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铁流二万五千里,红军长征到陕北。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途经11个省,历时一年,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今吴旗县)。毛泽东说:“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相似文献   

2.
<正>一、“长征精神”的内涵和历史作用 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造成了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工农红军被迫离开中央苏区,北上抗日,开始闻名于世的长征。1935年1月,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领导地位。会后在新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打破了国民党几十万军队的围追堵截,战胜了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阴谋,爬雪山、过草地,克服了人间少有的艰难险阻,于1936年10月到达陕北,长征胜利结束。 长征,一件永载我国革命史册的伟大历史事件,一个伟大的革命实践产生了伟大的革命精神。  相似文献   

3.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干山只等闲。”一九三四拉十月至一九三六年十月,中国工农红军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毛主席团结胜利路线的指引下,红里第一、二、四方面军,战胜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和无数艰难z}>阻,先后经过我省胜利抵达陕北,完成了北上抗口的战略大转移。长征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长征的胜利,是毛主席的正确路线战胜王明、张国熹豹“左”、右倾机会主义路线的光辉胜利。在我省的  相似文献   

4.
一《奠基礼》是徐海东同志写的一篇革命回忆录。从一九三四年十月到一九三五年十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在整整一年的长征中,纵横十一个省,长驱二万五千余里,翻过终年积雪的高山,越过人迹罕至的草地,进行了三百多次战斗,击溃了敌人的围追堵截,战胜了沿途的艰难险阻,最后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实现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战略大转移。伟大领袖毛主席率领的中央红军同刘志丹领导的陕北红军,及先期到达的由徐海东率领的红二十五军胜利会师了。红军长征的胜利,  相似文献   

5.
一九三五年十月,毛主席率领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十二月在瓦窑堡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毛主席在会上分析了国际国内的阶级斗争形势,制定了抗日战争的根本方针,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理论,发出了“重新学习”、“重新训练干部”的伟大号召。一九三七年七月,抗日战争开始,毛主席亲自领导了伟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为我们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  相似文献   

6.
<正>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的三大主力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胜利结束长征六十周年。今天来纪念长征,不仅因为它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是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同时更是为了发扬长征精神,继往开来,争取社会主义建设取得更大胜利,以早日实现在长征路上就向往过的美好理想。 人们都知道,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和敌人的失败而告终的,但是最初却是由我们的失败和敌人的胜利开始的。一九三三年九月,蒋介石集结了一百万兵力,二百架飞机,向各苏区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大规模“围剿”,其中以五十万兵力,采用步步为营,  相似文献   

7.
过去有人把毛泽东同志《长征》诗中最后一句“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三军”,解释为红军第一、第二、第四三个方面军,这是不妥的。我们知道《长征》诗是毛泽东同志在1935年10月写成的。红军长征始于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即第一方面军在毛泽东同志坚持北上抗日的方针指引下,于福建长汀、宁化和江西瑞金、雩都等地出发,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同第十五军团会合。1935年11月第二、六军团从湘鄂川黔根据地开始长征,1936年3月攻占贵州盘县,6月到达甘孜地区,同1936年2月南下又退  相似文献   

8.
论长征精神的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共产党正确领导下的一次空前绝后的伟大创举,是中国革命战争中一部气势磅礴的英雄史诗,它创造了彪炳千秋的光辉业绩,留下了万古不朽的精神遗产——长征精神。什么是长征精神?长征精神的内涵是什么?笔者认为长征精神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独立自主地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本国问题的首创精神 长征一开始,严酷的事实就向人们提出了极其尖锐的问题:为什么前几次反“国剿”胜利了,而第五次反“围剿”就失败了?为什么长征才3个月,红军就损失过半?严酷的现实,使广大指战员认识到红军的失败是“左”倾领导推行错误路线,排斥毛泽东的正  相似文献   

