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与“绿色壁垒”、“反倾销调查”相并行,2001年12月10日至2002年12月的一年中,中国各行各业的表现喜大于忧:汽车热销、家电受益、农业翻身;诸多专家及政府官员也表示,中国各个行业应对入世表现不俗。 汽车:车市火爆出乎预料 中国没有理由不高兴:2002年1至10月份,全国累计生产汽车263.15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34.85%,销售汽车266.81万辆,比上年同期增长35.55%。从销售方面看,同比增长幅度最大的是轿车,达到  相似文献   

2.
一次在清华食堂吃饭,一位女生说:“你要什么?我去买。” 另一位女生说:“就是那种扇形锐角饼,你帮我再买两块儿。”  相似文献   

3.
二十年前,我很穷。 那时候,我的月工资才七十元,因此只有逢年过节才敢咬牙买九毛钱一包的“大重九”,平常只能抽四毛钱左右的烟。至于买第一辆自行车,百分之七十的钱是借的。  相似文献   

4.
杜燕 《出版科学》2003,(3):50-51
花10万元买辆汽车,人们绝不会期望买回来的是一辆豪华“奔驰”。对厂家来说,一款定价中低档的轿车,也不会有高端配置、时髦车型,这就是“性能价格比”。说白了,就是花什么钱,买什么货,一分钱一分货。对买方来说,虽然汽车并不是特别满意,但花钱不是很多,也算物有所值;对卖方来说,虽然钱赚得不  相似文献   

5.
《中国青年报》报道:已被警方逮捕、在重庆作恶多端罪行累累的黑社会头子封曼,此前却被当地某媒体大吹特捧,肉麻地封为“大山的儿子”,为他套上一顶顶绚丽的桂冠,罩上一圈圈耀眼的光环。原来,像众多不择手段地捞钱而致富的“成功人士”都舍得用不义之财来买名声买地位一样,这个一向欺压百姓鱼肉人民的劣迹斑斑的社会渣滓,通过拉拢腐蚀政府官员获取非法利益发迹之后,将行贿收买的对象扩展到新闻媒体圈子。此人敛钱容易,出手当然也大方,一次就曾送给某媒体负责人一辆轿车。被肮脏的金钱喂饱了的少数记者,自甘堕落,替魔鬼唱赞歌,…  相似文献   

6.
堂属问答     
堂属问答有个用钱买官的官员,不懂官话,到任后,去拜访上级官员,上官问他,“贵县风土怎样?”捐官答道:“并没有大风,更少尘土。”问:“春花怎样?”答:“今春棉花二百八。”“绅粮怎样?”“我的身量能穿三尺六。”“百姓怎样?…“白杏只有两棵,红杏不少。”“...  相似文献   

7.
人家朝九晚五,我上班却是晚三晚九。每天出出入人,保安们与我打招呼,“出去呀?回来了?”渐渐春和景明,厚袄子一脱就看见我的小肚腩,赶紧买一辆自行车顺便健身。再遇到保安,他们对我点头,“上班呀?下班了?”不止一回,也不是同一个保安。  相似文献   

8.
“我大学四年总共买了8辆自行车”,现在已经工作的杨伟如实跟记说,他是去年从安徽大学毕业的“在大四半年的实习时间里就丢了三辆,好象特意为了给我破记录似的”他说买第一辆是大一从高年级朋友那里买来的,特便宜。那时对盗车时还没有什么防范意识,认为已经上锁了还能丢吗,不经意问车子放在学校超市  相似文献   

9.
悍马吉普、纯种赛马、特制麦芽酒,俄罗斯的亿万富翁找到了一掷千金的地方。漫步在莫斯科的世界顶级商品展“富豪博览会”上,年轻的俄国商人尼古拉不能确定,他是该买一匹吃饼干的纯血统种马还是买一辆芥末黄色的悍马吉普。但对于德国高档陶瓷制造商展台的工作人员来说,有一件事是十分清楚的:“这些富豪从来不提卢布。”他  相似文献   

10.
光听说有身价百万的老板、歌星、影星,以及只要不腐败就可以享受到百万廉政金的政府官员,可是如今有的记也“身价倍增”,跨入到“百万富翁”行列。据4月16日《南京日报》报道:深圳报业集团的两名记近日“身价倍增”,有人叫嚣将以百万元价格买他们的人头。原因是他们在配合深圳市政府组织的  相似文献   

