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雷惠玲 《儿童音乐》2010,(12):45-48
20世纪20-30年代,黎锦晖创作的歌舞剧和表演曲风行全国,有的作品甚至家喻户晓。他从最简单的儿童行为特征出发,用最能上口的旋律创作了歌舞剧和表演曲这两种儿童歌舞音乐的艺术形式。有专家评论说,黎锦晖的作品流行不仅对当时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对社会教育也有重要影响。黎锦晖的儿童歌舞音乐作品有如此感人的力量,这是因为作品适应当时的时代思想倾向,具有深刻的美学思想意义。  相似文献   

2.
黎锦晖首创了儿童歌舞和儿童歌舞剧这一体裁,处处以儿童为本,为儿童着想,本文从审美方式的显层面和潜层面探讨黎锦晖儿童歌舞作品的游戏精神;从儿童心理的角度探讨作品彰显的儿童游戏精神;最后从作品中的游戏精神来探讨作品的审美价值,以揭示黎锦晖作品何以在“五四”时期风靡一时。  相似文献   

3.
黎锦晖是20世纪中国乐坛上一位优秀的音乐家,一生创作了众多音乐作品,尤其是他在20世纪20年代创作的儿童歌舞音乐作品更为突出,其对少年儿童的针对性教育,是中国历代教育中所少有的.他的儿童歌舞剧,在当时来说,不仅是在对古代歌舞教育的继承和创新,而且对于今天的儿童教育,甚至是对于学校的素质教育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本文通过对黎锦晖的儿童歌舞剧的浅析,旨在强调黎锦晖儿童歌舞剧教育方面的不可抹灭的功绩.  相似文献   

4.
蓝霞  陈其射 《太原大学学报》2009,10(2):63-65,73
黎锦晖是上个世纪儿童歌舞剧的创始人,但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其儿童歌舞音乐的评价仍存有争议。因此,重拾历史遗留问题,将其抽象到音乐美学的高度来分析问题,是十分有必要和有意义的。本文结合黎锦晖的儿童音乐作品和论著,分别从音乐的内容、形式等方面对黎锦晖的儿童歌舞美学思想的理论来源、基本观点、思想实质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此来解析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的真正内涵。  相似文献   

5.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我国现代音乐教育及专业音乐创作有了初步的发展。儿童歌曲创作在经历了学堂乐歌的雏鸟初啼之后,也转入专业创作时期,音乐家用自己良好的音乐笔触和技法开始创作儿童歌曲。这一时期为儿童音乐的发展作出贡献的音乐家主要有萧友梅、赵元任、黎锦晖、黄自等。黎锦晖最早开创了以培养儿童审美认知能力为主的儿童歌舞表演曲和儿童歌舞剧。他先后创作了24首优秀儿童歌舞表演曲和11部儿童歌舞剧等,如《可怜  相似文献   

6.
儿童歌舞剧     
儿童歌舞剧是将歌唱、舞蹈、戏剧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融为一体,有特定主题、音乐舞蹈、情景情节、人物造型、角色扮演、舞台布景、服装道具、化妆灯光等多种表现元素,由儿童亲自参与实践的一种综合性艺术表演形式。我国近代音乐家黎锦晖创作的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是中国现代歌舞剧的开山之作,他也因此被称为我国儿童歌舞剧的创始人,此外他还创作了20多部歌舞表演剧,11部儿童歌舞剧。  相似文献   

7.
黎锦晖是一位活跃于我国20世纪20年代"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音乐家。"五四"时期的音乐思想受文化启蒙思潮的影响,开始着眼于中国儿童歌舞音乐走什么样道路的问题。黎锦晖所创造的《葡萄仙子》这部儿童歌舞剧的主题思想是保护劳动果实,对儿童的美感教育有着积极意义。同时,黎锦晖把他所独创的儿童歌舞音乐赋予了教育功能,让儿童在学习音乐歌曲中感受美好的生活,这种教育功能是非常可贵的。  相似文献   

8.
黎锦晖创办《小朋友》杂志的历史功绩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为孩子们提供精神粮食,帮助读者“锻炼身体,增加智慧,陶冶感情,修养人格”;二是为孩子们创作了中国历史上重来没有过的儿童歌舞剧。他的儿童歌舞剧的基本主题是竭力表现对爱的教育与追求,同时在艺术上努力做到明朗而向上的思想基调、浓郁的童心童趣以及歌舞剧表现形式的水乳交融。作为《小朋友》第一任主编,他在我国儿童文学和幼儿杂志编辑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20世纪20年代的音乐大师黎锦晖所创作的儿童歌舞音乐作品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意义重大,它不仅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综合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对践行新课程改革标准和促进小学素质教育的发展亦有着重要的现实积极意义。文章针对当前小学音乐教育所存在的问题现状,提出将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作品应用于现行小学音乐教育中,从中探索出黎锦晖儿童歌舞音乐作品的推广教学和实践活动与音乐新课程改革的契合性及其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0.
蔡梦 《儿童音乐》2023,(1):47-49
<正>1927年完成的儿童歌舞剧《小小画家》选曲。黎锦晖词曲。一、题材内涵儿童歌舞剧《小小画家》塑造了一个有绘画才能的少年,由于受到来自家庭和私塾先生以知识学习为重的传统观念约束和管制,不能充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反抗、斗争和才华的展露,小画家最终获得母亲和私塾先生的理解和支持。作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教育制度的某些不合理之处,  相似文献   

