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川南黔北地区是今天中同白酒的最重要产区。川南黔北名酒区的形成是以这个地区内独特的自然、文化等资源背景为前提的。酒文化作为该地区重要特色文化,具有独特性、稳定性与多样性特征。这些特性的形成与该地区优良产酒自然条件、民间尚酒氛刚、稳定宽松酒业政策和酿造科技密不可分。在历史时期发展的过程巾,这个地区酒文化义受到外来文化、政策方面的影响得以强化。反过来,这个名酒地区的形成对川南黔北区域内建筑艺术、文化景观方面产生重大影响,也成为川南黔北地区传统文化认同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川盐入黔是贵州用盐的主要途径,它不仅解决了贵州的食盐问题,而且打破了黔北闭塞状况,加快了该地区对外开放的步伐,带动了沿岸交通运输业、酿酒业、采矿业等的发展,推动了黔北城镇化进程,对促进黔北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而川盐入黔的形式随着社会的变化而不断变迁,文章论述了川盐入黔的历史变迁及其对黔北社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傩文化是一种古老的文化现象,在黔北农村有着广阔的市场。要发掘其文化意义及对黔北农村的影响,就需要进行大量的实地考察和调研。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不同坛班的考察,足见傩文化形式所隐含的是黔北农民的生存模式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论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座谈、访问、数据统计相结合的方法,就黔北地区各中学音乐教育现状展开调查。调查结果表明,目前黔北中学的音乐教育情况还存在学校管理层理念跟不上、经费投入少、一线教师认识不到位、教学内容单一等一系列问题。笔者就以上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何婧媛 《海外英语》2020,(7):122-123
黔北茶文化不仅是贵州民族文化的中的瑰宝,也是中国茶文化宝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茶文化是制茶、烹茶、饮茶的文化,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部分,茶文化已广泛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密切结合民间习俗、民族传统,同时与儒家、道家、禅宗等思想相互融合,不仅能够体现一个地区的历史底蕴与经济价值,也是生活方式与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构成形式.该文旨在搜集并统计黔北茶文化外宣翻译的相关语料,考查并梳理其现状、发展趋势与特点;其次,从翻译理论的视角对所搜集的语料深入分析与评估,研究译本中所体现的茶文化翻译常见问题;再通过语料分析中所得出的结论,从整体上分析当前黔北茶文化外宣翻译研究的空白与不足;最后综合以上三个部分的研究结果,对当前黔北茶文化外宣翻译中的问题源头进行深入探讨,并寻求解决之道,为茶文化外宣文本翻译实践提供借鉴,以促进黔北地区以及我国茶文化的有效译介和传播.  相似文献   

6.
韩滔 《毕节学院学报》2012,30(7):108-113
"吃油茶"是黔北地区民间流传已久的一种生活习俗,作为一种饮食文化,它的产生、发展、存在形态以及长期存在于人民群众生活中的原因和价值值得探究。而作为一种地域文化个性,油茶又蕴含了黔北独特的人文风情及文化心理,同时成为黔北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它的深入研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抗战爆发后,作为大后方之一的黔北地区,一批近代工业兴办起来,城区商店林立,工商业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这是在抗日战争这一特定背景下受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黔北工商业在抗战时期的发展,无论是对于当时的抗战形势,还是对黔北当时及以后的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黔北地区的小微文化企业为个案,对发展背景、发展状况、发展经验和存在问题等进行分析,结合未来的发展趋势,深入研究贵州小微文化企业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本文勾勒出黔北文学自1949年到1999年的发展脉络,对黔北文学各个阶段的特点作出论述,对黔北的主要作家蹇先艾、付泽、石果、何士光、石定、李宽定、石永言、赵剑平、戴绍康和主要诗人廖公弦、李发模、周嘉堤等人创作进行评述。并对黔北文学的一些状况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黔北地区历来重视教育,历史悠久。早在西汉时,就有群舸人盛览,从游于司马相如,“归以授其乡人,文教始开。”东汉时,尹珍更是北上中原,师从许慎,学成之后,在黔北设立“务本堂”传播汉学,打通了儒家思想传入西南的文化通道,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大量高校、科研机构及文化人士内迁贵州.在这一过程中,贵州文化与中华主流文化得到直接接触、交流、融合的机会,对贵州文化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与此同时,中华主流文化也受到极大震动和激荡,贵州文化对内迁高校、文化学者、现代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丰富和发展了中华文化,同时也显示了贵州文化的独特魅力,是贵州对中华文化发展所作出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田维华 《铜仁学院学报》2009,11(2):42-45,49
北宋被灭之际,南宋中央调遣黔南路贵州防御使军政府思播黔军,前往陕西、河南抗击金军南下达十年之久。此举击破了金朝意图越过秦岭,由西向东吞灭南宋的战略目的。在蒙元消灭南宋的过程中,灭掉了已存在五百年南诏国的蒙古大军,在二十年问打不进贵州。最后以和平方式将宋朝的黔南路贵州省演变为元朝统下的顺元路宣抚司。元中央政府调“宋旧军思播田杨”黔军,参加抗击缅军及八百媳妇国反叛之战,巩固了元朝在西南的政权。明朝改“顺元路宣抚司为贵州宣抚司”,仍利用黔军思播参加消灭云南蒙古梁王的战争。  相似文献   