9.
刊中报     
2003年第4期课文背景知识· 在义教九年小学语文课中 ,讲到“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故事的文章可真不少 ,如《飞夺泸定桥》(第十册第15课)、《倔强的小红军》(第八册第16课)等。那么 ,你知道“长征”一词是怎么来的吗?“长征”一词的确切含义是指中国工农红军于1934年10月开始的战略大转移 ,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革命根据地出发 ,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西康、四川、甘肃 ,长征两万五千里 ,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抗日根据地。但是把这次大转移统一称为“长征” ,却有一个历史“长征”一词的由来过程。1934年10月 ,中央…  相似文献   

10.
1936年10月22日,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第一、二、四方面军会师于甘肃会宁、静宁地区,既标志着伟大长征的胜利结束,也预示着中国革命新战略格局开始形成。根据毛泽东“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的论述,本文试图从研究长征前后中国革命战略格局的变化出发,进一步揭示中国革命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并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之际,表示我们对革命先辈的缅怀和无限敬意。  相似文献   

11.
七十年,岁月流逝,记忆永恒。自1934年10月开始的长征,是人类亘古未有的壮举。数百个日日夜夜,英勇的红军将士长驱二万五千里,纵横十一省,历经三百余次战斗,冲破数十倍于己的敌人围追堵截,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皑皑雪山,跨茫茫草地,终于到达陕北,会师会宁。1936年10月,红军长征取得彻底胜利,中国革命从此焕然一新。七十年来,长征成为“人类历史上英勇无畏和坚忍不拔精神的典范”,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华彩乐章。所有这一切的精神之源都深深根植在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12.
《沁园春·雪》是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诗人毛泽东于1936年2月在率长征部队胜利到达陕北之后,  相似文献   

13.
一九三四年十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红军被迫长征。行程二万五千里,纵横十一个省份,翻越了十八座大  相似文献   

14.
<正> 开始于一九三四年十月的红一方面军所进行的二万五千里战略大转移——长征,是中外军事史上的壮举。如同对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的出发日期有各种说法一样,对于红一方面军开始长征的出发地点,史学界也是各执一端,说法不一。有说红一方面军是十月二十一日从福建的宁化、长汀和江西的瑞金、于都出发长征的(见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中共党史大事年表》和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室编《中国共产党史稿》等论著);有的说是十月二十一日  相似文献   

15.
今年十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六十年前的红军长征是震惊世界的伟大壮举,是无产阶级革命的英雄史诗。“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的胜利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长征途中,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贵州重镇遵义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危急的关头,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因而,遵义会议成  相似文献   

16.
<正> 毛泽东同志从一九二九年一月进入中央苏区到一九三四年十月长征,在中央苏区从事革命实践长达六年之久。当时我们党有了北伐战争从胜利到失败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又有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以来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验。毛泽东同志亲自领导开辟了井冈山和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不仅有了在军事上指挥反一、二、三次围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举世闻名的中国卫农红军三大主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胜利会师60周年。那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时间与地点究竟在何时、何地呢?现行高级中学《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必修)第20页;“1935年10月,中央红军与刘志丹等领导的陕北红军胜利会师。第二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二方面、红四方面军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地区会师,宣告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辞海》(1989年版)第98页载《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图》上注释说:“1936年10月,红军第  相似文献   

18.
陕甘宁边区是在土地革命战争中发展起来的,位于我国西北地区的一块革命根据地。一九三五年十月十九日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率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开始把全国革命的大本营放在西北、西安事变后,我党为早日实现国内和平,迎接  相似文献   

19.
今年10月22日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日。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由于王明“左”倾路线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第一方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于1934年10月10日被迫从瑞金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除陕北红军外,其他革命根据地的红军也先后退出原来的根据地进行长征。红军长征历时两年,转战14个省,行程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共进行了近600次战斗,战胜了国民党几十万重兵的围追堵截。同时,红军将士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了险山恶水,表现了“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共产主义情怀,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宝贵条件。从本期起,本刊将陆续刊出红军长征中的几个片断,以飨读者。——编者  相似文献   

20.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跋涉两万五千余里,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陕北。闻名中外的长征,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