11.
黎锦晖是"五四"运动前步入社会的一位音乐家,是我国音乐剧创作的第一人。黎锦晖的音乐剧,开了中国音乐剧的先河,是中国音乐剧的第一声春雷。  相似文献   

12.
音乐图像学作为一名独立而又交叉的学科,现如今正被一些音乐史学家们重视。它是以美术作品为线索进行音乐史研究,是对美术作品中的音乐题材内容进行分析与解释的有关音乐史。本文从黎锦晖出版的儿童歌舞作品的文字刊物图像进行分析,探索黎锦晖儿童歌舞作品的纯朴童真和符合时代气息的儿童形象,进而分析黎锦晖儿童歌舞作品艺术风格形成的成因。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长河中,被誉为"中国儿童歌舞剧之父"的黎锦晖的音乐思想,可以说是影响了一个时代。他创作的儿童歌舞表演曲和儿童歌舞剧通俗易懂,贴近儿童,富有儿童情趣。他注重贴近社会现实与平民大众,彰显了黎锦晖"平民性"和"基础性"的特点。他主张在快乐的表演中培养儿童健康向上的品格,启发儿童的创造性,对儿童的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老虎)小羊儿乖乖, 把门儿开开, 快点儿开开。我要进来。(小羊)不开不开不开不能开,母亲不回来谁也不能开呀!这首妇孺皆知的儿歌,半个多世纪以来,经久不衰、广为流传,它仿佛是一首活泼的民间歌谣,好听、好唱、易记、易学,有形有趣有味,生动感人,是一首有着特殊艺术魅力的儿歌。对此,人们只知其歌,不知其作者,更不知其出处,他,就是我国儿童歌舞剧的开创者——黎锦晖先生创作的儿童歌舞剧《神仙妹妹》中的第三场《老虎叩门》唱段。  相似文献   

15.
黎锦晖首创了儿童歌舞这一崭新的艺术体裁,并集编、导于一身。舞台布景以适合儿童需要,为儿童服务为宗旨,便于歌舞艺术的普及;为了更好地刻画剧中人物的性格和形象,为表演提供了极富表现力的动作支点和道具;同时还创造了一种在传统戏曲写意虚拟手法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戏剧的写实手法,作品充满了浪漫的气息。从黎锦晖为其儿童歌舞设计的舞台美术中不难看出他的别具一格——儿童性的体察,也为当时儿童歌舞的舞台美术开启了启蒙之窗。  相似文献   

16.
黎锦晖一生最重要的成就在于音乐教育事业.为推动中国音乐教育现代化进程所作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开创了"儿童歌舞表演曲"和"儿童歌舞剧"两种艺术形式;推行新的"惟美"的音乐教育理念;推行"平民"的音乐教育理念;对学校音乐教育方式的成功探索;创新音乐教材的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17.
《太原大学学报》2019,(1):80-84
黎锦晖儿童文学在现代儿童文学的整体发展中是颇具独特性的。这一独特性主要体现在黎锦晖进入儿童文学的独特方式以及对儿童文学发展路径的新探。他打破了五四时期儿童文学发展的主要途径和模式,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摸索出发展儿童文学的新路径。黎锦晖儿童文学作为现代儿童文学的组成部分,映射了现代文学的理念变革与语言转型,开辟了现代儿童文学新的发展方向,拓展了现代儿童文学的大众启蒙实践,也为当下儿童文学的发展带来新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大连大学学报》2019,(2):141-144
黎锦辉,作为我国儿童歌舞剧这一体裁的创始人,因为历史大环境方面的原因,其备受当时文学、音乐界人士的争议和批评,甚至被称为"黄色音乐鼻祖"。斗转星移,随着时代发展、艺术文化思想以及社会观念的不断进步,后世的文人、艺术学者对他产生了新的认识和评价。文章通过对其作品和众多研究者的文章研究、梳理和挖掘,对黎锦辉在儿童歌舞剧和流行音乐方面的历史贡献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刘杰 《新疆教育》2013,(14):28-28
研究原始舞蹈的起源,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回答舞蹈的产生、原始思维的发展、原始艺术的特点和规律等问题,而且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人类艺术的发展史。黎锦晖是中国近现代音乐舞蹈史上一位举足轻重、引领时尚的人物。他以其超卓的创作激情和艺术天才,给中国传统乐舞注入了新鲜血液,开创了中国近现代校园乐舞教育的先声。  相似文献   

20.
论黎锦晖及其儿童音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弘毅 《文教资料》2010,(5):101-103
黎锦晖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登上中国乐坛的音乐大师。他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为孩子们编写歌舞音乐作品,用爱和美滋润了一代代少儿的心田。直到80年后的今天.我们仍然能看到重新排演的儿童歌舞剧.这些儿童歌舞剧仍然能使今天的孩子们从中受到熏陶和教育,让今天的教育工作者从中得到启发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