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舜称帝显贵之后仍然弘扬孝道,十分孝敬父母,友爱弟弟象。在象改正了错误之后,让其担任了相应的公职。舜帝一生孝悌仁爱,名垂青史,为后世树立了典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舜帝为五帝之一,一曰生于姚墟,故姓姚;二曰封于虞,故姓虞,称虞舜,传说舜帝目有双瞳故名重华.舜帝为黄帝八世孙,因家道衰落,五世庶人,家境清贫,经历坎坷.舜从小从事各种体力劳动,在历山耕耘种植,在雷泽打鱼摸虾,在黄河之滨制作陶器,为了生计,颠沛流离.此外,舜的家庭非常特殊,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愚昧无知,生母早亡,瞽叟续娶,继母两面三刀,生弟名叫象,象桀骜不驯.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但舜始终对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坚守孝道,对弟弟十分友爱.舜受到乡邻爱戴,他到了哪里,人们都愿意追随,因而"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即因追随他的人多,一年成村庄,二年成小镇,三年成城市).相传舜在20岁时,便以孝道而闻名天下.  相似文献   

3.
虞舜是孟子非常推崇的一位上古圣王。孟子将虞舜塑造为一位躬行孝道的"百世之师"。《孟子》中的虞舜行孝的故事根源于《尚书》的《尧典》、《舜典》等篇章,但并非完全忠实于历史文献,而是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文学演绎。在虞舜形象文学化的过程中,孟子提出了自己的道德伦理主张,并成功地塑造出舜和其弟象这两位经典的正反面角色。在进行人物形象塑造的过程中,孟子借用历史经典事件和人物作为原型,使得故事内涵更为丰富,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并且在其中注入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瞽叟生舜"的故事关目源自商人创世神话,瞽叟在创世神话中乃是一个黑暗的混沌元神,舜(帝俊)则是一个光明儿神,瞽叟生舜的关目乃是黑暗世界诞生光明世界的创世过程的形象表达;"瞽叟生舜"与另一个创世神话"七窍凿而混沌死"的混沌神话在深层具有共同的原型结构,瞽叟和混沌在原初很可能是同一个神;光明世界诞生是通过与黑暗世界的对抗和冲突、最后打败黑暗世界的方式完成的;舜作为中国上古孝子贤君的形象,是春秋至秦汉间对舜形象和舜故事的伦理化处理的结果,这个处理既具有重大的文化意义和价值,同时也掩盖了其创世神话的原初特征和内容。  相似文献   

5.
五帝之一的舜帝被誉为"德圣孝祖",《史记·五帝本纪》评价其"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舜帝精神早已成为一个固定的文化符号为人神所共仰。舜帝抚琴吟咏《南风歌》,使舜帝文化符号成为运城盐池古诗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舜帝文化符号,既是盐泽之富的缔造者,又是亭台楼阁的文化之源,其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6.
《职业圈》2006,(12)
以史为鉴广传美食佳话相传两千多年前,开明有为的舜帝在一次南巡时,走了整整四个月,查无音讯。两位美丽的妃子娥皇、女英焦急难耐,终究敌不过对舜帝的思念之苦,便带领几名御厨和随从乘船逆江而上,靠岸巴丘(今岳阳县),到处打听舜帝下落。历  相似文献   

7.
舜网(www.e23.com.cn)作为济南市惟一一家具有登载新闻业务资质的网站,积极配合济南市的重大涉外活动,开展有声有色的网上宣传,以快速及时的滚动新闻、浓郁的济南地方特色、舜文化底蕴的精美网页赢得了业内人士和网民的称道,现日浏览量已达30万人次,成为对外宣传济南的坚实平台。舜网的创新主要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一 关于象1 .象思维人类创造了两种思维方式 :一是形象思维 ,二是概念思维。《不列颠百科全书》中介绍 ,概念思维是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的创造 ;据《周易》记载 ,形象思维是中华民族祖先伏羲氏的创造。苏格拉底生于孔子去世之后 ,伏羲氏则是孔子之前的远古圣贤 ,所以 ,形象  相似文献   

9.
视觉效果是诗歌的重要审美要素。它通过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或所激发的想象,以及语言文字本身所产生的画面感来实现。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所在;中国诗歌崇尚写意,重视诗歌带给读者的感官体验,很多古典诗歌仿佛水墨丹青的写意画;西方诗歌重理性、逻辑,强调写实,很多西方诗歌就像质感丰富的油画。中国诗歌传到西方之后给西方带来了"意象派"的革命,开创了西方诗歌创作的新思路,后现代的视觉诗更打破了传统语言形式,突出视觉效果。通过对比汉英诗歌在语意视象和语形视象上的差异,揭示了汉语诗歌在视觉效果表现方面的独特优势及其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十时整,高健健准时走进了咖啡馆的门。她看见我,有点抱歉的样子,说不知是否迟到,我笑笑摇头。她说,由于连着四天在做《家人》的节目,昨天晚上回到家,家里已乱七八糟的象一个猪窝,这让特爱整洁的她不堪忍受,挽起袖子,一场大干之后,一看已经是夜里三点多钟  相似文献   

