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亚里士多德时空观与牛顿时空观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时间和空间基本属性的探讨一直是哲学和物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相对完整的时空理论体系 ,近代牛顿提出了绝对时空理论。文章通过分析比较发现 ,这两种时空理论在许多方面的认识基本上是一致的。由此说明 ,绝对时空观的形成有着长期的认识基础 ,具有一定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2.
范畴与实体——试论亚里士多德范畴学说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方哲学史上,亚里士多德被视为范畴理论的真正开创者。而亚里士多德为什么要创立范畴学说?创立这一学说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这是国内外学者长期研究而又未能取得一致认识的重大问题。本文认为,亚里士多德通过范畴学说,一方面否定了“是”概念,另一方面树立了自己的“实体”概念,并由此创立了有别于前哲的“实体”本体论。  相似文献   

3.
分析研究了空间、时间概念,指出空间和时间是地球人所规定的对空间和时间的量度,论述了现实物质在空间和时间中生生不息,而本原物质三元不受时空限制;提出了根据元极学理论研究时空的本质,探索新的时空观是研究人天科学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4.
<正>1915年,爱因斯坦提出了广义相对论,彻底改变了我们对时间、空间和引力的认识。爱因斯坦的理论中,引力被看作是时空的弯曲,并预言了引力可以弯曲光线,宇宙中存在着黑洞等等。但是一个世纪过去之后,时空的本质却仍是谜团:时空是怎么产生的?为什么时空的性质符合广义相对论?微观世界下时空和引力会是怎样?物理学家现在还不知道真正的答案,不过他们似乎找到了一些线索。  相似文献   

5.
时空思维是地球科学思维中最重要、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地球科学中的研究对象都存在于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并且是在特定的时间中演化、发展和消亡.时空思维在地球科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具有层次性、循环性和反复性等特征.科学的运用地学思维对认识地球、直到科学实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矿山表外资源可利用性技术经济分析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中国森林植被的时空变化,该文在遥感技术与GIS技术的支持下,对中国5年来森林植被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首先通过空间分析,对森林植被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同时通过空间差异分析,流失流向分析以及重心迁移分析,对森林植被的空间变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用植物资源可持续管理的实践与建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研究中国森林植被的时空变化,该文在遥感技术与GIS技术的支持下,对中国5年来森林植被动态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首先通过空间分析,对森林植被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分析。同时通过空间差异分析,流失流向分析以及重心迁移分析,对森林植被的空间变化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兰州市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客源市场是决定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客源市场的研究对旅游规划、旅游产品的开发及营销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旅游客源市场调查为基础,从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空间分布特征、游客出游的时空特征及游客的社会经济特征等三个方面对兰州市国内旅游客源市场进行了分析研究,从而对兰州市国内旅游客源市场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为兰州市旅游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千百年来,时空信息一直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进行社会活动的重要信息。特别是在今天的信息化社会中,约80%的信息都与时间和空间有关,位置数据的精准性越高,能够帮助用户解决的问题就越多。自动驾驶、AR/VR、智能机器人的出现,更是催生出对精准位置数据的大量需求,对时空的感知分辨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能够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的重要空间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构建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时空演化模型及算法,从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中获得的时空数据来揭示并呈现舆情的时空演化特征及规律,从而为时空视角下的舆情精准治理提供一定的指导。[方法/过程]构建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时空演化分析模型,运用空间自相关算法中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网络舆情的时空总体分布,运用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时空聚集类型;运用时空网络图算法中的平均聚类系数分析网络结构,运用局部聚类系数分析关键区域或城市。[结果/结论]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时空分布具有地域差异性和一定的规模特征,在重点城市群区域表现出明显的聚集性。舆情事件信息的传播和扩散具有时空收缩效应,事件的时空网络均呈现为以个别城市为核心的星型和网状信息链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