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9 毫秒
1.
南朝宋裴骃的《史记集解》、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以及张守节的《史记正义》,世称《史记》三家注。由于早期的《史记》注相继亡佚,《史记》三家注成了唐及唐代以前仅存的三部《史记》注作。《史记》三家注在集结前人《史记》注释成果的基础上,考释辨正,阐幽发微,从而将古代《史记》注释推向顶峰。在版本形式上,宋时出现了将《史记集解》、《史记索隐》及《史记正义》三家的注解一并散入《史记》正文下的刻本,这种以合注形态刊行于世的《史记》版本,即《史记集解索隐正义》,俗称《史记》三家注本。《史记》三家注本也是后世流传最广的《史记》本子。可以说,《史记》三家注在《史记》版本学和注释学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价值是多方面的,其影响是非常深刻的。  相似文献   

2.
史记 (汉)司马迁撰 (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 (唐)张守节正义《史记》原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卩通史。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记载了我国远古到汉武帝时的历史。本书这次点校,采用清朝同治年间金陵书局刊行的《史记集解索隐正义合刻本》为底本,由史学家顾颉刚等分段标点。为便利  相似文献   

3.
测议本《史记》,《上海图书馆善本书目》(1957年)著录为:《史记》130卷,汉司马迁撰,刘宋裴骃集解,唐司马贞索隐,张守节正义,明徐孚远,陈子龙测议,明万历刻本,清吴熙载跋。笔者认为此书无万历刻本。  相似文献   

4.
高正伟 《图书馆杂志》2012,(2):75-81,74
《孟子赵注》版本可考者实始于宋,其主要有三个系统:一是经注本系统,即《孟子》与赵岐注的合本,也可称单注本或章句本系统;二是与伪孙奭疏相结合的注疏本系统;三是晚起于清代焦循《孟子正义》的新注疏本系统。经注本系统宋元以刻本为主,包括蜀大字本、巾箱本、小字本、岳氏本、世彩堂本等;明清刻本、抄本皆有,包括吴抄校本、永怀堂本、毛抄校本、何氏兄弟抄校本、戴震抄校本、孔本、韩本等等。各版本之间有较为复杂的源流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论文是对元刻《史记》彭寅翁本进行的专题研究。属于对《史记》进行版本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元刻《史记》彭寅翁本刊行于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是目前存世《史记》版本中仅次于南宋黄善夫本(1196年刊行)的已知的第二个三家注本。它也是从南宋黄善夫本到明代廖凯刻本(1517年刊行)三百多年间国内惟一的《史记》三  相似文献   

6.
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校勘方面主要依据张文虎《校刊史记集解索隐正义札记》,不取各本参校,不出校勘记。因此,有一定局限性,讹误衍脱在所不免。本文专就衍、脱二类作一校勘举正,衍者删之,脱者补之。一,衍文:《五帝本纪》:西至于流沙。正义:济,渡也。《括地志》云:"居延海南,甘州张掖县东北千六十四里是。"(1/1/12)按,"济,渡也"三字为衍文,《史记》正文无"济"字,无须解释。或许正义以"济渡也"解释"流沙",但"流沙"并  相似文献   

7.
重言重意本《春秋经传集解》在今存宋刻版本中数量最多,也最不为人所重。本文选取四种重言重意本《春秋经传集解》,包括宋潜府刘氏家塾刻本、宋龙山书院刻本及两种宋刻巾箱本,考察其附入内容的异同及相互关系;并与今存其他类型的宋刻《左传》版本相比较,考察各本经注、释文文本的异文特征、文本源流,希望对宋刻重言重意本《春秋经传集解》的文本来源及文字质量有更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书史简编》(刘国钧著,郑如斯订补,书目文献出版社,1982年10月版)一书的第80页中,将《史记集解索隐正义》一书,误印为《史记集解索引正义》。其中将“隐”,误作“引”字。在这里,虽然“引”,“隐”二字  相似文献   

9.
建安黄善夫所刻的《史记》,是历来学者公认的宋代名刻之一,上海涵芬楼已影印于《百衲本二十四史》中。黄本《史记》,合集解、索隐、正义为一书,半页十行行十八字,小字注双行行二十二、二十三字,细黑口,双鱼尾,左右双边,耳记篇名。是刻卷首集解序后有“建安黄善夫刊于家塾之敬室”双行牌记,目录后有“建安黄氏刻梓”篆文双行牌记;宋讳缺笔至敦字。考宋光宗赵悖,兼讳敦、弴、錞鹑等字,可见此书当为南宋中叶宁宗庆元至嘉定年间(1195至1224年)刻本。  相似文献   

10.
黄善夫于南宋光宗末年首创《史记》三家注合刻体例,其后九十年,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安福彭寅翁再次刊行三家注合刻本。此本是继黄善夫本后的第一部《史记》三家注本,但与黄善夫本并不完全一致,最为明显的特点是所载三家注文不全,并因此为后人所讥,斥其删削三家注文,遂不为学界所重。今考此  相似文献   