13.
丈雪和尚是明末清初著名的临济禅宗大师 ,为破山大师的大弟子。他在黔中开辟禹门道场 ,弘传临济禅宗 ,培养弟子 ,开发黔北 ,影响遍及海内外。其之禅学提倡“即心即佛”的本体论、“亲证顿悟”的方法论和“无事即佛”的宗教归宿论 ,具有浑然一体、棒喝交施和人伦宗教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农村聚落形态的变迁是农村社会发展的见证,是农村聚落文化的客观表现。通过对贵州玉屏县北侗村寨的实地调研,归纳北侗村寨变迁的特点及现状,从有形与无形因素两个方面分析新形势下北侗传统聚落文化保护所面临的困境,并从物质与精神两个层面探索聚落文化保护的对策,以期为协调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与传统聚落文化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柯卓香先生的画册赏析入手,从中抽取出的长征路经遵义时召开的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娄山关战役及毛泽东的有关诗词所构成的革命历史文化和有清一百多年间由郑、莫、黎为代表的黔北文化在画册中的生动画面,评述柯先生在这两种文化交汇的黔北几十年的生活、感受并饱含深情地,富有创意的表现,来探讨文化与作者、文化与绘画、文化与历史的种种连带,伴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文化的概念丰富复杂,经济的形态千变万化,文化与经济的联系密不可分。贵州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独一无二的物产资源、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但长期以来文化与经济的发展相对滞后。改革浪潮冲击下的贵州利用自身优势正在崛起,文学成为文化与经济的良性媒介和隐性桥梁。黔北的发展与革新是整个贵州现代化的缩影。  相似文献   

17.
云贵总督岑毓英在中法滇越勘界之初,为保疆土不失,未雨绸缪,出谋划策。他根据中越边界的实际情况,提出固藩属,保越祀;争北圻固边防;收民心,依民众等主张,积极为我方在界务交涉中做好策略准备。  相似文献   

18.
创业教育对推动创业实践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首先阐述了创业和创业教育的密切联系;其次依赖网络调研结果,分析了贵州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实现困境;再次对贵州创业教育的发展路径进行深入剖析;最后阐述了创业教育的贵州样本对欠发达地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网络生产力是以互联网为平台、以信息传播、交换为内容的一种新兴的生产力。文章回顾了网络生产力的概念,分析了网络生产力对贵州民族地区的作用及贵州民族地区网络生产力发展概况,提出了以网络生产力发展贵州民族地区经济的几点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中,贵州面临任发展经济、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的双重任务。国发[2012]2号文件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及建设,提出了新的目标,这对于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作为国家重要生态屏障而经济社会欠发达的省份,如何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之间的矛盾,实现二者协调发展,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