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该文认为奥尼尔的剧作中包含有浓郁的神秘主义色彩。西方现代非理性哲学思想与基督教是奥尼尔神秘主义思想的哲学与宗教基础。古希腊悲剧和莎士比亚戏剧是奥尼尔剧作神秘主义的一个重要来源。该文从奥尼尔剧作的悲剧主题﹑鬼魂以及直觉与预感的运用等方面分析了其剧作中的神秘主义。  相似文献   

2.
作为描写虚幻与超自然的一种最方便的形式,象征成为奥尼尔和曹禺剧作的一种主要艺术表现手法.基于基督教意识,奥尼尔和曹禺在他们的戏剧创作中,将众多的意象贯穿在剧作的背景、场面乃至情节之中,这些负栽和渗透着作者本人的情感、理念或二者兼而有之的意象,既是实在的自然,又是观念的精神,表现了作者的人生理想和宗教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3.
对戏剧表现形式的创新是尤金.奥尼尔对西方现代戏剧的主要贡献之一。奥尼尔丰富多彩的戏剧语言是其戏剧主题的重要载体,在许多作品中奥尼尔利用舞台布景、音响、人物表情及对白等方式,制造出“笼”的意象,表现出现代人面临的种种困惑。  相似文献   

4.
奥尼尔是美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他的剧作深受各种文化和文艺思潮的影响。他的《月照不幸人》融合了从古希腊到20世纪西方诸多戏剧流派的种种艺术特征。通过探索其创作源泉——奥尼尔对原型的运用,对古典主义三一律和传统民间故事的借鉴和创造性运用,从而为解读这部伟大的剧作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奥尼尔是美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他的剧作深受各种文化和文艺思潮的影响.他的《月照不幸人》融合了从古希腊到20世纪西方诸多戏剧流派的种种艺术特征.通过探索其创作源泉--奥尼尔对原型的运用,对古典主义三一律和传统民间故事的借鉴和创造性运用,从而为解读这部伟大的剧作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奥尼尔是美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他的剧作深受各种文化和文艺思潮的影响。他的《月照不幸人》融合了从古希腊到20世纪西方诸多戏剧流派的种种艺术特征。通过探索其创作源泉——奥尼尔对原型的运用,对古典主义三一律和传统民间故事的借鉴和创造性运用,从而为解读这部伟大的剧作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尤金.奥尼尔被誉为美国现代戏剧之父,是美国戏剧史上的一座丰碑。在其成名作《天边外》中,通过罗伯特.安朱和露丝三人悲剧人生的描述,体现奥尼尔剧作的独特风格、审美价值和他的人生哲学观。  相似文献   

8.
在王尔德的剧作《莎乐美》中,月亮这一意象频繁出现。面对夜空中的同一轮明月,剧中诸多人物对此做出了决然不同的评论。本文选取并分析了对月亮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三种评论,以探寻月亮这一意象在该剧中丰富的象征意蕴,并指出其在刻画人物性格以及推动情节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一九三六年,瑞典学院在授予尤金·奥尼尔该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时,称他能获此殊荣是“因为他那体现了传统悲剧概念的剧作所具有的魅力、真挚和深沉的激情.”这是对奥尼尔的最高评价,也是对其剧作的高度概括.作为一位享誉全球的现代戏剧作家,奥尼尔创作了许多堪称经典之作的现代悲剧.在这些悲剧中,他成功地塑造众多活生生的现代悲剧人物形象,揭示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构画了一幅幅现代文明社会的图景.更为重要的是,他在戏剧技巧方面的探索和实验,极大地丰富了戏剧的表现手法和范围.从一定意义上讲,奥尼尔的戏剧是  相似文献   

10.
《奇异的插曲》是"美国现代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中期最重要的剧作之一,也是其剧作走向成熟的标志。奥尼尔通过剧中女主人公尼娜对女性从属地位的大胆抗争及最后其对男权中心文化的无奈屈从的描述,再现了西方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1.
《淮南子》、《史记》、《战国策》三部著述中都有豫让为智伯报仇一事的描述,却各有旨趣。在对三者描述文字的细微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后,笔者发现作者或编者所处时代背景、个人身世遭遇对三部著作有着深刻的影响,才使得豫让这个刺客形象蕴藏着迥异的情愫。从中又揭示出史学著述或诸子著作如文学一般,也蕴藏着编著者的运思构想与其思想情感的复杂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一切艺术作品都是形象的,音乐作品同样存在"艺术形象"。但是音乐中的"艺术形象"可能与艺术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有所不同:(1)音乐形象不是具象化的形象,而是一种按照某种暗示所想象联想的形象;(2)音乐形象有时表现为一种情景表象,有时则表现为一种趣味、情绪或气氛。这是我们认识、理解音乐中"艺术形象"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50年代,在王瑶、张毕来、刘绶松等人的新文学史著中,建构了胡适作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右翼形象.与民国文学史著中对胡适形象的经典化塑造不同,建国之后,文学史家们从“阶级论”和“题材决定论”的教条主义观念出发,对胡适形象进行了否定性改写,几乎泯灭了胡适在诸多文学领域的实际贡献.追溯胡适形象在这些新文学史著中被妖魔化的深层次原因,进一步总结文学史编写过程中的基本经验和教训,有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文学史评价观念,从而避免走入一种“总体性历史元叙事”的陷阱.  相似文献   

