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中物理“驻波”一节,给出了共振法测声波(纵波)波长的实验(如图1所示):在盛有水的容器中插入一根粗玻璃管,管口上方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慢慢向上提起玻璃管,当管内空气柱达到一定长度时,可以听到空气柱发出较强的声音。这时,从音叉发出并进入玻璃管的声波和经水面反射回来的反射波相互叠加,在空气柱内产生驻波,玻璃管开口处为波腹,水面处为波节,空气柱的长度L=λ/4,如果玻璃管足够长,继续提起玻璃管,当空气柱长度L=3λ/4,L=5λ/4……时,都会产生驻波。如果测出空气柱长L,就能测出声波的波长。如果知…  相似文献   

2.
高中物理《驻波》一节 ,给出了共振法测声波(纵波 )波长的实验 (见图 1) :在盛有水的容器中插入一根粗玻璃管 ,管口上方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慢慢向上提起玻璃管 ,当管内空气柱达到一定长度时 ,可以听到空气柱发出较强的声音。这时 ,从音叉发出并进入玻璃管的声波和经水面反射回来的反射波相互叠加 ,在空气柱内产生驻波 ,玻璃管开口处为波腹 ,水面处为波节 ,空气柱的长度为L=λ/4 ,如果玻璃管足够长 ,继续提起玻璃管 ,当空气柱长度为L =3λ/4、L =5λ/4……时 ,都会产生驻波。如果测出空气柱的长度L ,就能测出声波的波长。如果知道音…  相似文献   

3.
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60面的空气柱共鸣实验方法是:在盛有水的容器中插人一根粗玻璃管,管口上方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慢慢向上提起玻璃管,当管内空气柱达到一定长度时,可以听到空气柱共鸣时发出较强的声音.  相似文献   

4.
高中《物理》(试验本)第三册Ⅱ第十章“驻波”一节中,介绍了音叉发出的声波在空气柱内产生驻波的实验(如图1甲所示),在盛有水的容器中插入一根粗玻璃管,管口上方放一音叉,使其振动.然后慢慢向上提起玻璃管,  相似文献   

5.
人教版高二《物理》第十章第六节“驻波”的演示实验如图1所示,在盛水容器中插入一根粗玻璃管,管口上方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慢慢向上提起玻璃管,当管内空气柱达到一定长度时,可以听到空气柱发出较强的声音。但该实验在实际操作中,笔者发现有如下不足:①敲击玻璃管上方的音叉,敲一下,只能在2~3秒内听到声音,再敲打,则难以分清是共振还是被敲击的声音;②一手慢慢提起玻璃管,一手提音叉,二手难谐调,若将单叉固定在支架上,提起玻璃管时,高度又受限制,同时随着玻璃管的上移,易产生多普勒效应,效果不理想。为了弥补上述不足,笔者进行了实验改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人教版高二<物理>第十章第六节"驻波"的演示实验如图1所示,在盛水容器中插入一根粗玻璃管,管口上方放一个正在发声的音叉,慢慢向上提起玻璃管,当管内空气柱达到一定长度时,可以听到空气柱发出较强的声音.但该实验在实际操作中,笔者发现有如下不足:①敲击玻璃管上方的音叉,敲一下,只能在2~3秒内听到声音,再敲打,则难以分清是共振还是被敲击的声音;②一手慢慢提起玻璃管,一手提音叉,二手难谐调,若将单叉固定在支架上,提起玻璃管时,高度又受限制,同时随着玻璃管的上移,易产生多普勒效应,效果不理想.为了弥补上述不足,笔者进行了实验改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共鸣管是利用一段空气柱来引起声音共鸣的管子.其原理是从管口发出并进入管内的声波和经水面反射回来的反射波相互叠加,在空气柱内产生驻波,当管口开口处为波腹,水面处为波节时即形成共鸣.  相似文献   

8.
高中《物理》第二册(必修加选修)第60面,“空气内的驻波”实验中,最后一句话是“当空气柱的长度l=3λ/ 4、l=5λ/ 4……时(如图1 0 2 7乙、丙、丁所示) ,都会产生驻波”,笔者认为这句话可能有误.因为不论空气柱多长,原声波和反射波都满足驻波的形成条件:“频率相同,振幅相同,传播方向相反”,能形成驻波.只是反射时反相,在水面处形成波节,只有当空气柱的长度l=3λ/ 4、l=5λ/ 4……时,才刚好在管口形成波腹,此时管口空气振动最激烈,才能引起周围空气激烈振动而发出较强的声音,产生共鸣现象,我认为这里应该把“驻波”两个字改为“共鸣”较准…  相似文献   

9.
中师《物理》课本中演示声音的共鸣实验时,用发声的音叉作声源,放在插进盛水容器中的粗玻璃管上方,把玻璃管慢慢地从水中提出或插入,改变玻璃管中空气柱长度,当空气柱长度达到某值时,空气柱跟音叉发生共鸣,这个实验方法有以下不足之处:(1)音叉发  相似文献   

10.
改进后的该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前在玻璃管内注入适量的红色水,移动漏斗位置使水面在管口处。实验时,调节信号发生器,让耳塞发出足以使全班学生听得见的1000Hz纯音,然后向下缓慢移动漏斗,逐渐增大空气柱的长度,当管内水面降至某位置时,便可听到第一次共鸣声,继续增大空气柱长度,又能听到第二次共鸣声……。利用管侧的标尺可读出各次共鸣时空气柱的长度。根据声音的  相似文献   

