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每一种语言都会涌现出新词语。要想了解该国文化及社会情况,跟踪学习该国出现的流行语是一种较为重要的方法。本文将探讨日语教学与中日语流行语的关系,教学中充分利用新词语,可加大学生的语言信息量,使其正确地了解日本社会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的逐步提高,网络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中,人们通过网络能够更快速、精准地了解新闻、热点时事等,网络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捷。网络语言就是基于此种环境应运而生的新兴事物,可以将其看作一门专业语言,反映着社会的发展状况。在网络时代,人们的思维方法、价值取向等都随着潮流不断变化,对传统语言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本文针对网络流行语进行简要分析,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3.
受互联网与英语巨大影响的当今社会,我们的语言也随之而发生变化。网络语言的流行,尤其是中英文的混搭,越来越多地反映了人们生活方式、思维的改变以及社会的变化。本文从网络流行语中与英语相关的网络流行语出发,研究其多种表现形式,希望能通过具体的网络流行语来进一步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网络语言,对网络语言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流行语的产生与传播,折射了当代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通过对当代流行语的概念、来源、基本类型进行梳理与归纳,挖掘流行语产生与发展的背后动因,探讨流行语言的社会现象和根源.  相似文献   

5.
流行语如反映社会万千姿态的一面镜子,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比一般语言蕴含更多人文气息和文化价值。为从流行语动态变化中观察日本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探寻日本社会文化心理,通过展现和分析近年日语流行语大赏词汇,总结出日语流行语具有短小精悍、依赖性强以及层出不穷的特点,探求日本流行语背后的社会人文心理,最后得出结论:流行语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根植于社会生活,蕴含着日本文化,从其本身来看说是语言的载体,更深刻地影响了日本社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6.
网络流行语是一种新兴的语言形态,被年轻网民所创作、使用和传播,是反映当代青年心理需求与时代特征的亚文化符号,而且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对网络流行语进行简要总结,并对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重塑的对策进行细致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首先对《咬文嚼字》评选的2012-2021年“十大网络流行语”的基本语言形态特征、网络搜索指数及走势进行了量化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其产生、流行和发展体现的语言规律及舆情和社会动因。针对近十年网络热词流行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探究网络传播和流行语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8.
中国青少年流行语可归为五类,调查发现按使用频率,讽刺、挖苦、攻击性一类的语词位列第一,绝大多数青少年在使用流行语时会刻意选择场合及对象,且对流行语在总体上持肯定的评价。现行的青少年流行语存在语言表达失范,不利于普通话的推广;具有挖苦、讽刺、攻击性;暴力语言、秽语充斥其间等问题。应关注青少年流行文化,教育引领青少年价值取向;加强网上信息管理,营造纯洁、文明的语言环境;建立社会支持系统,遏制不健康流行语。  相似文献   

9.
春节联欢晚会从开播至今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每年春晚都会产生大量传播度很高的词句,口口相传。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典型的语言模因现象。语言模因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也是流行语形成的源泉。基于模因论对2013年春晚流行语语料进行的定性研究,将2013年春晚流行语与语言模因论结合,探讨2013春晚流行语的模因形成方式及其所产生的效应,丰富了对模因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考察汉语网络流行语的形成缘起、语言变异特征、所代表的社会文化、所表达的情绪等因素,从语言模因现象的类型、变异和形成这三个视角对近六年来的六十个汉语网络流行语进行了特征分析,构建了一个简易有效的英译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1.
新闻与舆论     
新闻传媒以最新事态和社会问题为基点 ,反映舆论 ,引导舆论 ,使社会公众能够认清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正确对待各种社会现象 ,提高改革的承受力和使命感。社会公众是新闻舆论产生的主体 ,最新事态是新闻舆论的产生的本源 ,意见表达则是新闻舆论的表现形式 ,三者既相互联系 ,又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2.
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社会现实及其发展变化都会在语言中有所反映。男女曾经不平等的社会地位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都体现出来。通过从词汇和交际中的话语风格等方面考察性别差异在英语中的表现,有助于进一步理解语言的社会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自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以来,当代农民小说创作走过了近70年的艰难历程。把这些创作罗列起来,不难发现,农民小说创作具有史诗和活化石的性质,是社会律动的一面镜子和百科全书,艺术地反映了我国70年农村社会变革的历程和广大农民的心理路程。  相似文献   

