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古语说:温故而知新. 谚语云:重复是知识的母亲. 十九世纪后半期的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通过“遗忘曲线”的研究,认为遗忘在学习后很快就会出现,进程最初很快,以后逐渐减慢.这一研究告诉我们,新的知识并非一次学习就可获得并巩固的,只有重复学  相似文献   

2.
李廷彬 《初中生》2002,(35):40-41
1.重复记忆法掌握单词靠重复、但这种重复不是单一的、机械的。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进程不是均衡的,在识记的初期遗忘很快,后来逐渐放慢。根据这个规律,应在学习的当天和第二天及时复习两次,三天后复习第三次,一周后复习第四次。根据心理学家测试,一个单词经过7次重复识记,就能永久记住。  相似文献   

3.
赵秋玲 《新高考》2008,(1):62-62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珍宝?我们在学习时,会有一部分知识遗忘,这是什么原因呢?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在1885年用实验解释了这一记忆现象。他用无意义音节做记忆的材料,实验结果证明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即识记的最初阶段里遗忘的速度很快,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越来越慢,后人用他的实验结果绘制成曲线,叫做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或保持曲线。根据这一记忆规律,我们在学习新知识后的及时复习非常重要,复习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遗忘的部分就少了很多,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我们才能满怀信心地迎接  相似文献   

4.
一、复习要及时根据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实验研究,发现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遗忘在识记后立即开始,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遗忘比较快,在过了一些时间间隔之后,遗忘则逐渐缓慢。俗称遗忘速度是“先快后慢”。根据这个规律,在识记后立即进行复习,复习间隔先密后疏,效果...  相似文献   

5.
<正>历史学习离不开识记,学生的识记能力因人而异。对初中生来说,他们的识记能力在这一阶段是一生中最好的。充分发挥学生的识记优势,让学生掌握记忆的规律和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识记能力,学会学习,是很重要的。下面我从三方面谈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历史识记能力。一、引导学生掌握遗忘规律,提高识记效率俗话说,忘记,忘记,忘了就记,有记就有忘。遗忘是初中生比较怕的,所以掌握遗忘规律,对于提高识记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  相似文献   

6.
潘林章 《辅导员》2010,(4):J0004-J0004,J0002
所谓“强化学习”,是指在“识记”和“领会”的基础上,继续把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提升到接近学生的最高潜能的层次。一些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显示:学生要想在一段时间之后有良好的保持和回忆,就必须进行强化学习;而强化学习的“最佳点”是在“基本点”上增加55%。在学习内容已经被掌握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7.
巴金先生说过:“孩子的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开始”,由此可见培养学生习惯的重大作用,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方面,良好的复习习惯对新课标下学生语文能力与素养的提高又有着重要的作用,孔子曾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著名论断,它深刻地阐述了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将知识长期保存在大脑里,而新知识识记过后,很快就会遗忘,因此,需要及时复习巩固,从而使知识系统化、概念化、条理化,以备运用。  相似文献   

8.
复习是向遗忘作斗争和巩固知识的主要方法,也是考试取得较好成绩的基础。怎样复习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呢?一、科学分配复习时间1.复习要及时根据遗忘先快后慢的规律,复习要及时,就是在识记以后不久,在知识还没有大量遗忘的时候就开始。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把记忆比作“建  相似文献   

9.
复习是培养学生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孔于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我国古代教育家都强调复习的重要性。心理学家认为,新知识学习之后,遗忘很快就开始了,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加强复习,可以帮助学生与遗忘作斗争。这里谈谈我的一些体会。1、讲完新课后的当堂复习。经验告诉我们,教师讲完新课后,接着就组织学生默记、尝试重现或复述。这样,可抵制识记后的快速遗忘。例如,数学第八册课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节,教学公式后,就组织学生默记公式(文字公式和字母公式,  相似文献   

10.
数学教师常为学生在学习上的“健忘”而苦恼。心理学认为:记忆与遗忘是相伴而生的,在识记以后,遗忘就开始发生了。遗忘是先快后慢进行的。1小时内遗忘速度最快,1小时以后稍慢,48小时后速度才相对平稳些。心理学家还画出了如下的遗忘  相似文献   