11.
一、实验原理平抛运动若用水注来演示 ,非常直观 .但用水注演示存在一个问题 ,即随着储水桶中水位的下降 ,水注喷出的速度发生变化 ,影响演示效果 .为此 ,笔者对储水桶做了如下改进 :图 1取一只 1 .2 5L的可乐瓶作为储水瓶 .选一只与瓶口大小适宜的橡皮塞 ,在其上钻两个小孔 ,插上两根玻璃管 A、B,如图 1所示 .当水从 B管中流出时 ,瓶内液面上的空气的体积增大 ,压强减小 ,这时 ,大气压强不断地把空气从 A管口压入 ,使瓶内水面上的空气压强不断增大 .这样 ,可使得 B管中与 A管口相平处的压强等于大气压 ( A、B两管相当于一个连通器 ) ,…  相似文献   

12.
1 玻璃管中封闭一部分空气柱 例1 如图1所示,开口向下并竖直插入水银槽中的粗细均匀的玻璃管内封闭着长为H的空气柱,管内水银柱高度为h,若将玻璃管竖直向上缓慢地提起(管下端未离开槽内水银面),请分析H和h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3.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物理教科书(必修加选修)第二册中《驻波》一节里,关于空气柱内的“驻波”演示实验,由于粗玻璃管内的空气柱长度不易自行调节,收到的实验效果并不理想。部分教师往往先在实验室内测  相似文献   

14.
一、巧用玻意耳定律的推论P1/V2=P2/V1=P1-P2/V2-V1=△p/V△来解题 例1如图1所示,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开口向上,管内有一段高为h的水银柱将一定量的空气封闭在管中,空气柱长度为l,这时水银柱上面刚好与管口相齐.如果实验时大气压为AHg,问管中空气柱长度满足什么条件时,继续向管内倒入水银,则水银会流出管口?  相似文献   

15.
一、玻璃管上提、下压或倾斜例1 如图1所示,开口向下并插入水银槽中的粗细均匀的玻璃管内封闭着长为H的空气柱,管内水银柱高h,若将玻璃管竖直向上缓慢地提起(管下端未离开槽内水银面),则H和h的变化情况为( ).  相似文献   

16.
玻璃管中的气柱有稳定长度吗?崔万仁(河北万全中学,076250)笔者从各地的高考模拟试题中,发现有许多地方的模拟题都有这样一道题:如图1所示,内径均匀一端封闭的直玻璃管水平放置,在开口端处有一段水银柱将管内空气封闭,管内空气柱长20cm.如果将开口端...  相似文献   

17.
王志年 《物理教师》2003,24(3):30-30
1 传统的声音共鸣实验效果欠佳用如图 1所示装置做声音的共鸣实验时 ,两支频图 1率相同的音叉 (一般 440Hz)A、B分别固定于两只共鸣箱上 ,一般相距 1 0~ 1 5cm ,并排放于桌面上 ,敲击音叉A ,使其发声 ,过一会儿 ,用手按住A的叉股 ,使之停止发声 ,可听到B叉产生的微弱的共鸣声 ,在实际教学中 ,只有前排的学生才能听到 ,效果较差 .2 用单只共鸣箱做声音的共鸣实验( 1 )实验原理把 440Hz的共鸣箱内的空气柱作为研究对象 ,先使它以其“固有频率”振动起来 ,然后 ,再施以相同或不同的“受迫振动” ,如果先后两次相同的扰动使空气柱的振动加…  相似文献   

18.
实现虹吸现象的几种方法武穴师范学校刘正祥(436415)在做空气柱与音叉共鸣的演示实验时,我是用虹吸现象来改变空气柱的,即通过橡皮管逐渐导出容器里.的液体(如图)。当我提出怎样使容器里的水从橡皮管流出这一问题后,学生进行了饶有趣味的回答和操作,现将几...  相似文献   

19.
高中物理 (必修 )第一册学生实验验证玻意耳定律 ,教材中方法不符合实验的可操作性、直观性原则 ,不能简明地突出此实验目的。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进行实验 :图 11、刻度尺  2、水银柱3、空气柱1 用一端封闭的玻璃管演示  如图 1所示 ,是一根一端封闭的玻璃管 ,用金属夹子固定在带有毫米刻度尺上。管内有一段被水银柱封闭的空气柱 ,管子内径均匀时可用长度来表示此空气柱体积。管内气体压强在玻璃管取不同倾斜角时有不同数值。玻璃管取不同倾斜角度时 ,被封闭的空气柱体积和压强也随着改变。计算每一对压强和体积乘积 ,可验证玻意耳—马…  相似文献   

20.
在初中物理和小学自然教学过程中,都要演示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的实验。如何得到真正的真空是演示这个实验的关键。我们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在一个封闭的玻璃瓶内插入一根1m长的玻璃管,从管口慢慢注入水银后倒插在水银槽里,水银面会下降到一定的高度,这是标准大气压能支持76cm高的水银柱的原理,这样在小玻璃瓶里就形成了真正的真空。给玻璃瓶里先装好的传声器输图1 声音不能在真空传播演示器入信号,连通耳机或扩音喇叭,听不到里面输入的声音。如果提起倒插在水银槽内的玻璃管,使管脱离水银面,管内水银全部排入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