14.
作为独特流派的城市文学,京味小说的发展历程折射出北京城市社会的变迁以及该变迁对城市社会单元———家庭产生的深远影响。《四世同堂》和《钟鼓楼》分别是对京味小说具有开创之功的老舍先生和京味复兴时期刘心武先生之作,对北京市井阶层的关注和描写是两本小说的相似之处。两本小说中关于家庭结构及家庭成员、家庭成员就业与家庭日常、街坊邻里与人际关系三方面的叙述,充分反映出城市变迁对于家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语言规划是对社会语言生活的一种人为的干预,语言政策是语言规划推广的保证,语言规划的提出、语言政策的制定要根植于该语言共同体的社会背景,充分考虑民族构成、历史文化背景、以及该语言共同体所处的国际政治背景、社会变更、科技进步以及语言自身发展所造成的语言变异等各方面的情况。我国建国后的语言规划、语言政策做到了根植于国情,是较为成功的。  相似文献   

16.
通过文献资料、田野考察和专家访谈法对哈尼族秋千、武术、摔跤传统体育项目的历史演进过程进行分析,发现独具特色的哈尼族传统体育文化思想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需求的不同,体育文化特质的流变过程反映的就是一部宏大的哈尼族社会发展史.研究这一文化流变过程并在这一文化变迁的现实中寻找哈尼族民族前进的社会、文化学动因,对促进哈尼族地区的文明进程,把握好哈尼族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选择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社会作用和民族文化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清末云南地方修律中的国家法和习惯法之间是一个从对立陌生到融合互补的过程,从中折射出清末修律过程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并体现在从中央政权建设和权威渗透的途径、地方新兴势力的体制纳入需求与现实之间的张力预备立宪下地方自治的要求、民间社会秩序需求的地方法治等具体方面。分析的结论是: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存在相互作用和补充的形态,并在地方文化权力关系网络、在组织运作场景的权力关系网络的纽结、场景成员的策略和行动以及与行动关联的知识、制度、行为习惯和利益中,保有和发展这种互动的连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立足经验分析与制度分析,以我国社会体育服务组织为研究对象,总结并反思了社会体育服务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优势与不足,在分析该类组织培育与发展背景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培育与发展社会体育服务组织的策略,力求充分发挥出社会体育服务组织在社会体育治理中的功能和作用。提出的思路包括,在培育方面,要从基础发展到战略高度,从平台搭建到政策导向,从扶持关系到合作关系,从制度设计到多方监督;在发展上,扩大社会体育服务组织的规模,提升社会体育服务组织能力建设,规范社会体育服务组织的运作,建设职业化管理和专业化服务队伍。  相似文献   

19.
运用文献资料法、解释学方法和逻辑分析法,基于武术理论和价值、教育价值、马克思主义哲学及教育理论关于人全面发展的学说对当代学校武术教育价值进行解读。学校武术教育价值反映了人们对学校武术教育的需求,这也是由人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尤其处于中国当代社会转型期的学校,其绝大多数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低下,因而人们迫切地呼唤学校予以社会适应能力教育,这中间也包括致力于社会适应能力发展的武术教育,以便使之奠定以满足学生现实需要、释放武术教育功能和实现武术教育价值为内容的基础,在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中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20.
社会规律是主体活动的结果 ,社会规律存在于社会主体的活动之中 ,但主体的社会实践活动本身并不等于社会规律。社会规律反映的是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是社会主体实践活动的产物 ,是主体自我运动、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自组织规律 ,因此社会规律是自为的规律。社会主体的物质生产活动实质上是社会主体和自然界的统一活动 ,物质生产活动首先要遵循自然规律。自然物质及其规律的客观性决定了历史活动的客观性。社会主体的物质生产活动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生产活动的物质性和客观性 ,决定了社会主体活动的客观性 ,社会主体活动的客观性决定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