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颜庭学 《新高考》2009,(2):14-14
作文课已经成为令"学生担心,教师操心,家长忧心",而每个人又"力不从心"的课。如何进行作文训练,想必是很多高三学生正在苦恼的,以下介绍告诉我们如何应对。一、从话题着手,提高思想海拔根据前几年高考实际,话题作文的弊端显而易见。然而"话题训练"对锻炼我们的思维品质、提高思  相似文献   

2.
教学设想 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着立意肤浅的问题,主要是思维角度单一,思维广度与深度不够,有的甚至是形成了思维定势,这样势必影响到学生对相关作文素材的多角度辩证思考,同时也影响到对事物的认识不够全面,对问题的认识不够深刻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所以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教会学生从角度地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成为迫切解决的问题。在初步掌握了思维类型的基础上教给学生相关的思维类型,并进行相关的思维训练,从作文的立意角度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在作文立意上能够更加深入。设计《感受·思考·想象--作文联想训练》一课,试图从一个侧面突破学生作文“无话可说”的瓶颈,让学生发散思维,打开想象与联想的窗口,给学生思维插上腾飞的翅膀,进而使学生的文章立意高远深刻。  相似文献   

3.
大家知道,意是作文之纲。学生的作文立意,一直是阅卷老师关注的焦点,也即学生作文得分的基本点。尤其是近几年的中考作文命题,已有从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向半命题作文和命题作文回归的趋向。尤其是命题作文的写作,学生作文选材立意雷同的弊端会更突显。如何从一个相  相似文献   

4.
哈佛大学校长普西认为:"一个人是否有创新思维,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采用了话题作文的新形式,使作文呈现出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创新意识强、立意宽泛等特点,这极大地解放了学生的手脚,也给我们的高中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语言素质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新材料作文"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的高考作文命题形式。主要特点是:给材料不给话题,要求全面理解阅读材料或提示语,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在材料范围内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标题,明确要求不要脱离材料含义。它不同于以往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材料作文,也有别于有明确话题的话题作文,是介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它更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华,但同时也增加了作文的审题难度。那么,新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呢?笔者认为,当从以下方面加强训练。  相似文献   

6.
话题作文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较为新颖的考场作文,它因文体不限,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有利于学生发散思维,受到了广大师生的广泛欢迎。  相似文献   

7.
每周一节作文课,学生最期盼的总是写作技巧指导。因为这样既可以免去写不好作文的苦恼,又能获得一点相关的写作常识,又或许因此茅塞顿开,从此写作路上一帆风顺。面对学生对写作的畏难情绪,笔者认为,作文课堂的"一题多写"体式,就一篇文章的多立意、多结构来展开思考,大大有助于这一需要。一.多方立意,深化主旨所谓的一题多写,就是给学生一个作文材料做题目,训练学生从不同  相似文献   

8.
提高学生新材料作文水平,需要重视作文讲评课。新材料作文讲评课应注重三个环节:一是注重审题与立意训练,二是注重结构训练,三是注重新材料作文的选材。  相似文献   

9.
材料作文是高中作文训练当中较常见的一种。因为材料作文既没有现成的题目,又没有话题,但本身又是一种限制性很强的作文形式,要写什么必须从材料中提取,所以相对于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的审题难度比较大。这就要求学生面对给材料作文,必须要注意仔细审题,认真分析材料,准确领会题旨,从而确定文章的中心和思路。古人云:"文以意为主,意犹帅也。"又云:"故作文一篇定有一篇之主脑,主脑者,即作者立意之本意也。"古人以"帅""、主脑"作比喻,形象说明了文章中心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话题作文在审题方面的限制已越来越明显,但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或对此重视不够,或把握不住话题的要求,而令自己的作文陷入偏题的泥淖。下面我以一篇话题作文为例,谈谈话题作文审题、立意的步骤与方法。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话题作文因取材广泛,立意多向,能更好地开启学生思维,激活学生想象,给学生以更多选择自由,越来越受到中考和高考出题者的青睐和广大考生的关注。据不完全统计,在2005年中考作文中,全国有63%以上的地市都是写话题作文,话题作文已经成为中高考作文考查最常见的模式,但在临场考试中,有不少中学生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真是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那么如何写好话题作文,尤其是考场话题作文呢?  相似文献   

