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开放:大学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和现实都在启示我们,开放应当成为我们今天大学教育的基本理念,这种开放的大学教育必须同时在校际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和国际之间等三个层面上全方位展开。  相似文献   

2.
今天上自然课的时候,我们发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同样都是萝卜,但是放到水中的时候,有的浮,有的沉。我们都对这种现象很感兴趣。老师让我们成立个小组,自己研究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对于教育改革,我们最常听见的抱怨就是“改革太难了,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改革需要配套措施,教育改革没法单独进行”等等。这种“无能为力”的抱怨背后,潜藏着一种总体解决的“宏大”的思维模式:将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在自上而下的、能够解决所有问题的根本性变革上。在很大程度上,我们也已经习惯了这种在抱怨基础上的等待和与这种等待相伴的与己无关的心态。而这正是那些貌似正确的思维模式的根本缺陷:似乎在整体环境、根本问题尚未解决的情况下,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无足轻重的,我们的任何努力都是无用的,从而消解了公民的社会责任感,助长了普遍的冷漠感和犬儒主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如意与遗憾     
如意与遗憾杨林在现实生活中,不知有多少人在渴望自己能有一个完美的人生。这种想法似乎无可非议。但事实并非都如人意,因为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不完美的。这个客观存在决定了我们的一切都不可能完美、不可能尽如人意。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去...  相似文献   

5.
《课外阅读》2006,(4):48-49
我是一个韩国人,我们国家的英雄赢得了可贵的足球出线权,毋庸置疑,这是一次征服性的胜利。在观众席上,我遇到几个中国人,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对我们的胜利表示高兴(请注意是高兴,而不是祝贺),并在场上与我们一起加油,欢呼,似乎胜利也是他们的。对于这种举动,我们大韩民国当然是欢迎的,可是我的确对这种行为感到不解。到底是什么原因驱使他们如此发自内心地雀跃呢?  相似文献   

6.
在择岗就业、寻寻觅觅的日子里,我们或许常常会碰得鼻肿面青,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鼻肿面青后,我们想知道自己是怀才不遇,还是幸遇良机却才智难济?不管哪种情况,如果老早就有人提点我们,相信必是一种幸福,只不过这种幸福得靠缘分,并且谁都知道这样的缘分从来与侥幸无缘也无分。  相似文献   

7.
你要记住下面这首小诗: 从监狱的栏栅, 两人远望, 一人看见死亡, 在对完美人生的追求中,一切都取决于这种参照体系,这种约定俗成的观点,这种对自己、对他人、对人生、对世界的基本观念。我们看到的就是我们得到的。  相似文献   

8.
我毕业后即与一家企业单位鉴定了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在我工作的3年中,企业效益一直都很好,而我们的工资一直都是按时足额发放的。可在几个月前,我们单位新换了一届领导。我们没有想到的事情发生了,单位以“效益不好”为由克扣我们的工资,而且每天都要加班到很晚,却没有丝毫的补助。其实,单位效益一直很好,只是想以此裁员。如果我被迫辞职,而我的劳动合同还没有到期,在这种情况,我能拿到补偿金吗?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性语境中,卡夫卡与鲁迅都是伟大的现代小说家,他们都曾探讨过现代世界中人生存的可能性与不可能性。本文比较考察了他们的精神立场、价值取向、实践原则,并考察了他们及其小说人物与各自精神传统的关系。在这种考察中,他们身上呈现出我们的现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们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都在经历着空前的冲击。为了适应这种形势发展的需要,也为了学生更好地学习,我们的实验教学在新的形势下将发生怎样的变化?由于现在学校实验室建设经费投入较大,实验室硬件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如何评价投入的效益,  相似文献   

11.
在作文备考过程中,我们出了这样一道训练题: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现实生活中,而现实生活往往有这样那样的缺憾。于是,我们每个人又生活在一定的理想生活中,这种理想的生活因人而异,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使我们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使我们感到生命的美好。这种向往.也是人类发展的原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2.
王庭梅 《青海教育》2003,(12):24-24
在英语学习当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在做一道题时,时常有把握不准的感觉。觉得所给问题的选项似乎本题都适行,无法从中给予一个标准答案。出现这种情况,我觉得与我们英语语感的强弱有关。那么什么是语感呢?语感就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性语境中,卡夫卡与鲁迅都是伟大的现代小说家,他们都曾探讨过现代世界中人生存的可能性与不可能性。该文比较考察了他们的精神立场、价值取向、实践原则,并考察了他们及其小说人物与各自精神传统的关系。在这种考察中,他们对于我们的现代性意义得以呈现。  相似文献   

14.
孩子都喜欢绘画。但我们不难发现,在绘画过程中,创作的纵意与享受成果的喜悦并不是每位幼儿都能体会到。部分孩子在创作的过程中不仅难以感受这种快乐,甚至会因无法下笔、并对自己作品感到不满而非常沮丧。  相似文献   

15.
人生活在社会中,每天都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在交流的同时,我们会对他人形成这样或那样的印象。这种印象有时会与真实情况有所差别。那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是一些“效应”在作怪。积极地了解一些交往心理学知识,了解印象形成的一些“效应”,可以帮助我们学会怎样留给他人一个好印象,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克服这些效应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陈丹青眼里,鲁迅无疑是“好玩”的,但大先生的这种“好玩”,是一种寓庄于谐、大智若愚的好玩,是一种人格的张力和维度,是“好玩”中的至高境界。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好玩”中走过来的,尽管这种“好玩”不能与鲁迅先生的“好玩”相提并论,但它同样是我们成长的养分,  相似文献   

17.
日常生活中,我们到处都可遇到(看到)摩擦这一物理现象.可见,摩擦与我们息息相关,如我们用笔写字,笔尖与纸面就发生摩擦;走路时,鞋底即与地面发生摩擦,等等。总之,只要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作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即形成摩擦(图1)。这时在接触面上就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或挤压)的力,这种力就是摩擦力。  相似文献   

18.
文字的背后是什么?当我们面对着一篇陌生的文字,心里一定会存有一份期待。而当我们沉浸其间,与文字潜心会话之后,也一定会或多或少地产生豁然开朗或心有所悟的感觉。这种感觉无疑是美妙的,它正是阅读的魅力所在。所以我想,我们的阅读教学无疑也应该教会学生这种本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语言文字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19.
杨敏 《中学理科》2006,(7):25-27
解数学题时,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文字不多,而且连接已知与未知的关系不是很明确时,解题真的无从下手。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通过认真读题,审题、联想,深层次挖掘隐含条件,通过转换沟通已知与未知的关系或把它们整体迁移到一个我们已经熟悉的基本模式中,为求解创设了合适的情境,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下面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20.
在刀光剑影、恢宏悲壮的历史活剧的背后,似乎总隐藏着某种神秘的规律性。无论碌碌无为的一介草民,还是叱咤风云的王侯将相,都只能俯首帖耳,无力抗争。这种规律是真实存在的,还是我们的幻觉?如果有,我们能否利用这种规律预测未来的文明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