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乌鸦》是埃德加?爱伦?坡的一首著名诗作.坡以新奇的想象讲述了失去亲人的男主人公与通晓人语的黑乌鸦邂逅的故事.整片诗歌无论是在场景设置、题材选择,还是结构方式、韵脚使用等方面都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了男子的哀伤,但这种伤又折射出一种特殊的美感,即忧郁之美.从诗人的创作手法、乌鸦的“永不复焉”、话语基调理论以及坡本人的情感经历四个方面分析《乌鸦》中流露出的感伤之情,并探讨其悲中之美.  相似文献   

2.
执教者采用“体悟法”组织《氓》的教学.通过朗读、鉴赏、讨论、写作交流等环节,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情节丰富之美、情感变化之美,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诗歌人物形象,管窥《氓》的人物命运悲剧之美和自我觉醒意识之美.  相似文献   

3.
在重视本土课程建设的当下,梅山美成为地方本科院校美术专业创作教学中表现的主题之一.梅山美就是一种粗狂、怪野、质朴、精美的极具本土特色的美.在美术创作中以梅山素材为蓝本,自然是表现的好方法,能抓住梅山美的内在规律,使用独到方法来表现梅山美的气质,方可谓之高明.  相似文献   

4.
《我与地坛》中描写了地坛的荒芜,以及荒芜地坛之中斑斓的生命,更以及在荒芜地坛之中、斑斓生命之上、史铁生在痛苦之中由人的意志战胜厄运的自由选择。这样三重内容依次向读者展示自然之美的三重境界,即荒芜之美、生命之美、自由之美。这三重层层递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自然生命进程,是自然之美所在。  相似文献   

5.
李清照融闺房之秀与文士之豪于一身,既有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又有不让须眉的高远见识;既有洒脱的胸襟,又有执著的精神。从性别的视角来看,上述不同的个性特点让李清照既具有女性的共同特点,又让她在一般女性中鹤立鸡群,从而塑造了其独特的个性之美。正如有文艺理论家指出的:风格就是本人。李清照的个性之美反映到了她的词创作中,于是便形成了李词婉约与豪放兼具,洒脱与执著并存的独特美学风格,在中国词史上享有了令后人高山仰止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6.
从审美的层次上说,一部纪录片在创作中能够实现"合目的与合规律的统一",就体现了属于人类的创造性劳动,就能给人以"美的感受".本文分析了纪录片四个方面的美学特征;纪实之美、情感之美、阐释之美、自由之美.  相似文献   

7.
审美的自然境界是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主要体现形式,是审美的最高境界.由于生命境界与文化传统的影响,人们的审美认识由低级到高级依次表现为亲和之美、并育之美与无言之美三个审美认识层次,但是这并不代表自然境界本身的特征.审美认识的自然境界由于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日益沉沦的趋势.这是值得反思的.  相似文献   

8.
当代散文作家张立勤的散文带有浓厚的艺术气息和唯美色彩,其散文的语言之美在当代散文中是少见的.张立勤散文创作的意义在于颠覆传统散文的表现手法,大胆地进行散文艺术的革新,并以执著的创作追求自觉地把散文当作独立的文体创作来完成,以唯美的倾向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散文文本,成为现代艺术散文的守护者.张立勤对柔韧的生命精神的抒写,更是守护了一份高贵的情怀.  相似文献   

9.
以语言学及其影响下的各种学说为楔入点,以中国古代文论为基础,对贾平凹创作的艺术特色从意象层面做一简要分析.认为,由于受道家、玄学等思想影响,贾平凹以"无我"、"无欲"的心态创作出具有审美内蕴的意境和丰富内涵的意象,这一艺术特色也显示出他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对自然之美、人性之真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
关于禅宗和书法关系的研究,一般从禅宗和书法的相互影响去切入。本文尝试从另外一种角度,即禅宗美学的特质和中国书法艺术的内在理路的相通之处去研究。禅宗美学主要有四个特质:自由之美、空寂之美、圆融之美和顿悟之美,而这些在书法(无论是创作还是理论)的理路中都能找到。  相似文献   