12.
思维,被恩格斯誉为"世间最美丽的花朵".作文的过程其实就是思维的过程.学生普遍觉得新材料作文特别是议论文难写,难就难在思维;而思维难,难在学生思维普遍呈现的肤浅、单一和人云亦云,难在中学作文训练中普遍忽视思维训练.这是一个令学生和老师欲说还休的尴尬话题. 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材料作文,再一次把这个话题推到风口浪尖上.新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命题作文比较起来,更能提供给学生自主确定角度、立意、文体的权利,更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也凸显了对学生作文思维能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周永刚 《现代语文》2014,(10):138-139
立意就是要为作文明确一个正确、深刻、新颖的主题思想,是评价作文的基础要素。有些学生的作文文采不错,语言华丽,段落安排合理恰当,甚至还有不少亮点,但是最后的分数却较低,而导致这些学生作文分数低的因素在于作文立意的失误。学生作文立意的偏失有三种情况:一是作文主题负面消极,比如崇洋媚外、轻视我国传统节日、崇尚奢侈品,批判勤俭节约等;二是作文立意“老生常谈”,比如写“我的妈妈”还是写自己生病了,妈妈是如何不辞劳苦、丢下工作精心照顾自己的,依然采用别人写烂了的话题,人云亦云,肯定得不到高分;三是立意分散,找不到主题。学生以为作文字数写的越多越好,洋洋洒洒写了许多,却没有深入地把一个主题剖析清楚,立意不明确,再多的语言表达也算不上一篇优秀作文。为了避免上述问题的产生,帮助学生找准作文立意的切入口,教师要把作文立意的学习和指导作为高中作文课的重点内容,学习中要注意作文的审题立意指导,重视作文立意技巧的训练,提高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4.
【设计理念】 在作文教学中,许多学生常常面对一个作文题目无从下手,不论是命题类或话题类,尤其是意义表达抽象、深刻的话题常常令学生无从下笔。他们不是审题偏差就是立意空泛。作文的构思成为学生写作的一大难点。这堂课希望通过对学生多样化思维的训练来引导、培养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开放式思维方式,从而降低审题难度,缩小选材范围,明确立意方向。教学立足题目分析、当堂实践、例文评点、拟题训练,让学生主动学习,通过自己的参与来归纳构思方法,学会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5.
高考作文占分比例大,应考训练不容忽视。笔者针对考场作文的特点,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多年的教学实践,在高考复习的冲刺阶段,对学生进行作文"八项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训练审题:准确全面,立意新颖文章的立意取决于审题。特别是材料作文,如果审题不清,那么立意就不准;立意不准,就会出现偏题、跑题的现象。在指导学生审题时,应告诫他们:①不能匆匆"扫描"考题,而要一个词、一个词地在心中默读,强迫自己定下心来,把命题中的每一个字看清楚。②找出考题中的"关键词"。  相似文献   

16.
所谓话题作文,即在命题时,提供一个内容,即"话题",要求学生围绕这个"话题"来写作,至于立意、选材、文体、表达等则由学生自由选择,自由发挥。正因为话题作文要求宽松,没有多少审题障碍,看起来比较好写,但恰恰是因为这一点,往往易让学生产生一些错误  相似文献   

17.
王玉玲 《现代语文》2013,(8):139-140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对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文学素养有其重要作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对作文教学的定位失误、本末倒置、方法单一、"主体"缺位,学生望而生畏、心存疑惧,致使作文教学成为"老大难"。教师应改变作文课的教学思路和训练策略,让学生写出选材立意、篇章结构和语法修辞等方面都有创新的文章。那么,如何提高初中作文教  相似文献   

18.
<正>话题作文因文体不限,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为学生张扬个性、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综观近几年中考作文命题,话题作文呈主导地位。那么,如何才能写好话题作文呢?一、审题要仔细话题作文的审题包括审"话料"、  相似文献   

19.
在话题作文的训练中,学生可以根据话题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从不同的角度选择不同的写作内容,充分发挥学生的自由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写作时都能做到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但是,学生在写作中往往会步入以下几个误区:一、把话题当成作文题目话题作文往往是通过一段提示语提炼出一个中心词,即作文的话题。如:有一句著名的格言:“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善于“打破沙锅问到底”的人,就能有所发现、发明、创造。请以“问号”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语文教学与研究》)。提炼出的话题是“问号”。很多同学读了该提示语后,竟不假思索地把作文题…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写,就要先让学生学会想。只有学生的思维具有了一定的广度和深度,作文的立意才能深刻;只有学生的思维具有一定的辩证性,作文的表述才能周密严谨;只有学生的思维条理清晰,作文的结构才能合理;只有学生的思维敢于创新,作文的内容才可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基于以上的认识,作文教学应以学生为本,从思维训练入手,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注重求真求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