11.
王锷 《图书与情报》2006,(5):106-111
珍藏于国家图书馆的八行本《礼记正义》70卷。是目前所知最早的《礼记》经、注、疏合刊本,也是南宋浙江刻本中的代表作。文章通过对八行本《礼记正义》刊刻、流传及其收藏经过的考查,探讨了八行本的学术、版本和艺术价值,也说明了私家收藏在中国古籍流传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是清代《易》学的代表作,其版本有有获斋本、思贤书局本及三余草堂本三种。本文详细查考了三种版本,特别是利用了国家图书馆藏有获斋本,对《纂疏》的版本系统、特点作了分析,认为现有《纂疏》的影印、排印本,多选择三余草堂本作为底本,未反映该书的原貌。如有重新整理《纂疏》的可能,应当选择初刻本有获斋本作为底本。  相似文献   

13.
张伯行《近思录集解》的初刻本仍有留存,现藏吉林省图书馆和日本东京大学图书馆。此初刻本鲜见流传,目前只知道马氏存心堂本源于初刻。乾隆元年尹会一重刻张氏《集解》,此本流传很广,影响深远,今人论述多以此本为底本或参考,有的以为该本据叶采注参补或自行删改的条目为张伯行原注而产生误导。初刻本保留了张氏《集解》的原貌,可以纠正学界的这些错误,也有助于理解张氏《集解》的特征和成就,重估张伯行在理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裴骃《史记集解》保存了数目可观的汉魏古注,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值得注意的是,它最早大规模引用了《左传》杜预注,因此,《史记集解》对于研究早期杜注的接受乃至杜注的校勘都有重要的意义.经过考校可知,裴骃所引杜预注既有《春秋经传集解》,又包括杜氏的《春秋释例》,这些内容对于校勘中古史书亦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唐代是我国文化史上一个重要时期。当时社会相对稳定,为文化学术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出现了文化繁荣的鼎盛局面。在这一时期,《史记》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流传更加广泛,研究《史记》的著作大量涌现,是自汉以来《史记》流传、研究的第一次高潮,也是写本最纷繁的时期。但当时的写本今多亡佚,仅有九卷传世:三卷原藏敦煌莫高窟,即《史记集解燕召公世家》残卷、《史记集解管蔡世家》残卷、《史记集解伯夷列传》残卷。此三卷皆被法国人伯希和盗去,现藏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另外六卷唐写本,皆藏于日本,即: 1.《史记集解夏本…  相似文献   

16.
明代从事雕版印刷业的书工自署"吴郡"者,现有十二例,兹录下:1.吴郡金纯甫书见万历三十二年刻本《檀弓辑注》二卷;2.吴郡顾檈写见明刻本《增订史记纂》不分卷;3.吴郡顾檈书见万历十年刻本《管韩合刻》四十四卷;4.吴郡高洪写见万历三年刻本《国朝名世类苑》四十六卷;5.吴郡陈怡书见正德十年刻本《大唐六  相似文献   

17.
胡培翚在撰著《仪礼正义》时常征引阮元《仪礼注疏校勘记》的校勘成果。在胡培翚撰著《正义》的过程中,阮元《校勘记》曾出现三种版本,且每种版本的校勘内容不大一致。通过对《正义》所引《校勘记》内容的检索以及与三种版本校勘内容的比照,发现《正义》所引《校勘记》之版本实为文选楼刻本,但胡氏在征引的过程中也参照了南昌府学本及学海堂本的校勘内容。  相似文献   

18.
《礼记》是儒家有关“礼”之“记”的资料汇编。郑玄《礼记注》是一部全部笺释《礼记》的专著,其注多存异文,择善而从;校勘经文,非常详密;又《注》文博综兼采,力求简明精确,以至于《注》文往往少于经文。《礼记注》的版本可考者主要有敦煌卷子本、石经本、刻本三大类,其中刻本以《四部丛刊》本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19.
王应麟《困学纪闻》二十卷,元代成书后即有刻本,入清后注家迭出,刻本益繁。经对其成书及版本源流清理考核,可定其元刻本仅一种,明刻本实为三种,清代众多笺注本可归为六种。文末附源流关系表一份,可对《困学纪闻》众版本源流有直观认识。  相似文献   

20.
周公恕<分类经进近思录集解>十四卷是"就叶采<集解>参错杂折之";从明代成化至万历年间,叶采<集解>的传播,主要靠周公恕分类改编本及其衍生的版本系统.明代后期周公恕类次本的代表,为万历年间吴勉学校阅的刻本<分类经进近思录集解>.周公恕类次本产生了割裂、僵化、歪曲程朱思想的后果,其实它并非叶采<近思录集解>版本传播的"正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