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实验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但中学现有的测定装置却存在诸多缺陷,为解决该问题,借助手持技术改进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装置,改进后的装置使用简单、省时,实验结果精确、直观,适合高中化学教学使用.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与探讨 1.课本实验的不足 现行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教科书第27页"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使用红磷作燃烧时的耗氧剂,演示时往往出现误差。该实验存在的不足是:  相似文献   

3.
"分光光度法测定蔗糖酶的米氏常数"实验是物理化学实验教学中考察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这一实验的蔗糖酶制备方法、比色测定、酶终止反应等方面进行改进,使学生在后续实验中获得良好的实验效果.同时考察了不同温度以及不同p H对蔗糖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中和热的测定实验是中学化学中重要的演示实验之一。教材演示实验存在以下不足:实验结果误差大:温度变化度数可能在橡皮塞内而无法读数;装置保温效果不好;操作较繁琐。因此,笔者对该实验进行改进,使实验操作简便,效果良好,以适合教师演示和学生实验。  相似文献   

5.
高考对实验能力的具体要求中有两项基本技能的要求,即能在理解的基础上独立完成"知识内容表"中所列的实验,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和控制实验条件;会正确使用这些实验中用过的仪器.实验内容很多,现归纳"几个"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6.
徐红玲 《生物学教学》2014,39(10):64-65
本文对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尝试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改进实验方法和使用替代器材,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  相似文献   

7.
"pH对酶的活性影响"实验中,由于pH为9时,碱能促进过氧化氢的分解,从而影响了实验的结果。本文介绍了使用不同pH的固定化酵母细胞促进同一中性过氧化氢溶液分解,以及使用数码相机对实验过程进行拍摄的方法对该实验进行的改进。改进后的方法可以使实验,得到更真实、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8.
在现行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教师教学用书(下称教参)八年级下册中,设计了几个比较"新颖"物理实验装置,例如第86页中,有一个关于演示浮力方向的实验装置;第116页的演示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能量的实验装置.这两个实验装置的确值得在教学中借鉴和使用,但笔者在使用过程中也发现它们存在一些不足,下面谈一下自己对这两个实验的改进,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该文以蚌埠学院为例,对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一些实践经验进行总结,讨论了在"工程化"教育理念下加强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创新性研究的几点措施:改进大学物理实验教学方法,培育创新素质;重视开放性实验室建设,提供创新资源;开展课外科技竞赛活动,培养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参与教科研项目,增强创新意识;加强大学物理实验教材建设,体现创新成果;加强实验工作队伍建设,提高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对凝固点降低法测定摩尔质量的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实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装置操作方便,所得结果准确、重现性好.以环己烷作溶剂、萘为溶质测得萘摩尔质量的相对误差均在1%以内.  相似文献   

11.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论《受戒》的"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曾祺的《受戒》最大的特点是“淡”,它主要表现在情节的散淡,时代背景和人物情感的淡化,语言的平淡等方面。这与汪曾祺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艺术追求等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现代人类学的开端,可追溯到19世纪,但人类学作为现代科学真正被确立起来,则要到20世纪20年代。长期以来,学科内部由于理念不同逐渐分野,形成两大主要分支,即以英、法两国为首的社会人类学,和以德、美两国为主的文化人类学。两派虽在学术理论、方向、思考方式等方面有所分歧,但并不妨碍他们各自为人类学学科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介绍两派的主要学术观点,以及在人类学四大领域研究当中的理论实践。  相似文献   

17.
18.
北朝民歌《木兰诗》"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中的"扑朔""迷离"作何解释,历来众说纷云莫衷一是。笔者认为,归纳起来,不外乎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扑朔",即"缩动"或"爬搔"之意,为兔走时足伸缩之貌;"迷离",即"朦胧",为眼色朦胧。第二种:"扑朔",形容雄兔脚上的毛蓬松的样子;"迷离",形容雌兔的眼睛被蓬松的毛遮蔽的样子。本文对这两种说法作了较具体深入的评析,并赞同第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19.
在秦朝之前"玺"和"印"是同义词,都是指印信、图章,没有尊卑的差别。秦朝以后,皇帝的印信专称"玺",臣民的印信、图章通称"印"。"秦印"和"秦玺",就战国时期来说所指称的内容是相同的,是同义词。就秦朝以后来说,"秦印"和"秦玺"的词义都缩小了,"秦玺"由通称变成了特称,专指皇帝的印章,"秦印"指称皇帝印章以外的印章,"秦印"和"秦玺"变成了在词义上互补的两个概念,成为类义词。  相似文献   

20.
句法分析中,“V个VP”结构常以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吸引专家、学者们的注意。他们的研究视点大多聚焦在“个”的性质上,而对“VP”的重视不够,即使在论述“个”时也是说法不一。从“具体与抽象”、“指称与陈述”等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个”字的性质日益边缘化且在与“VP”搭配中存在“游移”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