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何小曼是严歌苓在小说《芳华》中塑造的一个非常成功的女性形象,严歌苓通过对何小曼一生的书写,表达了她对特定年代的思考。何小曼从对爱的追求到最终被爱所抛弃,从最初的反抗到最终平淡地接受这一切,她始终不被外界所干扰,始终都保持着一颗善良的心。也正是这一善良之心致使她在生命最成功的时刻精神崩溃,从这个意义上讲,《芳华》不仅是对一个人的思考,更是对一个时代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成功地塑造了桑提亚哥的形象。本文试图从形象、语言及社会意义三个方面分析揭示主人公所表现出来的刚强坚毅、永不言败的精神——准则英雄的形象。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中,“世外仙姝寂寞林”与“山中高士晶莹雪”是美的双璧。如果说林黛玉是一种“理想美”,那么薛宝钗就是一种“现实美”的典型。长期以来,在《红楼梦》所塑造的众多个性鲜明的人物中,宝钗无疑是最难定性的一个,也是最具光彩的一个,她在人生道路上生机勃勃,灵活稔熟地把握着生活的技巧,立意塑造着一个完美的自我形象。宝钗形象的塑造具有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从小品到电视剧我们可以看到赵本山塑造的农民形象的转变。在小品中,赵本山所饰演的始终是个丑角,常常以农民的身份模仿其他社会阶层,他的小品语言具有强烈的狂欢化色彩。在电视剧《刘老根》及《刘老根二》中赵本山塑造了一个带有传奇色彩的农民企业家形象。《马大帅》中的马大帅是一个屡遭挫折的农民民工形象。《马大帅2》中的马大帅是一个在城市里扎下根,发迹了的农民形象。  相似文献   

5.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塑造了众多生动立体的人物形象,林黛玉就是这其中最典型的形象之一。林黛玉的典型形象主要是通过她的语言来表现的,其语言通俗而不失典雅,率真而稍显尖刻,是《红楼梦》中众女子所不能及的。从对《红楼梦》语言的整体风格进行论述,引入对林黛玉语言特点的分析;又从不同的角度对林黛玉和"红楼"其它女性语言风格进行对比,突显出黛玉语言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6.
全文着重从人物的行动表现和语言分析人物的性格,并指出这一形象性格所具有的丰富性及在作者塑造的悲剧形象中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7.
《飘》中多方面地描写了郝思嘉在爱情生活、经济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性情仪态,刻画了她现实主义的性格特征,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极为鲜明的艺术形象。她在少女时期就具有女性主体意识,经过战争的创伤和爱情的艰难抉择,她逐渐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担,并明白一个女人惟有在经济上独立了,才会有独立的人格,可靠的保障。于是她冲出传统偏见的藩篱,走出家庭,成为父权制社会里的独立而又坚强的女性,在此过程中她逐渐走向成熟。《飘》中郝思嘉形象所折射出的女性价值观和主体意识使她具有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飘》中郝思嘉的女性主体意识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飘》中多方面地描写了郝思嘉在爱情生活、经济生活和家庭生活中的性情仪态,刻画了她现实主义的性格特征,为我们塑造了一个极为鲜明的艺术形象。她在少女时期就具有女性主体意识,经过战争的创伤和爱情的艰难抉择,她逐渐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担,并明白一个女人惟有在经济上独立了,才会有独立的人格,可靠的保障。于是她冲出传统偏见的藩篱,走出家庭,成为父权制社会里的独立而又坚强的女性,在此过程中她逐渐走向成熟。《飘》中郝思嘉形象所折射出的女性价值观和主体意识使她具有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薛宝钗是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重要人物,她和宝玉黛玉之间婚姻纠葛构成了《红楼梦》主要内容。匡世巨著《红楼梦》中成功的塑造了数以百计的女性形象,薛宝钗是其中塑造的最成功、最真实、最丰满的人物,她位居金陵十二钗正册之首,其重要地位已为世人所承认。曹雪芹笔下塑造的薛宝钗形象,是一个封建卫道士形象。同时宝钗也是一个有着双重人格的人物,她既有善良大度的一面,也有着圆滑虚伪、做作、甚至冷酷无情的一面,构成了她性格的双重性。薛宝钗也是个追求功利的人,但其命运最终是不幸的,她是个悲剧人物,但又使人反感。  相似文献   

10.
高明的<琵琶记>塑造了最成功、最动人的女主人公形象--赵五娘,本文试图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赵五娘形象所呈现的一种必然的双面性,以及探析她的遭遇所折射出的当时妇女生存环境和地位背后的一种共性--男权社会统治下的女性边缘化以及女性主体地位的丧失.  相似文献   