11.
“重复是学习之母”。用“重复”能克服遗忘,但套用“重复”,又会走向情感的另一端——失趣,一旦乏味,又会失去学习动因和内驱力。如何从“重复”出发,又兼得情味,这就得考虑“重复”的表现形式,以形式的新、情、味唤起学习兴趣,加深知识痕迹,克服遗忘。下面试  相似文献   

12.
在布鲁姆的目标分类学中,"识记"虽然是掌握知识的最低目标,但这一最低目标并不是容易达到的。由于遗忘规律的作用,知识总是处于不断的被遗忘过程中,学习的过程也就是同遗忘作斗争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教学生掌握一些高效的记忆策略,给他们以记忆方法上和记忆策略上的训练。从'简单明了、便于操作"的原则出发,我认为,教师应结合学科的教学特点向学生传授以下四大类记忆策略(至于理解与记忆的关系,前文已述及,本文不再重复)。一、重复策略我国著名科学家茅以升在83岁时还能背诵、的小数点后100位数字,别人问他怎么有这样好的记…  相似文献   

13.
三.反复学,多次练反复学,多次练的目的在于牢固地掌握知识。达此目的遇到的三大困难是:第一,不懂;第二,遣忘;第三,不熟。下面重点讲讲识记方法,同遗忘做斗争,以及苦练基本功等问题。1.识记方法所谓遗忘是对识记而言的,根本没有识记的事物和没有掌握的知识也就谈不到遗忘。所以先谈识记。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极富创造性的课程,它要求学生既要学好理论知识,又要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同时,信息技术课内容更新得很快,这又要求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的能力。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一般重视基本概念的识记与操作固定模式,教师的教学方法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的积极性受到压抑,这样的教学效果就很差了。若采用“任务驱动法”来组织教学,让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  相似文献   

15.
正巴金先生说过:"孩子的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开始".由此可见培养学生习惯的重大作用.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方面,良好的复习习惯对新课标下学生语文能力与素养的提高又有着重要的作用.孔子曾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著名论断,它深刻地阐述了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将知识长期保存在大脑里.而新知识识记过后,很快就会遗忘,因此,需要及时复习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接受新知识后.容易很快遗忘。只有在大脑中重复出现,才能储存起来.要通过经常的复习.使知识再现.才能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有所提高。因此.学生接受新知识后。我们要运用作业、试卷的评讲,多次出现,并通过评讲.扫清学生学习中的障碍.使他们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幼儿的记忆是可以训练的。方法之一——重复记忆法。三岁以下的幼儿,由于知识经验贫乏和受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他们接受外部事物一般都是借助于物体的形象。他们识记的形式多数是机械识记。所以,家长和教师要增强幼儿的记忆能力,就要充分运用重复这一方法,如让幼儿多看、多听、多摸、多闻等,以巩固其记忆效果。重复训练应采取“先密后疏”的原则,即在刚学过新材料后,要抓住还比较清晰的时候进行巩固。开始每次重复间隔时间要短,以后  相似文献   

18.
要重新认识“死记硬背”、“机械识记”在小学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遵循儿童学习语言的规律,认识汉语学习的特点,发扬汉语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小学语教学应该合理利用儿童的机械识记能力,在他们机械识记能力十分强的时候,就让他们识记尽可能多的语言素材。语言学习、语言积累就如同牛羊反刍一样,有一个先机械识记知识、占有知识、日后理解知识、消化知识的过程,即:知识反刍。  相似文献   

19.
张思中外语教学法中的“适当集中”是指教师在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需要教学的内容,运用迁移规律,较集中地交给学生,通过集中练习,反复巩固,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所学知识。这种理论印证了一种基本假设:要使学生的外语学习始终是有意义的学习,并且是在最短时间内对学生落实最大量的外语知识,那么就既要在所传授知识的教材中体现外语语言学知识的内在结构,又要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张思中“适当集中”教学法恰好是利用了认知规律进行科学的识记,使机械识记变为规律识记,使…  相似文献   

20.
许多同学对自己学习上的“健忘”很苦恼。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记忆与遗忘是相伴相生的,在学习之后遗忘就开始了。遗忘的特点是先快后慢。1小时以内遗忘速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