11.
化学是自然学科中的基础性学科,其知识体系大多是基于化学科学实验,在与生活、自然相连接的化学实验过程中,可以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日常生活中同样可以发现自然中的化学之美,因而要用一双善于发现化学自然之美的眼睛,观察和发现中学化学中的知识性内容。  相似文献   

12.
爱德加.爱伦.坡在十九世纪的美国文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死亡恐怖短篇小说给人的印象最为深刻。他运用独特的创作手法来表现他独特的人生体验、精神孤独、对死亡的预见及对理想之美的渴望。他尤其擅长着意描写人类心理的无意识活动,探讨人的精神状态。本文将以此为切入口,分析《丽姬娅》中人物的心理发展过程,领略其中对人间之美的感悟、对天国之美的疯狂追求。  相似文献   

13.
以语言学及其影响下的各种学说为楔入点,以中国古代文论为基础,对贾平凹创作的艺术特色从意象层面做一简要分析。认为,由于受道家、玄学等思想影响,贾平凹以“无我”、“无欲”的心态创作出具有审美内蕴的意境和丰富内涵的意象,这一艺术特色也显示出他深厚的文字功底和对自然之美、人性之真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高中阶段古典诗词教学的现实困惑是:教师花大量时间去教古典诗词,教学却往往是低效的。原因在于,教师自身缺少对诗词本身的深入解读,也没有很好地带动学生去仔细品味。教师不妨在教学中引入文本细读的方法,带领学生聚焦细节,勾连全篇、涵泳咀嚼、激发想象,从而品出诗词的结构之美、情感之美、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15.
艺术家作为时代风气的先觉者、先行者、先倡者,理应肩负起应尽的社会责任,以“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标准投入创作,表现中国人民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伟大抗疫之战,表现信仰之美和崇高之美,以美的力量抚慰人心,鼓舞士气,见证时代,凝聚共识。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认识、了解艺术家基弗的生平及艺术创作特色,学习用综合材料的方法表现当代艺术之美。2.方法与过程:通过欣赏了解艺术家创作方式、特色,尝试使用身边废旧材料,运用点、线、面、肌理、节奏、视觉中心等艺术语言进行主题创作,表达情感。  相似文献   

17.
现代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化学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美、鉴赏美,以美的创造来了解化学现象,以美的想象来感悟化学知识,以美的形式来揭示化学规律,以美的意境来领略化学真谛。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发掘方方面面的美的素材,捕捉每一个美的机会,潜移默化地进行审美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张燕芳 《学周刊C版》2019,(19):178-178
我园在课程资源库建设中,立足幼儿发展的需要,重视自然材料的收集、整理、加工、存放和传递,以支持幼儿在与自然材料的互动中发展实践能力、探究能力、想象能力及创造能力。一般来说,自然材料是指自然、非人为的、未经加工整理的原始素材,例如树叶、羽毛、石头等。我园地处长三角,四季分明,于自然资源的收集上能清晰体现四季特色,因此,我们通过搭建与资源之间的桥梁,让幼儿在收集、整理、运用自然材料时感受到四时之美,重建人与自然、人与同伴的关系,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  相似文献   

19.
美国19世纪作家爱伦.坡的作品常以死亡为主题。他笔下的死亡充满了悲伤之美、恐怖之美和浪漫之美,他认为死亡之美才是极致之美。他如此钟情于死亡之美,有这么深的死亡情结与他的人生经历有很大的关系。他对死亡的描写也体现了他在失意的人生中对美的渴望与追求。  相似文献   

20.
卢梭对自然之美的具体描写和论述,分散在《新爱洛伊丝》、《爱弥尔》、《忏悔录》和《漫步遐想录》等作品中。本文以对这些材料的梳理概括为基础,阐释了情感深度体验与自然美生成之间的关系,并在自然美两种历史形态的宏观背景中,对卢梭超越古代美和古典艺术的审美倾向进行了论述。深入了解卢梭的自然美思想,对于研究从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西方文学的发展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