11.
老子和庄子都提到"道不可言",认为在道与言之间存在一个悖论。其实"言—象—道:道寓象中,言象意道"的"象"思维模式,正是中国古人的诗性智慧所在,中国的传统文学与绘画都秉承了这一点。在灵动鲜活的"象"中,蕴藉着生生不息的生命意蕴,也即"大道"。老庄之所以言论不休者,皆是以言语造象,以象意道。  相似文献   

12.
正毛泽东的故乡为何叫韶山,以前我不明白,不久前的韶山之行我才清楚,原来是因为舜帝曾在此演奏韶乐而得名,想不到韶山和音乐还有着如此美妙的联系。韶乐是何种音乐?我不知其详。据说孔子在齐国听过一次韶乐后便沉醉其中,一连三日有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圣人连连赞叹"尽美矣,亦尽善也"(《论语·八佾第三》),"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论语·述而第七))。韶峰又名仙顶峰,海拔520米,是南岳72峰之一,也是韶山第一高峰,位于毛泽东故居西南3千米处。听说韶峰便是舜帝演奏韶乐之  相似文献   

13.
张雪奎 《职业圈》2012,(4):86-87
慎子曰:忠未足以救乱代,而适足以重非,何以识其然耶?曰:父有良子而舜放瞽瞍,桀有忠臣而过盈天下,然则孝子不生慈父之家,而忠臣不生圣君之下。故明主之使其臣也,忠不得过职,而职不得过官。  相似文献   

14.
扇子在中国已有40000余年历史。关于扇的起源,最早应是晋人崔豹《古今注》中提到的“舜作五明扇”,“殷高宗有雉尾羽”。这种长柄大扇,并非用来纳凉,而是由侍者手持,为帝王贵族障风蔽日所用,以后成为一种仪仗,所以又叫“仪仗扇”。在敦煌壁画上,可以见到使用这类扇子的生动画面。到了汉代,作为摇风纳凉用的扇子开始出现了。  相似文献   

15.
杨同桂的《沈故》是其撰写《盛京疆域考》后剩余材料集成,因而呈现了庞杂而零散的特点。《沈故》共205条,除了大量的地理故实记载外,还记录了清代盛京地区风土民俗事象,如衣食住行、婚丧嫁娶、民俗观念等。《沈故》从一个侧面真实反映了清代东北地区的民俗生活现象,对当下民俗事象起源与流变的研究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慎子曰:忠未足以救乱代,而适足以重非,何以识其然耶?曰:父有良子而舜放瞽瞍,桀有忠臣而过盈天下,然则孝子不生慈父之家,而忠臣不生圣君之下。故明主之使其臣也,忠不得过职,而职不得过官。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象思维和语言以"立象以尽意"为主要特征,有限的语言却能表现出深层的意蕴和复杂的思想情感。在文学艺术与鉴赏活动中,中国传统象思维和语言表现出如下审美特征:创造性的审美特征,多义性和模糊性的审美特征,含蓄蕴藉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系统考辨和内容读解,发现毛泽东词《沁园春·雪》在通行的各类选本和教材中的诗句"原驰蜡象"有文字偏失,应为"原驱蜡象"或"原驱腊象"(两种形式的存在各有原因)。本文还借此试图倡议建立一门"当代文献学"。  相似文献   

19.
假如没有大象,人类会感到寂寞吗?此话题似乎无关紧要,先容我说说大象。我曾问过棋友:象棋的名称缘何而起?答曰:将士象车马炮,象的体型最大,棋盘上有“楚河汉界”,可见象棋就是(汉代)古军棋。但有人反驳:象能打仗吗?能。《旧唐书真臘国(印度支那,今指柬埔寨)传》载,“有战象五千头,与邻国战,则象队在前”。我看过泰国的歌舞史诗,成群大象身披  相似文献   

20.
《孟子.尽心下》"二女果"之"果"字,历来多被解为"侍奉",其实"果"应该是"倮"字(即"裸"字),根据历史文献和出土帛书的记载,舜精通房中术,说他"以二女赤体自侍",这完全是有可能的;因此,释"果"为"倮"("裸")也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