14.
两汉时代,屈原批评成为文学批评的焦点,观点纷纭而论争激烈。但汉代的屈原批评所遵循的模式则是一致的,即围绕着《史记·屈原列传》所开创的历史形象和文学形象两个维度而展开,历史形象适用于总体上阐述屈原文学创作情形,也就是作者论;文学形象则表现为有关屈原作品内容的批评,即作品论。屈原自我塑造的文学形象,给汉人提供了多重阐释的空间和可能。屈原之外,汉代赋家本身已不再为文学批评所关注,这与汉赋不同于屈骚的“实”而采取“虚”的创作倾向有关。汉代赋家游离于汉赋作品之外,并没有为文学批评提供再度阐释文学形象维度。  相似文献   

15.
陈铎作为明代著名散曲作家受到学界广泛关注,然而其词集《草堂余意》却并未引起足够重视。《草堂余意》乃陈铎追和《草堂诗余》之作,陈铎所和很有可能是离他生活时代较近的成化十六年刻本。词论家对陈铎和作褒贬不一,陈霆讥其为村妇斗美毛施,况周颐则称其词全明不能有二。陈铎追和之作可分为和意与不和意两类:和意之作虽然佳句不少,但在布局、用典、句法等方面与原作差距较明显;不和意之作词风超澹疏宕,凸显出陈铎风流潇洒、淡泊名利的才子形象,堪称明词中的佳构。  相似文献   

16.
艺术思维是复合混融的立体思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形象思维是外延比艺术思维大得多的概念,与艺术思维是两个不同级别并具有本质区别的范畴,形象思维具有认知和审美两大功能,其思维的结果有的是学艺术作品,有的是理论形态的作品,有的是一般社会意识,艺术思维不是过去学理论教材中所说的要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质的飞跃,满足人们认知的需要,思维过程也不是遵循形象的逻辑运动这种线性思维方式,思维的结果也不是一般性意识形态,而是要经历从一般生活形象到艺术审美形象的转变,创造出符合人们审美要求的艺术形象,其中理性与非理性、认知与审美、情感与想象、灵感与感知、现实与梦幻等多种思维方式复合混融的立体辩证性思维,其思维结果是为了创造出真善美相统一的审美形象或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7.
夏怡 《巢湖学院学报》2008,10(2):104-106
翻译就其实质而言是两种语言间的转换,它包括语言形式和语义方面的转换。语义转换又包括了语义的传达和形象的转换,后者是语义转换的重要形式。由于英汉两种语言中的形象语言具有较强的民族性和独特的文化内涵,因此在翻译中如何处理是个难题。本文试结合语境因素,通过实例描述探讨英汉互译中形象转换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18.
文学作品是作者世界观的体现 ,现实社会的映象 ,民族精神的赞颂 ,深邃意境的展示。同时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一部分的文学作品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 ,每个时期作家的作品都受到一定文化背景和思想体系的影响。在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中 ,如果缺乏对这方面的深刻理解 ,就不能准确生动地再现原文。同样 ,意象是构成诗歌意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把握不准诗歌中的各种意象就不能很好地欣赏诗歌 ,更谈不上得心应手地翻译它。  相似文献   

19.
随着有声电影的发展,声音作为表意元素的地位渐渐上升到与画面影像同样重要的位置,提前相接法是声音在影视作品中运用的十种方法之一,语言、音乐、音响是声音的基本艺术构成,三者在影视作品中提前相接法的使用,作用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20.
当代敦煌题材文艺创作与传播有以下规律:一、各类创作的艺术水准不均衡,敦煌历史文化蕴含的诗性表达是决定作品艺术水准的重要因素,但艺术水准并非决定社会影响力的唯一因素.二、敦煌题材文艺作品以多种方式借鉴敦煌学、敦煌艺术和敦煌历史文化,这是一个文化意义生成过程和审美价值增加过程,有助于敦煌学的普及.三、文艺作品对敦煌的认知和阐释是社会集体想象物的产物,其中的经典之作影响后继创作,造成敦煌形象的定型化效应.反之,文艺作品塑造的敦煌形象也会培养、影响受众对敦煌的感知、理解和信仰,产生锚定效应,制造关于敦煌的共享价值,并培养受众对此类作品的选择性心理.四、当代敦煌题材文艺作品塑造的敦煌形象参与了中国—甘肃—敦煌的文化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但是,以政府介入的形式扶持敦煌题材文艺创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关系到此类创作的理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