的孩子面前往往是个教育的失败者。在学生面前,教师会时时注意并保持自己“为人师表”的形  相似文献   

14.
崔燕 《小学语文》2009,(6):58-58
最近在整理自己博客文章的时候,师生故事栏目里的34篇文章吸引了我的眼睛,这些故事让我重温了和一个孩子共同度过的一段时光。他的名字叫建,是在五年级的时候分到我们班的,他矮小、瘦弱,在二年级的时候曾经遭遇过一次车祸。他的学习一直跟不上,功课勉强及格。至于作业,许多科任老师已经不再抱有希望。他敏感,孤僻,排斥老师……种种特点让我对他头疼至极。  相似文献   

15.
我是一名普通的幼儿园教师。十年前,我怀着满腔热情走上了幼教岗位。我曾经为自己是一名幼儿园教师而自豪,更为每天能和天真烂漫的孩子在一起而兴奋。我精心组织每一个教育活动,善待每一个孩子。我用真诚、爱心启迪童心。可是辛勤的付出没有回报,复杂的社会环境也不时困扰着我。记得那天走在街上,迎面走来了一位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虽然他不在我班上,可是他还是在远处认出了我。只见他兴奋地对他妈妈说:“那是我们幼儿园的老师。”我正准备上去和他打招呼,只见他妈妈拉着他的手急急地往前走,一边还说:“什么老师,不就是每天看看孩子,帮孩子…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到一位朋友家串门,闲聊中谈起孩子的前途问题。朋友家上五年级的孩子插话说:“将来我开家大饭店,阿姨去吃饭,我给你优惠百分之一百三。”当时我们都笑了。这个孩子并非要让我吃他 100元钱的饭,然后再倒找我 30元钱,而是他根本不知道优惠百分之一百三的实际意义。当然,这个孩子能想到用学过的百分数来反映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这还是值得称道的,许多孩子恐怕连这一点也是想不到的。   与这件事情相反,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专家邱学华老师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和他一起教三年级数学的一个老师埋怨应用题难教,说学生笨得像…  相似文献   

17.
我对刚升入中班的幼儿进行观察,发现大部分幼儿见到本班老师能主动地打招呼,喜欢和老师在一起,家长也反映孩子信任老师,经常讲“我们老师就是这么说的”。幼儿出于什么原因这样喜欢老师呢?根据我的了解,大部分幼儿都认为老师喜欢我,不打我、不骂我,所以我也喜欢老师。我觉得,幼儿对老师的喜欢仅停留在这一层次上是不够的,老师除了在生活上要关心孩子、爱护孩子,与孩子达到情感的交融之外,还要让孩子觉得老师是有本领的,是很能干的,这样才能增强孩  相似文献   

18.
小的时候.最爱听爷爷讲一些“傻子”的故事.我们常常被那些“傻子”的傻劲惹得捧腹大笑.并把它作为取笑别人、愚弄伙伴、攻击对手短处的典型例子。后来才知道这是爷爷调教我们的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而且也成为我们自己教育孩子的最好.最生动的教材。有一则故事到现在我还在给我的儿子讲着.那就是“傻子”栽树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曾经听朋友说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天,她去一位美国老师家做客,无意中看见老师不满3岁的孩子拿着一把钥匙,在笨拙地试着插进锁孔中,想打开卧室的门,可怎么也插不好,打不开。于是,朋友主动过去想帮他一下,却被老师阻止。老师说,让他自己先犯些“错误”吧,琢磨一会儿总能把门打开,这样他就再也不会忘记这门是怎样打开的!果然,那孩子折腾了很长时间后,终于如愿以偿。听完朋友的故事,我感触很深。无形中,我联想到我的工作,联想到我的教学。在教学中,我总是让学生按部就班,尽量避免学生发生错误,让学生在平坦道路上学习,即使发现错误也是批评一通。现在看来,我错了,错误也有错误的价值,这让我重新认识了“错误”,重新审视“错误”。  相似文献   

20.
老师: 您好! 我的孩子从小就喜欢听我讲故事,他现在读三年级了,我给他买了很多童话故事书,但他不愿意自己阅读,总要我读给他听,甚至在家里做语文阅读训练时,也要我读给他听.他这样不喜欢自己阅读,我该怎么办? 黑龙江精灵 亲爱的家长朋友: 您好! 任何行为,一定有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等在内的心理动力原因.心理学家杨凤池说:一个人的行为,最根本的动机,是人内心深处的心理动力.孩子喜欢听故事,又不愿意自主阅读,这种行为习惯的养成,也一定有孩子的心理需要、动机和兴趣上的原因. 孩子对外面的世界总是充满着无限的好奇.父母以讲故事的形式进行亲子交流,能极好地满足孩子对未知世界探索的欲望,也有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与心理成长;孩子在父母身边,他会感到很安全,感受到父母疼爱与关注自己,甚至连生理上都会产生愉悦的感觉.但是,我们有些家长,或许是因为自己能把故事讲得绘声绘色,只是一味地让孩子听故事,忽略了培养孩子自主阅读和自己讲故事的能力,忽略了孩子自主成长的需要.通过父母长期重复读故事、讲故事这种行为,以至于使被动地听故事成为了孩子的一种习惯.其实,孩子自己阅读,哪怕是读一句话,都会激发孩子无限的想象力;孩子自己讲故事,哪怕是讲一个非常简单、甚至前言不搭后语的故事,也一定包含了孩子丰富的内心世界与想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