11.
《新闻前哨》2014,(8):96-96
事件回放 7月2日至6日,武汉市举办了“十个突出问题”承诺整改电视问政“期中考”。但媒体及公众质疑。电视问政是“新八股、形式主义”。相较之前官员在问政现场脸红、冒汗的窘境,此次走上问政台官员应答有惊人的相似:“我感到揪心”、“我感到痛苦”、“我表示道歉”……几乎每位官员都能做到不疾不徐。网友“柏天可”说:“有的还会抢答,不过这有点像表演。”  相似文献   

12.
喂,汽车!     
一天清晨,我正做着大梦,迷糊之中接到一个电话,我最讨厌有人在我睡觉时给我打电话。电话里有人问:“桑塔纳小汽车卖多少钱一辆?”我就没好气地说:“我没有桑塔纳,只有一辆自行车,飞鸽牌的。而且也没有打算卖.你如果不是和我开玩笑,那么你肯定是打错电话了。”那人报出电话号码。没错,正是我家的电话号码,我这一次平静地说:“这里是私人住宅,你肯定是弄错了。”  相似文献   

13.
警惕低俗新闻的“破窗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嵋 《传媒观察》2005,(4):56-57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做过这样一项试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一辆停在比较杂乱的街区,一辆停在中产阶级社区。他把停在杂乱街区的那一辆的车牌摘掉,顶棚打开,结果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摆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一辆过了一个星期也安然无恙,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这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仅过了几个小时,它就不见了。后来,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依托这项试验,提出了“破窗理论”。  相似文献   

14.
时下,自主品牌是一个越来越热的话题。相关的讨论不断。相关的论坛一个接一个,有政府官员提议采购自主品牌的汽车;有专家学者充分论证自主品牌汽车的优势,而汽车企业建议消费者购买自主品牌…… 随2006年自主品牌汽车一辆接一辆推向市场,我们开始关注这一现象。本期,我们特别采访到越南驻昆明总领事馆阮文同总领事及几位业内人士,与我们一起来探讨民族自主品牌的发展之路。[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召回”风波 2010年1月21日,由于油门踏板存在隐患问题,丰田宣布从美国召回包括凯美瑞、卡罗拉等主力车型在内的8款共计230万辆汽车。1月28日,丰田宣布再从美国市场召回109万辆油门踏板和脚垫存在问题的车辆。由于同样原因,丰田还从欧洲召回约180万辆汽车。一周内,丰田因“踏板门”从全球召回约445万辆汽车。  相似文献   

16.
沈广彩 《新闻窗》2010,(6):75-76
在政治新闻报道中,媒体与记者的博弈是对记者而言,政府官员是其最为期待的采访对象,大到政策法规的解释,小到对某一事件的具体看法,官员的回答无一例外地代表了某个政府职权部门的看法,作为官方话语,具有不容置疑的权威性,于是,记者无不挖空心思想从官员处获取“我想知道的”:怎样让记者按照“我设想的那样”进行报道.也成为官员最为关切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全球报业竞争激烈,同城报业竞争更是进入白刃化。但是在澳门,任何媒体都难以撼动《澳门日报》的强悍地位。笔者曾在澳门几个报摊前分别驻足半小时,发现差不多在5个买报纸的人中,就有3人买《澳门日报》。笔者上前询问一位中年男性:“您为什么买《澳门日报》?”他像看外星人似的看看我说:“我是澳门人哎,当然要看《澳门日报》!”  相似文献   

18.
速读     
《中国新闻周刊》2010,(26):14-14
“我借助直升机出行。你也应该买直升机,而不是汽车。” 俄罗斯莫斯科州州长鲍里斯·格罗莫夫在就交通拥堵问题接受采访时对记者说。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新闻周刊》2009,(32):53-53
SPEED极速系列——最强悍的宾利 宾利汽车创办人——华特·奥文·宾利先生自有一套造车理念,就是“要造一辆好车、快车、同级中最好的车”:这品牌精髓自1919年宾利汽车创立以来一直被肯定及坚持至今,  相似文献   

20.
出国的爸爸     
王化兵 《出版参考》2010,(12):17-17
吃晚饭的时候,王秀芳笑着对儿子小雨说:“宝贝,过两天你就要过9岁的生日了,我给你买个生日蛋糕好不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