11.
从《红楼梦》对薛宝钗的描写中可以看出 ,曹雪芹所塑造的薛宝钗形象 ,绝非仅仅写出一个沽名钓誉的国贼禄鬼和八面玲珑的势力小人 ;更不是要塑造一个虚伪奸隐的“女曹操”;甚至也不止是塑造一个标准的封建淑女形象 ,而是在薛宝钗这个形象中 ,寄托着作者复杂的感情 ,深深感慨 :既赞美这位少女的聪明才智 ,同情她不幸的悲剧命运 ;又痛惜她奴隶般地信奉封建礼教 ,批判她“随分从时”的处世哲学。因而他要塑造的是一个品格端庄、容貌美丽、才华出众、学识渊博的青春少女 ,被封建礼教所毒害以至毁灭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城市形象的核心意义在于给人以直观的、直觉的美感 ,城市形象是一个城市的文化传统、素质和活力的显现 ,城市文化发展的水平是一个城市的文化辐射力、影响力的关键因素。贵阳城市形象的建设首先是一种美学的建设 ,是城市文化建设的宏观目标 ,贵阳要塑造的城市形象应是当代形象 ,而从传统形象到当代形象是具有历史文化传统的贵阳城市文化发展的目标所在。  相似文献   

13.
女作家铁凝以塑造女性形象见长,纵观她以往的作品,很难找出让人难忘的典型的男性形象,她笔下的男性形象和那些女性形象相比总是缺乏闪光点,大多时候是作为女性形象的陪衬而存在,在塑造男性形象时,铁凝经历了一个从瓦解、失衡到修复的过程,这种转变并不意味着铁凝向男性社会的妥协,而是昭示了其对两性关系的重新思考,体现了一种更为温和宽厚的女性主义,大大拓宽了女性文学的精神空间。  相似文献   

14.
旅美作家严歌苓跨越百年,追寻历史,塑造了一个在夹缝中生存、受尽凌辱压迫的妓女扶桑的形象。扶桑是一个复杂的形象,她作为一个被拐骗到美国从事皮肉生意的苦命女子,展现出了如远古雌性的令人惊叹的坚毅。她像是一个天生的妓女,能接待数量惊人的客人并甘于其中;她像是一个最忠诚的仆役,对待大勇始终言听计从;她像是所有人的母亲和妻子,藏污纳垢,包罗万象。文章从跨文化的角度分析东西方文化在扶桑身上的体现,并探析在文化差异及冲突之间的扶桑形象。  相似文献   

15.
池莉小说展现了平凡而广阔的生活场景,凸显了女性意识的觉醒和独立。她从一个女性的角度、以小市民的视角解构爱情的神话,并表现出明显的浪漫传奇化倾向,显示了独特的叙事策略。池莉把作品中的女性融入到社会现实之中,以客观朴实的语言塑造了不同的女性形象,把她们还原到现实生活里,从而进一步地揭露现实社会。  相似文献   

16.
津岛佑子的小说展现了女性平凡而细腻的生活场景,凸显了女性意识的独立。她从一个母性的角度,去解构女性,并伴有明显的幻想性,显示了独特的写作风格。津岛把作品中的女性融入到社会现实之中,以具有知识性、抒情性和幻想性的语言塑造了不同的女性形象,同时从另一个侧面通过男性主人公的特点又展现了其作品中男性的不可信任性,无处不表现出津岛佑子极强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7.
俄罗斯平民知识分子在俄罗斯社会发展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更是19世纪俄罗斯思想文化发展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自然成为俄罗斯文学关注的对象。从文化记忆的角度看,也正是俄罗斯文学塑造的一个又一个鲜活的平民知识分子形象,使平民知识分子的形象日益深入人心,逐渐由文学形象成为俄罗斯民众和社会的文化记忆。在俄罗斯平民知识分子的文学形象中,屠格涅夫塑造的巴扎罗夫、车尔尼雪夫斯基塑造的拉赫梅托夫等新人、陀思妥耶夫斯基塑造的地下室人等是最典型的代表,他们为俄罗斯社会的平民知识分子的文化记忆增添了浓墨重彩的篇章。  相似文献   

18.
路翎的名作《饥饿的郭素娥》塑造了一个勇敢悲壮的女性形象郭素娥。这一形象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对不幸命运的反抗让读者震撼。作为一个女子,她是不幸的,她承载了太多的苦难,但作为一个有一定女性意识的女子,她坚持不懈的追求和反抗确定难能可贵。本文试从女性主义的角度来分析这一形象所蕴含的内涵和美学意义。  相似文献   

19.
周扬莉 《文教资料》2008,(11):14-15,58
被誉为"中国婚姻第一写手"的王海钨,在她的文学创作中不断把婚姻家庭作为她反映现实社会的主要题材.通过对不同时期婚姻家庭生活的描写,王海鸽不仅反映出激烈变革的当代社会给人们家庭婚姻生活带来的冲击,还从不同的角度关注着围城里的女性,反映出当今婚姻生活中女性的痛苦、困惑、觉醒、反抗和逐渐成熟,从而塑造了不同婚恋家庭生活中的典型女性形象,更为我们构建了一个独特的女性世界,具有深远的社会意义和文学意义.因此,本文主要选取王海鸽婚恋系列小说中的代表作,重点探讨作者在婚恋系列小说中构建的不同类型化女性形象及其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20.
邓雀屏 《林区教学》2012,(11):78-79
林黛玉是《红楼梦》中最光彩夺目的女性形象之一,她的光彩不仅在于她是宝黛爱情中的女主角,更是因为她身上有着当时社会的女性所不具备的新思想,这些新思想让林黛玉的形象在中国文学史上经久不衰。在不平等的社会里,在不堪的境遇中,她满腔悲愤、不屈不挠,她是具有初步民主主义思想的封建贵族阶级的叛逆者,是一个具有民主平等思想的生命强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